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9年10月15日,WHO-UNICEF与IPV/OPV生产商、国家封存监管机构(National Authority for Containment,NAC)关于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封存与疫苗采购的第十八次磋商会议在瑞士日内瓦召开。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ted Nations International Children′s Emergency Fund,UNICEF)、全球消灭脊灰行动(Global Polio Eradication Initiative,GPEI)策略委员会、相关国家封存监管机构、IPV/OPV生产厂家的相关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围绕阻断脊灰病毒的传播、扩大脊灰疫苗生产的监管审批途径、新产品的创新与研发及其对供应可能产生的影响、脊灰病毒的封存与认证、Sabin IPV研发最新进展等内容进行了主题报告;对《2019~2023年脊灰尾声战略》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和分享,脊灰疫苗生产商与WHO、UNICEF有了充分的交流,进一步加强了参与全球消灭脊灰行动的各个组织、协会、生产商与国家监管机构之间的合作,推进了全球消灭脊灰行动策略的部署。  相似文献   

2.
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poliomyelitis)是由脊灰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1988年,全球消灭脊灰倡议行动启动以来,全球脊灰病例减少了99%以上。近年来野生型脊灰病毒(wild poliovirus,WPV)的流行呈降低趋势,而一些使用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ral live attenuated poliomyelitis vaccine,OPV)的国家正面临疫苗衍生脊灰病毒的风险。因此,世界卫生组织(WHO)调整了脊灰免疫策略,要求所有目前接种OPV的国家,在免疫程序中至少增加1剂脊灰灭活疫苗(inactivated poliovirus vaccine,IPV)。IPV能避免OPV使用过程中的疫苗相关脊灰型麻痹(vaccine-associated paralytic poliomyelitis,VAPP)、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VDPV)和疫苗重组脊灰病毒(vaccine recombinant poliomyelitis virus,VRPV)的发生。WHO要求使用IPV和二价脊灰减毒活疫苗(bivalent oral poliovirus vaccine,bOPV)序贯免疫程序替代三价脊灰减毒活疫苗(trivalent oral poliovirus vaccine,t OPV),逐步实现全程接种IPV。  相似文献   

3.
<正>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是由脊灰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ral poliovirus vaccine,OPV)对控制和消灭脊灰作出了巨大贡献[1]。但OPV使用后有极低的概率引起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vaccine associated paralytic poliomyelitis,VAPP)和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accine deri-ved polio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nactivated poliovirus vaccine derived from Sabin strain,s IPV)在动物体内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方法利用篮式生物反应器在Vero细胞上培养Sabin株脊髓灰质炎病毒,收获病毒液,经超滤浓缩、柱层析纯化、病毒灭活后,制备三价s IPV,参考《中国药典》三部(2010版)相关附录方法检测宿主细胞蛋白(host cell protein,HCP)、宿主细胞DNA及牛血清白蛋白残留量,HPLC法检测纯度;采用SDS-PAGE、Western blot法及透射电子显微镜对病毒的特异性进行鉴定;将s IPV于第0和21天免疫Wister大鼠,微量中和法检测免疫后大鼠血清中和抗体水平,并与野毒株IPV(IPV derived from wild strain,w IPV)组进行比较;通过观察ICR小鼠单次肌肉和静脉注射给予s IPV后产生的毒性反应及豚鼠反复给予s IPV后出现的速发型全身过敏反应,评价疫苗的安全性。结果 s IPV残余牛血清白蛋白、宿主细胞DNA、HCP检测结果分别低于2.5 ng/ml、100 pg/ml和100 ng/ml,疫苗纯度达95%以上;病毒形态及直径大小与脊髓灰质炎病毒一致,兔抗脊髓灰质炎病毒多克隆抗体可与对应型别的脊灰病毒的VP1、VP2、VP3发生特异性抗原抗体结合反应,相对分子质量分别在31 000~38 000、27 000~32 000和26 000~28 000之间;二免后,s IPV大鼠血清中和抗体阳转率及GMT均高于w IPV组;小鼠的急性毒性和豚鼠全身主动过敏反应均为阴性。结论制备的s IPV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正>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是由脊灰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严重者可瘫痪甚至死亡,全球免疫接种疫苗是消灭脊灰的唯一解决方案[1]。几十年来,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ral polio vaccine,OPV)一直是免疫接种的支柱,是根除野生型脊灰病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OPV能够在胃肠道中复制,诱导肠道黏膜免疫,并在个体随后接触活病毒时减少病毒脱落,有效建立免疫屏障,且具有产能高、价格便宜、  相似文献   

