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0 毫秒
1.
糟烧酒的传统生产方法是采用黄酒糟板生产的,生产周期长、产量低。该文是采用籼米为主要原料,同时改用黄酒糟板拌稻谷壳,封糟用糖化酶和白酒干酵母。采用该技术生产的糟烧酒质量符合产品质量标准,同时降低生产成本,缩短生产周期,提高出酒率。  相似文献   

2.
用黄酒糟制低度健身糟香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度健身糟香酒是为适应市场对低度白酒的需求,将我省人多数黄酒厂生产所剩的黄酒糟制成香醅,串蒸而成。这种酒在保持原高度糟烧酒风味的基础上,以富含营养的  相似文献   

3.
通过由4种原用于白酒增香的微生物培养液(增香液)的扩大培养,将符合要求的种子扩大培养液与酒糟混合,对粉碎后的黄酒糟进行二次发酵,从而得到改良后的糟烧酒,最终利用气相色谱仪对改良前后的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二次发酵前后检测出的物质分别有14和16种,二次发酵后的酒样中有2-戊醇和乙醛产生,这些物质存放后经过内部的化学反应,使酒的风味更好,且使酒带有刺激臭和苦涩味的正丁醇含量明显减少。改良前的糟烧酒存在口感不爽,放香不足,后味涩杂等问题,然而经过改良后的糟烧酒口感芳香、绵甜,香味协调,余味悠长。故4种微生物对糟烧酒的风味有一定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白酒行业每年产生大量的酒糟,酒糟的再利用对实现白酒行业的绿色制造和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总结了近年来白酒糟的综合利用现状,重点综述了将酒糟用于丢糟酒的生产,从而充分利用酒糟中的营养物质和香气成分的方法。向酒糟中添加酶制剂、活性酵母、大曲等糖化发酵剂以及黄水酯化液,并结合翻窖及串蒸等操作,可提升丢糟酒的质量。此外,实验室生产模型的建立为设计和优化丢糟酒的生产提供了快捷有效的手段。利用白酒糟生产丢糟酒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5.
糟烧酒,香又醇,历来深受消费者欢迎,近年来,包装上已逐步从坛装转为瓶装,包装上了档次,价格上扬,但它并非简单将散装酒灌入瓶中就了事,实质上是给酒的稳定性提出了更高技术要求,坛装酒有酒脚等消费者看不见,但换了瓶装酒,酒一旦产生混浊或沉淀,消费者就不愿接...  相似文献   

6.
强化发酵丢糟再生产白酒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加入强化发酵菌株、糖化酶、大曲粉、复合酶对白酒丢糟进行强化发酵生产复糟酒,研究结果表明,强化发酵菌株、糖化酶、大曲、复合酶的加入量为6.0‰、60U/g、6‰、5‰,发酵时间为35d时产酒最多且酒质最好.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利用不加粮母糟恢复生产出现不出酒或出酒率低的原因,针对不加粮母糟的特性,初步提出了利用不加粮母糟恢复生产的3条有效措施:①清蒸(最好是串蒸);②增加用曲量;③增加糠壳用量、量水用量和投粮量。  相似文献   

8.
以酱香型白酒的糟醅为研究对象,考察糟醅水分含量对产酒的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对发粮水用量、糟醅水分与堆积发酵、产酒数量及质量关系的分析结果表明,糟醅的水分过高或过低对生产都有影响,水分偏高完成生产任务的机率增大,水分偏低香型酒产量比例大。  相似文献   

9.
泸型酒红糟投粮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军  应鸿 《酿酒科技》1997,(3):40-41
泸型酒的红糟发酵,具有其固有的规律性,我们通过的一系列实验研究,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对泸型酒的红糟发酵具有生产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赵东  彭志云  牛广杰  陈亮  杨蓉 《酿酒》2011,38(1):23-25
通过加入强化发酵菌株、糖化酶、大曲粉、复合酶对白酒丢糟进行强化发酵生产复糟酒。研究结果表明:强化发酵菌株、糖化酶、大曲、复合酶的加入量在6‰、60u/g、6‰、5‰,发酵时间在35d产酒最多且酒质最好。  相似文献   

11.
以清香型白酒生产的副产物大曲酒尾为培养基主要成分,经醋酸发酵制取醋酸发酵液,将其应用于清香型白酒生产中,通过考察醋酸发酵液的添加量,研究了其对酒醅发酵和清香型白酒酸酯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清蒸二次清"工艺,在大酒醅发酵时添加醋酸发酵液,发酵结束后大酒醅酒精度略微下降,但添加醋酸发酵液可明显提高大渣酒中的主体酸酯含量;二酒醅发酵按照传统工艺进行,发酵结束后二酒醅酒精度呈增加趋势,二酒中的酸酯含量与对照无明显变化。理化指标结果表明,当醋酸发酵液添加量使大酒醅含量为3.0mg醋酸/g醅时,酒中主体酸酯含量提高较为显著,大酒中乙酸和乙酸乙酯分别提高了138.35%和85.43%,2次发酵总酯提高了25.93%。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挤压膨化技术酿造白酒过程中发酵工艺参数对白酒出酒率的影响,以挤压高粱为原料,考察酒醅含水率、酒曲添加量、稻壳添加量和发酵时间对白酒出酒率的影响,采用二次旋转正交试验优化得出最优发酵工艺参数:入窖酒醅含水率为58%,酒曲添加量为26 g/100 g,稻壳添加量为24 g/100 g,发酵时间为25 d。在此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下,白酒的出酒率为58.04%,比相同条件下传统法酿造白酒出酒率高出5.78%。  相似文献   

