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6 毫秒
1.
徽州民居的建筑类型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徽州民居是我国传统古民居的代表之一。通过对建筑类型学的相关理论的探讨入手,以此为理论依据,对徽州民居演变过程中所包含的建筑类型学思想进行分析,最后针对中国建筑的发展进行思考,发表了几点观点。  相似文献   

2.
熊伟  邓继莹 《城市住宅》2021,28(1):81-84
近年来,国内基于类型学的建筑相关研究备受关注.回顾研究成果,运用CiteSpace文献计量法对该领域演进趋势、热点进行研究,采用定性分析法梳理该领域研究内容.结果表明,建筑类型学理论的多样化应用是未来研究的主体趋势.故深入解读类型学理论,开拓新的建筑类型学应用领域,加强薄弱方面的研究及创新研究模式可确保国内基于类型学的...  相似文献   

3.
建筑理论的发展变化与科学认识有着内在的关联,前后相继的理论不同只在于它们看待世界和问题的侧重点不同。文章从方法论角度,以60年代出现的建筑方法论为例,简述了上述观点,并着重介绍了库恩、波普尔的哲学思想对建筑方法论的影响。作者认为,各种理论都有自己的缺陷和局限,研究建筑理论的转化与演变,是理解和掌握建筑发展规律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对类型学理论的研究,分析提取了徽州传统建筑具有的"原型"特征,并探索了其在越来越重视地域文脉精神的现代的演绎策略。文章希望通过类型学对徽州传统建筑的解码和重译能使我们在现代建筑创作中更好地融入地域精神。  相似文献   

5.
汪丽君  舒平 《新建筑》2001,(5):39-42
我们的时代是世界历史上新时期隆生和向新世纪过渡的时代,一批建筑师开始思考并着手探索“未来建筑”的形态。虽然不同建筑师表达的建筑思想不同,但他们都在探寻用最简单的语意来回答新世纪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本文讨论了建筑类型学的类型与原型理论,并结合湖南大学营造工作室多年的建筑实践介绍了营造工作室在类型学理论方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本从思想渊、早期探索、理论解析等多方面深入剖析了梁思成先生的“可译性”理论,并从这一理论得到启示,指出建筑设计应注重“兼收并蓄”、“地域特色”,追求“似与不似”的境界。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思想渊源,早期探索,理论解析等多方面深入剖析了梁思成先生的“可译性”理论,并从这一理论得到启示,指出建筑设计应注重“兼收并蓄”“地域特色”追求“似与不似”的境界。append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建筑评论的现状,论述了建筑评论的目的,作用和方法以及建筑评论的结构,并对建筑评论与工艺评论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
内在的秩序——对建筑类型学形态创作特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丽君  舒平 《新建筑》2010,(1):67-71
面对纷繁复杂的建筑现象、建筑思潮,要想客观准确地评析建筑类型学形态创作的特征,除了要了解与之相关的背景知识,还要通过比较研究与批评来认清这种建筑创作的理论,进而真正读懂现代建筑类型学理论。通过形式与功能、现在与过去以及表现力的深层心理机制三方面的比较,辨析了建筑类型学理论在形态创作上的特征,指出类型学是把城市看做一个历时性与共时性交汇的产物来加以阐述的,建筑的意义依赖于隐藏于现实中单体建筑物无限变化的形式背后不变的常数。  相似文献   

