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采用不同温度对亚麻籽进行炒籽并压榨制油,对压榨亚麻籽油的感官品质、理化指标及营养成分进行分析,研究炒籽温度对压榨亚麻籽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炒籽温度的升高,压榨亚麻籽油的气味从坚果芳香过渡到严重焦糊味,色泽加深,在195℃炒籽45 min时形成热榨亚麻籽油特有的浓香型风味;营养成分如VE、总酚以及甾醇含量随炒籽温度升高而逐渐减少,在255℃炒籽45 min时,3种营养成分的损失率分别为75. 7%、76. 5%和88. 9%;酸价、过氧化值、茴香胺值、K232值、K270值随炒籽温度升高而增加,且炒籽温度对压榨亚麻籽油中主要脂肪酸含量有显著影响;适当炒籽对压榨亚麻籽油的氧化稳定性是有利的;高温炒籽压榨亚麻籽油中的营养成分含量与其理化指标密切相关,进而共同影响压榨亚麻籽油的品质。  相似文献   

2.
以元宝枫籽为原料,采用微波预处理技术,并低温压榨制油,分析微波预处理对元宝枫籽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微波功率的提高和处理时间的增加,元宝枫籽油的提油率、酸价和过氧化值均有所提升,但都符合国家标准GB/T 37748—2019《元宝枫籽油》的要求。微波预处理能提高元宝枫籽油中多酚、植物甾醇、生育酚的含量,均在500W微波预处理9 min时达到最大,分别为1.24mg GAE/g、1.13mg/g和0.55mg/g,分别比未经微波预处理提高了45.88%、31.39%和19.57%。此外,微波预处理也能提升元宝枫籽油的氧化稳定性和抗氧化活性。相比未经微波预处理的压榨元宝枫籽油,500W微波预处理9 min的元宝枫籽油的氧化诱导时间、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分别提高了58.39%、38.87%和68.5%。适当时间的微波预处理可增加元宝枫籽油的品质,提升油脂氧化稳定性及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3.
烤籽温度对压榨亚麻籽油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经过不同温度烘烤后的亚麻籽压榨取油,分析压榨亚麻籽油的品质及理化指标.研究表明:随着亚麻籽烘烤温度升高,亚麻籽油的气味从特有坚果清香味过渡到浓香味,直到最后的焦糊味,色泽呈加深趋势,磷脂和总酚含量增加,维生素E含量减少;适当加热有利于增加其氧化稳定性,但磷脂含量增加,色泽变深;烘烤温度对酸值和主要脂肪酸组成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运用响应面法优化南眉籽油的低温压榨工艺,并检测南眉籽油的色泽、水分及挥发物、酸价、过氧化值、氧化诱导时间及脂肪酸组成等理化指标。结果表明:在压榨压力和压榨温度一定的条件下,预热温度、预热时间及压榨时间对南眉籽出油率的影响显著。南眉籽油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压榨压力41MPa、压榨温度50℃、预热温度73℃、预热时间3.0h和压榨时间1.7h,该工艺条件下出油率达20.33%。且制得的南眉籽油色泽较好,水分及挥发物、过氧化值、酸价均符合中国植物油标准,其脂肪酸组成与亚麻籽油相近,品质和稳定性更好,未来可作为一种新型的健康油脂。  相似文献   

5.
