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我国矿井水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雷  张硌  胡婵娟  雷俊峰 《煤炭学报》2014,39(Z2):484-489
为保障矿山地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不久前联合印发了《矿井水利用发展规划》,提出到2015年,逐步建立较完善的矿井水利用法律法规体系、宏观管理和技术支撑体系,实现矿井水利用产业化。而目前对于矿井水资源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技术层面,对于矿井水的管理缺乏系统研究。通过总结论述矿井水目前的管理现状,分析出矿井水利用在法律法规、激励政策、部门协作、政策执行力度以及对矿井水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性认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重点发展水资源匮乏矿区和大涌水量矿区矿井水利用,完善规章制度,加强科学管理,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动员各方力量,搞好协作配合,健全矿井水利用相关标准体系等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浅析潞安集团矿井水综合利用的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慧丽 《煤》2008,17(12)
矿井水是指煤矿开采过程中所有渗入井下采掘空间的水,既是一种具有行业特点的污染源,又是一种宝贵的水资源。合理有效地利用矿井水资源,不但可以防止水资源流失,避免对水环境造成污染,而且也有利于缓解矿区水资源短缺的局面,改善矿区的生态环境,提高煤炭行业的经济性。文章主要根据目前我国水环境保护的压力、国家对矿井水利用的相关政策和规划以及国内外矿井水综合利用情况,结合潞安集团矿井水资源化的实际情况,浅析潞安集团矿井水资源综合利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矿井水是煤炭开采中不可避免的伴生资源。分析了我国煤矿矿井水资源化利用现状,指出了矿井水资源化对实现矿区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通过对矿井水资源化利用途径、效益、原则的进一步分析,表明在矿区实现矿井水资源化不仅是可行的,而且也会带来巨大的环境、经济、社会效益;概述了矿井水资源化处理的一般工艺,对我国矿区水资源化利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缓解淮南矿区供水紧张状况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天泉 《矿业科学技术》1997,25(4):35-37,40
本文介绍了淮南矿区水质概况,矿井水源的变化特征,参考其它煤矿矿井水资源化后加以利用的经验和技术,提出了淮南矿区矿井水资源化后作为矿区第二供水水源的一部分的设想。  相似文献   

5.
榆神矿区矿井充水因素及矿井水的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榆树湾井田为例,论述了榆神矿区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及矿井充水因素。认为榆神矿区矿井水资源较丰富,部分煤矿的涌水量可达8 000 m3/d左右,是矿区供水和生态环境建设宝贵的水资源,提出了利用矿井水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吴杰 《煤炭科技》2007,(2):25-27
水资源危机将成为21世纪最为严峻的资源问题.徐州矿区矿井水的利用水平和利用率还较低,矿井水综合利用的潜力还很大.以庞庄矿区为例,结合庞庄矿区发展循环经济,探讨矿井水循环利用的新模式.将矿井水循环利用于循环经济区的产业链,对提高矿井水的利用效率,缓解徐州地区水资源紧张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高宁 《中州煤炭》2023,(4):193-198
妥善处理煤矿污水能够提高矿井水资源的利用率,针对煤矿的水资源循环利用模式展开分析。首先,对矿井水、煤矿灰岩水、矿区生活污水的现状展开详细分析,总结了矿井水源日渐枯竭的主要因素;然后,在矿井水资源采样的基础上,统计水样中的离子含量并分析水质特征。基于特征提取结果,从矿井水混凝沉淀处理回用、矿区生活污水生物处理、洗煤厂水体悬浮固体处理3个角度,对矿井水体实行处理,再利用循环水池实现水体回用,达到提升矿井水资源利用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针对制约我国煤炭开发战略西移面临的水资源短缺问题,避免矿井水外排地表蒸发损失和造成土壤盐碱化,开辟节省土地资源和节约建设运行费用的矿井水储用的新途径,保护和利用西部矿区宝贵的矿井水资源,提出了矿井水井下储存利用的新理念,即利用煤炭开采形成的采空区作为储水空间,用人工坝体将不连续的煤柱坝体连接构成复合坝体,建设煤矿地下水库。开发了水库水量预测、水库选址、库容计算、坝体建设、安全运行和水质保障等关键技术,建立了煤矿地下水库技术体系,在神东矿区建设了示范工程。目前已建成32座煤矿地下水库,储水量达3100万m3,供应了矿区用水量的95%以上,为矿区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为我国煤炭开采水资源保护利用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9.
