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废工业棕榈油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固体酸作催化剂对酸值较高的废棕榈油进行预酯化,采用正交试验优化预酯化的工艺条件,最佳工艺条件是:反应温度为70 ℃,反应时间为4.0 h,固体酸催化剂的用量为3.0%,预处理后废棕榈油的酸值为2.18 mg KOH/g.研究了预酯化后的废棕榈油与甲醇进行的酯交换反应,得到最优工艺条件是:反应温度为65 ℃,反应时间为1.0 h,催化剂KOH的用量为1.0%,酯交换反应的转化率为96.85%,生物柴油总得率为93.2%.以废棕榈油为原料制备的生物柴油,除倾点较高外,其主要性能均符合柴油标准.  相似文献   

2.
胡爱军  李立  郑捷 《中国油脂》2015,40(2):36-39
将超声波技术应用于棕榈油的酯交换反应。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超声波功率、反应时间、醇油摩尔比、反应温度对棕榈油酯交换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优化得到的超声波酯交换反应参数为:超声波功率280 W,反应时间30 min,醇油摩尔比7.5∶1,反应温度55℃,此条件下的酯交换率可达95.5%。对比常规搅拌酯交换法,超声波法明显促进了酯交换反应,降低了反应温度,缩短了反应时间。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棕榈油脱臭馏出物甲酯化反应的最佳条件,以利于后续提取天然VE。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醇油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及反应温度对甲酯化反应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棕榈油脱臭馏出物甲酯化反应最佳工艺条件为:醇油摩尔比7.5∶1,催化剂用量1.5%,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45 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棕榈油脱臭馏出物甲酯化率达到96.7%。真空蒸馏后,棕榈油脱臭馏出物甲酯化产物中天然VE含量从1.26%提高到8.20%。  相似文献   

4.
棕榈油微胶囊化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主要以大豆分离蛋白和麦芽糊精为复合壁材,单硬脂酸甘油酯和蔗糖酯为复合乳化剂,制备含油量为30%以上棕榈油微胶囊,并对制备微胶囊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复合乳化剂添加量为2.5%(单甘脂∶蔗糖酯=3∶7)、剪切乳化时间6 min、乳化温度为70℃、壁材∶芯材=1.5∶1、进风温度为180℃的条件下,可以获得包埋率为82.3%、含油量为32.9%的微胶囊。  相似文献   

5.
该文主要以大豆分离蛋白和麦芽糊精为复合壁材,单硬脂酸甘油酯和蔗糖酯为复合乳化剂,制备含油量为30%以上棕榈油微胶囊,并对制备微胶囊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复合乳化剂添加量为2.5%(单甘脂∶蔗糖酯=3∶7)、剪切乳化时间6 min、乳化温度为70℃、壁材∶芯材=1.5∶1、进风温度为180℃的条件下,可以获得包埋率为82.3%、含油量为32.9%的微胶囊。  相似文献   

6.
植物绝缘油的制备及电气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菜籽油和甲醇为原料,NaOH为催化剂,离子液体[Bmim]BF4为增溶剂,在微波辐射下制备菜籽油甲酯,并对其电气性能与矿物绝缘油进行了对比。菜籽油甲酯的击穿电压是64.0 kV,相对介电常数是矿物绝缘油的1.4倍;运动黏度为矿物绝缘油的0.6倍;闪点大于170℃,主要性能指标较矿物绝缘油更好。植物绝缘油可完全生物降解,对环境友好,是矿物绝缘油的良好替代品。  相似文献   

7.
杨涛 《中国油脂》2021,46(9):67-70
为提高植物绝缘油变压器的低温运行可靠性,采用结晶分提和添加降凝剂相结合的方法对植物绝缘油低温性能进行改进研究。结果表明,结晶分提工艺可以有效改善植物绝缘油的低温特性,且不影响植物绝缘油的原有性能,低温养晶过程中搅拌速度为5 r/min时,植物绝缘油倾点可降至-19.5 ℃。丙烯酸酯高聚物不具有降凝效果,而且还会对植物绝缘油电气绝缘性能造成影响。聚甲基丙烯酸酯降凝效果优于聚α烯烃,添加比例为1%时可将结晶分提处理后的植物绝缘油倾点降至-26.3 ℃,且能保持良好的理化、电气性能,进一步拓宽了植物绝缘油变压器的应用条件和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8.
以麦芽糊精与大豆分离蛋白为复配壁材、蔗糖脂肪酸酯和单硬脂酸甘油酯为乳化剂制备棕榈油微胶囊,检测其基本理化指标,探讨微胶囊的热稳定性、微粒微观结构及储藏稳定性。结果表明:自制微胶囊的含油量是38.21%,蛋白质含量是24.68%,自由下落堆积成锥体的休止角是36.1°,水溶解度是75.8%,所得微胶囊散落性良好,微观结构完整,表面结构光滑,形状呈球形或椭球形,微胶囊颗粒大小主要集中在0~40μm的范围内;热重分析表明,微胶囊热稳定性良好,高温对微胶囊品质影响较小;储藏实验表明,在贮藏过程中微胶囊化的棕榈油过氧化值增加量为6.5mmol/kg;红外谱图表明,在喷雾干燥过程中壁材与芯材未发生化学反应,因此制备的微胶囊成品具有良好的性能及品质。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一种棕榈油化学随机交酯的方法。在此方法中,采用氢氧化钠/甘油溶液作为脂肪酸随机重组的引发剂。  相似文献   