针对亚麻籽油产品质检经常出现苯并(a)芘含量超标问题,通过模拟实验研究了炒籽压榨生产亚麻籽油工艺中炒籽温度、炒籽时间对压榨亚麻籽油中苯并(a)芘含量的影响规律和防控措施。结果表明:炒籽温度超过180℃后,炒籽温度越高,压榨亚麻籽油中苯并(a)芘含量越高,且苯并(a)芘含量超过国标限量值(10μg/kg)的炒籽时间越短,说明炒籽温度过高是出现产品苯并(a)芘含量超标的主要原因;热重分析实验发现亚麻籽在172~174℃有热失重速率谷值,超过该温度后,热失重速率快速升高,说明有机物大量裂解从而快速生成苯并(a)芘;结合炒籽实验和热重分析实验,防控苯并(a)芘含量超标的适宜炒籽温度为不高于170℃; 170℃炒籽75 min压榨得到的亚麻籽油苯并(a)芘含量低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限值(10μg/kg),可以作为有效防控苯并(a)芘含量超标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为了对紫苏籽压榨制油前热处理方式的选取提供参考数据,对紫苏籽进行不同程度的红外或微波热处理,根据热处理后紫苏籽的水分含量分为低、中、高3组,随后进行压榨制油,测定了经不同热处理得到的紫苏籽油的相关理化指标、脂肪酸组成、微量活性成分含量,评估了不同紫苏籽油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氧化稳定性。结果表明:两种热处理方式对紫苏籽油脂肪酸组成及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与未经处理的紫苏籽油相比,经微波热处理的紫苏籽油酸值降低,红外热处理的紫苏籽油过氧化值降低,经过微波和红外热处理的紫苏籽的出油率,油脂的黄酮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氧化稳定性显著增加(p<0.05);随着红外和微波热处理程度的加深,紫苏籽油中生育酚含量逐渐降低,多酚含量先降低后升高(红外热处理)和先升高后降低(微波热处理)。综上,选取合适的热处理方式及条件可以获得较高品质的紫苏籽油。  相似文献   

7.
采用脱胶、脱酸、脱色3种工艺方法,研究精炼工艺对亚麻籽油品质及氧化稳定性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出亚麻籽油最佳精炼工艺,分析精炼前后亚麻籽油的理化性质、脂肪酸含量和氧化稳定性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脱胶最佳工艺为温度75℃、加水量5%、时间25 min;脱酸最佳工艺为温度60℃、超碱量0.25%、时间30 min;脱色最佳工艺为温度90℃、活性白土用量3%、时间30 min。精炼后,油脂酸价、过氧化值、色泽均出现下降,但对亚麻籽油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影响不大,说明精炼工艺在基本不改变成分的情况下,使亚麻籽油脂肪酸的理化性质得到改善,油脂品质提升。精炼后,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亚麻籽油氧化稳定性降低。  相似文献   

8.
不同制油工艺对亚麻籽油品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糟帆  丁彩云  马玉婷  刘慧燕  傅婧 《中国油脂》2022,47(9):13-18+25
为比较不同工艺制取的亚麻籽油品质及抗氧化活性,分别以索氏提取法、冷榨法和热榨法制取亚麻籽油,测定亚麻籽油得率、基本理化指标、生育酚含量、脂肪酸组成、挥发性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索氏提取法亚麻籽油得率最高,为52.77%,热榨法亚麻籽油得率显著高于冷榨法;冷榨亚麻籽油色泽、脂肪酸组成较佳,α-亚麻酸含量高达54.49%;索氏提取亚麻籽油总生育酚含量最高,为450.79 mg/kg,冷榨和热榨亚麻籽油的总生育酚含量相当;索氏提取和冷、热榨亚麻籽油挥发性成分分别为21、17种和34种,5种为共有成分,其中(E,E)-2,4-庚二烯醛是冷、热榨亚麻籽油的特征风味物质;冷榨亚麻籽油具有较强的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而热榨亚麻籽油具有较强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二者铁还原力相当,索氏提取亚麻籽油具有较强的铁还原力。