针对神东矿区矿井水外排蒸发损失的问题,分析了以往保水采煤方法的不足,系统研究了矿区水文地质条件,提出了矿区三类水(近地表土壤水、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概念。在此基础上,神东矿区通过开展一系列水资源保护和利用技术研究,掌握了矿区煤炭现代开采地下水的运移规律,相继研发了采空区储水设施、煤矿地下水库和煤矿分布式地下水库的水资源保护和利用技术,形成了以煤矿地下水库为核心的矿区水资源保护和利用技术,并通过技术提升,建成了大柳塔矿分布式地下水库示范工程,实现了矿井水井下循环利用。现场工程应用表明,神东矿区煤矿地下水库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矿区95%以上用水,有效保障了矿区的可持续发展,为我国西部地区煤炭开采水资源保护利用技开辟了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0.
开滦矿区矿井水排放及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开滦矿区矿井水排放及利用情况,分析了矿井水利用的可行性及必要性,提出在水资源危机的今天,开发利用矿井水对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缓解水资源短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徐小卫 《中州煤炭》2019,(2):102-106
目前矿井所使用的洗澡用水等热水大多是由工业燃煤锅炉提供的,但是随着国家对环境治理工作的进一步深化,淘汰燃煤工业锅炉是政策导向。锅炉取消后,如何解决矿井热水的供应问题,成为制约矿井正常生活生产的关键问题。龙门煤矿结合自身实际条件,通过综合余热节能改造项目的研究和应用,结合矿井所处地理位置的气象环境条件、建筑条件、矿井压风机的运行状况、井下排水的水温情况,综合设计安装了太阳能取热、压风机余热回收、矿井水水温回收相结合的水加热系统,不但成功取消了燃煤工业锅炉,满足了环保的要求,同时还解决了职工洗澡的用水问题,更重要的是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和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程潮铁矿矿区内水资源的综合分析, 阐述了对矿区工业用水系统的技术改造:采用回收处理工艺对井下地下水进行再回用,实现工业生产用水系统密闭循环,为矿区的水资源综合利用开创了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我国铜矿资源产业布局与结构调整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从我国铜矿资源产业布局与结构现状出发,在分析未来一段时期内铜矿资源产业布局与结构调整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从整合资源、加强勘查、产业转移等方面,提出了我国铜矿资源产业布局与结构调整的思路和今后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露天矿采坑的实际条件和矿井工业废水水质特点的分析,结合工业废水过滤净化机理,介绍了以露天矿采坑氧化塘(稳定塘)为主的净化处理工艺技术和处理矿井水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许来灿 《中州煤炭》2022,(7):185-188
在“双碳”背景下,能源消费成为制约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为了合理解决中马村矿矿井工业废弃能源的综合利用问题,充分实现企业的节能增效并降低综合能源消费总额,对中马村矿现有的矿井水余热、空压机余热、瓦斯发电站余热、建材厂散排热烟气余热等废弃能源利用进行研究,并对矿井余热回收系统、燃气锅炉及空调制冷的运行费用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采用矿井余热综合利用系统进行冬季制热及夏季制冷,相对于传统燃气锅炉及单机空调可分别节约243.45万元的取暖费用及18.24万元的制冷费用,项目运行工况良好,经济效益显著,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世界上水资源供需矛盾最突出的国家之一,水资源作为人类生存、社会经济发展的必备资源,一直处于被过度开发利用的状态。文章对长江经济带工业水资源绿色效率进行研究,首先基于水资源效率的内涵,引入环境污染等负面因素,对工业水资源绿色效率进行重新界定,对水资源绿色效率的内涵进行补充,其次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了解工业水资源绿色效率的影响因素和时空特征,以此来探讨长江经济带工业水资源绿色效率的提升方法。