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航地面除冰系统中选用往复泵作为供液动力装置,以保证高黏度除冰液的物理化学性质。为抑制往复泵的流量脉动,设计了一种新型双面凹槽凸轮泵。该新型泵采用空间对称的布局方式:凸轮端面设置由多段曲线拟合轮廓形成的凹槽,两端面的凹槽轮廓呈90°的相位差;两组液压缸沿凸轮径向对称排列。修正正弦运动规律,设计出"正弦加速—等速—正弦减速—静止"的新型运动规律。采用解析法建立双面凹槽凸轮的轮廓曲线数学模型,对活塞杆进行运动学分析,进而精确设计凸轮的轮廓曲线。仿真分析双面凹槽凸轮泵的流量特性,对比试验数据,验证了该新型泵能有效地降低流量脉动。该研究有利于民航地面特种设备的研制。  相似文献   

2.
为保障民航飞机冬季运行安全,对飞机进行地面除冰至关重要。针对除冰供液系统中传统往复泵存在的流量脉动问题,设计了一种空间星形双凸轮泵。该泵采用两个凸轮180°对称上下布置,每个凸轮同时驱动具有规定相位角的3根活塞杆,使得整机呈空间星形多角度布局。修正五次项和正弦运动规律,设计出平滑无冲击的新型运动规律:推程为"正弦—等速—正弦",回程为"五次项—等速—五次项"。采用解析法建立凸轮轮廓曲线数学模型,对整机进行运动学仿真,进而精确设计凸轮轮廓曲线。计算流量脉动率,并通过试验数据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合理性。该新型泵能够降低流量脉动率,实现稳定均匀供液,为民航地面特种装备的研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防止破坏高分子除冰液的化学物理性质,现有国产飞机地面除冰系统采用传统往复泵进行供液。针对往复泵存在的流量脉动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圆柱凸轮往复泵。该泵采用奇数缸空间对称的结构布局方式:在圆柱凸轮上均匀布置3根活塞杆,每根活塞杆左右对称驱动一组液压缸。对余弦曲线进行修正,设计了正弦加速—等速—余弦减速的组合运动规律,构造出一条平滑连续的新型加速度曲线。考虑多缸流量叠加平稳性,将各活塞杆运动的相位耦合,进而推导出圆柱凸轮的廓线方程。应用解析法建立数学模型,对比新组合曲线与余弦曲线的运动学特性,计算出流量脉动率。试验分析验证了仿真结果的合理性,该新型泵可有效抑制流量脉动,为民航除冰装备研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根据二甲醚发动机用直列隔膜式燃料泵的结构特点和性能要求,对其凸轮机构进行了设计。选用对心滚子直动从动件平面凸轮机构,柱塞采用五次项修正等速运动规律,建立了各阶段运动规律的数学模型,运用MATLAB软件得到了柱塞运动规律曲线及泵的瞬时流量曲线,该运动规律能保证凸轮机构工作平稳,无冲击,能实现泵的流量脉动小,甚至趋近于恒流量。进一步运用"解析法",在CAXA软件中精确生成了凸轮实际轮廓曲线,利用Pro/E软件建立了凸轮轴的三维造型,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凸轮转子叶片泵是一种新型结构液压泵。本文论述了通过泵结构上的合理设计。凸轮转子过渡曲线线型的正确确定,各项结构参数的优化与组合等,可提高泵的工作寿命,并使其流量脉动减至最小,成为目前各种液压泵中流量脉动最小的一种。  相似文献   

6.
凸轮机构恒流量往复泵动力端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型三缸单作用恒流量往复泵动力端采用特殊的凸轮传动机构取代传统往复泵的曲柄连杆机构,使柱塞产生等加速-等速-等减速组合运动规律,从而使得输出流量与压力无波动,大大提高了往复泵的性能。本文就该泵动力端凸轮机构设计进行了详细阐述,并进一步分析液力端恒流量特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单排双凸起凸轮叶片泵流量脉动较大的问题,提出一种三凸起的新型凸轮叶片泵,该泵由三凸起的凸轮转子与两叶片组成,能够保证瞬时流量的均匀性。基于三凸起凸轮叶片泵内部结构的分析,归纳出该泵的几何排量计算公式,并分析该泵主要泄漏途径。通过建立各泄漏途径的流量数学公式,得出该泵的总泄漏量,并通过搭建实验系统进行了容积效率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负载压力的升高,泵的容积效率随之降低,在负载压力为14 MPa时,理论容积效率为95.93%,实验容积效率为88.6%。  相似文献   

