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极端热湿气候区建筑湿负荷计算值偏小的问题,本文对该气候条件下室内湿负荷的构成及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在传统湿负荷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考虑了空气渗透及围护结构吸放湿引起的湿负荷。研究结果表明,极端热湿气候区建筑湿负荷占总负荷比例为58%左右。若采用附加百分数法计算建筑湿负荷,根据本文叠加法中湿负荷与显热负荷的比值得到附加百分数,其值宜取1.4。最后,根据本文湿负荷计算方法,本文列出了极端热湿气候区不同单位面积显热负荷对应的湿负荷,为空调装机容量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结合极端热湿地区气候特点,分析了不同类型屋面节能构造对极端热湿气候区的适宜性。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正置式屋面和架空屋面不适宜作为极端热湿地区建筑屋面,双隔热层屋面、蓄水屋面、多孔材料蓄水屋面、种植屋面、太阳能光伏屋面、反射屋面适宜极端热湿气候区。  相似文献   

3.
北京地区冬季室内人体热舒适性及热适应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试了室内环境参数,同时调查了受试者的热感觉。结果显示,室外温度对人的热适应性有显著影响。在冬季,寒冷的气候条件使人们形成对偏冷环境的适应性,此时如果室内温度过高,人们对低温的适应性将被破坏,反而感觉不舒适。  相似文献   

4.
为揭示我国寒冷气候区自然通风居住建筑中人体自适应水平随气候的季节性变化形成的规律,采取热舒适现场调查研究方法,利用适应性PMV模型(aPMV)中提出的自适应系数λ来量化计算寒冷气候区四季人体自适应水平。结果表明,4个季节人体热感觉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存在明显差异,秋季和冬季人体自适应水平较低,春季和夏季较高,自适应系数λ分别为:-1.24(春)、0.45(夏)、-0.38(秋)、-0.23(冬),由此计算得出的室内热湿等级评价范围与GB/T 50785—2012《民用建筑室内热湿环境评价标准》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夏季城市中的高温天气情况,通过现场的环境测试和问卷调查,得到了人体高温条件下室外热感觉的基本规律,并在此基础上,采用BIN分析法得到了人体室外的热感觉、湿感觉、风感觉对室外热环境参数的量化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可接受区间值的求解,得到了在室外高温环境条件下人体可接受参数分布范围,相关参数的提出为室外人体热感觉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严寒地区冬季室内热环境与人体热适应性,对哈尔滨市过渡季和供暖期间某高校宿舍的热环境和人体热感觉、热舒适进行了现场调查。结果表明:以往的室内外热经历对人的适应性均有影响,供暖开始前和供暖初期主要体现为人对室外气候的适应性;进入供暖中期,人对环境的适应性主要受室内热经历影响;供暖初期供暖温度不宜过高,宜利用人对秋季较凉环境的适应性,循序渐进地提高室内温度;如果供暖中期和供暖末期室内温度过高,人们会开窗散热,造成能源浪费。  相似文献   

7.
非空调环境下性别与热舒适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长沙某高校的600多名学生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现场问卷调查,对有关空气参数进行了测量。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女性的耐寒能力比男性差;预期平均评价PMV指标对男女热感觉的预测效果较差;男女对湿感觉的评价无较大差异,只在温度较低时,女性比男性觉得更潮湿;女性的吹风感比男性强;热舒适评价不仅受热、湿感觉影响,还受其他环境因素及心理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室外热舒适性一直是城市环境研究的热点问题.针对室外微气候环境利用主客观现场调查研究,明确影响人体室外热感觉的影响因素.为确定户外环境的设计策略、营造具有吸引力的良好公共空间提供重要研究基础.文中研究通过对寒冷地区过渡季节的确定,利用热舒适主观问卷调查和同步微气候数据现场调查,获取了 1050份有效主观问卷及相对应气象参...  相似文献   

9.
水体对城市区域热湿气候影响的建模及动态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定量评估水体对城市区域热湿气候的影响,本文建立了水体一维热传输模型及水体与大气热湿交换简易动态模型,并通过现场实测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将该计算模型与已有的城市区域热气候评价模型耦合,研究了以河流为代表的不同水体覆盖率条件下城市区域热湿气候的动态变化。研究表明随着水体覆盖率的增加,整个计算期间内白天大气温度平均下降了0.25℃,且白天气温降低的幅度要远大于夜间;选择合适的下垫面形式并合理增加城市水体覆盖率能有效改善城市热湿气候。  相似文献   

