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含盐量高的富营养化水体,采用桶栽方式研究了盐度对香蒲去除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盐度范围为0~1.00%时,香蒲可快速、高效地去除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但水体中NH_4~+-N、TN和TP的去除率整体随盐度增加而呈下降趋势,盐度的增加引起了植物某些生理特性的改变,NaCl胁迫下香蒲叶片组织中叶绿素含量均较对照显著下降。较高盐度(1.00%)胁迫下,香蒲会通过积累脯氨酸来调节体内细胞的渗透势,但叶片组织中丙二醛含量会显著增加,植物叶片组织的细胞膜系统受到伤害。香蒲在盐胁迫下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与其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的去除效果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以华南农村的重污染河道水体底泥为试验对象,利用实验室模拟方法研究不同曝气复氧方式对水体氮磷素迁移与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环境溶解氧水平的变化对底泥氮磷的输出和转化途径产生较大的影响;2静置低溶解氧/厌氧条件下,氨氮、总氮的释放质量浓度呈逐渐线型上升的趋势,总磷的释放质量浓度保持相对稳定不断释放;3相对静置实验组,曝气复氧条件使底泥氨氮输出最大质量浓度经一定时间下降到相对稳定的较低质量浓度释放状态,输出氨氮的转化周期缩短,总氮保持相对稳定的较高质量浓度释放趋势,总磷保持相对稳定的较低质量浓度释放状态;4对底泥曝气有助于水体溶解氧的恢复,可明显提高除氮磷效果,并能有效抑制底泥氮磷的再次释放。因此,合理地利用曝气复氧技术有助于河流环境的修复。  相似文献   

3.
分析小江近10 a的监测数据发现,自三峡水库蓄水运用以来,库区支流小江流速缓慢,总磷、总氮等营养物质逐渐积累,尤其是总磷,其含量上升明显,水体富营养化状况不断加重,水华频发。对此,主要从氮磷含量等方面对小江水体营养状况进行了评价分析,并从营养削减控制和水力学调节等角度提出了若干建议,以期为小江乃至库区支流的富营养化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物理-生物-生态技术相结合治理污染河道水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清河下游现状水污染特点,采用物理-生物-生态技术相结合的组合工艺,对河道污染水体进行处理,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有机物污染和黑臭,减少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改善水色及透明度,探索河道污染水体治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氮、磷循环特征对水体富营养化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朱庄水库营养物质监测分析,氮含量比磷含量大几百倍.氮和磷都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因子.由于受外界环境条件和水体性质的影响,外界污染源调查,氮污染源远远大于磷污染.水库水体溶解氧较大,pH值呈碱性,硝化作用的结果使水体中硝酸盐氮累计;同样的条件,导致不溶性磷的积累,大部分沉积于库底.水体富营养化条件是氮磷达到适合的比例,才会导致水华的爆发.该水库水体磷含量低,是抑制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因此,该水库属于磷限制性水库.控制水库上游磷的排入量,可有效控制水体富营养化.  相似文献   

6.
长江流域水体富营养化演化驱动机制及防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显强 《人民长江》2020,51(1):80-87
富营养化已成为长江流域河流、湖泊与水库面临的共性问题,基于近10 a来长江流域水质状况、营养物质含量、水文泥沙过程、富营养化评价指数等数据及相关历史文献,分析了长江流域水体富营养化现状及演化趋势,以典型河流、水库与湖泊为例,剖析了长江流域水体富营养化驱动机制。结果表明:①长江流域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为河流水库湖泊,上游四川盆地与中游江汉平原是长江流域富营养化湖泊与水库的主要聚集区。②近10 a来,中度富营养化湖泊比例从2009年的31.3%增加至2018年的42.7%,水库营养水平正从中营养向轻度富营养快速发展。③长江流域水体营养充足,受闸坝建设运行影响,流速减缓、流量偏枯,水体交换慢与河湖连通性差是河流、水库与湖泊富营养化的重要驱动力。为防控水体富营养化,建议监测重要控制断面氮磷浓度与通量,加强农田灌溉退水与水产养殖废水排放管理,开展流域水、沙、营养物质耦合输送调控。  相似文献   

7.
太湖底泥主要营养物质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进一步推进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给太湖水生态清淤提供决策参考,结合太湖流域管理局2018年组织开展的太湖污染底泥勘察项目调查结果,对太湖底泥中的有机质、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含量及其平面分布、垂向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并与2003年底泥调查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总磷主要集中分布在竺山湖底泥0~30 cm深度内,高含量的总氮和有机质主要分布在竺山湖和东太湖;在外源污染有效控制后,生态清淤工程有利于降低湖区表层底泥的营养物质含量。  相似文献   

