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耀东 《石油机械》1997,25(11):29-33,42
分析了抽油井内井液流动全过程中能量的转换和平衡。认为井液流动中除了有效能量转换外,还必然存在无效的能量损失,从而合理地解释了IPR曲线的正确性。指出能量补偿装置是一异型单作用活塞泵,其吸入过程与普通抽油泵扣及入过程是一致的,作为异型活塞泵的补偿装置不可能突破容积式泵吸入的规律,不可能吸入处于绝对真空环境内的液体。对室内试验提出了一种新的试验方案。指出加挂补偿装置的抽油泵与普通抽油泵在不同条件下的对  相似文献   

2.
抽油泵能量补偿装置的参数设计及其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伟安 《石油机械》1997,25(3):36-40
较详细地介绍了抽油机能量补偿装置(简称补偿泵)的设计要点,并指出补偿泵的最佳参数设计要根据具体井况确定。提出了目前补偿泵使用中所出现的若干问题及解决办法。最后还讨论了如何评价补偿泵的工业试验数据,同时再一次讨论了补偿泵与采收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姚春冬  邹萍 《石油机械》1996,24(1):34-37
通过对复合活塞的受力分析,导出安装抽油泵能量补偿装置后抽油机悬点载荷的计算公式,进而对抽油机悬点载荷、曲柄轴净扭矩、电动机实耗功率及抽油机系统效率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安装抽油泵能量补偿装置后可使抽油机悬点最大载荷下降、悬点最小载荷增加,曲柄轴净扭矩最大值下降、负扭矩减小,电动机实耗功率减少,系统效率提高。指出安装抽油泵能量补偿装置后应对抽油杆下部采取有效扶正措施,防止下冲程时抽油杆柱下部失稳。  相似文献   

4.
邬亦炯 《石油机械》1997,25(10):26-29,38
讨论了能量补偿泵增产理论的三个基本问题;1.补偿泵能否不要减少要沉没度?2.液体由泵入口升到动液面所需能量是由油层提供还是由补偿提供?3.补偿泵不降低动液面能否增产?指出弹簧推力只对上面泵起增压灌注作用,不会减少下面泵的沉没度需求。论证了有关储能活塞受力分析及补偿器进油不作功分析方面的错误:证实了液体由泵入口升  相似文献   

5.
抽油泵能量补偿装置的机理与试验数据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窦宏恩 《石油机械》1996,24(5):45-49
针对国内有人提出的带能量补偿装置的深井抽油泵(简称“补偿泵”)可以不需要动液面进油的观点,在对常规抽油泵和补偿泵结构及工作原理比较后认为,这两种泵抽油时都要动液面作功,都需要有沉没度。指出采用采油指数概念计算补偿泵的增产量,把机械能量与油层天然能量相提并论是不正确的。采用单相流状态的产量和压力服从直线性IPR曲线关系的理论,分析了国内使用补偿泵的油井生产数据的真伪性。对采用抽油泵的抽油井动态分析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采油过程中能量消耗的组成入手,介绍补偿泵的工作原理,通过渗流力学分析,阐明这一增产过程的物理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解决“三低”井目前生产中出现的采油难度大、泵效低的问题。方法:应用增压装置,可以使原来的抽油泵成为一台增压抽油泵。结果:经过地面实验和现场2口井的试验,获得了成功,平均泵效提高了9%。结论:该增压装置具有明显的增压效果,而且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是解决油井深抽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8.
关于深井泵吸入能量补偿装置的商榷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邬亦炯 《石油机械》1996,24(12):28-32,51
分析了抽油过程中油层给出能量的变化规律,认为用补偿装置不可能减少油层能量消耗。深入讨论了吸入方式和吸入能量的问题,指出补偿装置的吸入方式和普通抽油泵并无本质差别;普通抽油泵吸入消耗的能量并非由动液面提供,而是由抽油设备本身所提供;动液面提供的只是沉没压力,补偿装置同样需要。最后分析了补偿装置的有关试验资料,认为试验结果并没有说明其原理的正确。  相似文献   

9.
周广厚 《石油机械》1997,25(10):30-32,44
根据深井泵能量补偿装置工作原理和增产原理的分析,指出补偿装置有三个优点:抽汲高粘度原油或在低压低产油井中抽油有利;可以减少气体影响而提高泵效;兼有“井下振荡器”的作用。针对某些文献的不正确观点,提出四点看法:(1)只要有沉没度,动液面就参与作功,“动液面不作功”的观点不正确;(2)“节省油层能量”的观点既违背油井流入动态关系又无能量来源;(3)补偿装置只能减小气体影响而不能避免气体影响提高泵效;(4)“试验数据有误”的论述也欠妥。  相似文献   