8.
本文描述了BHB-1型补偿式恒流泵的性能特点、结构及其设计原理,推导了该泵的主要传动件——凸轮的计算公式,同时给出了泵的性能参数——即压力脉动和流量稳定性以及它们的测试方法和装置。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市场上广泛采用的柱塞式矿用润滑脂泵存在的不足,设计一种新型矿用润滑脂泵,该泵采用平底移动从动杆单圆弧凸轮机构作为液压缸的驱动机构,采用变频器调节凸轮转速来实现无级变速和控制润滑脂泵的流量输出。为实现该泵的优化设计,利用Pro/E软件对润滑脂泵系统进行三维实体造型设计,在Pro/An imation环境中实现各零件的虚拟装配,运用Pro/E的MDX模块完成在给定运动条件下的润滑泵运动仿真,获得新型润滑脂泵运动情况的参数曲线,并通过干涉检验验证设计的润滑脂泵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该文简单介绍了浙江工业大学阮健教授团队设计发明的一种新型结构的液压泵,名为二维(2D)单体轴向活塞泵,简述了2D泵的结构和原理,并设计了该泵上的端面凸轮机构。利用平面移动凸轮转化为圆柱端面凸轮的方法,设计了在等加等减速运动规律下的圆锥滚子圆柱端面凸轮,给出了其空间实际廓线方程。分析了利用上述方法设计圆柱端面凸轮实际廓线时产生的误差,给出了一种数学计算的误差补偿方法,运用MATLAB软件计算出误差补偿值。误差补偿后,减小了滚子与凸轮之间的间隙,提高了滚子在凸轮上的运动精度,提高了2D泵性能。  相似文献   

11.
该文在分析球活塞泵与叶片式车辆转向泵的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双列双作用球活塞式车辆转向泵,并深入分析了该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指出该泵比传统叶片式车辆转向泵具有结构更紧凑、机械振动和流体冲击更小、更耐高温、寿命更长、工作更可靠等优点,尤其是该泵可实现更符合车辆转向实际工况的流量递减控制特性,为传统叶片式车辆转向泵的更新换代提供了参考方向.  相似文献   

12.
根据齿轮传动及凸轮传动的特点,利用柱塞泵完成润滑油的精确供给,提出了一种新的小流量、多点润滑油泵的结构方案。将齿轮端面设计为扇形,有效地将齿轮传动与凸轮机构相结合,从而实现旋转运动与直线运动规律的转换。根据出油口的数量,从理论上对润滑油泵的流量进行分析,得到了润滑油泵流量计算方法,并对某润滑油泵的柱塞运动规律、油腔体积变化及流量曲线进行分析,为润滑油泵的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凸轮泵是一种结构紧凑、无磨损且适用范围广的高性能容积泵。针对新式椭圆凸轮泵流量脉动大的性能缺陷,提出了基于非圆齿轮变速驱动的脉动平抑方法。在阐明高阶椭圆凸轮泵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泵的瞬时流量公式,并分析了转子偏心率、阶数及长半轴长度对瞬时流量的影响;针对大脉动流量的成因,提出了基于非圆齿轮的平抑方案,根据瞬时流量公式反求出平抑用非圆齿轮的传动比,通过留数定理证明了非圆齿轮的封闭性,为该非圆齿轮的设计奠定理论基础。分析结果表明:非圆齿轮变速驱动的高阶椭圆凸轮泵可以实现恒流量输出,平抑齿轮和同步齿轮间的相位角误差是制约流量是否恒定的关键参数。  相似文献   

