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教师专业化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升教师素质,教师职业倦怠则是教师在职业生活中的行为失范现象。教师专业化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在阻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同时,亦成为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职业根源。健全建立保障教师权益的相关法规制度和完善教师教育制度,是缓解教师专业发展中的矛盾和压力,解决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重要干预路径与策略。 相似文献
2.
程珍珍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76-78
分析了职业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综合因素,论述了职业倦怠对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多种消极影响,影响到教师的身心健康、学生的教育缺位直至影响到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院校教师要从树立职业理想、提高业务素质、消除职业倦怠、自我管理消极情绪等4个方面进行自我调整,从而或避免进入或走出职业倦怠的困境。 相似文献
3.
王红玲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
教师已经成为工作倦怠的高发人群之一。近几年来,我国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日渐突出,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负面影响越来越严重。探析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影响、产生原因,分析缓解职业倦怠的对策,有助于增强教师教学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4.
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学习倦怠主要表现在情绪低落、行为不当和低成就感三个方面,环境原因、自身原因、专业原因、学业压力和情绪压力五个方面是引起学生学习倦怠的主要原因,并且已经成为阻碍学生提升知识、能力和素质的重要因素。引导学生改善情绪管理,加强课堂管理,因材施教和做好职业发展规划教育是帮助学生走出学习倦怠困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李丽娜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20,37(12):60-63
从高等数学学习倦怠现象出发,结合其结构特点及影响因素,综合日常教学和管理实际进行调查分析,探索干预途径,以期为数学类课程学习创设良好思想环境的同时,促进和深化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的改革。 相似文献
6.
许辉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9):177-178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已较为普遍,它对教师个体、学校和学生都有一定的危害性,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因此,预防和消解他们职业倦怠的策略也要从多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7.
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多种角色,不同的角色会对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导致教师角色冲突的产生。教师的角色冲突是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在深入探讨教师角色冲突的表现与成因的基础上,归纳并明晰了教师角色冲突与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缘关系,进而从如何降低教师角色冲突的角度探寻教师职业倦怠的缓解对策。 相似文献
8.
王进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79-82
调查了高职生学习倦怠的现状及原因,研究了解决学习倦怠问题的思路:抓住大学生的有效需求点,明确学习目标;合理安排教学活动,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学生为本,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认知方式;培养学生持久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利用社会支持系统的能力;为学生营造乐于学习的校园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9.
蔡韦龄 《福建建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5):507-510
抽取福建省9所独立学院有效样本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独立学院教师处于中度职业倦怠水平,主要问题出现在成就感降低以及情绪衰竭维度上;其中,29岁以下年龄及助教职称的教师职业倦怠水平最为严重.针对这一状况,文章对独立学院师资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周益斌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11,28(2):171-177
21世纪以来的十年,我国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日趋加剧。诸多学者在前人的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关于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通过整理和分析这些研究文献发现: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研究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明显的提升;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上有明显的拓展;对职业倦怠的成因分析呈现出多学科、多理论、多视角解释的特点;其对策研究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与现实性。在此基础上,对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还进行了反思与展望。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学习倦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俊英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7)
为了解当前大学生积极和消极的学习心理状况,采用量表法对253名不同性别、年级、学科和院校的大学生进行了学习倦怠研究.结论表明:大学生的学习倦怠水平在性别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男大学生的情绪低落水平、倦怠水平高于女大学生;不同年级的大学生情绪低落水平、行为不当与倦怠总分有显著差异:不同院校大学生的学习情绪、行为不当和倦怠总分均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对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干预是当前大学教育中一项重要的任务。调查统计发现,大学生学习倦怠与人格因素显著相关,人格对大学生学业的影响不容忽视。人格形成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因此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当共同承担责任,培养大学生积极进取、健康乐观、外倾独立、谦逊仁爱等特征的人格,帮助其健康成才。 相似文献
13.
教师职业幸福是指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因获得自我发展、体味到人生价值和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而产生的满足的精神体验状态。教师劳动属于精神活动的范畴,具有很大的自主性,灵活性。不同于一般幸福的是,教师职业幸福具有精神性、教育性、无形性、合作性与共享性特征。提出了提升教师职业幸福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李莉莉 《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5(2):118-122
在高校教师聘任制度施行的社会背景下,关于高校教师职业压力问题的研究为数不少。这些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多采用问卷法和理论分析法,在研究内容上涉及高校教师的职业压力现状、压力源、产生压力的原因等,并获得了一些不尽相同的结论。在综述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研究结论进行比较和讨论。社会期望和成就动机因素与心理压力相关,高校教师的职业压力大致来源于业务、人际关系、考核评价机制、经济状况等方面。造成高校教师职业压力的原因包含社会原因、学校管理原因、个人原因等。 相似文献
15.
学习拖延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大学生的学习拖延、自我效能感和学习倦怠的关系,随机抽取40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学习倦怠问卷》、《学习拖延问卷》和《自我效能感》为研究工具,采用SPSS13.0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学习拖延与学习倦怠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学习拖延与自我效能感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学习倦怠与自我效能感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自我效能感在学习拖延与学习倦怠之间中介作用显著。这表明自我效能感在学习拖延和学习倦怠之间具有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学业倦怠包含了情感衰竭、讥诮和个人成就感低落,对个体的学业发展、能力提高和人格完善有影响,也与文化适应态度的倾向性有关.从整体上看,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业倦怠水平偏高,而四种丈化适应模式也起到不同程度的作用.大学教育在改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业倦怠状况时,应充分考虑这一因素,积极倡导合理的文化适应模式,并进行"融合意识"的培养和"双文化认同"态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近几年国家职业教育的相关政策文件和国内外教师职业能力的相关标准,结合信息时代技术赋能职业教育教学的特点、技能型社会对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的需求,构建了信息时代职业院校教师“4×4”职业能力结构体系,以期为职业院校教师的职业能力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19.
以Gardner、Harter、Dornyei等人提出的动机模式理论为基础,对参加大庆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职业技能训练中心168名2007、2008、2009三个年级五个班的学生展开调查。通过开放式调查问卷和设计式调查问卷手段,分析了英语专业学生参加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动机,为使技能训练形式成为更有目的性、实用性的手段,并...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对英语人才要求的进一步提升,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大学英语教学与学习的方式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这种转变,迫切需要提高和发展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能力。为此,通过对高校大学英语教师师资现状的分析,探讨了大学英语教师在明确职业定位、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等方面的重要性,进而提出了大学英语教师提高自身职业素质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