10.
热舒适指标作为表征室外空间舒适程度的主要依据,其在不同气候区的适用性是影响室外热环境评价结果的关键因素,为了分析不同热舒适指标在中国严寒地区城市室外空间的适用性,以哈尔滨市大学校园室外空间为例,通过气象参数实测和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了校园典型空间中受访者的主观热感觉投票和微气候参数,并选取3个统计指标和2个定性指标作为...  相似文献   

11.
付祥钊  丁艳蕊 《暖通空调》2020,50(3):1-6+102
夏热冬冷地区作为建筑热工设计的气候分区,主要着眼于室外空气干球温度,不能作为暖通空调系统设计的气候分区。根据GB 50736—201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中规定的室内热舒适等级标准,利用焓湿图将室外空气状态划分为9个区。对夏热冬冷地区9个代表城市的全年室外空气热湿状态在焓湿图上9个区内的分布时数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分析了各代表城市室外空气热湿状态的年变化过程,初步得到了夏热冬冷地区全年的季节构成与划分。进一步分析了东西气候差异,为了更有针对性地研发和应用建筑热环境控制技术及提高能效,宜将夏热冬冷地区划分为东、西2个暖通空调气候区,东区为平原气候区,西区为山地气候区。  相似文献   

12.
湖南西部(湘西)属于夏热冬冷地区。此地区的农村居民在其住宅中使用传统供暖设备(火桶)抵御冬季寒冷气候。本研究目的在于了解湘西地区在住宅中使用火桶的农村居民的冬季热舒适情况。通过对空气温度、平均辐射温度、风速、相对湿度、一氧化碳浓度等室内环境参数进行了测量,以问卷方式调查了107名受试者的热舒适状况。调查结果表明使用火桶使人在极端环境中仍能保持舒适状态,被调查人员的中性温度可低至11.49℃,可接受温度区间的下限为7.82℃。同时,使用火桶能使人适应更高的风速,也缓解了湿冷环境中人的潮湿感觉。然而使用火桶时仍会产生一氧化碳,未来仍需研究进一步探讨火桶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为全面改善农村住宅热湿环境,调查研究了重庆农村住宅常用地面在春夏季节的热湿状态。对农村住宅的调查和典型住宅地面的现场实测显示,农村住宅室内地面潮湿现象普遍,水泥地面的潮湿比例最高,6月份室内空气和地面的湿度最大,室内地面温度比空气温度低2℃左右,在潮湿天气,修建较早的住宅室内地面凝结时数比例接近60%。结果表明,农村住宅地面的热湿状态亟待改善。  相似文献   

14.
选择长沙、广州、沈阳和西安4个不同气候区公共建筑作为研究对象,于2008年过渡季节通过采用现场建筑内热湿参数实测和室内人员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公共建筑热环境现状进行了研究。实测结果得到过渡季节我国不同气候区公共建筑室内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空气流速、操作温度和服装热阻的分布特征,而问卷调查分析则表明,过渡季节各地区公共建筑内绝大部分人员热感觉投票值TSV都在-1~+1之间,热感觉比较合适,但各地区公共建筑内都还有约30%的人感觉稍不舒适,热感觉与热舒适存在差异。进一步的线性回归分析得到了不同地区建筑内的热中性温度和热舒适温度范围。过渡季节各地区公共建筑室内实测热中性温度都要小于理论热中性温度,人们更偏向低于理论值的室内温度,而实际热舒适温度范围则要比理论热舒适温度范围更加宽泛,说明过渡季节各地区的人们对环境的适应性更强了。  相似文献   

15.
选择长沙、广州、沈阳和西安4个不同气候区公共建筑作为研究对象,于2008年过渡季节通过采用现场建筑内热湿参数实测和室内人员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公共建筑热环境现状进行了研究.实测结果得到过渡季节我国不同气候区公共建筑室内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空气流速、操作温度和服装热阻的分布特征,而问卷调查分析则表明,过渡季节各地区公共建筑内绝大部分人员热感觉投票值TSV都在-1~+1之间,热感觉比较合适,但各地区公共建筑内都还有约30%的人感觉稍不舒适,热感觉与热舒适存在差异.进一步的线性回归分析得到了不同地区建筑内的热中性温度和热舒适温度范围.过渡季节各地区公共建筑室内实测热中性温度都要小于理论热中性温度,人们更偏向低于理论值的室内温度,而实际热舒适温度范围则要比理论热舒适温度范围更加宽泛,说明过渡季节各地区的人们对环境的适应性更强了.  相似文献   

