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油井堵水技术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任皓 《钻采工艺》1994,17(3):39-44
油井堵水技术可分为机械和化学两大类,机械主要采用封隔器,化学堵水主要采用化学剂等。化学堵水又分为非选择性及选择性堵水。非选择性堵水主要堵剂有:水泥、硅酸钙、各种树脂和各种冻胶;选择性堵水主要分三类,即水基堵剂、醇基堵剂和油基堵剂,文中对各堵剂进行简介。  相似文献   

2.
机械堵水向化学堵水、水泥堵水的转变是油井堵水发展的趋势,油井化学堵水后能够实现堵而不死,满足开发调整平面矛盾的需求。化学堵水、水泥堵水解决了机械堵水解卡困难及套管工作通径变小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从现场施工情况看,水泥每米用量和替水量的正确设计以及计量仪器的准确度是工艺成功的关键。化学堵水施工后有必要对施工效果进行验证,即使是特殊原因无法验证,也要通过该井的动态反映进行间接的工艺效果验证,从而正确认识目的层。  相似文献   

3.
针对常规油井堵水增产幅度低、有效期短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油井深部堵水技术,该技术是将强度由’弱到强的油井堵剂依次注入欲封堵的高渗透条带的远井地带、过渡地带和近井地带,从而达到深部堵水、延长堵水有效期、增油降水的目的。室内研究表明,油井深部堵水可以更高提高水驱波及系数,进而提高原油采收率,并且堵剂放置的位置存在一个最佳深度,此时单位体积堵剂的采收率增值最大。矿场试验也证明了油井深部堵水技术是一项经济效益可观的,控水稳油、提高采收率的可靠、可行的技术,值得重视和推广。  相似文献   

4.
1.概述 化学剂吞吐是将具有高洗油效率的化学剂(吞吐剂)注入油井,使油层油之间产生低或超低界面张力(10-1~10-3mN·m-1或更低),更有效地将油洗出,提高油井产量.油井化学堵水是利用堵水剂优先进入高渗透层的特点,选择性地封堵高渗透层,迫使水驱替中低渗透层中的油,提高油井的产油量并降低含水.  相似文献   

5.
柳文 《钻采工艺》1991,14(3):60-65
四、气井堵水技术及堵剂有关气井堵水技术及堵剂方面的国外文献很少,有的报告认为,根据化学堵水的特点,油井化学堵水方法在气井中也可以使用。经手工检索和微机检索,笔者也获得了一些与气井堵水有关的资料。现将这些资料一并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6.
油井选择性堵水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井堵水技术分为机械和化学两大类,化学堵水又分为非选择性和选择性堵水,选择性堵水根据其使用溶剂的类型主要分为水基堵水剂、醇基堵水剂和油基堵水剂。  相似文献   

7.
针对油井化学堵水技术的堵水机理,分析该技术在胜坨油田特高含水开发后期的适用性.介绍了现场施工过程中堵剂类型的选取、选井条件、堵剂用量确定以及具体施工工艺,并指出在油井堵水后生产过程中,应强化堵后合适采液强度的研究,从而避免注入水快速突破封堵层再次导致油井含水上升.  相似文献   

8.
气井出水影响气井生产,尽管气井堵水是治理气井出水的有效方法,然而该技术的研究因其操作难度大、风险大而进展缓慢,仍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文中首先分析了气井堵水难度大、风险大的原因在于选择性堵水的需求,进而在吸收、借鉴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研究形成气井化学堵水新方法,认为遵从三类选择性堵水原理可有效堵水,第一类是堵剂材料本身在注入地层后具有气水选择性;第二类是堵剂进入产水气层后使岩石表面润湿性向憎水方向改变,提高气相相渗,降低水相相渗;第三类是堵剂遇水发生物理、化学反应发生膨胀、聚集、或沉淀,起到堵水作用,遇气则无封堵作用。从全气藏的角度提出了气藏整体治水方法,该研究对气井化学堵水方法研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
油井堵水概念的内涵及其技术关键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解决油井堵水存在的问题,研究了油井堵水概念的内涵及其技术关键.油井堵水概念应有5个内涵,即:油井区块整体堵水,深部堵水,选择性堵水,不同来水堵水,与其他措施结合的堵水.这些内涵是相互联系的整体.油井堵水概念内涵的技术关键是:油井区块整体堵水须建立选井的决策原则;油井深部堵水须有深部堵剂及其放置方法和合理深度的决定方法;选择性堵水应使用选择性堵剂和选择性注入方法;应根据来水的特点控制不同形式的来水方法;组合堵水应根据油井堵水与其他措施的作用互补原则.应用这些内涵及技术关键,可使油井堵水成为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针对抽油机井化学堵水施工过程中存在的程序复杂、周期长、费用高、影响油井产量等问题,在综合研究国内外化学堵水工艺技术的基础上,研制出与套管堵水相配套的YA4、YF2堵水剂,开展了套管注入堵水工艺技术现场试验。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Translated from Khimiya i Tekhnologiya Topliv i Masel, No. 10, pp. 9–10, October, 1991.  相似文献   

18.
19.
对石油企业知识型员工流失的现状进行了描述,并分析了流失的原因;阐述了稳定知识型员工队伍的基本思路;从提高待遇、增进感情、发展事业、制度创新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石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创新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