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主要介绍阶段充填采矿法在厚倾斜矿体中的应用,概述采切工程布置、回采设计和生产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分段凿岩阶段出矿嗣后充填采矿法在黄岗铁矿的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综合成本,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确保了采矿作业安全,保护了地表生态环境。结果证明分段凿岩阶段出矿嗣后充填采矿法在回采厚矿体中具有极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根据某铜矿矿体赋存状态,改进了上向水平分层尾砂充填采矿法矿块结构参数,降低了矿石损失率;并采用T2G出矿,提高了矿块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3.
凤凰山银矿的矿体属于产状复杂的急倾斜薄矿体,原采用浅孔留矿法开采,存在生产能力低、安全条件差等问题。在结合生产现状和矿体开采条件的基础上,依据生产能力、损失率、贫化率等指标情况,对分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天井采矿法、盘区机械化充填法、中深孔留矿法4种采矿法进行比较分析,选取具有明显优势的分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作为试验方案,并在该矿180m中段Ⅰ-(1)矿体进行工业开采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与原浅孔留矿法相比,分段空场充填法的采场生产能力提升了3倍,采矿综合回采率提高了7%,矿石综合贫化率降低了5%,取得了良好的开采效果。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上向进路充填采矿法在回采松散破碎矿体时生产能力低、充填作业劳动强度高的问题,提出了中深孔分段分期充填采矿法,并在大梁矿业1号矿体的Ⅱ、Ⅲ、Ⅳ号矿段进行了工业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中深孔分段分期充填采矿法不仅具有低成本、高效率落矿的优点,又避免了上向进路充填采矿低效率、高劳动强度的缺点,大幅提高了采场生产能力。该采矿方法在大梁矿业的成功应用,为类似矿体的开采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广西高峰公司105号矿体为世界罕见富矿。对105号矿体采空区的治理,主要采用"加固—分割—分区充填"的三步治理方案。残矿回采根据不同区段特点,分别制定了上向水平充填采矿法、分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进路式充填采矿法、底盘漏斗分段充填采矿法等不同采矿技术方案。并在-151m中段南端进行上向水平充填采矿法试验。试验矿块生产能力达到260t/d,采矿损失率8%,贫化率10%。  相似文献   

6.
电耙漏斗分段凿岩阶段矿房嗣后充填法工艺改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铜山铜矿矿体赋存状态,改进了电耙漏斗分段凿岩阶段矿房嗣后充填采矿法矿块结构参数,并采用堑沟出矿的底部结构,降低了矿石损失率,提高了矿块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7.
东乡铜矿分段崩落阶段矿房嗣后充填组合采矿法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在东乡铜矿V号矿体采矿法研究中 ,设计并试验了分段崩落阶段矿房嗣后充填组合采矿法 ,取得了较好效果。文章详细介绍了组合采矿法结构与布置、采准与切割、回采与充填等主要内容 ,对类似矿山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张家口某地下超贫磁铁矿品位TFe20%,一般易选。根据矿体厚大、品位低、矿石价值低的特点,推荐安全、高效、低成本的阶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该方法采用大直径深孔倒台阶分段微差爆破,矿块底部结构采用双堑沟形式,由扇形中深孔分次爆破形成,机械化程度高,矿块生产能力大,出矿巷道受桃形矿柱保护,出矿安全。  相似文献   

9.
落凼矿原使用的留设矿柱的分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存在损失率偏大的问题。针对该问题,提出采用两步骤分段空场嗣后充填连续采矿法进行开采,以降低落凼矿的采矿损失率,并根据矿体的倾角不同提出两种不同的底部结构布置方式,以降低采场的贫损指标和采切工程量。试验结果表明:与原有采矿方法相比,该采矿方法经济技术指标占优,安全可靠,大大降低了采矿损失率,提高了回采率,大大提高了落凼矿的经济效益,可在落凼矿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铜山口铜矿N529采场经生产探矿后,矿体在下部变厚大,上部变中厚。因地表充填系统尚未建成,目前新建采场少。为早日投产,将此采场划为2个矿块回采。采用分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回采上盘矿体,结束后再采用上向式水平分层充填法回采下盘矿体。回采上盘矿体时,第一分段采切工程设计了2个方案,对2个方案的采切工程量、运矿距离、矿石损失贫化、采场建设时间、相邻采场回采影响、安全性、充填准备时间进行了比较,最终选择方案1作为上盘采切方案。  相似文献   