综上,不同制油工艺对亚麻籽油的品质及抗氧化活性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紫苏籽、牡丹籽、亚麻籽、金花葵籽为材料,采用压榨法提取4种植物油,对4种植物油进行多酚含量、自由基清除能力和紫外辐射活性比较分析,并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4种油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紫苏、牡丹、亚麻、金花葵4种植物油脂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显著高于饱和脂肪酸含量,其中紫苏、牡丹、亚麻的α-亚麻酸含量大于37%;多酚含量变化趋势为亚麻籽油紫苏籽油牡丹油籽金花葵籽油, 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比较与其相同;紫外吸收能力是紫苏籽油牡丹籽油亚麻籽油金花葵籽油。烘箱法加速氧化前后的过氧化值变化稳定性为紫苏籽油金花葵籽油牡丹籽油亚麻籽油。紫苏籽油、牡丹籽油、亚麻籽油这3种亚麻酸含量高的植物油自由基清除能力和紫外吸收能力相比于金花葵有较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以未处理和焙炒处理后的亚麻籽为原料,采用溶剂浸提、液压压榨和螺旋压榨三种制油工艺,得到六种亚麻籽油和粕,探讨不同制取方法对亚麻籽油和亚麻籽粕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焙炒溶剂浸提法样品出油率最高(34.50%);在三种制油工艺中,焙炒处理后制得的亚麻籽油过氧化值和酸价均高于未处理组,但焙炒前处理可以提高亚麻籽油中总酚和维生素E含量;此外,制取工艺对亚麻籽油的氧化稳定性也有一定影响,其中螺旋压榨油氧化稳定性最好,且同种制取工艺间焙炒前处理可以增强亚麻籽油的氧化稳定性;制取工艺和焙炒前处理对亚麻籽油中亚麻酸含量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影响不显著,但焙炒处理组中的吡嗪、吡咯物质分别比未处理组高5.1%、15.8%、9.3%,未处理组中的醇类物质分别比焙炒处理组高6.1%、11.8%、3.7%。不同制取方法得到的亚麻籽粕中,未处理液压粕粗脂肪、粗蛋白和NSI(氮溶解系数)最高,焙炒螺旋压榨粕木脂素聚合物含量(16.70%)最高,且NSI也处于较高水平(33.13%);焙炒螺旋亚麻籽粕木脂素聚合物对DPPH、ABTS自由基清除率的半数清除率(IC50)分别为0.49 mg/mL和0.88 mg/mL。本研究结果对亚麻籽油的产业发展和亚麻籽加工副产物的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不同制油方法对青海亚麻籽油品质及货架期的影响,对青海亚麻籽分别进行焙炒、烘烤、高压高温湿热、脱胶、真空冷冻干燥前处理,再分别采用螺旋压榨法和液态静压法制油,测定亚麻籽油出油率、过氧化值、酸价、水分及挥发物质量分数、脂肪酸含量、挥发性组分相对含量、总酚含量,并利用Schaal烘箱法建立亚麻籽油氧化动力学模型预测货架期。结果表明,焙炒螺旋压榨法制得的亚麻籽油出油率、总酚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组,过氧化值、酸价、水分及挥发物质量分数均低于其他处理组,模拟预测货架期最长,为353 d。焙炒螺旋压榨法制得的亚麻籽油挥发性组分种类最多,为72 种,其他制油方法制得的亚麻籽油挥发性组分为40~60 种,不同制油方法对亚麻籽油挥发性组分影响明显。此外,亚麻籽油5 种主要脂肪酸中亚麻酸含量最高,为54.71~61.03 g/100 g,不同制油方法对亚麻籽油脂肪酸含量影响不明显。综上,与其他方法相比,焙炒螺旋压榨法制得的亚麻籽油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12.
微波预处理压榨茶叶籽油及其氧化稳定性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采用微波预处理压榨法提取茶叶籽油,与烘烤后压榨法在提取率、理化性质和氧化稳定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微波预处理压榨茶叶籽油得率比120℃烘烤后压榨得油率高9.6%,为21.81%,油脂提取率为77.5%;微波预处理压榨茶叶籽油的理化性质与60、80℃烘烤后压榨茶叶籽油无明显差异;微波预处理压榨茶叶籽油氧化稳定性高于60℃烘烤后压榨的茶叶籽油,适当升高烘烤温度,压榨茶叶籽油的氧化稳定性升高,当烘烤温度达到120℃时,其氧化稳定性下降.  相似文献   

13.