10.
有机相中脂肪酶催化棕榈油酯交换反应生产代可可酯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研究在有机相中,固定化1,3-位置特异性脂肪酸Lipozyme~(IM)催化棕榈油中的区分物(POMF)与硬脂酸之间的酯交换反应,考察了反应温度、有机溶剂、酰基供体、酶浓度、水活性等因素对酯交换反应的速度和产物组成的影响。由棕榈油生产代可可脂的最佳反应条件是:Lipozyme~(IM):POMF:硬脂酸:正庚烷=1:3:6:9(wt/%),a_w=0.55,温度60~65℃。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6种植物油(玉米油、甾醇强化玉米油、大豆油、花生油、葵花籽油、橄榄油)中甾醇在高温条件下的热稳定性。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了植物油中3种主要甾醇(菜油甾醇、豆甾醇、β-谷甾醇)含量,并测定了油脂酸值随加热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总甾醇含量最高的是甾醇强化玉米油,达到7.82 mg/g,橄榄油中甾醇含量最低,为0.63 mg/g,β-谷甾醇在总甾醇中比例最高;高温加热(180℃)条件下,植物油中甾醇稳定性较强,但加热时间过长,仍会导致部分甾醇降解;加热过程中,植物油的酸值均呈上升趋势。因此,植物油中甾醇在高温条件下的降解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植物油甲酯的转化率和收率,对植物油甲酯的合成工艺进行了改进。考察了酯交换反应中引入剪切机的增效作用,确定了最短反应时间;并考察了硫酸催化副产物脂肪酸皂化物酯化来提高分离效率和收率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经过改进的工艺,酯交换反应效率得到了大幅提高,实验室装置下只需5 min就可以达到单甘酯含量小于0.5%,二甘酯含量小于1%,三甘酯含量未检出的水平,甲酯转化率达到99.1%;反应生成的副产物脂肪酸皂化物被硫酸中和后与甲醇发生酯化反应,最短反应时间为1 h,产品酸值(KOH)小于0.8 mg/g;由于消除了脂肪酸皂化物带来的乳化效果,实现了油水快速分离,且副产物最终全部转化为脂肪酸甲酯,使产品的1次收率达到99.5%;所用原料皆为工业原料,成本低,对原料油脂选择性较宽。  相似文献   

13.
《食品工业科技》2013,(07):378-382
氧化稳定性是衡量植物油质量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而植物油的酸败变质严重降低了其氧化稳定性。抗氧化剂含量、脂肪酸组成、不同脂肪酸在甘油三酯中的位置分布以及甘油三酯结构等使不同植物油具有不同的氧化稳定性。氧化稳定性的差异取决于植物油氧化的程度,一级二级氧化产物的分析是对植物油氧化程度综合评价的良好指标。文章综述了国内外油脂氧化机理现状及氧化程度的分析方法,重点阐述油脂内外在氧化影响因素,为提高植物油在生产存储中的氧化稳定性及为预防植物油氧化产生的危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曹娜 《中国油脂》2020,45(11):1-4
当前我国棕榈油进口快速增长,2019年进口增速达到41.76%。虽然棕榈油进口成为弥补我国食用植物油产需缺口的重要力量,其进口量占食用植物油进口量的60%以上,但若其持续快速增长,将会受国外供给制约,影响国内食用植物油稳定供给。因此,在分析当前我国棕榈油进口快速增长特征的基础上,从食用植物油进口需求增加、棕榈油自身价格优势、国内外相关贸易政策三方面探讨原因,并从扩大国内油料生产,增加国产食用植物油供给,鼓励企业"走出去",稳定棕榈油进口来源,加强"一带一路"合作,拓展其他油脂进口渠道提出应对策略,以期为平缓棕榈油进口增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食用植物油中掺混棕榈油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为植物油掺假提供检测依据。方法植物油样品先经过皂化和甲酯化处理,然后采用气相色谱法对植物油中的各种脂肪酸组成进行检测。以月桂酸为特征指标,直接定性,应用面积归一化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配比实验验证和检测数据分析表明,该方法月桂酸检出限为0.01%,植物油中棕榈油的定量限为5%~100%,最低可以分辨出添加了5%棕榈油的食用植物油样品。结论此方法操作简单、重现性好、精确度高,是一种分析迅速、经济实用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6.
棕榈油的分提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常振刚  潘丽 《粮油食品科技》2007,15(4):50-51,67
棕榈油的分提方法有:干法分提、溶剂分提及表面活性剂分提.综述了这三种方法的原理及加工条件,尤其是干法分提工艺及设备.  相似文献   

17.
以棕榈硬脂和棕榈液油为原料,开发适用于速冻食品的专用油脂生产技术及配方。将棕榈硬脂与棕榈液油按质量比1∶1复配,用于制备速冻食品专用油脂。通过正交实验分析,确定了专用油脂制备的最佳条件为:复合乳化剂(丙二醇酯与单甘酯质量比为1∶1)添加量为油质量的1%,乳化温度60℃,乳化时间10 min,油水质量比5∶1。在最佳条件下,制得的专用油脂的乳化稳定性为92.2%。  相似文献   

18.
PVO 系列磷酸化植物油加脂剂的研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探讨了制备 PVO系列磷酸化植物油时的一些影响因素 ,通过对油脂酯交换改性反应、磷酸化反应条件等主要因素的控制 ,使得磷酸化植物油加脂剂中单酯 (MAP)含量在 85 %以上。在讨论油脂的酯交换改性反应时 ,推导出了可根据油脂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和酯交换后羟值的增加量计算酯交换率的近似公式 ;红外光谱证明了磷酸化植物油中磷酸酯基团的存在 ;分析测试表明 :PVO系列磷酸化植物油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