10.
1 工作原理及主要技术参数1.1 结构(如图1)。图1 抽油泵增效装置示意1.2 工作原理液压增效装置联接在抽油泵(去掉固定阀)下端,当抽油泵柱塞下行时,游动阀打开,油管内液柱压力作用在推杆上,排出阀关闭,推杆下行,把液柱重力传给活塞和弹簧。活塞下行时活塞内吸入阀打开,工作筒内环形空间充满井液,活塞下行是在井液中运动,同时,弹簧被压缩。当柱塞上行时,弹簧释放能量,向上推动活塞,吸入阀关闭,此时沉没压力与弹簧同向迭加,推动活塞向上运动。活塞压缩空间内的液体,排出阀打开,液体被推进抽油泵筒内。如此往复工作,整个增效装置的进液与排…  相似文献   

11.
周继德  吉素芳 《石油机械》1998,26(12):34-35
为了验证灌注泵的增油效果,选择不同沉没度的4口油井,在抽汲参数等条件相同情况下,采用普通泵和灌注泵作对比试验。试验中采用从套管加药消泡的方法确定沉没度的真实值。试验表明,只有在沉没度和泵效低时,灌注泵的增油效果才明显;对于沉没度和泵效都较高的油井,灌注泵增油效果较小;当沉没度和泵效足够高时,灌注泵不增产,反而降低产量。对采用灌注泵后浪面升高和产量降低的原因作了分析,认为油管内液柱压力与泵沉没压力之差必须大于灌注泵的灌注压力,才有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2.
龚伟安 《石油机械》1997,25(2):43-47
阐述和回答了有关能量补偿泵的几个核心问题:1.采油过程中油层能量的基本关系;2.油层对动液面作功问题及增产机理;3.抽油机与补偿泵的能量转换问题;4.补偿泵吸入方式问题。指出补偿泵增产的理论基础是油层要对动液面作功,增产方法是不让油层对动液面作功,利用抽油机一段空行程作动力,使一个举升液体的弹簧往复泵工作。  相似文献   

13.
付路长  张志华 《石油机械》2002,30(10):41-42
针对胜坨、宁海油田油井普遍出砂 ,造成有杆泵泵筒、活塞磨损 ,砂卡活塞 ,阀被刺坏等问题 ,开发研究了抽油泵下部挡砂装置。该装置由过滤和智能控制两部分组成。以砂粒在泵隙内研磨持续时间为依据 ,对过滤网的孔径大小进行研究得出 :过滤网孔径由泵间隙确定。为了防止因过滤装置被堵塞造成不供液 ,设计了智能控制机构 ,该机构在正常情况下关闭 ,当过滤装置堵塞后智能控制机构能自动打开起到保护作用。该装置共下井试验 2 0口井 ,工艺全部成功。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中原油田泵效偏低,尤其是深抽井的低泵效情况提出了以提高泵的充满程度为目的的液压补偿泵课题研究。详细分析了影响泵效的因素,展开了方案设计,经反复论证后选定一种结构方案进行了设计、加工、整改、室内试验及现场试验,完成了液压补偿泵的研制及其锚定技术研究,研制出主要由抽油泵、液压补偿泵、锚定器组成的液压补偿泵采油配套技术。抽油泵液压补偿泵采油技术利用上下冲程过程中油管的自然伸长和缩短,增加补偿泵腔内瞬间压力,强行打开抽油泵固定阀,增加抽油泵充满程度,提高泵效。现场37井次试验数据表明,设计原理新颖,结构合理,与抽油泵同步工作,不需要专门作业,能有效增大普通抽油泵的充满系数,提高泵效。  相似文献   

15.
龚伟安 《石油机械》1998,26(4):42-47
通过抽油机在补偿泵工作过程中的能量消耗问题和补偿泵增产与IPR曲线的关系的讨论,再次证明了:1.在补偿泵的工作过程中,抽油机要输出能量,这部分能量转化为由井底将液体提升到动液面的能量,因而节省了油层的弹性能。2.根据渗流力学理论,在动液面相同的情况下,普通泵采油指数的下降速度大于补偿泵,因而后者的总产出量比前者要大;在定产量的工况下,补偿泵的稳产周期比普通泵长,因而也达到了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抽油泵球阀材料冲刷腐蚀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料浆罐式冲刷腐蚀实验机以不同的冲刷速度和冲刷角度对国内常用的抽油泵球阀材料GCr15和Z2r13进行了冲刷腐蚀规律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2Cr13的冲刷腐蚀失重小于GCr15;两种材料的冲刷腐蚀失重不仅均随冲刷速度的加快而增加,而且均随冲刷角度的增大而增加。从抗冲刷腐蚀角度讲,锥阀结构比球阀结构更优越。  相似文献   

17.
杨文兴 《石油机械》1996,24(6):14-17
简要介绍了用冷拔冷轧方法制造整筒式抽油泵泵管的工艺及泵管的技术条件,指出用该方法生产整筒泵泵管可充分发挥冷拔和冷轧两者各自的优势,具有灵活性大、规格范围宽、工模具简单及生产效率高等优点。生产出的泵管尺寸偏差、表面粗糙度、壁厚均匀度和直线度等均达到技术要求,泵管质量合格率为89%,钢材利用率为7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