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脂肪酶Lipozyme TL IM催化饱和单甘酯和棕榈油(24℃)进行酯交换反应,酯交换油脂经分子蒸馏分离纯化得到含28.10%甘油二酯(DAG)油。对比分析了酯交换反应前后油脂的甘油酯组成和脂肪酸组成、热力学性质以及固体脂肪含量(SFC)。结果表明:含DAG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提高至42.94%,熔点降低至45.4℃,SFC值显著降低;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含DAG油的晶型以β型和β'型为主;偏光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含DAG油的晶体网络结构主要由球状晶体聚集而成,且晶体尺寸变小,固液相分散更均匀;结晶熔化曲线、SFC分布以及结晶特性均表明含DAG油适合用作食品专用油脂基料。  相似文献   

2.
《肉类研究》2016,(5):6-10
运用热性质分析、诱导氧化分析和流变分析,对牛脂肪部分替代猪脂肪后复合脂肪的物化性质及加工产品感官性质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替代添加牛脂肪后,猪牛混合脂肪的物化性质和感官性状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相对于猪脂肪4.37 h的氧化反应诱导期(induction period,IP),替代10%、20%、30%猪脂肪的猪牛混合脂肪的IP值分别为4.98、5.62、6.22 h;替代10%、20%、30%猪脂肪后猪牛混合脂肪熔融时热流越来越大,晶型转换所需要的能量随着替代量的增加明显增加,总体表现为猪牛混合脂肪熔融时需要的能量变小;同时,相比于单纯的猪脂肪,猪牛混合脂肪的黏性模量和弹性模量均有一定的上升,结果也显示牛脂肪部分替代猪脂肪明显影响到乳化肠的感官品质,总体可接受性受到明显影响(P0.05)。  相似文献   

3.
针对不同部位猪膘,测定其脂肪含量及对应猪油的熔点、碘值、固体脂肪含量(Solid fat content,SFC)、脂肪酸组成和甘三酯组成,并结合感官评价,对猪油进行香味的比较,结果表明:前腿膘的脂肪含量最高,为(88.18±0.21)%,花膘脂肪含量最低,仅为(64.31±0.69)%。猪油的熔点范围在(27.5~48.4)℃之间,以花膘油的熔点最高、前腿膘油的熔点最低。SFC曲线表明花膘油、网膘油的SFC曲线较为陡峭,可塑性较差,板油、背膘油、碎膘油的可塑性较好。脂肪酸组成测定结果为猪油的脂肪酸主要包括油酸、棕榈酸、亚油酸和硬脂酸,其中花膘油的硬脂酸和棕榈酸最高、背膘油中油酸含量最高,前腿膘油中亚油酸含量最高,与植物油不同的是,猪油含有少量的奇数碳脂肪酸。猪油的甘三酯成分分析表明,猪油的主要成分为OPO、SPO和LPO,3种甘三酯的总和占50%,Sn-2位置上主要以棕榈酸为主,不饱和脂肪酸主要集中在Sn-1,3位置上,感官评价不同部位猪油的香味,以板油和网膘油的焦糊味较浓、背膘油的猪肉特征香味较浓,而花膘油的油腻味、腥膻味、刺激味较浓,不宜食用。通过不同部位猪油的品质特点比较,为猪油的合理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史逸飞 《中国油脂》2022,47(2):51-57
将小烛树蜡和日本木蜡分别添加到高油酸葵花籽油中制备凝胶油,分析其在凝胶油形成过程中结晶行为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添加量为5%时,两种蜡均表现出低频率依赖的“强凝胶”行为,小烛树蜡具有更强的热稳定性和表观黏度,日本木蜡则具有更高的触变回复性;热力学性质进一步证实凝胶油性能的差异与天然蜡的成分有关。在微观层面上,小烛树蜡凝胶油和日本木蜡凝胶油分别呈现簇状和针状的晶体形态;小烛树蜡晶型为β′型,而日本木蜡则在形成凝胶油的过程中发生晶体排列堆积方式的改变,晶型由β′型转为β型。日本木蜡具有与高熔点蜡不同的特殊结晶性质,在塑性脂肪开发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探讨了恒温(分别在4 ℃、25 ℃、37 ℃贮藏6 h)和温度波动(在37 ℃贮藏1 h后,转移至4 ℃贮藏6 h)贮藏模式下乳液的结晶行为与宏观性能。结果表明,对于恒温贮藏模式,不同贮藏温度下结晶乳液的SFC及脂肪晶体结构不同,恒温(4 ℃)、恒温(25 ℃)、恒温(37 ℃)贮藏的乳液固体脂肪含量(solid fat content,SFC)值分别为28.31%、22.75%和17.21%;恒温(4 ℃)贮藏的乳液中β’晶型含量最高(97.68%),脂肪晶体颗粒相对较小,而恒温(37 ℃)贮藏的乳液中β晶型含量最高(61.65%),脂肪晶体颗粒最大。对于温度波动贮藏模式,温度波动(37 ℃~4 ℃)贮藏的乳液的SFC值与恒温(4 ℃)贮藏乳液的SFC值相同(28%),但是脂肪结晶结构(脂肪晶体尺寸及β晶型含量)不同。恒温(25 ℃)贮藏乳液的表观粘度值最大、而温度波动(37 ℃~4 ℃)的表观粘度值最小。综上所述,对于相同贮藏时间,低温(4 ℃)贮藏易形成高SFC、脂肪晶体颗粒小的结晶乳液;高温(37 ℃)贮藏易形成低SFC、脂肪晶体颗粒大的结晶乳液。在恒温贮藏模式下,调节贮藏温度可以形成具有不同SFC及脂肪晶体结构的结晶乳液体系,采用恒温与温度波动贮藏模式结合可以形成具有相同SFC及不同脂肪晶体结构的结晶乳液体系。  相似文献   