亚麻籽油因较高的营养价值而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然而,热加工对亚麻籽油品质的影响仍有待阐明。利用热空气对亚麻籽进行烘烤,研究不同烘烤条件对亚麻籽油理化品质(酸价、过氧化值、色泽)、化学组成(共轭二烯、共轭三烯、类胡萝卜素、生育酚、总酚、美拉德反应产物、脂肪酸组成)以及氧化稳定指数、DPPH、ABTS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烘烤程度增加,亚麻籽油酸价从0.12 mg KOH/100 g增加至1.79 mg KOH/100 g;过氧化值、共轭二烯先增加后减少;类胡萝卜素、总酚、美拉德反应产物、共轭三烯、氧化稳定指数、DPPH以及ABTS均增加,α-亚麻酸含量随烘烤程度增加略微减少。适度烘烤明显改善了亚麻籽油的品质。本研究结果为亚麻籽及亚麻籽油加工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4.
强化亚麻籽中主要酚类化合物内源性合成和油相迁移对提升亚麻籽油氧化稳定性,最大限度地增加α-亚麻酸生物利用率尤为重要。探究了适度萌动(25℃,24h)联合微波处理(700W,1~5min)对压榨亚麻籽油得率和色泽、脂质构型和结晶熔融性、抗氧化活性和氧化稳定性的影响,并研究了亚麻籽中木酚素和游离酚酸的释放及油相迁移规律。结果表明:单一萌动处理(24h)后亚麻籽油得率降低了7.39%(P<0.05),而进一步微波处理后油脂得率增加了29.31%(P<0.05),这主要归因于微波处理破坏了亚麻籽中油脂体膜结构完整性,导致膜内中性脂质外溢、融合和胞外渗透。微波处理1~5min过程中,亚麻籽油中以LnLnLn构型存在的C18∶3ω3质量分数呈现明显升高趋势,同时总磷脂质量摩尔浓度以及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甘油、磷脂酰肌醇占比显著增加(P<0.05),但未明显影响油脂的结晶行为和熔融特性。与未处理组相比,微波处理5min降低了初级和次级氧化产物水平,显著改善了亚麻籽油的氧化稳定性和抗氧化活性(P<0.05),这主要归因于木酚素大分子及其解聚产物开环异落叶松树脂酚二葡萄糖苷,以及游离酚酸香兰素、香草酸和阿魏酸的油相富集。研究阐释了萌动联合微波预处理对亚麻籽油品质特性的影响,旨在为亚麻籽油提质制取和亚麻籽高值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吕俊丽 《中国油脂》2020,45(6):13-17
对亚麻籽进行微波预处理,并采用微波辅助溶剂法提取亚麻籽油。以亚麻籽油得率为指标,对微波预处理亚麻籽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同时比较了经微波预处理和未经微波预处理提取的亚麻籽油得率、贮藏稳定性和多酚含量。结果表明:微波预处理最佳工艺条件为原料水分含量6%、微波功率65 W、微波时间3 min,在此条件下亚麻籽油得率为46. 60%,比未经微波预处理的提高了8. 05个百分点;在105℃贮藏8 d内,经微波预处理和未经微波预处理提取的亚麻籽油的过氧化值增加量分别为4. 38 mmol/kg和18. 16 mmol/kg,K_(232)的增加量分别为2. 53、9. 04,K_(270)的增加量分别为0. 09、0. 35;与未经微波预处理相比,微波预处理可将亚麻籽油中的多酚含量提高14. 9%。微波预处理能提高亚麻籽油得率和多酚含量,同时可延缓亚麻籽油氧化的速率,进而提高其贮藏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孔凡 《中国油脂》2021,46(11):1-6
以南瓜籽仁为原料,研究了微波预处理对压榨南瓜籽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微波功率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压榨南瓜籽油的酸值变化不大;当微波功率为350 W和550 W时,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南瓜籽油过氧化值总体呈增长趋势,而微波功率为700 W时,南瓜籽油过氧化值则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微波预处理能提高南瓜籽油中总酚、甾醇、总生育酚的含量,分别在550 W微波处理12、9、9 min时达最高,为1 352.7 mg/kg、2.54 mg/g和56.95 mg/100 g,比微波处理前分别提高了87.61%、29.59%和15.17%。同时微波预处理也能提升南瓜籽油的氧化诱导时间、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在550 W微波处理9 min时,氧化诱导时间、DPPH自由基清除率、ABTS自由基清除率最高,分别为5.83 h、295.11 μmol/100 g和724.35 μmol/100 g,比微波处理前分别提高了57.57%、33.96%和64.46%。适当的微波预处理可以显著增加南瓜籽油中油脂伴随物含量,提高油脂的氧化稳定性和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7.
