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调和油和甘油二酯油为材料,对其在常温和高温条件下的氧化稳定性进行评价。对甘油二酯油和调和油在60℃和180℃持续加热过程中,酸价、过氧化值、羰基值的变化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甘油二酯油在60℃持续加热36 h过程中,酸价、过氧化值略有升高,但变化趋势不显著。在180℃加热3 h条件下,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甘油二酯油的酸价、过氧化值、羰基值均高于调和油,酸价变化不显著,过氧化值和羰基值呈逐渐升高趋势。甘油二酯油和调和油加热3 h后,过氧化值分别达到14.08和6.97 meq/kg,羰基值分别达到37.83和37.75 meq/kg。甘油二酯油的热氧化稳定性与调和油相比容易发生氧化、酸败。  相似文献   

2.
在常温除氧情况下,香肚的酸价高,过氧化值并不高,在-18℃冷库贮存条件下,香肚的酸价不高,但过氧比值却较高,在-18℃除氧条件下,香肚的酸价、过氧比值均不高,且符合相关国家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3.
以芥菜籽油和牛油为原料,制备营养平衡、适合人体吸收的调和油.通过数学拟合计算调和油的最佳质量配比,利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以碘值和酸价为指标,优化了调和油的最佳调配时间、调配温度、调配转速,同时对比了添加不同抗氧化剂的调和油氧化稳定性.结果 表明:调和油的最佳质量配比为芥菜籽油∶牛油1.73∶1、调配时间30 min、调...  相似文献   

4.
食用油在加工和储藏过程中容易发生氧化酸败,影响油脂的风味和色泽,降低油脂品质。分析油脂的脂肪酸组成,加工处理方法,能量输入,氧气的浓度和类型,油脂中含有的微量成分如游离脂肪酸、甘油单酯、甘油二酯、金属、磷脂、色素、过氧化物和抗氧化剂等对油脂氧化稳定性的影响;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油脂作为一种高能饲料,一方面为动物提供必需脂肪酸和易被机体吸收利用的能量,另一方面可提高饲料适口性和转化率。但其在储存、加工和利用过程中易发生氧化酸败,日粮中氧化酸败的油脂会破坏畜禽正常的生理功能,降低机体健康水平,造成经济损失,同时导致畜产品存在安全隐患。主要就油脂的营养功能、氧化酸败的机理和日粮油脂氧化对畜禽机体的影响及油脂氧化防控措施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6.
油脂氧化酸败的主要诱因——光氧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油脂空气氧化的经典学说是自动氧化。本文从机理上论述了光氧化在自动氧化中尤其是初期所起的作用。在光照下,光氧化油脂不仅可使其分解;而且光氧化生成的含烯游离基和氧化分解的游离基直接参与和诱发自动氧化的游离基链反应,光氧化是自动氧化的关键和直接的诱因。  相似文献   

7.
以冷榨核桃油为对象,研究其精炼前后的各项理化指标,并考察气体成分、温度、光照、金属离子以及抗氧化剂对冷榨精炼核桃油在贮藏过程中酸价和过氧化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冷榨核桃油精炼后各项指标远低于精炼前,均符合国家食用油脂标准。贮藏过程中气体成分、温度、光照和抗氧化剂对冷榨精炼核桃油的酸价和过氧化值影响显著(P 0. 05),添加不同金属离子对油脂氧化酸败影响不显著(P 0. 05)。在贮藏温度5℃并添加0. 02%特丁基对苯二酚(tert-butyl hydroquinone,TBHQ)的条件下可有效延缓精炼核桃油脂品质劣变,贮藏28个月时酸价低于国家标准74%,过氧化值低于国家标准2%。  相似文献   

8.
氧气含量对花生油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油脂氧化易引起过氧化值升高和风味劣变,市售食用油的货架贮存期较长,上述问题比较突出。因此,越来越多油脂企业开始关注油脂氧化的问题。作者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考察不同氧气含量对油脂氧化速率及风味的影响。将项空充入不同氧气量的7组油样置于70℃烘箱中连续存放4d,以加速氧化。结果表明,氧气含量对油脂氧化的程度及其风味的影响明显。4d内,充入氧气量为51.8 mg的油样过氧化值升高12.42 mmol/kg,而充入氧气量为3.2 mg的油样过氧化值仅升高3.58 mmol/kg,氧气含量与油脂氧化程度及氧化速率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瓶装食用油反复开封氧化酸败问题,结果表明:随着使用过程反复开封包装瓶,瓶内油脂逐渐被氧化,开封次数越多、使用时间越长,油脂氧化越严重;瓶装食用油反复开封后储存温度越高,氧化越严重;添加抗氧化剂可延缓瓶装食用油在反复开封使用过程中的氧化酸败;在无添加抗氧化剂的情况下,食用油的氧化速度与其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呈现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以优质大豆为原料,通过35 d的短期储存实验,考察了不同储存水分(10.58%、15.23%、20.17%)和储存温度(20℃、25℃、30℃)对大豆中粗脂肪含量、粗蛋白含量、霉菌总数、大豆油脂品质和脱脂豆粕品质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不同储存温度和储存水分下储存35 d后,大豆中的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不发生明显变化;但高温、高水分储存条件极易使大豆发生霉变,霉菌总数快速增加,最高达到1.09×105CUF/g;大豆油脂的酸价和过氧化值明显升高,最高分别达到5.21mgKOH/g和3.70 mmol/kg,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稍有降低,降低幅度最大为5.01%;脱脂豆粕的KOH蛋白质溶解度明显降低,可以从最高的90.03%下降至最低的59.72%。  相似文献   