6.
以棕榈硬脂和大豆油为原料,通过Lipozyme TL IM催化酯交换法制备零反式脂肪酸人造奶油基料油。对酯交换产物的甘三酯组成、固体脂肪含量、结晶速度等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酯交换产物甘三酯组成发生了较大变化,固体脂肪含量降低,结晶速度明显提高,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酯交换产物为β'晶型,差示扫描量热分析表明酯交换产物具有较宽的塑性范围,适合用于制备人造奶油。  相似文献   

7.
该研究固定复配乳化剂总质量分数为0.3%,使用亲水乳化剂吐温-80和亲油乳化剂单甘油酯以不同比例复配制备搅打稀奶油,从乳液界面性质及脂肪结晶性质变化的角度研究其协同作用对产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吐温-80与单甘油酯的质量比由1∶1逐渐升至1∶4,乳液液相蛋白质浓度及表观黏度下降,结晶脂肪耐热性增强,β′晶型明显,产品打发率上升,泡沫析水率下降;当吐温-80与单甘油酯的质量比变为1∶5和1∶6时,产品中结晶脂肪β′晶型含量下降,晶体尺寸显著减小,产品打发率下降,泡沫析水率上升。因此,吐温-80与单甘油酯质量比为1∶4,符合工业生产高品质搅打稀奶油的要求,此时产品搅打时间仅需(277.3±2.5) s,打发率达(158.9±1.23)%,搅打泡沫析水率仅(1.55±0.47)%,并且兼具良好的乳液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在大豆油中添加一定量的玉米蜡制成具有塑性的凝胶油。研究了玉米蜡含量对凝胶油结构及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蜡含量对凝胶油的硬度、持油性、固体脂肪含量(SFC)、热学性质具有显著影响;随着玉米蜡含量增加,这些性质参数均有增大趋势;不同玉米蜡含量的凝胶油晶体均为细长针状,随玉米蜡含量增加,其针状结晶尺寸减小,空间分布密度增加;但玉米蜡含量对凝胶油体系的晶型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液熏腊肉的工艺条件,该文研究5种不同液熏温度对腊肉脂肪的脂肪酸组成和结晶特性的影响。对5种不同液熏温度下的腊肉的脂肪酸组成、脂肪水解及氧化进行对比分析,并对脂肪结晶与熔化特性、同质多晶现象和晶体形态分别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X-射线衍射仪及偏光显微镜进行探究。结果表明:随着液熏温度上升,腊肉脂肪的酸价明显下降,脂肪结晶的α晶型减少,晶体颗粒变大。液熏温度为40℃时,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s,MUFA)相对含量最高。液熏温度为45℃时,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FA)相对含量最高,其结晶中β′晶型较多,出现第一个结晶峰的温度最高。液熏温度为55℃时,过氧化值最高,达(0.072±0.003)g/100 g,丙二醛含量最高,脂肪氧化程度大,其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相对含量和PUFA/SFA比例最高,结晶晶型以β为主。从产品稳定性和营养价值的角度来看,55℃的液熏温度相对其他温度更加适合液熏腊肉的加工。  相似文献   