8.
选取大沽排污河原位生态修复工程现场的6种修复植物旱生美人蕉、水生美人蕉、旱伞草、鸢尾、马蔺、菖蒲为研究对象,通过温室培养试验研究了这6种植物对水中氮磷和重金属Cd、Pb复合污染的修复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所选6种植物在复合污染水体中对营养物质和重金属Cd、Pb均表现出较好的修复效果。经50 d修复后,各植物对总氮TN的去除率为53.90%~94.75%,对总磷TP的去除率为46.76%~85.10%;对Cd的去除率达到90.39%~99.47%。其中,菖蒲、鸢尾、马蔺对总氮的修复能力较好;鸢尾、美人蕉和马蔺对氨氮的修复效果较好;而旱伞草、美人蕉和马蔺对总磷的修复能力最强。所有修复植物对Cd和Pb的富集系数都远远大于1,对Cd、Pb表现出很强的富集能力,可作为Cd、Pb超富集植物来修复水体中的重金属Cd、Pb污染。  相似文献   

9.
根据2016年长江源和怒江源区现场调查获取的水质监测资料,分析了长江源和怒江源区河湖水体的基本理化参数、氮磷含量和形态指标,并利用氮磷化学计量比(m(TN)∶m(TP),氮磷质量比)特征评估了江源地区河湖水体的氮磷养分限制状态。结果表明:长江源和怒江源区河湖水体的总氮含量介于0.475~0.956 mg/L,满足地表水Ⅱ—Ⅲ类水质标准;总磷含量介于0.006~0.017 mg/L,满足地表水Ⅰ—Ⅱ类水质标准;硝态氮占总氮含量的43.5%~85.5%,是河湖水体氮素的主要组成部分,对江源地区水体总氮污染的贡献更大;氮磷比介于33.7~79.3,磷素是江源区河湖水体中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性营养因子。研究成果可为揭示江源地区河湖水体的富营养化进程和水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0.
中国湖区水体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典型的污染 形式是面源污染造成的水体富营养化。为此利用水上生物浮岛,探索油菜水上移栽技术,通 过油菜生长代谢吸收水体中的氮磷等,在治理水体污染的同时,将水体中的氮磷等转化成农产品。  相似文献   

11.
综合采用GM(1,1)模型和曲线拟合法,建立了适合海岸带的陆源水污染负荷预测模型,并将其应用于烟台市,对2009—2013年的主要污染负荷量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在点源污染负荷中,生活废水所占比例最大,政府应当加强生活用水管理;工业废水污染负荷总体呈增大趋势,但万元产值工业废水排放量逐年下降;旅游废水污染负荷所占比例最小,但近年来增长迅速;生活废水排放的氮磷占点源氮磷污染总负荷的66%,是氮磷的主要来源之一,而农业非点源中的畜禽养殖废水排放氮磷占总氮磷污染负荷的一半以上,具有最大的氮磷污染潜在隐患。  相似文献   

12.
1 水体富营养化现状市政及工业点源污染、农业面源污染中氮磷营养盐进入相对封闭的水域后, 在阳光照射下, 极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纵观全球, 几乎所有湖泊和其他娱乐水体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问题, 藻类水华爆发 (algal blooms) 则是许多富营养化湖泊和水体面临的挑战, 世界各大洲自然水域、河流、湖泊 (水库) 及沿海水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问题, 而且大部分地区还相当严重。根据金相灿的研究成果, 我国主要的淡水湖除处于人烟稀少地区的原始状态的部分湖泊外, 其营养盐水平基本上达到了富营养化发生的标准浓度,水体的富营养化…  相似文献   

