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3,(21)
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推动旅游业持续发展,但从整体来看旅行社本身的管理及发展存在一系列问题,而建立及发展独特的品牌是长远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行方案之一。本文以广州广之旅国际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的品牌塑造过程中一个成功个案为例,剖析传统旅行社的品牌塑造的过程,希望能填补中国旅行社的品牌研究在实证方面的空白,并为当前及今后旅行社业者建立和发展品牌留下相关的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9)
精准扶贫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形态,其中,以旅行社为中心的关联多产业精准参与对接乡村旅游产品"旅行社+"模式逐渐形成。通过实地调研福建省县乡"旅行社+"模式参与乡村旅游情况,探究其杠杆作用,选取福州永泰县和南平浦城县进行对比分析,思考"旅行社+"模式撬动乡村旅游杠杆作用的规律和发展策略,直指精准扶贫目标,为乡村旅游持续造福地方与百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7)
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旅游业正以蓬勃姿态发展。旅行社作为旅游活动的媒介,对于旅游的推动作用举足轻重。作为具有"隐形"的服务产品,旅行社产品具有独特性和典型性。旅行社服务水平取决于客户感知水平。在此背景下,旅行社服务递送系统随之产生。本文通过对旅行社服务递送系统进行分析,进一步探究员工在服务递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以期提升顾客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关于建筑总承包企业品牌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有着远大发展目标的企业要在经营理念上实现由以产品为中心的竞争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竞争转变,使企业成为能满足客户不断提高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品牌"企业。根据当前国际国内建筑市场形势和"上海建工"的发展战略,从适应市场发展形势、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和实现自我提高等方面,论述了加强建筑总承包企业品牌建设的的重要意义,提出了从确立与企业发展战略相一致的品牌战略;明确品牌定位、塑造品牌个性、丰富企业核心价值观;加强品牌形象塑造、实施多渠道品牌传播;加强品牌的内化管理、实施全过程品牌塑造;实施品牌经营战略、尝试品牌输出;建立和完善品牌保障体系等六个方面进一步推进"上海建工"企业品牌建设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31)
本文从内部职业能力与外部职业能力出发对旅行社计调与外联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组成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旅行社计调与外联实务"课程的内容与特点,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对"旅行社计调与外联实务"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进行了探讨与研究,希望能够从理论层面上为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9)
苹果作为数码产品行业的翘楚,其品牌呈现出鲜明的个性。本文试以苹果为例,对其品牌故事与品牌个性之间的关联性作一分析,并引申出这种关联性的意义,尤其是对于建立品牌及其产品的市场辨识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集团全球业务的拓展,法国娇时品牌于2010年在中国进行投资,并成立了娇时化妆品(杭州)有限公司。本案是该品牌在杭州的总部大楼,位于江东开发区内,是一个集产品研发和生产于一体的公司。娇时是一个主要以研发影视专用彩妆为主的化妆品品牌。其品牌风格大胆、潮流,彰显个性,将"专业、艺术、生活"融为一体是品牌最核心的价值观,因此,这也主导了本次设计的方向和理念。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1)
本文结合自创品牌"花颜坊"花茶包装设计实例,对花茶包装设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产品的包装设计需要让产品不仅具有安全性,而且要有精美的装潢,提高购买者的购买欲及产品的商品价值。为表明产品的身份或个性,需要设计师能做出更能表现品牌识别性好的标志和图案。在进行设计形式表现的之时也需要考虑绿色、低碳的包装。具有特色的包装设计能提高花茶的品牌形象,更好的传播花茶文化。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10)
<正>一、引言品牌全球化是21世纪不可逆转的趋势,品牌成为一种新的国际语言进入全世界的各个角落,其作用也日益突出。我国已进入品牌竞争的时代,消费者的品牌意识不断增强,选择商品时主要是根据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品牌联想)来决定购买与否,而品牌形象的核心组成部分就是品牌个性。品牌大师奥格威(DavidOgilvy)说:"最终决定品牌的市场地位的是品牌本身的性格,而不是产品间微不足道的差异"。他所说的品牌性格就是品牌个性。品牌的个性直接影响消费者对品牌的认识和喜好度,同时也影响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的形成和维持。服装具有体现品牌个性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消费者需要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7,(3)
"口红热"现象折射出当下中国市场正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对于诸多行业均有着一定的影响。通过研究"口红热"现象下中国消费者尤其是女性消费者的心理变化,总结出"口红热"背后的女性消费心理因素,即面子因素、跟风因素以及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据此为企业营销提供一定的思路:富有品牌神秘感的同时推出入门款,利用明星效应、网红效应,提供层次丰富的产品,为产品赋予个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