以油葵为原料,研究了炒籽对压榨葵花籽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炒籽温度的升高和炒籽时间的延长,葵花籽油的出油率逐渐降低,色泽逐渐加深,最终呈现深红色,过氧化值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酸价是逐渐升高的,氧化诱导时间呈现升高的趋势;而炒籽对葵花籽油脂肪酸的影响没有显著性差异。高温炒籽可以提升葵花籽油的香味以及氧化稳定性,但炒籽温度最好不超过170℃,炒籽时间不超过40 min。  相似文献   

18.
对紫苏籽采用微波预处理技术,并低温压榨制油。测定分析其理化、营养及抗氧化指标,以考察微波处理对紫苏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预处理显著增加了油的酸价、过氧化值,降低了油的水分及挥发物含量,使油脂色泽变深;紫苏油含有丰富的α-亚麻酸,且微波预处理不影响油的脂肪酸组成(P0.05);微波预处理可提高紫苏油中维生素E及植物甾醇含量,有效改善油脂的抗氧化能力。黄酮物质的热不稳定性使其在微波后含量少量降低。  相似文献   

19.
李娜 《中国油脂》2020,45(12):1-5
采用微波技术对奇亚籽进行预处理后低温压榨制油,测定奇亚籽油理化指标、营养及抗氧化指标,探讨微波预处理条件对奇亚籽出油率以及奇亚籽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料的水分含量、微波时间、微波功率对奇亚籽出油率和奇亚籽油的理化指标、黄酮含量、多酚含量及DPPH·和O-2·清除能力均有一定的影响,对奇亚籽油脂肪酸相对含量影响较小。经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得出:微波预处理奇亚籽的适宜工艺条件为奇亚籽水分含量12%、微波时间3 min、微波功率600 W,在该条件下奇亚籽出油率可达到21.05%,奇亚籽油酸价(KOH)0.52 mg/g、过氧化值0.44 mmol/kg、黄酮含量318.25 mg/kg、多酚含量28.00 mg/kg,DPPH·和O-2·清除率分别为2479%和26.84%。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亚麻籽热榨过程中美拉德反应形成的物质类型及其抗氧化效果,以亚麻籽为原料,在120~200℃下炒籽10~30 min并提取亚麻籽油,考察不同炒籽条件下亚麻籽油的氧化稳定性,分析炒籽前后亚麻籽脱脂粉中还原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变化,确定美拉德模拟体系的反应底物。以抗氧化活性为指标,对美拉德模拟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并考察美拉德反应产物(MRPs)对冷榨亚麻籽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80℃条件下炒籽20 min制备的亚麻籽油氧化稳定性最好;美拉德模拟反应的最优条件为葡萄糖与赖氨酸物质的量比3∶1、反应温度180℃、反应时间105 min和葡萄糖与精氨酸物质的量比1∶1、反应温度180℃、反应时间105 min;两种MRPs对冷榨亚麻籽油过氧化值增长没有明显的抑制效果,而对p-茴香胺值的增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赖氨酸、精氨酸和葡萄糖的美拉德反应对提高热榨亚麻籽油的氧化稳定性起关键作用,其MRPs对冷榨亚麻籽油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