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市场需求,通过对酿酒工艺条件的改变,将单粮发酵改为多粮发酵,其配比为高梁45%,大米35%,糯米8%,玉米7%,小麦5%,用糠量23%-25%,及其他工艺调整,生产出一种新型风格的酒品,有助于通过发酵的方式使白酒口感多样化,品种多样化,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拌沙酿造工艺系采用正常发酵成熟糟醅(回糟或回沙),不经蒸酒就按一定比例拌入新粮继续入窖发酵的酿造工艺。该工艺能为发酵糟醅提供大量酿酒微生物、丰富的糟醅营养、乙醇和大曲酯化酶、酯化发酵和酒体陈熟的中间产物及香味前体物质。大生产试验表明,拌沙酿造工艺能显著改善糟醅风格,提高产品质量。与一年窖相比,拌沙窖的生产成本低、发酵期短、产量高,在相同时间内,优质酒产量提高约300%,极大提高经济效益。(孙悟)  相似文献   

3.
地晾堂、摊晾床和摊晾机是泸型酒生产中常使用的3种摊晾方式。从理化检测、感官评判和同一甑糟醅摊晾均匀性等方面对3种摊晾方式的入窖糟醅进行了研究和对比。结果表明,3种摊晾方式的入窖糟醅在理化和感官方面都达到了泸型酒的生产工艺要求,其中摊晾机车间入窖糟醅的稳定性优于地晾堂和摊晾床车间,说明摊晾机工作稳定性更好,同时在同一甑糟醅均匀性的比较中摊晾机车间的表现也更好。  相似文献   

4.
论泸型酒微生物发酵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秀平 《酿酒》1999,(6):34-35
1 前言泸型酒发酵体系是由泥窖、糟醅、曲药、空气、水以及糟醅中自然网络的生产环境和空气中的微生物构成的,发酵方式是通过配料来调控发酵体系内淀粉浓度、酸度、水份、疏松度、初始温度、曲药量的固态自然发酵。从初始发酵起到发酵终止,整个发酵期内,微生物发酵的温度、酸度、淀粉浓度以及代谢产物的生成速率和积累量都是非人工控制的,窖内微生物完全处于竞争性发酵状态。哪种微生物在什么时期形成优势菌群完全取决于窖内的发酵条件。要使发酵结果朝着有利于酒精生成和质量提高的方向进行,首先必须弄清泥窖这一特殊发酵容器的特性,从而…  相似文献   

5.
刘永贵  胡杰 《酿酒》2005,33(4):29-30
通过生产实践与理论相结合,阐述了浓香型白酒生产中,粉碎颗粒大小与产品质量及糟醅风格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戴森  樊林 《酿酒科技》1998,(2):32-35
TH-AADY通过与大曲功能菌(纯种曲)配套应用于泸型酒生产中,从根本上改变了AAADY与酶制剂配套只能提高产量而不能产好酒的致命缺陷,取得了降低大曲用量50%,缩短发酵期20天,提高原料出酒率5%的好成绩,且酒品质量了泸型酒风格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7.
吴衍庸 《酿酒科技》2011,(3):112-113
笔者为我国微生物学家,著名白酒研究专家,从事泸型酒理论及应用研究44年,对泸型酒的研究造诣颇深。介绍了笔者对泸型酒研究的一段回忆,介绍了对泸型酒微生物特殊生态系统的研究及取得的辉煌成果,涉及了理论基础、应用研究、推广应用及笔者本人的科研历程。(陶然)  相似文献   

8.
彭军  应鸿 《酿酒科技》1997,(4):35-37
传统的泸型酒翻沙工艺,没能够解决长发酵期,低周转率及高消耗等问题,我们通过第一报的研究,较好地解决了高消耗问题,本研究着重对缩短发酵期,扩大班组生产潜力与规模,以及规范分段用曲翻沙工艺作一个全面的总结。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沪型酒窖内发酵特征粗分为4种模式,浅析了它们各自的特点以及4种模式与沪型酒产质量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论提高泸型酒质量的三大微生物技术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吴衍庸 《酿酒科技》2002,(5):22-22,25
己酸菌、甲烷菌二元发酵,酯化酶生香,生香功能曲这3项微生物技术是提高泸型酒质量的有效技术。(1)己酸菌、甲烷菌二元发酵培泥技术即“人工老窑”微生物技术,这一技术的应用使泸型酒己酸乙酯含量 及优质品率有很大提高。(2)从泸型酒麦曲中筛选出酯化功能菌,加上霉菌和酵母的优良菌系,制成生香功能曲。使用该强化大曲不仅能提高出酒率,而且减少用曲量。(3)酯化生香酶工程技术模拟老窑发酵生酯,采用窖外酸、醇酯化生酯,酶在溶剂中直接反应,可提高酒质,创新白酒香型。(陶然)  相似文献   