文章在蓝水足迹与灰水足迹概念的基础上,通过运用三阶段超效率SBM模型和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分解法,选择工业从业人员(劳动)、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资本)、蓝水足迹(自然资源)作为投入变量,将工业增加值作为期望产出变量,将灰水足迹作为非期望产出变量,构建了工业水资源绿色效率的指标体系,并对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09—2019年的工业水资源绿色效率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整体和区域的蓝水足迹具有波动性,灰水足迹呈下降趋势。在剔除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后,发现环境因素对纯技术效率的抑制作用较为明显,规模效率和综合技术效率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呈现上升趋势,虽然影响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变化的因素在各个省份、不同阶段有所不同,但整体上长江经济带工业水资源绿色效率的主要驱动因素源于技术进步。因此建议长江经济带的不同省份可以结合各自的产业特点,发挥各个区域的资源禀赋,通过产业上下游供应链结合等方式来提高规模效率、加强区域合作,通过投入产出要素的优化提高效益、减少水污染。  相似文献   

17.
针对小保当井田在未来开采过程中造成的地下水资源大量漏失的问题,以小保当井田开采的2-2煤层为研究对象对潜水资源受煤层采动影响分区进行研究。采用富水指数法通过AHP-熵值法建立评价模型划定了萨拉乌苏组潜水含水层富水性分区,根据相邻煤矿导水裂隙带现场实测类比确定了井田2-2煤层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及层位,采用信息融合理论方法综合松散潜水含水层富水性分区和2-2煤层导水裂隙带发育层位划分小保当井田内潜水资源受采动影响分区,得出结论:井田未来开采2-2煤层时对松散潜水含水层的采动影响较小,仅存在一般失水区,位于井田南部且范围较小。由于在研究过程中采用了相邻矿井的资料,因此对相邻矿井未来进行相关研究和煤炭开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水资源费改税是国家以税收杠杆撬动水资源节约、推动可持续发展而出台的重要政策,自试点以来,水资源税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整体提高了用水效率,许多学者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重要结论。但另一个重要且尚未得到证实的问题是,工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的同时,也是水资源需求的主要部门,水资源税改革是否也提高了工业用水效率?为此,假设我国没有进行水资源税改革试点,采用GM(1,1)模型对水资源税改革试点后的工业用水效率进行测算,通过比较测算值和统计值,分析水资源税改革的政策效应对工业用水效率的影响。考虑到影响工业用水效率的因素有很多,故选取水资源禀赋、科技进步、环境规制、用水结构、社会因素、工业发展规模作为影响因素,并对工业用水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通过分析发现,水资源税改革有效地提高了工业用水效率,降低了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并且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和企业在政策冲击下的“阵痛”期的过去,水资源税改革的政策效应会愈发明显。其中,影响工业用水效率最显著的因素是科技进步,这属于政府干预下的企业支出和财政支出。说明水资源税改革可以倒逼微观经济主体提高技术水平,从而提高工业用水效率,降低工业用水总量,缓解水资源短缺带来的压力。建议坚持节水优先,在现有基础上加大科技投入,推进节水设施和节水装置的普及程度,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在政府和市场的共同作用下,完善水资源税改革机制体制,为水资源税改革全国推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针对奥陶系灰岩含水层富水性强、水压大、水位高等问题,分析了矿井奥灰水带压开采及防治水技术以及井田水文地质条件,确定10、11、13号煤层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研究了奥灰含水层富水特征及煤层底板隔水性能,在正常块段工作面掘进过程中受到底板奥灰水的威胁小,是相对安全的;但在构造破坏地带,因断层、陷落柱等具有导水性,在承压区内有可能发生突水,并提出了导水构造、巷道掘进、工作面、底板注浆加固及改造等防水措施。研究为后续矿井安全开采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