11.
祁雨沟金矿区角砾岩型金矿床的矿体形态复杂 ,赋存状态极难勘定 ,为此对这种矿体的开采试验应用了平底结构矿岩分运的浅孔留矿法。试验表明 ,该采矿法较适用于这种矿体的开采  相似文献   

12.
为保证某矿山地下矿体与露天矿体协同开采的安全稳定,根据矿体赋存条件,采用概率积分法与sufer软件相结合的方式,预测出地下开采引起的地表陷落结果,将预测结果、FLAC3D数值模拟结果与《有色金属采矿设计规范》中的相关规定数值进行对比,从而分析该矿山采矿方法对位于地表的露天采场稳定性的影响。采用概率积分法的变形预测结果表明,地下开采完后,整个露天边坡处于III级构筑物保护范围内;采用数值模拟法计算结果表明,地下开采完后,整个露天边坡均在II级构筑物保护范围内。理想条件下的概率积分法与FLAC3D数值模拟方法结果大致吻合,两者计算结果均在相关规范的安全允许范围内,对于地下和露天协同开采具有指导意义,也证实了2种方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复杂难采矿体开采是采矿业亟待解决的一个科技难题。针对产状复杂矿体采用现有技术开采常导致生产效率低、安全性差、劳动生产率高、资源回收率低等突出问题,通过引入工程地质分区思想和“协同 开采”理念,提出了产状复杂矿体分区协同开采技术思路。针对大新锰矿西北地采矿区“U”形产状复杂多层薄矿体尚无成熟的采矿工艺保证安全高效开采的问题,根据产状复杂矿体分区协同开采技术思路,综合分析 了矿体地质赋存条件,并结合矿体三维模型选取了影响矿体开采的走向和倾角作为矿体分区依据,将矿体分为一区、二区和三区,提出了一种工程地质条件引导的矿体分区技术。针对不同分区的开采技术条件,在各 分区进行了采矿方法优选或设计,推荐一区、二区和三区分别采用浅孔留矿法、电耙出矿房柱法和电耙-爆力协同搬运伪倾斜房柱采矿法,形成了一种产状复杂矿体采矿方法优选与设计技术。研究表明:所提方法有 效解决了大新锰矿西北地采产状复杂矿体的开采技术难题,为产状复杂矿体高效协同开采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多夹层矿体作为一种复杂难采矿体,采用传统的采矿方法进行开采存在诸多突出问题,开展针对性的采矿方法研究对于实现此类矿体安全、高效、绿色开采具有重要意义。以“协同开采”和“无废开采” 等采矿理念为指导,充分吸收“采空区协同利用”思想,以多夹层矿体安全、高效开采为目标,提出了多夹层矿体矿废分离协同采矿方法,并对两种典型倾角的多夹层矿体的具体实施思路进行了设计。从理论上建立 了多夹层水平—缓倾斜矿体的最优协同厚度关系,推导了多夹层倾斜—急倾斜矿体未爆破夹层最优协同高度的计算公式,并引入矿废分离协同度定义,量化表征了新采矿方法的适用性。基于云南某铜矿多层缓倾斜矿 体和贵州某磷矿急倾斜两层矿体的开采技术条件,对所提采矿方法进行了工程案例分析。研究表明:所提方法在一定的开采技术条件下与传统采矿方法相比,在降低废石运输成本、降低矿石损失贫化率、提高回采效 率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该方法的提出有助于解决多层复杂矿体的开采技术难题,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许艳秋  黄毅 《矿冶》2017,26(2):23-25
所研究矿体为缓倾斜不稳固厚矿体,采用柔性假顶有底柱分段崩落法对P42~P46线矿体进行回采,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安全性差、矿石回收率低、贫化率高等问题。但要求多分段平行放矿,放矿管理难度大,且放矿高度下降到一定程度后,柔性假顶将破裂,会有部分红泥层混入矿石;需要采用切顶铺设钢筋柔性假顶,工艺复杂,采切工程量大,周期长,采矿成本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工业试验。试验了分段空场法、崩落联合采矿方法在该矿体回采中的采场结构、矿块布置、回采工艺等参数。试验结果表明,该采矿方法能有效地解决放矿管理难度大、采矿成本高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根据凡口矿深部矿体的开采技术条件,提出了5种采矿方案。经过技术经济指标比较和分析,并考虑凡口矿的现有采掘设备及采矿工艺技术,参考国内外同类矿山的开采经验,为实现高效、低耗和安全开采的目标,推荐凡口矿深部开采可试验应用盘区机械化高分层充填采矿法。  相似文献   