11.
12.
刘庆 《酿酒科技》1998,(6):27-28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白酒的需求向低酒度、高品位上发展。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提高自身实力,对产品的质量要求显得越来越突出。我们兰陵企业集团郯城分公司,大胆采用“加沙回酒”质量取胜的泸型酒工艺,结合自身传统浓香型白酒生产技术,摸索出一...  相似文献   

13.
张和俊  张公昱 《酿酒》1989,(2):40-41
一理论依据(略)二试验方法1.试验材料(一)粮食原料:龙江地产高粱,经粉碎机将原料粉碎适度。(二)糖化剂:糖化酶和淀粉酶。(三)酒母:采用固体干酵母和生香酵母混合使用。2.麦饭石予处理为使麦饭石中矿物元素更多地溶出,便于生产进行,缩短生产时间,麦饭石在投入正常生产前,要进行予处理。要根据生产的需要,将麦饭石加工成不同的粒度,采用物理和化学方法,使麦饭石活化,然后才能投入正常生产使用。  相似文献   

14.
吴晓萍 《酿酒》1989,(6):13-16
泸州老窖大曲素以“醇香浓郁,饮后尤香,清洌甘爽,回味悠长”的酒体风韵,驰誉中外,“四百载老窖飘香,七十年金牌不倒”。泸州老窖悠久的生产历史,一千多年前就已初具雏型。到明代,大曲酒的生产工艺已经定型,其产品正式定名为泸州老窖大曲酒。1915年旧金山夺魁之后,开创了泸州曲酒蓬勃发展的新路。“温永盛”、“天成生”、“协泰祥”等作坊,出现了竞相逐鹿争雄的壮观局面,大大地促进了酿酒技术的提高、大曲酒质量的提高和曲酒的产量猛增。1956年,在36家作坊的基础上,成立了泸  相似文献   

15.
佳酿浓香型曲酒依赖于老窖传统工艺,中国酒窖又是甲烷发酵的特殊生态环境,浓香型曲酒主体香成分为已酸乙酯,而已酸来自于已酸茵的已酸发酵。老窖中存在已酸茵与甲烷茵的“种间氢转移关系”,甲烷发酵有促进已酸发酵进程多产已酸的作用,从而增加已酸乙酯含量,提高酒质。  相似文献   

16.
吴衍庸 《酿酒科技》2005,(10):110-112
泸州老窖有400多年的窖龄,老窖是一个微生物资源宝库,富集嫌气芽孢杆菌、甲烷菌、丁酸菌、乳酸菌、硫酸盐还原细菌、硝酸盐还原细菌等,特别是梭状芽孢杆菌较多。对老窖资源的开发、创新研究,取得了“香泥”培制、“人工老窖”、“二元发酵”等重大科研技术成果,这些技术成果在全国泸型酒生产中的推广应用,为泸型酒快速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泸型酒不同窖龄窖池的酒醅在发酵过程中的理化指标变化情况,对不同窖龄窖池不同空间层次的酒醅进行理化指标(水分、酸度、还原糖含量、淀粉含量、乙醇含量)分析检测与变化规律探究,可以更准确地为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更好的指导实际生产。研究结果表明,在泸型酒发酵过程中,随着淀粉的不断消耗,酒醅酸度、水分、乙醇含量逐渐上升,还原糖含量先上升后降低;老窖池不同空间层次的酒醅水分变化具有显著性差异,各层次的酒醅酸度普遍高于新窖池;在第7~21天新窖池下层酒醅的还原糖含量普遍高于上层、中层,在发酵后期老窖池的上层酒醅还原糖含量高于中、下层;新、老窖池的乙醇含量呈现前期上升后期缓慢降低的趋势,但新窖池上层的乙醇含量在发酵第56天后因有机酸含量低,酯化反应底物不足,出现积累现象。  相似文献   

18.
放线菌的分离研究及在泸型酒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从老窖泥中分离到La放线菌菌株,经形态和化学分类鉴定,属链霉菌群链霉菌属。将La菌与主要酿酒微生物试验,不影响它们的正常生长和代谢。经与己酸菌共酵后应用于泸型酒生产,提高了泸酒基酒质量。  相似文献   

19.
刘庆 《酿酒科技》1999,(4):29-30
针对泸型酒工艺在北方粮食酒生产中的度夏,提出一系列措施,并着重论述了度夏后的调整转排,从而确保了产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一套既先进又适用于白酒生产质量控制的毛细管色谱分析技术。较系统地剖析了泸型酒主要系列酒品中各类微量组份,考查了泸型酒中众多微量组份及量比变化规律,并对微量组份与酒质关系的影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