10.
凝胶剂种类对凝胶油物性及结晶形态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精炼低芥酸菜籽油为基料油,通过添加不同种类凝胶剂制备出两种模式凝胶油,并探讨了凝胶剂种类、搅拌等加工方式对凝胶油物化性质及结晶形态的影响,并使用低场脉冲核磁共振仪、质构仪、流变仪、差示量热扫描仪、粉末X-射线衍射仪、偏振光显微镜等手段对其固体脂肪含量、质构流变性质、熔化性质、晶型及晶体形态做了初步评价,为凝胶油在食品专用油脂中大规模应用奠定理论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1.
以酶法酯化所制的甘油二酯作为凝胶因子,制备大豆油基甘油二酯凝胶油。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脉冲核磁共振仪和旋转流变仪等对甘油二酯凝胶油的熔化、结晶特性和流变特性进行评价,并考察了甘油二酯的添加量对凝胶油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熔点甘油二酯加入到大豆油中可以形成涂抹性好、稳定性高且晶体结构致密的有机凝胶油,其中凝胶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大于70.0%,晶体形态以稳定的β和β'型为主;此外,甘油二酯的添加量对凝胶油的机械稳定性、持油性、黏弹性有较大影响,这些性质参数随甘油二酯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但同时体系饱和脂肪酸含量也提高。综合饱和脂肪酸含量,固体脂肪含量,熔化、结晶特性以及流变特性等因素,凝胶油适宜的高熔点甘油二酯的添加量为20%。  相似文献   

12.
谷氨酸结晶具有多晶型性质,在不同条件下会形成不同晶型的谷氨酸结晶。分为α-型结晶和β-型结晶两种。α-型谷氨酸结晶为斜方六面晶体,这种结晶纯度高、颗粒大、质重,实测视比重为0.85,晶体有光泽,易沉淀,与母液易分离,是一种理想的结晶。β-型谷氨酸结晶为粉状或针状、鳞片状,晶粒微细或和胶体物质附在一起,纯度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综述了乳脂肪结晶机理研究进展,阐述其化学组成、同质多晶行为、晶体网络动力学性质、机械性能和分形特性。在乳脂肪中,甘油三酯的化学组成结构对脂肪结晶起决定性作用。在不同长度脂肪酸碳链中,随着碳链长度增加,熔点升高;在相同碳链情况下,熔点大小排序为:饱和脂肪酸>共轭三烯酸>单烯酸>双烯酸>非共轭三烯酸。α晶型熔点低,稳定性差,成形困难。β晶型熔点高,晶粒粗大,成形稳定。β’晶型介于两者之间,有较好的可塑性和口感。由分形理论得知,体系部分结构与整体结构在形态、功能和信息等方面具有极大相似性,通过晶体网络微观形貌分析可推知整体结构性能。总之,脂肪结晶在乳品科学中扮演重要角色,控制脂肪结晶对于改善乳品品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将棕榈硬脂(PS)和中长碳链甘三酯(MLCT)以6种不同体积比(2∶8、3∶7、4∶6、5∶5、6∶4、7∶3)混合来制备低热量、零反式脂肪酸的营养功能性起酥油基料油,并对6种起酥油基料油的理化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6种起酥油基料油中不含反式脂肪酸,亚油酸含量在18%~36%;随着PS含量增加,起酥油基料油的固体脂肪含量增加,含有30%PS的起酥油基料油的固体脂肪含量符合理想蛋糕用起酥油要求;随着PS含量的增加,起酥油基料油的β'晶型含量增加;起酥油基料油吸热熔化的过程中存在β晶型向β'晶型转变的过程,其量热曲线与脂肪酸组成和甘三酯组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利用初榨大豆毛油中天然磷脂,通过添加β-谷甾醇,使其与天然磷脂形成复合凝胶剂制备油脂凝胶,研究β-谷甾醇添加量对油脂凝胶硬度、热力学性质、固体脂肪含量(solid fat content,SFC)、凝胶晶型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 ℃条件下,油脂凝胶中β-谷甾醇添加量不小于12%时,即可出现凝胶行为。油脂凝胶的硬度和SFC都随着β-谷甾醇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且在不同贮藏温度下硬度变化显著。β-谷甾醇添加量对热力学特性影响较大,熔化结晶均为单峰。油脂凝胶主要为β型晶体,晶体为长针状并均匀分布,随β-谷甾醇添加量的增多,油脂凝胶晶体密度增大,尺寸变小,形成的三维网状结构更加紧密,截留植物油的能力不断提高,表明β-谷甾醇可以与初榨大豆毛油中的天然磷脂结合形成油脂凝胶,该油脂凝胶中无反式脂肪酸,富含天然营养成分,具有适宜油脂凝胶硬度及良好的结构稳定性等优势。  相似文献   