13.
采用酿酒车间现场取样实测与实验室同步模拟发酵试验方法,测定并分析了"白云边"大曲酒醅中酵母菌和细菌总数与正丙醇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酒醅发酵过程中酵母菌总数与正丙醇含量成正相关,而与细菌总数成负相关;酒醅的酒精度与正丙醇含量基本呈正相关。小曲酒醅中正丙醇含量在装瓶发酵后24h内激增,4d时正丙醇含量达到最大值。与接种酿酒酵母和根霉的纯种接种剂相比,两者发酵的酒精度和正丙醇含量均接近,表明酵母菌是白酒中正丙醇的主要产生菌。因此推断,固态法发酵白酒中正丙醇主要是在酵母菌的糖厌氧发酵过程中作为酒精的副产物产生的,而不是通过细菌对蛋白质分解导致的。  相似文献   

14.
白酒生产中酿酒微生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传统固态白酒酿造过程中,微生物对白酒的品质、风味起着重要作用。该文以白酒香型为分类依据,对近年来浓香型、酱香型、清香型白酒生产中酒曲、窖泥、酒醅微生物的研究状况进行了分析,为白酒生产中酿造微生物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并提出了白酒微生物与风味之间的联系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研究发酵蒸馏型黄芪酒的酿制工艺。采用粉碎、润糁、蒸料、发酵、蒸馏、勾兑等方法制备黄芪酒,通过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考察不同的黄芪与高粱质量比、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对黄芪酒的出酒率、酒中黄芪总多糖含量以及感官评分的影响,筛选最优酿制工艺。综合考虑出酒率、酒中黄芪总多糖含量及感官评分3个指标,表明最佳酿酒工艺为黄芪与高粱质量比1∶9,发酵温度15℃,发酵时间40 d。本研究筛选所得工艺可酿制出酒率高(40.89%~42.16%)、黄芪总多糖含量高(10.12%~10.45%)、感官纯正(83~85分)的黄芪酒。  相似文献   

16.
该研究采用酶联免疫法对浓香型白酒生产过程中的各个样品(大曲、酒醅、丢糟、黄水、基酒、成品酒)中的相关真菌毒素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黄曲霉毒素B1在大曲、酒醅、丢糟和黄水中的含量分别为2.55 μg/kg、1.75 μg/kg、1.95 μg/kg和2.25 μg/kg,在基酒和成品酒中的含量未达到检出水平;赭曲霉毒素A在大曲、酒醅、丢糟和黄水中的含量分别为1.50 μg/kg、1.65 μg/kg、1.80 μg/kg和2.05 μg/kg,在基酒和成品酒中的含量未达到检出水平;桔霉素在6种样品中均未检出。样品中3种真菌毒素均未超过国家发酵食品限量标准。同时,精密度和回收率试验结果表明,酶联免疫法稳定性较高,适用于白酒生产过程中各个样品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7.
微生物技术在浓香型白酒增香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白酒行业的飞速发展,白酒微生物方面的研究也逐渐繁盛起来,尤其浓香型白酒更是如此。浓香型白酒微生物研究主要包括酒曲、窖泥、酒醅微生物3个部分,现代微生物技术在浓香型白酒增香方面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强化大曲技术、人工老窖技术、香醅制备技术和酯化酶技术。该文就浓香型白酒微生物研究及微生物在浓香型白酒生产中的增香应用作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利用传统工艺制成的地面曲与微机控制架子曲的生产试验的对比,发现架子曲对老白干酒的酯,酸和产酒率有影响,为改进架子曲的工艺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研究超长发酵周期对窖池不同糟醅层特香型基础酒总酸含量、总酯含量、风味骨架成分含量及感官风味特征等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超长发酵周期对特香型基础酒产量有较大影响,第1轮试验组与对照组窖池出酒率无明显差异,第2轮试验窖池出酒率比对照窖池低65.7%。两轮中丢糟总酸含量均为最高,第2轮丢糟总酸含量是第1轮丢糟的1.56倍;两轮中踩糟和丢糟总酯含量均为最高,第2轮踩糟和丢糟总酯含量分别是第1轮的1.29倍和1.26倍;两轮基酒中丢糟中异丁酸、丁酸、异戊酸、戊酸、己酸、乙酸等酸类物质含量显著高于原料糟、踩糟及对照(P<0.05);两轮基酒中踩糟和丢糟大部分酯类、醇类及醛类物质含量较高,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感官方面,丢糟和踩糟样品糟味和窖泥味较重;原料糟和对照样品则较为干净,口感更加协调。  相似文献   

20.
浓香型白酒酿造微生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传统固态白酒酿造过程中,微生物对白酒的产量、品质、风味等都起着重要作用。该文以浓香型白酒生产的关键工艺为依据,对酒曲、窖泥、酒醅微生物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从参与酿造过程微生物的角度了解白酒发酵、生香、产酯等过程的实质,为浓香型白酒生产中酿造微生物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提出酿造微生物与白酒品评中"色、香、味、格"之间的联系,尤其是酿造微生物与白酒中呈香呈味物质的相关性研究,将是今后白酒风味化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与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