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黄曲霉毒素B_1(AFB_1)是霉变粮食和饲料中常见的真菌毒素之一,对其进行脱毒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以香豆素为唯一碳氮源的培养基分离出9个菌株,对AFB_1的降解率均超过60%,其中YM-1菌株的降解率为91.48%。对YM-1菌株的16S rDNA基因进行测序及序列比对,表明该菌株为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对AFB_1降解动力学研究发现,发酵96 h后YM-1绿脓杆菌可降解NB培养基中90.70%的AFB_1,在24~48 h内降解速度最快,降解率为82.99%。绿脓杆菌YM-1发酵液中的降解活性主要位于发酵上清液中,同时细胞对AFB_1也具有一定的吸附作用;蛋白酶K反应及热处理后的YM-1发酵上清液对AFB_1的降解率明显降低,可初步判断上清液中可能存在可降解AFB_1的酶类。将绿脓杆菌YM-1接种到含AFB_1的霉变玉米粉中进行固态发酵6 d后,玉米粉中的AFB_1降解了88.87%。  相似文献   

2.
为了获得对黄曲霉具有降解作用的菌株,以秸秆、牛粪、土壤、发霉玉米及花生为研究对象,以香豆素为唯一碳源,筛选获得了能够降解黄曲霉毒素B1(AFB1)的多个菌株.通过生理生化及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菌株种类;通过优化获得了对AFB1具有最优降解效果的培养基组成;采用蛋白酶K和SDS处理发酵上清液,初步判断具有降解...  相似文献   

3.
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_1经提取、浓缩,簿层分离后,在簿层扫描仪上进行扫描,依其含量及峰面积值与标样含量及峰面积值的线性关系,即可准确计算出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_1的含量.本文通过一系列的条件试验,找到了簿层扫描法测定黄曲霉毒素B_1的最佳测定条件;摸索了一些用薄层扫描法测定粮 油、食品、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_1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主要探讨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检测蚕豆中黄曲霉素B1的提取条件;分别考察了在不同超声波提取时间、不同超声波提取功率下、不同浓度的甲醇对黄曲霉素B1分离检测效果的影响;并用响应面设计探讨了不同条件的交互作用;找出了最佳工艺参数的范围:甲醇浓度为49.90%~50.35%,提取时间为6.09~6.22 min,超声波提取功率为95.2%~97.1%。可为黄曲霉素B1的检测提供简便、准确、可靠、重复性好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筛选菌株对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的降解效率,以铜绿假单胞菌M4(Pseudo-monas aeruginosa)为研究对象,对其发酵和降解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初始pH值、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对菌株生长及AFB1降解率具有显著影响.进一步通过Box-Behnken设计进行响应面优化...  相似文献   

6.
以苦荞粉为原料,采用荧光光度法、HPLC和ELISA测定苦荞粉中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从而进行方法学比较。结果表明,3种方法的检测范围分别是1~25 g/kg、0.2~200 g/kg和0.1~5g/kg;平均相对误差分别是3.975%、4.288%和0.078%;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是79.91%、84.58%和90.11%;变异系数分别是7.803%、7.441%和0.358%;最低检测限分别是1.0 g/kg、0.2 g/kg和0.1 g/kg。因此,荧光光度法的回收率、精密度最低,检测范围较ELISA的检测范围宽;HPLC标准曲线的线性关系最好,检测范围最宽;ELISA的准确度、回收率、精密度、灵敏度最高,但ELISA的检测范围最窄。  相似文献   

7.
为了获得具有降解甲醛能力的甲醛降解菌.采用平板法,从家具厂污水中筛选得到了甲醛降解能力较好的10株菌,并对其进行了复筛,得到6株降解能力较强的菌株,分别为L-1、L-2、L-3、L-4、L-5和L-6.对这些菌株进行了菌体形态、菌落特征观察,细菌生长曲线、细菌降解曲线的测定.并通过正交实验设计得到了菌株的最佳生长条件,以及真实降解实验.结果表明,这6株菌具有较强的甲醛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单克隆抗体免疫亲和技术作为直接从样品中分离提纯黄曲霉毒素的特效手段 ,提取液挥干后 ,经衍生用HPLC荧光检测器测定。本法在样品添加 5μg/Kg黄曲霉毒素时进行十次测定 ,平均回收率分别为G173 .1 %、B191 .6%、G2 90 .2 %、B2 76.6% ,2 .5μg/Kg样品 1 0次测定的精密度分别为 :G11 1 84 %、B14 .2 8%、G2 1 3 .4 1 %、B2 1 4 .2 0 % ,本方法在 2 5pg~ 1 2 50pg范围内成线性 ,相关系数分别为 :G1:r=0 9990、B1:r=0 .9994、G2 :r=0 .9995、B2 :r=0 .9992。测定的最低检出量为 6.2 5pg。  相似文献   

9.
ELISA法检测红曲中的黄曲霉毒素B1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了红曲中黄曲霉毒素B1的提取方法,发现在传统提取方法甲醇/水溶液(体积比1:1)直接提取的基础上加氯仿进行液液萃取后,进行ELISA法测定其含量,可以消除假阳性,同时提高了检测灵敏度。在加标质量分数分别为2.5,5,10/μg/kg时,加标回收率达到101%~146.8%,方法的重复性较好,变异系数小于13%,样品最低检测限达2.5μg/kg。  相似文献   