16.
薛山 《肉类研究》2014,(4):5-10
以伊拉公兔的背部最长肌(longissimus dorsi,LD)、左后腿肌(left rear leg muscle,LL)和腹部肌肉(abdominal muscles,AM)为实验原料,运用气相色谱测定了不同日龄和部位伊拉公兔肌内磷脂的脂肪酸组成。经对比分析显示:随着日龄的增加,伊拉公兔的LD、LL和AM肌内脂肪含量显著增加(P0.05),而磷脂含量显著减少(P0.05)。在测试的3个部位中,左后腿肌内磷脂相对含量最高,背部最长肌次之,腹部所占比例最小,但是在此期间伊拉兔肌内脂肪和磷脂在肌肉中所占的绝对比例(新鲜肌肉%)变化均不显著。在35~90 d,三个部位肌内磷脂的SFA与MUFA比例均显著增加(P0.05),与之相对应的是3个部位的PUFA比例均显著降低(P0.05)。经PLS2分析可知,35 d兔肉的营养价值较好,而90 d兔肉更适宜加工,不同日龄LD、LL和AM的肌内磷脂脂肪酸组成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LL肌内磷脂不仅相对含量较其他部位高,而且从脂肪酸组成来说营养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7.
核桃油与棕榈硬脂复配体系在涂抹脂基料油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棕榈硬脂与核桃油复配体系的相容性及结晶性质变化进行探究,考察复配体系在涂抹脂基料油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当核桃油含量达到20%以上时,复配体系的固体脂肪含量(Solid Fat Content,SFC)变化趋势符合涂抹脂的最佳SFC曲线特征,适合用作涂抹脂基料油;在温度高于33.3℃时,核桃油与棕榈硬脂在复配比例(1∶9、2∶8、3∶7、4∶6)下可以完全相容;在核桃油比例达到3∶7以上时,复配体系的屈服值符合涂抹脂的最佳屈服值范围;在温度低于30℃时,棕榈硬脂及复配体系具有较强的晶体网络结构,能在运输和贮藏过程中维持稳定的形态,在接近体温时也能快速熔化,产生涂抹脂类似的口感,复配体系中晶体以β′晶型为主。该结果为棕榈硬脂及核桃油复配体系在涂抹脂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以大豆油和极度氢化棕榈油为原料,采用脂肪酶Lipozyme TLIM催化酯交换反应制备的零反式脂肪酸食品专用油脂基料的性质。酶法酯交换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3 h、酶添加量4%(占油脂总质量)、大豆油与极度氢化棕榈油质量比4∶3。对比了酯交换反应前后混合油脂的热性质、固体脂肪含量、晶体形态和微观形态。结果表明:酶法酯交换反应后,产物熔融、结晶温度均降低;酯交换产物以β'晶型为主,晶体颗粒均匀、较小;当温度高于25℃后固体脂肪含量减小,产物在高于45℃时可全部融化。因此,酯交换油脂适用于制备烘焙型食品专用油脂基料。  相似文献   

19.
在稻米油中添加一定量的甘蔗蜡制成具有塑性的油脂凝胶。研究甘蔗蜡添加量对油脂凝胶硬度、热力学性质、固体脂肪含量(solid fat content,SFC)、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 ℃条件下,油脂凝胶中甘蔗蜡添加量不小于7%时,即可出现凝胶行为。油脂凝胶体系的硬度、SFC、融化焓和结晶焓均随甘蔗蜡添加量的增多而增加。XRD结果显示,甘蔗蜡油脂凝胶中同时含有α、β、β’三种晶型,其中以β晶型为主,随着甘蔗蜡添加量增多,α和β’晶型的量增多。晶体呈球状,分布均匀。随甘蔗蜡添加量的增加,结晶数量增加,尺寸减小,导致分布密度增加,即甘蔗蜡添加量越高,硬度越大,结构化植物油的能力越强,形成油脂凝胶结构稳定性越好,表明在稻米油中加入甘蔗蜡可以形成油脂凝胶,该油脂凝胶中无反式脂肪酸,富含天然营养成分,具有适宜的油脂凝胶硬度及良好的结构稳定性等优势。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兔肉的商品价值,将兔肉背最长肌、腹肌和后腿肌在4℃冷藏条件下贮藏10 d,研究腥味物质己醛和己酸的变化规律及各项指标的变化。通过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表征兔肉新鲜度,硫代巴比妥酸值(thiobarbituric acid-reactive substances,TBARS)和脂肪氧合酶(lipoxygenase,LOX)活性表征脂肪氧化程度。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TVB-N和TBARS显著增长(P 0. 05),后腿肌、腹肌和背最长肌的TVB-N分别在2 d和4 d接近国家标准中的限定值;不同部位的LOX活性在贮藏期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腹肌的己醛含量显著增加(P 0. 05),而背最长肌和后腿肌的含量变化较小且始终小于腹肌的含量; 3个部位的己酸含量都存在显著下降再上升的趋势,但仅后腿肌表现出终点值显著高于初始值(P 0. 05)。综上,冷藏能在贮藏初期抑制兔肉不同部位的腥味增长并保持兔肉的新鲜度,提高兔肉的加工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