6.
目的初步评价基于野生型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假病毒的中和抗体检测方法应用于脊灰疫苗临床评价的适用性。方法采用本实验室建立的脊灰野毒株Mahoney、MEF-1和Saukett型假病毒中和抗体检测方法,对共207对Sabin株脊灰灭活疫苗(sIPV)Ⅱ期临床配对血清样品[包括sIPV高、中、低剂量免疫组各52对和野毒株脊灰灭活疫苗(wIPV)对照免疫组血清51对]进行交叉中和效果评价,计算各免疫组血清抗体阳转率及中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并与同实验室采用传统细胞病变抑制法,使用Ⅰ、Ⅱ和Ⅲ型Sabin株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采用两种方法检测各免疫组血清抗体阳转率结果相同;高中低滴度抗体检测结果趋势较一致;sIPV免后血清pseudoMahoney假病毒检测结果低于Ⅰ型Sabin株细胞病变法检测结果,平均约为4倍;pseudo-MEF-1和pseudo-Saukett型假病毒检测结果高于Ⅱ和Ⅲ型Sabin株细胞病变法检测结果,分别平均约为2和1.5倍,与前期方法验证结果趋势非常一致。结论基于野毒株假病毒建立的中和试验方法具有较高的适用性、生物安全性和灵敏度,是评价脊灰疫苗效力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Vero细胞)渗透压的摩尔浓度。方法选取本所2016~2018年1季度生产的92批次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Vero细胞)[inactivated poliomyelitis vaccine made from Sabin strains(Vero cells),sIPV],采用渗透压摩尔浓度测定仪检测其渗透压摩尔浓度,并对检测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结果 2016~2018年生产的92批sIPV渗透压摩尔浓度数据符合正态分布(P 0. 05),渗透压摩尔浓度均值为330. 38 mOsmol/kg,标准差为9. 38 mOsmol/kg。生产初期(2016年)与现阶段(2017~2018年)生产的sIPV渗透压摩尔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sIPV渗透压摩尔浓度变化趋于稳定状态,本研究为该产品渗透压摩尔浓度限度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策略引发了全球根除脊髓灰质炎进程的转折。从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OPV)转向灭活脊髓灰质炎疫苗(IPV),前者可能导致疫苗衍生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循环和恢复毒力。目前使用的所有疫苗均来源于脊髓灰质炎病毒培养,Salk IPV还涉及野生型病毒。通过重组技术产生空的病毒衣壳,可以实现不使用病毒生产疫苗的目标,但迄今为止这样的病毒样颗粒(VLP)非常不稳定。本文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生物学特性、脊髓灰质炎疫苗的发展现状及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9.
<正> 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为正链单股RNA病毒,属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成员,有三个血清型(Ⅰ、Ⅱ和Ⅲ型)。近年来由于单克隆抗体(McAb)和分子生物学等新技术的应用,对该病毒的抗原结构,抗原部位的氨基酸序列,以及易发生突变的区域等均有进一步的阐明,为亚单位疫苗、重组疫苗或合成肽疫苗的开发奠定了基础。本文简要介绍脊灰病毒结构蛋白的免疫原性及抗原变异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病毒灭活疫苗(Inactivated poliovirus vaccine,IPV)在中国婴儿中的免疫持久性。方法选择广西壮族自治区平乐县11个乡(镇)的372名健康婴儿,随机分为2组:176名婴儿分别于2、3、4月龄接种1剂IPV疫苗,196名婴儿分别于2、3、4月龄口服1粒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糖丸(Oral poliovirus vaccine,OPV)。两组均于基础免疫后1个月及18月龄时采集静脉血,采用微量中和试验检测血清中抗Ⅰ、Ⅱ、Ⅲ型脊灰病毒中和抗体(Neutralizing antibody,NA)滴度。结果两组婴儿接种疫苗后18月龄时血清抗脊灰病毒Ⅰ、Ⅱ、Ⅲ型NA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GMT)均明显低于基础免疫后1个月。18月龄时IPV组血清抗脊灰病毒Ⅰ、Ⅱ、Ⅲ型NA阳性率明显低于基础免疫后1个月,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OPV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1)。IPV组部分婴儿在18月龄时血清抗脊灰病毒Ⅰ、Ⅱ、Ⅲ型NA滴度小于1︰8,比例分别为11.4%、17.1%和18.2%。结论 IPV基础免疫后至18月龄时,婴儿抗脊灰病毒抗体保护水平下降,需进行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