11.
试论城市绿地系统有机进化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浪 《中国园林》2008,24(1):87-90
试图把进化论、系统论、控制论等基础理论引入“城市绿地系统”构建,从进化的角度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发展内在规律进行分析研究。以主体(人)的认识变化为主线,通过2个脉络分析展开:一是城市绿地系统进化的启动机制:二是城市绿地系统各内在决定要素(基因)的变异及其选择机制,探寻进化论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建设中的应用。阐述了城市绿地系统进化的基础动力、基因变异、自然与人工选择的主要机制特征,进而提出新的城市绿地系统发展理论——城市绿地系统有机进化论,以期为城市绿地系统的布局结构和整体功能的逐步完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致力于历史与理论的研究,审视了以研究为基础的中外园林史的系统化教学体系的探索,总结了在园林史、园林艺术、传统园林理法以及当代理论领域研究方面取得的突出成果。并提出进行风景园林教育体制优化,解决目前园林历史与理论领域人才匮乏和资金短缺的问题,以此促进园林历史与理论研究工作可持续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3.
查翔  高栋 《时代建筑》2010,(6):132-137
基于创意的建筑产业发展是工业化后期具有枢纽地位的中心城市走向内涵发展的必然轨迹。对于这些城市来说,国际视野、创新机制、管理能力、人才储备、文化底蕴、信息资源、聚集效应等优势,能为创意建筑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经济与文化基础;建筑则通过创意的整合、消融、拼贴、重组发生功能和形式的嬗变,为城市和社会创造新的活力点。  相似文献   

14.
李琦  刘大平 《建筑师》2017,(5):101-105
多样性是体现文化遗产真实性与完整性的重要因素,是推演文化演化过程的基础要素。本文以中东铁路为例,通过耦合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的理论共性,对建筑文化遗产群落演化过程中多样性特征的形成机制、呈现方式、影响因素与价值属性进行解读,为群落性建筑遗产的保护提供新的思考方向。  相似文献   

15.
访谈中菲利普·乌尔施布隆首先讨论了当前历史性面临的危机,并得出"建筑理论已失去它的自主性"的观点.他认为当代理论已不存在中心化的大师理论,而是呈现出多元化的概念,恰如米克·巴尔的"微型理论"般运作.基于巴尔关于"概念旅行"的理论,他探讨了全球化语境下建筑教育的新机遇,最后由此出发分析中国与西方国家当代建筑教育之间的相互...  相似文献   

16.
作者首先通过对美国专业期刊中两个著名建筑实例的关注程度的对比,揭示了批评越来越向实用化发展的方向,进而对美国不同时期两个重要的建筑学术期刊Oppositions与Assemblage的编辑方针,发展轨迹以及面临的困境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从而反应出目前美国建筑学术期刊理论研究的漫无目的,日益疲软以及与实践之间的巨大脱节。期待通过对这些事件的反思,推动建筑历史,理论研究与职业实践的关系能够有实际性的突破。  相似文献   

17.
肖旻 《建筑创作》2008,(9):170-176
通过对龙庆忠先生的中国古代建筑营造法研究文献的综述.分析其学术思想和研究特色。并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基于道德感与实践感的规范性研究取向:面向民间的经验性研究取向:面向社会的系统研究取向。  相似文献   

18.
卫东风 《华中建筑》2010,28(10):84-88
该文从类型学出发进行建筑与室内设计的基本方法研究,以喀什地区博物馆建筑与室内类型设计为研究案例,在创作中把握维吾尔族传统民居和高台民居建筑与室内空间的内涵及其形式、功能或精神层面的母题"原型",对建筑与室内设计的创新有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政治局势相对平稳,经济教育得到迅速发展。综合大学中的建筑系作为中国高等建筑教育的肇始,不仅折射出西方建筑史理论对国内的影响,也是国内对传统建筑研究进展的直接反应,代表了民国时期国内建筑史发展的思想轨迹和指导方向。因此,本文以对建筑史课程演变有着本质影响的学制编排、教师队伍、授课内容为主要资料,尝试揭示民国时期建筑史研究发展中的重要节点和历史脉络。  相似文献   

20.
建筑史学基础理论的任务是反思建筑史学研究活动的性质及其方法论,在深层次上梳理建筑史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通过对中国建筑史学的学术史回顾总结,归纳提炼其中有关建筑史学基础理论的各类特征,并探寻各种基础理论问题出现的根源,这有助于深入理解中国建筑史学的学科自明性及其应有的基础知识价值和建筑文化批判功能,这也为构建中国建筑理论所需的建筑史学基础理论,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