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应用化工》2022,(6):1351-1353
野生葛根用乙醇回流提取黄酮类化合物,考察了水浴温度、回流时间、料液比、乙醇浓度等对黄酮类化合物产量的影响,同时研究了黄酮在美白霜中的应用。结果表明,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水浴温度90℃,回流时间120 min,料液比1∶30 g/m L,乙醇浓度70%。此时,产率为0. 53%。黄酮在美白霜中的应用,具有美白效果。  相似文献   

2.
The kinetics of leaching flavonoids from Pueraria Lobata with ethanol was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leaching temperature, mechanical agitation rate, concentration of ethanol and feed particle size on leaching kinetics were examined. It is found that the smaller the feed particle size or the higher the leaching temperature, the higher the leaching rate. The leaching process can be described by the shrinking-core model. The apparent activation energy is 10.8kJ·mol^-1, suggesting that the leaching process is controlled by the inner diffusion. An empirical equation relating the flavonoids leaching rate constant to the feed particle size and leaching temperature was expected.  相似文献   

3.
原文摘录:银杏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都有显著效果,具有降低血脂,抗菌消炎,抗白血病等多种功效,可有效防治由于血管老化和脑血管供血不足所致的疾病。目前银杏叶黄酮的提取方法一般有两种。一为醇提法,即用一定浓度的乙醇-水溶液作为提取液,对银杏叶提取一段时间后进行纯化、精制;二为水浸法,直接以水为溶剂提取。  相似文献   

4.
验以葛根粉为原料、乙醇为溶剂,研究了不同提取时间、不同提取温度、不同乙醇浓度对葛根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进行含量测定,并进行了3因素3水平的Box-Behnken设计优化了葛根黄酮的有关提取参数,最优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60min、提取温度80℃、乙醇浓度60%。在最佳优化条件下葛根黄酮提取率达到极大值,葛根黄酮提取率为36.64%。该方法快速简单,结果准确,可用于葛根素提取。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银杏叶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研究的现状  相似文献   

6.
采用微波辅助提取法,研究了提取剂体积分数、提取时间、微波功率、料液比等工艺条件对大别山区葛根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并采用薄层色谱法对黄酮类成分进行定性分析,再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其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葛根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60%,提取时间4 min,微波功率340 W,物料比1∶50;其黄酮类化合物的母核结构多为异黄酮、二氢黄酮及二氢黄酮醇类。  相似文献   

7.
葛根中黄酮的提取与纯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化工》2015,(9):1691-1693
以葛根粉为原料,采用乙醇提取法,研究葛根中黄酮的提取及纯化工艺。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黄酮标准曲线用于计算葛根中黄酮含量。在乙醇提取法提取葛根黄酮的研究中,以提取时间、料液比、乙醇体积分率、温度为考察因素,进行单因素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时间为1.5 h,料液比为1∶13 g/m L,乙醇体积分率为40%,温度为60℃,葛根黄酮的提取率达到2.64 mg/g。以LS-303型大孔吸附树脂为吸附剂,以葛根黄酮在该树脂上的最佳动态吸附与解吸条件为操作参数,采用树脂柱进行葛根提取液中黄酮的分离纯化,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验纯化效果,研究发现LS-303型树脂对葛根黄酮有良好的纯化作用。  相似文献   

8.
熊党生 《化工时刊》2012,26(1):27-29
从健康葛根植株的根、茎、叶中分离到11株内生菌,通过聚酰胺薄层层析检测到其中有两株内生菌(S1和S2)的乙醇提取液分别有2条和1条层析带与葛根乙醇提取物的层析带比移值相当,并以总还原力等体外抗氧化模型分别测定了内生菌S1和S2乙醇提取液的抗氧化性,得出结果:内生菌S1的抗氧化性较S2强。  相似文献   

9.
张国铭  高虹 《广东化工》2007,34(7):49-51
研究微波辅助提取山竹夹层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与条件。采用正交试验法确定提取优化条件为:90%甲醇为提取溶剂,原料与提取剂的固液比1∶100,微波功率800 W,微波提取时间15 s,提取次数两次。对比传统溶剂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的一次提取量是传统溶剂提取法的1.65倍,提取时间则是后者的1/80。  相似文献   

