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研究流化床离子交换从含铀废水中吸附铀的过程.结果表明,在吸附溶液pH=3左右,铀浓度15~36mg/L,塔有效吸附段高6.65m的条件下,采用30~40m/h的空塔线速度,流量比400~600,用新旧树脂吸附都可使吸附尾液中的铀浓度≤0.1mg/L.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用氯化铵溶液将SLD-225b树脂吸附的硫酸铀酰,转为氯化铀酰、水淋洗、碳酸氢铵沉淀工艺。与常规的硝酸铵溶液淋洗工艺相比,此工艺省去贫树脂转型,得到铀浓度较高的淋洗合格液和脱水、过滤性能良好的铀产品。用4倍树脂床体积氯离子质量浓度为179.8 g/L的氯化铵溶液转型、用3倍树脂床体积的水淋洗,贫树脂含铀<1 mg/g,淋洗效率>99%,试验条件下合格液铀质量浓度>30 g/L。  相似文献   

3.
王库  韩思远  胡南  刘科  张兆光  白杨 《中国矿业》2023,(11):230-235
密实固定床吸附塔是地浸矿山常用吸附设备,其在运行过程中床层阻力会随着吸附的进行不断增大,导致设备处理能力下降、能耗升高。床层阻力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床层本身阻力,另一部分是床层截留料液中絮泥而产生的阻力。本文首先测得4种空塔线速度下的树脂床层压降(床层本身阻力),分析结果显示,树脂床层压降正比于空塔线速度,近似呈直线关系;然后通过吸附试验,得到空塔线速度分别为35 m/h、45 m/h、60 m/h吸附条件下床层阻力的变化情况,分析显示床层阻力会随着吸附进行不断提高,且空塔线速度越高床层阻力升高越快。对吸附结束的树脂床层取样分析发现,堵塞存在于树脂床层上部0.3 m范围内,且主要集中在床层表面。对该区域树脂进行反冲洗,控制一定的流量,可以将大部分絮泥冲出,而树脂不随之流出,反冲洗结束后床层阻力基本可以恢复到吸附初期的水平。本文旨在研究影响床层阻力的主要因素,提出降低床层阻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谷万成 《铀矿冶》1999,18(2):128
由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研制的"密实移动床吸附塔"、"脉冲移动树脂淋洗塔"及"碱性铀沉淀母液治理新工艺"三项成果,于1999年2月3日、4日在核工业总公司的专家鉴定会上通过部级鉴定.  相似文献   

5.
陈隆玉 《铀矿冶》2005,24(2):112
分批研究了经0.1mol/L NaOH处理的死龟裂链霉菌团对Cd的吸附特性。在室温下对该菌团粒进行预处理后,可得出其吸附的最佳条件:菌团粒粒径为50~160μm;平均饱和接触时间为1h;细菌团质量浓度为2.5~3g/L;搅拌转速为200~250r/min。发现了整个吸附过程系受细菌团粒外部的传质所控制。  相似文献   

6.
地浸采铀工艺中氯离子的作用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和分析了用氯化钠溶液作淋洗剂的铀地浸工艺中氯离子对淋洗的影响,及浸出液中氯的累积等问题。试验结果表明:淋洗剂NaC l浓度在28 g/L以上就可以使树脂基本上转成氯型,淋洗过程中,液相必须有一定氯离子浓度,方可获得较高铀浓度的合格液;对NaC l作淋洗剂的产品进行洗涤可以减少C l-含量;随吸附原液氯离子浓度增高树脂铀容量下降,当吸附原液氯离子浓度大于2.5 g/L时,树脂铀容量下降约20%以上,氯离子浓度<1 g/L时,对吸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张建国  陈绍强  齐静 《铀矿冶》2002,21(4):191-194
对开发利用大孔离子交换树脂深度净化铀矿山及其水冶厂工艺废水技术进行了研究。用硫酸和硫酸盐从低负载铀树脂中淋洗铀时 ,采用多分部淋洗技术 ,可大大提高合格液中铀质量浓度 ,合格液体积为 1个淋洗床体积 ,合格液铀质量浓度提高 2倍多 ,可达 10 .1g/L。与常规淋洗方法相比较 ,可节约淋洗剂约 5 0 %。而且 ,合格液酸度低 ,有益于后续的沉淀过程中回收铀。  相似文献   

8.
研究201×7和D363B树脂对某铀铁共生矿的矿井水中U(Ⅵ)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2种树脂吸附效果都较好,201×7树脂吸附容量大于D363B树脂,宜选用201×7树脂。选择接触时间的一半(2.5min)更利于实际生产。对201×7树脂的淋洗和多次循环吸附性能的研究表明,201×7树脂有效容量为12.36g/L,对U(Ⅵ)回收率可达到70.2%,经6次循环吸附,仍保持着较好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某铀矿山废水处理工艺中应用之阻流式吸附塔的结构、工作原理及性能。采用本阻流式吸附塔和717阴离子交换树脂处理含铀1~2.5毫克/升的废水,当进液线速度为15~25米/时的条件下,排出水的铀浓度可达0.1毫克/升左右。该塔运行多年,已处理废水150多万立方米,回收铀1600公斤,使用情况良好,操作和维护方便。  相似文献   

