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研究黑曲霉、产黄青霉、米曲霉和酿酒酵母四种真菌诱导子对生物防腐剂纳他霉素生物合成的影响,获得具有促进作用的真菌诱导子,并对诱导子的主要作用成分和诱导机理进行初步分析。结果显示:产黄青霉代谢产物诱导子的促进作用最强,使纳他霉素产量达到1.856g/L,较原始产量0.835g/L提高了122.3%;通过优化试验得到最佳诱导条件:产黄青霉诱导子的最优培养时间为2d;在纳塔尔链霉菌发酵24h时加入,发酵至120h,纳他霉素的产量达到2.769g/L,较对照组提高了231.6%;通过有机溶剂萃取分离试验和发酵过程相关参数的检测,确证了真菌代谢产物中起主要诱导活性的是非蛋白、非多糖类的小分子物质,并且其极性与丁醇相近。 相似文献
2.
3.
4.
纳他霉素是由链霉菌发酵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是一种高效、广谱、安全的二十六元多烯大环内酯类真菌抑制剂,作为新型的生物防腐剂被广泛的应用于食品与医药领域中,但目前较低的发酵水平造成了生产成本较高,限制了其进一步的使用。重点介绍了纳他霉素生物合成的基因基础、多烯大环内酯合成过程及其修饰过程的最新研究进展,揭示了纳他霉素的生物合成基因簇长度约110kb,包含19个基因,包括编码纳他霉素二十六元环的5个聚酮合酶基因(pim S0-pim S4)、10个修饰和转运蛋白及4个调控因子。结合实验室的研究,就前体和真菌诱导子的添加对纳他霉素生物合成的影响进行了系统分析,包括前体和真菌诱导子对纳他霉素生物合成的促进作用及作用机理的研究,最后对纳他霉素的胞外调节途径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考察溶氧量、补糖及pH值等因素对纳他霉素高产菌株发酵罐生产纳他霉素的影响。以摇瓶发酵结果为依据,确定了发酵罐发酵的最适条件为:控制溶氧在30%~35%,补糖控制在发酵液糖质量浓度约为2g/dL,在纳他霉素大量合成阶段,维持发酵液中的pH值在5.2~5.4。该发酵条件下纳他霉素产量从分批发酵的3.01g/L提高到5.32g/L。 相似文献
6.
纳他霉素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袁亦丞 《中国食品用化学品》1997,(3):37-41
介绍纳他霉素的结构,性能,质量标准,抑制霉菌的作用及安全性评价,国际上的有关法规和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7.
以纳塔尔链霉菌(Streptomyces natalensis)为发酵菌种,在摇瓶培养基中添加植物激素,通过单因素试验初筛,获得能够有效提高纳他霉素的产量的植物激素;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响应面分析优化确定最优组合。结果表明:吲哚乙酸、赤霉素和6-苄氨基嘌呤均能够有效提高纳他霉素的产量,在5.5 mg/L吲哚乙酸、14.8 mg/L赤霉素和20.5 mg/L 6-苄氨基嘌呤的条件下发酵120 h时,发酵液中纳他霉素的发酵产量可达到1.805 g/L,为对照组的1.63 倍。 相似文献
8.
9.
10.
为研究纳他霉素协同微波处理对小麦储藏品质及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影响,实验以豫麦57号小麦为样品,测定纳他霉素协同微波处理后于湿度75%,温度30℃下储藏35 d的小麦含水量、脂肪酸值、脂肪酶活、面筋持水率、黏度指标及微生物菌落总数,以此评价小麦品质及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在储藏期间经纳他霉素(每千克小麦最佳量0.015 g)协同微波(800 W,70 s)处理的小麦,含水量、脂肪酸值和脂肪酶活呈先显著降低,后增加的趋势;面筋持水率降低缓慢;黏度指标增加;微生物菌落数显著降低;储藏35 d后,与对照相比,小麦含水量降低6.8%,脂肪酸含量降低103.5 mg KOH/100 g,面筋持水率提高32.4%,抑制真菌总数、曲霉及青霉总数分别为251 976、1 602.6、6 114倍。各个抑菌处理的小麦储藏品质与真菌、曲霉、青霉菌落总数呈现显著相关性(P0.05)。纳他霉素协同微波处理的小麦抑菌效果及品质优于其他处理方式,为粮食储藏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为优化棘孢青霉菌F1001产右旋糖酐酶的发酵条件,以培养基装载量、蛋白胨和右旋糖酐T70添加量为主要影响因素,结合其他发酵条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运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探讨培养基装载量、蛋白胨和右旋糖酐T70添加量的最佳组合。结果表明,蛋白胨添加量3 g/L、右旋糖酐T70添加量14 g/L、培养基装载量85 mL/250 mL,右旋糖酐酶活力最高可达到453 U/mL,比优化前提高88%。通过测定发酵过程中酶活力、pH值、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进一步验证发酵84 h酶活力达到最大,此时蛋白质含量达到最高,pH值达到3.9。 相似文献
15.
前体物质与真菌激发子对虫草菌素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腺苷作为前体,疫霉Phytophthora sp.(YL)作为真菌激发子,研究它们对蛹虫草(Cordyceps millitaris 97-0706)菌株虫草菌素产量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腺苷以3.6mg/ml的量在发酵前(0h)单独加入,摇瓶培养7d,0706菌株的虫草菌素含量达到了8.55±0.09mg/g(p<0.01),是对照的2.2倍.当2.Omg/ml腺苷与80u g/ml YL混合加入,0706菌株的虫草菌素含量为8.25±0.08mg/g,与只用2.0m~腺苷处理的含量(8.21±O.074mg/g)无显著荠异(p>0.05),仅表现了腺苷的作用;生物量方面,腺苷和YL的同时加入,起到了协同提高的作用,0706菌株的生物量最终达到46.11±0.10g/L(p<0.01),是对照的1.9倍. 相似文献
16.
17.
重组大肠杆菌产脂肪氧合酶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提高重组大肠杆菌(pET-23a-pse-LOX)产脂肪氧合酶(lipoxygenase,LOX)的酶活力,利用响应面法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诱导时机、诱导剂浓度、诱导时间、诱导温度、接种量、培养基初始pH值和装液量对其发酵产酶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从7 个因素中筛选出对LOX产量具有显著效应的因素为诱导时机、诱导时间和培养基初始pH值,并利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和响应曲面法分析以确定其产酶的最优发酵条件,即诱导时机为菌液OD600 nm达到1.6、诱导时间34 h、培养基初始pH 7.0。在此条件下,LOX酶活力为(21 261.60±264.03) U/mL,比优化前的(13 553.96±46.64) U/mL提高了56.87%。 相似文献
18.
以黑曲霉菌种作为菌源,利用深层发酵法生产内切型菊粉酶。通过测定发酵液酶活力,从20 株黑曲霉菌株筛选得到产菊粉酶活力最高的1 株黑曲霉菌株,酶活力为3.05 U/mL。通过单因素试验对最佳工艺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培养基装液量为100 mL/250 mL、培养温度30 ℃、接种量1 cm2/250 mL、转速180 r/min、pH 5.0。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中心组合试验原理设计响应面法优化工艺条件,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发酵液装液量 99 mL/250 mL、接种量0.99 cm2/250 mL、培养温度31 ℃、转速180 r/min、pH 5.0。在此条件下,测得内切型菊粉酶的酶活力为 6.43 U/mL,比初始酶活力提高了 111%。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