10.
采用超声波提取法对茉莉花茶中的黄酮类成分进行提取,以芦丁标准品作为对照品,黄酮含量作为考察指标获得茉莉花茶中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经过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当料液比为1:30、乙醇浓度为60%、超声提取时间为30 min时,总黄酮的提取率最大,可以达到5.516%。通过抑菌实验最终发现茉莉花茶中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抑菌效果,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最强,最小抑菌浓度为15.6 mg/L。  相似文献   

11.
《云南化工》2020,(2):17-18
化妆品是具有清洁、消除异味、护肤美颜、修饰功能的日用化学工业产品。传统中医药植物和天然材料原料能够较好地应用于美白化妆品之中,实现天然美白成分在化妆品中的应用,体现出温和、安全性高的优势特点,能够较好地避免化妆品应用过程中的过敏及毒性问题,提高化妆品应用的功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13.
超临界CO2萃取茶油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用超临界CO2流体(SC-CO2)萃取茶油的工艺及条件。结果表明:40 MPa左右,40℃-50℃下萃取3 h,可获得91%以上萃取率。所得茶油纯度高、品质好、色泽浅,无须进一步精制即可直接用于化妆品配方中,质量检测结果明显优于市购茶油。以护肤霜为例,进行了茶油在化妆品中应用的功能评价。结果表明,茶油加入化妆品配方中可显著提高产品的护肤功效。  相似文献   

14.
通过6种精油抑菌性试验,发现肉桂精油、玫瑰精油、甜橙精油具有较好的抑菌性,其中含有高含量醛的肉桂精油抑菌效果最好。研究了在膏霜中添加肉桂精油对防腐体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未添加肉桂精油的膏霜中,防腐剂的用量需添加至0.25%才能对细菌和真菌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在添加了0.01%的肉桂精油的膏霜中,防腐剂的用量只需添加0.1%就能对细菌和真菌有较好的抑制效果。这说明肉桂精油可以降低化妆品中防腐剂的用量。通过皮肤刺激性试验,发现在均能通过防腐测试的前提下,添加了0.01%肉桂精油和0.15%防腐剂的膏霜L/D值为112.26,而只添加了0.25%防腐剂的膏霜L/D值为58.53,说明在化妆品中添加肉桂精油,在降低了防腐剂用量的同时,也降低了化妆品的刺激性。但是,当防腐剂用量均为0.15%时,添加了肉桂精油的膏霜L/D值比未添加肉桂精油的膏霜L/D值略低,这说明肉桂精油本身具有轻微的刺激性。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化妆品用表面活性剂的分类、特点及其安全性要求,介绍了不同离子形态的表面活性剂在化妆品行业中的应用现状,重点讨论了几种绿色环保型表面活性剂的应用,同时指出了其今后发展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系统介绍了主要抑菌植物和抑菌成分类型的研究进展。综述了化妆品防腐剂以及植物源防腐剂在化妆品中的应用现状,对其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具有防腐作用的功能性植物提取物将是今后化妆品防腐剂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微胶囊和脂质体两类包载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和制备方法。概述了提高微胶囊、脂质体的稳定性和包封率及其对应用环境、化妆品中其它组分的耐受力,开发新型的微胶囊、脂质体产品的途径。扩大应用范围、实现工业化生产是未来包载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银杏叶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银杏叶中黄酮类抗氧化成分的提取工艺,并对黄酮类物质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性能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用质量分数70%乙醇回流提取银杏叶,65℃时黄酮的质量浓度高达0.0625μg/mL。黄酮类物质有很强的清除自由基能力和抗氧化能力,随着黄酮浓度的增加,溶液的吸光度逐渐减小,即对.OH的清除率逐渐增大,抗氧化能力逐渐增大。且对人体无毒害作用,可考虑代替合成的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19.
1.绪言 乳液的物性是随其粒径的变化而发生很大的变化.例如:微乳化以后的乳液可以防止creaming(酪化)现象的产生.进一步将粒子微细化至几十纳米(10-9米),生成的乳液将呈透明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