10.
董彦杰  刘建宁 《铀矿冶》1998,17(3):200-204
研究了D290大孔阴离子交换树脂从草酸水溶液中吸附钽草酸配合物的性能和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在[(NH4)2C2O4]=0.13mol/L、[K2S2O7]=0.03mol/L、[Ta]=8×10-5mol/L,pH=1.0条件下,钽的吸附率有最大值。测得Freundlish常数K=11.59,吸附速率常数k25℃=1.5×10-4s-1,吸附活化能Ea=46.64kJ/mol,钽的饱和吸附容量为每克干树脂170.4mg。载钽饱和柱可用6mol/L硫酸洗脱,洗脱率可达98.92%。  相似文献   

11.
氮掺杂改性二氧化钛对苯酚溶液的光催化降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恒勤  赵明  祁传宏 《矿冶》2009,18(3):59-61
采用非金属氮掺杂处理改性纳米二氧化钛,掺杂后含氮量在2.5%~7.5%之间,改性后二氧化钛在蓝光下就可以实现对苯酚溶液的光催化降解,在太阳光下降解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2.
魏柄忠  杜雅君 《矿冶》1996,5(3):46-50
本文在综合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铝土矿多为—水型硬铝石,具有高铝、高硅、低铁的特点,提出配矿串联法生产氧化铝工艺。阐述了该法在我国铝业生产中的可行性及其所具有的铝土矿资源利用率高、效益显著、工艺易于掌握等优点,并为我国尽早应用推广配矿串联法生产氧化铝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鹤岗兴山矿213-2采煤队进行炮采放顶煤开采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金川二矿区东部2号矿体矿石中等稳固,节理发育,矿体中的辉绿岩脉易发生片落。为此决定采用上向进路充填法进行回采。由于该法先在二期进路一侧或两侧平行开挖一期进路,利用密实的充填料作为支撑顶板的壁帮,然后进行巷道式采矿,因而充填体兼有两种功能:既作为一期进路回采时的地板,又是二期进路回采时的人工矿柱。本文介绍这一方法的试验情况,结果表明具有高的生产能力,综合生产能力达1036t/d.  相似文献   

15.
自由设站测设曲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由设站测设曲线法是在曲线附近任意选定放曲线的测站位置 ,使用全站仪或半站仪测量测站点坐标后接着测设线路曲线桩位点。该法较之传统的测设方法 ,具有机动灵活、减少外业工作时间、节省人力和方便高效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新型捕收剂RST浮选微细粒级钛铁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谢建国  陈让怀  曾维龙 《有色金属》2002,54(1):58-59,74
采用新型钛铁矿浮选捕收剂RST处理攀钢钛业公司占选钛生产原料50%以上的微细粒级原料。试验结果表明,对TiO2质量分数为19.75%的原矿,脱硫后,以RST为捕收剂,草酸作抑制剂,硫酸铜pH,经1次粗选4次精选闭路流程选别,钛精矿品位达48.28%,TiO2回收率为79.9%,与生产上使用的MOS捕收剂及实验室用苯乙烯膦酸比较,RST捕收剂具有良好的性能价格比优势。  相似文献   

17.
根据金矿氰化浸出的特点 ,研究了助浸提金工艺 ,考察了助浸提金工艺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助浸提金工艺 ,可改善浸出环境 ,提高金的浸出率 ,降低氰化物用量 ,缩短氰化浸出时间  相似文献   

18.
快硬水泥锚杆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文才 《中国矿业》1999,8(6):42-45
在分析粘结式锚杆受力机理的基础上 ,阐述了快硬水泥锚杆的组成、安装、锚固力拉拔试验及影响其锚固力的因素。应用表明 ,该种锚杆制作简便 ,成本低廉 ,安装速度快 ,凝结时间短 ,锚固力大 ,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锚杆  相似文献   

19.
金川矿山二期开拓工程1150水平无轨运输道的地质条件差,巷道断面大,工期要求紧。由于条件限制,只能采用有轨设备施工。为改变U型矿车动输、无溜井卸载的现状,采用以铲斗后卸式装岩机、梭式矿车、梭车转载机、光爆、喷锚支护为主体的有轨掘进机械化作业线,创造了不良岩层大断面独头掘进持续三个月每月成井50m的好成绩。为金川井巷施工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在对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的助滤效果比较的基础上,通过诸如表面活性剂对溶液的表面张力、起泡性能以及其在矿物表面上的吸附、对矿物表面的ξ一电位、接触角的影响等测定,系统地阐述了表面活性剂作为助滤剂的作用机理;揭示了表面活性剂使物料表面疏水、压缩、破坏水化膜对强化物料脱水的重要性,首次提出了通过度颗粒表面“大面积疏水”来强化物料脱水的观点;指出了表面活性剂的起泡性对脱水过程的不利和类似于浮选捕收剂的常规表面活性剂并非良好的助滤剂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