13.
水域接纳过量的氮、磷、有机质等营养物质,便会变得过度“肥沃”,这种现象称为“富营养化”。本文针对沙溪河目前的污染情形(氨氮污染较重),探讨水电开发对水域营养物质迁移转化的影响;评估不同径流条件下各蓄水体的营养水平;并提出不同径流条件下各蓄水体所能承纳的营养物质的临界通量,最后对水电开发后,各蓄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等问题进行简要讨论,为沙溪今后的开发与管理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海河流域主要河口水沙污染现状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2005年底,对海河流域海河口、独流减、子牙新河和北排河4个入海河口6处水域实地考察并取水沙样,进行重金属、砷、总氮和总磷含量分析。采用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和水体综合污染指数法等对水域单个污染物污染、水体综合污染、水体富营养化现状及变化进行分析,采用《海洋沉积物质量》等对底泥污染进行分析,并与2001年实测数据进行比较。水质分析结果表明,海河流域4个河口的水污染严重,主要重金属污染物为汞(Hg)。子牙新河和北排河河口的氮磷污染严重,水体呈严重的富营养状态。与2001年水质相比,4个河口的重金属浓度几乎全部大幅度下降,海河口和独流减河口水质情况有很大改观,但子牙新河河口水污染加重,北排河河口水质状况则与2001年相近。从底质分析来看,4个河口的底质重金属污染尚不严重,但底泥均存在严重的氮磷污染。与2001年相比,底泥中污染物含量大多变化不大,略有下降。这些数据反映出近年来海河流域在水污染治理、工业废水排放控制等方面的成效,但远离城市局部水域的水污染和富营养化加剧的趋势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5.
水库工程兴建后,营养物质易在水库中富集,其中氮、磷是水体“富营养化”中最重要的营养物质,当水体中磷和无机氮达到一定浓度,水体就处于“富营养化状态”。  相似文献   

16.
再生水回用于景观水体的水质要求探讨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再生水回用于景观水体易出现水华,相伴而来的还有卫生学和美学问题.控制氮磷浓度和水力停留时间是预防水华发生的有效措施.我国再生水回用的相关水质标准中对氮磷浓度值的规定偏高,对再生水水力停留时间的规定大于藻类生长的世代周期.对实际水体进行研究发现,这类标准中对氮磷浓度的上限要求并不能有效控制水华的发生.一些再生水回用量大的水体稀释能力差,长期使用会引起营养盐积累,因此建议制定再生水中氮磷浓度的标准时应考虑到这个因素.如果完全以再生水补充的水体,氨氮浓度宜降低到1 mg/L以下,总磷浓度宜降低到0.1 mg/L以下.  相似文献   

17.
农业非点源污染是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识别流域内非点源流失的关键源区并加以重点控制是流域非点源污染治理的重要手段。该文为通过SWAT模型模拟流域内土壤以及氮、磷侵蚀量的预测和估算,以其结果作为侵蚀模数方程的输入,运用GIS软件ARC/INFO的Grid模块进行图形运算,实现对流域营养物质流侵蚀强度的分等定级,再通过简单几何概率模型的计算,标识出小流域营养物质侵蚀的关键源区。结果表明:总氮、总磷侵蚀具有各自的关键源区,但是也存在部分重叠的区域,对这些重要的地区,有针对性地实施和加强控制措施,减少非点源污染向水体释放,使得非点源污染的治理手段的操作性更强。  相似文献   

18.
为了兼顾灌区排水、生态及水资源高效利用,提出一种新型排水沟,即生态沟。该文以湖北省荆门市团林灌溉试验站为试验点,进行了新型排水沟的氮磷生态截留效应试验,结果表明:生态沟可以有效地减少化肥、农药等污染物对下游水体的排放,在满足排涝、防渍功能的同时,可以从源头上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为农田排水沟的设计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通过实验室模拟方法,研究高、低温条件下徒骇河两种优势沉水植物腐烂对上覆水体中营养盐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菹草和金鱼藻的腐烂分解导致水体的pH值呈现下降→上升的变化趋势;沉水植物腐烂分解使上覆水体中总氮、总磷浓度增加;在27℃下,上覆水体中的氮磷浓度均表现为上升→下降趋势;而在10℃下,上覆水体中的氮浓度持续上升,磷浓度表现为上升→下降趋势,在低温条件下氮磷含量的累积均明显高于高温条件。  相似文献   

20.
基于钱塘江河口闸口—澉浦段9个断面的溶解态、悬浮态、沉积态氮磷数据,研究不同介质中氮磷的含量及空间分布特征,探讨泥沙粒径对泥沙中氮磷含量的影响以及水体中溶解态和悬浮态氮磷的赋存比例。结果表明:各介质中的总氮含量沿程分布较均匀,悬浮态总氮含量大于沉积态总氮含量;溶解态总磷浓度自上游至下游总体呈增大趋势,悬浮态与沉积态总磷含量接近,沿程变化趋势不明显;水体中总氮以溶解态为主,而总磷则以悬浮态为主;氮磷含量与泥沙粒径的相关关系表明,泥沙粒径不是影响泥沙中氮磷含量的主要因素。成果可为揭示钱塘江河口氮磷在水、固两相间的迁移转化规律及污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