17.
西石门铁矿北区新探矿体为缓倾斜破碎厚-中厚矿体,且地压显现严重,属于极度难采矿体。矿山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开采中存在设备运行不畅、采场结构不稳、巷道破坏严重等问题。为缓解高应力破碎条件带来的开采问题,从设备选型、采场结构参数确定、巷道布置方式及回采顺序、支护措施等方面对回采技术进行了改进。在确保设备运行顺畅的前提下,确定了软弱围岩条件下铲运设备需由1.5 m3增大至2 m3,巷道断面尺寸应由3 m×3 m增大至3.2 m×3.1 m;综合考虑巷道稳定性、矿体条件、凿岩能力、满足放出体发育等条件,确定了采场结构参数为分段高度13 m、进路间距12 m;以适应地压活动规律为原则确定了回采进路以垂直走向布置为佳,开采顺序为从已采矿体边界向上盘退采;分析了地压严重以及开挖后易短时间冒落的围岩支护要求,提出了超前锚杆+U型钢拱架的支护措施;根据散体流动参数确定了最小边孔角为50°,根据出矿口废石的出露位置将崩落步距调整为1.6 m。上述参数和支护措施在西石门铁矿北区高应力破碎矿体开采过程中得到了成功应用,增强了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该类矿体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金川一矿区各类矿体中伴生金银的品位变化规律,金、银、铜、镍的品位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了一矿区不同类型的矿体中伴生金银的富集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对该矿区矿床的成因提出了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罗卜岭铜钼矿是紫金山金铜矿的接续生产矿山,该矿床矿体厚大、矿石低品较低,需要进行大规模高效开采,但RQD值较高,给常规自然崩落法开采带来了较大难度。根据矿床地质条件并利用岩芯数据,按Q分级法进行了可崩性分级,建立了Q值的三维空间模型,展示了可崩性的空间变化关系。结合矿体形态提出了自然崩落法的改进方案,即用不同的拉底工程,以适应矿体不同的节理裂隙发育程度,由此控制初始冒落块度,并根据矿体赋存条件,设计了分区开采方案。研究表明:所提出的改进拉底方式的分区开采方案,可有效适应罗卜岭铜钼矿矿体规模大、矿石微节理发育的特性,既可有效控制矿体初始冒落块度,又可满足矿山产量需求,可实现该矿自然崩落法安全开采。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阿尔登-拓普坎铅锌矿的地质条件和矿山现状,对开采范围内矿体的产状、厚度进行了分类统计,结果表明该矿以急倾斜中厚矿体为主。针对该矿的中厚矿体,通过综合技术经济比较,选择了分段凿岩阶段空场法,与本矿早期使用过的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相比,分段凿岩阶段空场法矿块生产能力较大,废石混入率较低,作业条件较好。矿山设计及恢复生产的实际表明,分段凿岩阶段空场法适合该矿恢复生产的具体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