16.
以广州某大型综合商场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测试相结合的方式,对商场冬季室内热舒适性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调查测试结果进行了统计回归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商场冬季室内实测热中性温度为19.4℃,90%满意度热舒适温度范围为16.1~22.7℃;而根据PMV计算得到的室内热中性温度为16.8℃,90%满意度热舒适温度范围为13.3~20.4℃;PMV模型预测的热感觉比现场问卷调查得到的平均热感觉MTS要高,与实际感觉存在一定偏差。基于实测热舒适数据,进一步分析了室内热中性温度与室外空气温度的相关性,确立了商场冬季室内热中性温度与室外空气温度的近似线性关系,建立了商场冬季室内热舒适气候适应性模型。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典型气象年法,以近30年(1989~2018年)逐时气象参数为计算依据,分析研究了宿州地区空气潮湿程度年分布特征与变化规律。以典型气象年自然通风工况下建筑围护结构内表面结露为判定特征指标,定义了结露温度基数。当室外逐日干球温度与露点温度的差值低于结露温度基数时,其差值倒数的累加值为潮湿强度值。研究表明宿州地区全年潮湿程度呈现季节性变化,夏季气候潮湿强度出现极大值达到15.31 d/℃,全年占比35%,潮湿程度出现最大38天。冬季出现极小值7.84 d/℃,全年占比18%,潮湿程度出现最小18天。各月中7月潮湿强度值最大,2月最小。全年潮湿强度值达到43.35 d/℃,潮湿程度出现98天。自然气象年中与前20年比较近10年潮湿强度均值下降16%,表明宿州地区气候有偏干燥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对湿热地区典型教学组团的夏季室外热环境进行了33 h昼夜连续实测.根据气象参数,行人高度上温度、湿度、风速和湿球黑球温度(WBGT)分布以及典型地表温度等的测试结果,得到湿热地区教学组团夏季室外热环境的主要特征.测试结果表明,组团内的天井、架空、透水砖可有效降低夏季白天行人高度处的空气温度及WBGT,一些建筑设计手法对组团夏季白天室外热舒适的改善效果依次为:架空>天井>透水砖路面>不透水砖路面>混凝土路面.夜间,各测点的热舒适性基本一致.将测试结果对组团室外风速和WBGT现有计算模型进行验证研究.研究表明,数学公式计算值的相对误差均不超过6%,与实测统计值相吻合.  相似文献   

19.
采用气候室实验与现场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湿热地区分体空调建筑人群进行了冬夏两季的气候室实验,针对当前环境、热经历、气候和季节4个适应要素展开了一系列对比分析,得到湿热地区人群的热适应特征为:季节和气候性适应体现在生理热反应上,前者表现为夏季与冬季相比心率下降,出汗量增多,皮肤温度下降,后者表现为与温带气候相比,湿热气候人群的出汗量减少,皮肤温度降低;环境控制度和热经历对心理热反应产生影响,较高控制度环境与较低控制度环境相比,较凉经历与较热经历相比,热感觉随环境的变化更敏感,可接受的热感觉范围更宽。  相似文献   

20.
热舒适指标在湿热地区城市室外空间的适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价不同热舒适指标在中国湿热地区城市室外空间的适用性,以广州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现场测试,获得8个典型城市室外空间的人体热感觉投票和微气候参数。采用统计指标和定性指标,对比评价生理等效温度(PET)、标准有效温度(SET*)、通用热气候指标(UTCI)和经验指标(TSV_(model))对室外热感觉的预测性能。研究结果表明:TSV_(model)的适用性最好,表现为其计算参数,也即空气温度、风速和太阳辐射对湿热地区居民在城市室外空间的热感觉投票决定系数最高,为0.942,TSV_(model)预测值与居民室外热感觉投票的Spearman相关系数最大,为0.833,TSV_(model)对居民热感觉投票百分比的预测正确率最高,为65.1%。推荐经验指标TSV_(model)作为我国湿热地区的室外热舒适评价指标,用以评价不同城市室外空间的规划设计对人体舒适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