11.
油脂氧化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分析油脂空气氧化、高温氧化、热质变主要劣变路径与产物;评述以氧化产物评价酸败程度策略,经典初级氧化产物、次级氧化产物指标方法,氧化三酰甘油聚合物及高效体积排阻凝胶渗透色谱技术在初榨油质量控制与掺伪鉴别方面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收集储备大豆原油在储存过程中酸值和过氧化值的数据,分析其在储存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大豆原油的酸值和过氧化值变化规律相同,酸值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呈缓慢线性增长,年变化值在0.2~0.4 mg/g,过氧化值随着储存时间延长呈平稳慢慢上升趋势,其变化值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大,在外部温度和氧气突然增加时过氧化值迅速上升,当达到一定值后分解下降。  相似文献   

13.
不同相对湿度下微胶囊化甜橙油释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用β-环糊精法和乳化喷雾干燥法所制备微胶囊化甜橙油在温度50℃,相对湿度32%、50%和75%下的释放进行研究,并利用Avrami's公式分析不同贮存条件下微胶囊化甜橙油的释放。结果表明:微胶囊化产品在RH=75%贮存条件下的释放要明显快于其它两种贮存条件;在相同的湿度贮存条件下,采用乳化喷雾干燥法制备的微胶囊化甜橙油的释放速度高于采用β-环糊精法所制备的产品。  相似文献   

14.
The objective of this work was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relative humidity (RH) on oxidation of the free and encapsulated oil fractions of dried microencapsulated oils (DMOs) during long-term storage at 30 °C. Sunflower and fish oils with different tocopherol content were encapsulated in a milk-based encapsulation matrix. The total non-volatile oxidation products and tocopherol were quantitated. Results showed that 0% and 32% RH were, respectively, the most unfavourable and favourable conditions against lipid oxidation. The 32% RH atmosphere exerted a great protective effect on the free oil as compared to 0% RH, while no or a negligible effect was found in the encapsulated oil. Except for the samples most susceptible to oxidation, the free oil remarkably oxidized more slowly than the encapsulated oil regardless of RH. Therefore, there were factors other than moisture that determined the oxidation rate in the free and encapsulated fractions of the DMOs.  相似文献   

15.
将紫外吸收剂UV-326引入PET容器中来减慢油脂氧化,以大豆油的酸值和过氧化值为指标,研究分析了一级大豆油分装在不同瓶体中其过氧化值、酸价随光照温度、光照时间、电流强度变化的基本规律,并对添加0.4%吸收剂UV-326的PET食用油瓶作油脂迁移实验。结果表明:紫外吸收剂UV-326在迁移达到平衡时的迁移量为14.85mg/kg,PET中紫外吸收剂对包装油脂食品风险很小,添加0.4%吸收剂UV-326的PET食用油瓶对紫外光有屏蔽作用,可降低大豆油脂的氧化程度。   相似文献   

16.
对碘值60棕榈油与大豆油调和而成调和油在0℃、10℃、20℃三种温度条件下进行冷冻性能研究。在0℃情况下,即使棕榈油含量仅10%,也会很快混浊和结冻;在10℃情况下,含20%棕榈油的棕榈油大豆油调和油可保持15天以上澄清透明;在20℃情况下,含40%棕榈油的棕榈油大豆油调和油可保持25天以上而澄清透明。  相似文献   

17.
大豆油食用期氧化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过氧化值、酸值和p-茴香胺值为评价指标,模拟大豆油家庭食用条件,研究充氮气、添加抗氧化剂(TBHQ)的大豆油(2.5L/桶)在3个月(6、7、8月)食用期内的品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3个月的食用期内,2种处理方式下大豆油的过氧化值、酸值和p-茴香胺值均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其中,过氧化值分别在第70、50 d达到质量安全值5.0 mmol/kg,酸值均小于质量安全值0.2 mg KOH/g,p-茴香胺值变化不大.与添加抗氧化剂相比,氮气储藏同样提高了大豆油的稳定性,氮气储藏可以成为大豆油的一种绿色储藏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获得能够满足孕妇对必需脂肪酸需求的产妇玉米调和油的最佳配比及调配工艺。方法:本文以玉米油和亚麻油为原料,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检测了玉米油和亚麻油中的脂肪酸含量,并利用数学模型计算和正交实验设计,对脂肪酸配比和调配因素进行了优化。结果:获得产妇玉米调和油最佳配比关系为:玉米油占80%,亚麻油占20%,其中共有5种脂肪酸,分别为棕榈酸(3.24±0.06) g/100 g、油酸(21.03±0.36) g/100 g、亚油酸(41.52±0.31) g/100 g、亚麻酸(9.93±0.19) g/100 g和花生酸(0.79±0.02) g/100 g;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结果优化出最佳调配工艺:调配时间为20 min,调配温度为30 ℃,转速为75 r/min,此时测得的碘值是(110.84±1.64) g/100 g,过氧化值是(1.876±0.037) mmol/kg。结论:该调配比例可以更好地满足孕妇对ω-3脂肪酸需求,调配工艺简便快捷,可为今后大规模生产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对油脂脱色工序进行研究,采用两段式脱色方法,即先用再生白土进行预脱色,再生白土添加量为0.7%,除去其中大部分热敏性物质,热敏物质脱除率达到96%;再进行第二步脱色选出最佳脱色条件:白土添加量1.2%,脱色时间30min,搅拌速度250r/min,脱色温度100℃,此条件下得出的脱色油颜色稳定不易返色。  相似文献   

20.
双低菜籽营养调和油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双低菜籽油富含油酸,以双低菜籽油为主研制了两种适合不同人群的调和油,两种产品油酸含量接近50%,不饱和脂肪酸总量达80%以上,脂肪酸组成合理,n-6与n-3 PUFA比例为4.7:1和5.6:1.油品氧化稳定性良好,品质达到国家规定标准,且价格合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