10.
HPLC测定玉米中黄曲霉毒素B1前处理提取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HPLC测定玉米中黄曲霉毒素B1,通过加标回收和精密度试验,对超声、振荡、高速均质3种样品前处理提取方法的提取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高速均质法处理样品,有较高的回收率和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分解酒糟生物质的纤维素酶生产菌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白酒糟采集的样品中分离到15株菌,经过刚果红染色,初筛得到产纤维素酶酶活较高的5株菌。纤维素酶和滤纸酶活研究结果表明,这5株菌在分泌纤维素酶活力及降解滤纸能力方面均较强,其分解纤维素的酶活最高达到11.9 U/mL,而分解滤纸的酶活力则最高达到6.4 U/mL。最适产酶条件为:发酵时间72~96 h,发酵温度25~30℃。对酒糟发酵减重最高达18%。  相似文献   

12.
活性维生素D3是一种脂溶性类固醇类衍生物,能够调节机体的钙磷代谢,在功能性食品和药品行业发挥重要的作用.利用生物转化方法将来源于植物的甾体化合物转化为活性维生素D3前体,为进一步生产维生素D3奠定基础.本研究通过摇瓶培养转化,TLC分析筛选到一株对去氢表雄酮(DHEA)转化能力较强的菌株,经形态学观察,初步鉴定为白色链霉菌.进一步通过20 L发酵罐扩大培养转化,利用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及高效液相制备柱进行分离纯化得到两种转化产物,经核磁波谱分析和旋光性测定确定了其化学结构分别为7β-OH-DHEA和7α-OH-DHEA.  相似文献   

13.
为对松材线虫病进行生物防治,利用海洋微生物资源,对采自青岛近海域的海水、海泥、海藻和海洋动物样品进行了细菌分离,共得到14株细菌,并采用浸渍法对这些菌株进行杀线活性的测定,从中筛选出对松材线虫具有较强杀线活性的2株海洋细菌PX3-1和PX3-2,用它们的培养滤液处理松材线虫8h,实验结果表明,松材线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达89.1%和91.6%。通过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测定、16SrDNA序列及其系统发育分析,鉴定菌株PX3-1和PX3-1同属于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Megaterium)。此二菌株对松材线虫具有较强的杀线活性,该研究为海洋微生物资源的利用及对松材线虫病的防治提供了生物材料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利用4种不同成分的培养基从活性污泥中共分离出39株菌株,通过考察培养条件最终在4种培养基中各筛选得到一株具有较高絮凝活性的菌株,分别命名为A11,B6,C5,D6;同时考察了絮凝剂用量及助凝剂CaCl2的投入量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A11絮凝剂投加量在0.2mL,CaCl2用量在0.8mL;B6絮凝剂投加量在0.2mL,CaCl2用量在1.0mL;C5絮凝剂投加量在0.25mL,CaCl2用量在1.0mL;D6絮凝剂投加量在0.15mL,CaCl2用量在1.0mL;分别具有良好的絮凝效果。  相似文献   

15.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是一种颇具潜力的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方法,筛选合适的微生物提高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是该修复方法的重要内容。采集株洲市清水塘工业区株洲冶炼厂附近土壤作为研究对象(采样深度为0~20 cm),采用稀释培养法和CAS检测平板分离筛选产铁载体的抗镉微生物;通过对目的菌种镉离子最低抑菌浓度的测定和显微镜及扫描电镜(SEM)对其形态的观察,实验结果表明细菌X19,X22和真菌Z1能分泌铁载体,且对镉产生较强的抗耐性,根据CAS变色程度初步断定其分泌铁载体的能力为Z1>X19>X22;菌株X19,X22和Z1的镉离子最低抑菌质量浓度(MIC)分别为450,220,800 mg/L。  相似文献   

16.
以半纤维素为唯一碳源,采用平板透明圈和摇瓶发酵相结合的方法,筛选得到1株半纤维素酶高产菌株Hc-3,经形态学初步鉴定为曲霉属.通过液体发酵对该曲霉菌株发酵生产半纤维素所需碳源、氮源、培养温度、起始pH、培养时间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上述因素对酶产量均有一定的影响.在单因素结果的基础上,设计3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根据试验结果确定菌株Hc-3发酵产酶的最佳条件:豆粕20 g/L,(NH4)2SO43 g/L,装液量80 mL(250 mL三角瓶),培养温度30℃,起始pH值为5.5,培养时间46 h,发酵液半纤维素酶活性可以达到2 000 U/mL以上,其中,起始pH值为影响最为明显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絮凝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富集-分离-筛选的方法从花园土壤中分离纯化得到两株具有较高絮凝活性的絮凝剂产生菌.通过研究2B菌株在不同培养时间的生长情况、培养液中pH值变化情况及絮凝活性等,从而得出絮凝活性与菌生长量成正相关,且该菌产生的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浊液具有较高的絮凝活性和稳定性.环境因素对絮凝剂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2B菌株产絮凝剂的最佳培养基为查氏培养基;菌产絮凝剂的最佳培养条件:初始pH值为7~9,培养温度30℃,培养时间为72 h,通气量为150 r/min.研究表明,2B菌株所产絮凝剂絮凝高岭土悬浊液的最适宜pH在大于7的偏碱性条件下,Ca2 、Mg2 和Al3 等金属离子对其絮凝具有促进作用,絮凝率可高达94.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