14.
针对曲轴油泵中的粘性泵部分,利用经过试验验证的数值模拟手段研究粘性泵几何设计参数对出口体积流量的影响规律,发现粘性泵出口体积流量随螺旋升角增大而单调减小,随螺旋凹槽宽度的增大而增大,并存在最优的螺旋凹槽深度使得体积流量达到最大.据此利用流体力学理论,建立粘性泵的理论模型,得到出口体积流量的解析表达式,该表达式预测的体积流量与数值模拟结果符合得较好.利用理论模型分析发现,螺旋升角的增大使得粘性驱动力减小而重力阻滞作用增大,导致体积流量的降低;宽度的变化对粘性力的影响不大,只会线性改变截面面积,因此体积流量随凹槽宽度线性变化;粘性驱动力和重力阻滞作用随凹槽深度的变化速率不一致,导致存在最优的螺旋凹槽深度使得体积流量达到最大.该粘性泵理论模型可用于工作机理类似的泵类机构的研究分析和工程设计中.  相似文献   

15.
多输出叶片泵是基于"双定子"原理而提出的一种新型叶片泵,传统定量泵是1个定子对应1个转子,且仅输出一种定流量。而该新型泵是1个转子对应2个定子,且1个泵体又分为内泵和外泵,当改变其输出方式时,可以实现单个定量泵体输出多级定流量的功能。针对该泵在流量切换的过程中的压力冲击问题,提出增设阻尼孔、适当增加管路内径的方法来减缓压力冲击。基于AMESim软件进行模块化建模,仿真可知适当增加管路内径可以减少压力冲击,但并不能完全消除。最后,搭建该多输出泵单执行机构系统进行实验,检验多输出叶片泵切换工作方式时压力冲击的抑制效果。结果验证了设计的有效性,对日后双定子多输出叶片泵多执行机构的分析与应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企业     
<正>KSB推出新型Vitalobe容积泵世界知名泵制造商——德国KSB公司,面向餐饮业和制药业推出新型Vitalobe容积泵。Vitalobe泵是一款坚固的回转凸轮泵,设计用于处理高黏性、含有固体物质或需要缓慢输送的流体。泵的最大流量为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水压变量柱塞泵产品不成熟且成本高等缺点,突破传统斜盘式水压泵的设计理念,设计了一种新型水压柱塞变量泵。该泵由油压元件、简单的水压元件和机械机构集成,能实现变量泵高压大流量的应用要求。针对水压泵换向冲击的问题,选用了比例方向流量阀,通过AMESim建立水压变量泵的仿真模型,结果显示改变比例阀的换向速度,能有效的降低换向冲击,减小流量输出的波动。并且对水压泵的配流特性进行仿真分析,结果显示,余隙容积越大,配流阀滞后越严重;适当减小配流阀阀芯的质量,提高弹簧刚度或预紧力,有利于提高配流特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凸轮机构运动平稳、结构简单紧凑等特点,以1个沟槽凸轮连接3个活塞,总计12个活塞的凸轮机构作为高压柱塞泵的动力端来设计柱塞泵。通过MATLAB数据分析,可知活塞数增多,使泵的流量增加,输出更加平稳,从而显著提高泵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9.
针对大功率液压型风力发电液压系统的需要,设计一种利用双圆柱凸轮驱动多排液压缸、换向阀配流的低速大排量风能吸功泵,并对所设计的风能吸功泵流量特性进行理论分析和仿真研究.提出在换向阀阀芯处增加节流槽,减小配油过程的压力冲击.根据换向阀的工作特点,建立了单腔室流量特性数学模型,得出在低转速工况下影响风能吸功泵内泄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美国N AHUM GOLDEN BERG LTD正在研制一种新结构的双作用平衡式变量叶片泵。这种泵的结构原理是在泵壳内设置一个和转子同心的薄壁凸轮圆环,在凸轮环外部施加一对对称的作用力时,凸轮环由于受到挤压而产生一定的变形;使凸轮环由圆形改变为椭圆形。因此当转子和叶片回转时,就形成了容积变化。挤压作用力越大,则椭圆度也越大,泵的输出流量也越大。试制的样机的流量为15ml/min、压力为120bar,容积效率在85%以上。文章介绍了这种新结构的工作原理,薄弱环节,凸轮环的应力计算,泵排量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