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国产水痘减毒活疫苗(live attenuated varicella vaccine,VarV)2剂次免疫程序及1剂次加强免疫后的免疫原性及安全性。方法 2015年7月~2017年12月,在广西南宁市武鸣区6个接种点,选取300名1~12岁未接种过VarV的健康儿童作为2剂次组;300名4~13岁已接种过1剂VarV的健康儿童作为加强组(分别与第1剂间隔1~3年和4~6年)。2剂次组儿童于入选后第0天接种第1剂VarV、第90~104天接种第2剂VarV,加强组儿童于入选后第0天加强接种1剂VarV。分别采集2剂次组儿童接种前、第1剂及第2剂接种后6周、加强组儿童接种前及接种后6周的静脉血,采用膜抗原荧光抗体法检测血清中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抗体滴度,统计2组儿童免疫成功率、VZV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GMT)及GMT增长倍数,同时观察接种后42 d内儿童全身及局部不良反应。结果 600名儿童实际接种VarV 887剂次,接种率为98. 56%,纳入免疫原性检测共578人,纳入安全性评价887剂次。2剂次组第2剂免疫成功率(98. 93%)显著高于第1剂(86. 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加强组与第1剂间隔1~3年儿童免疫成功率(93. 96%)和间隔4~6年(88. 5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2剂次组第1剂、第2剂免疫后的GMT均明显高于免疫前(P <0. 001),GMT增长分别为免疫前的9. 33和25. 12倍,第2剂免疫后GMT明显高于第1剂(P <0. 001);加强组不同间隔时间加强1剂后的GMT均明显高于免疫前(P均<0. 001),GMT增长分别为免疫前的7. 93和7. 01倍;间隔1~3年儿童加强免疫1剂后的GMT明显高于间隔4~6年儿童(P <0. 05)。VarV接种不良反应主要症状为发热,未见有局部不良反应发生;加强组与2剂次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 67%和2. 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国产VarV 2剂次免疫程序及加强免疫后,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可在适龄的健康儿童中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免疫后时间及流行强度对接种1剂水痘疫苗效力的影响。方法对广州市天河区2011年16月发病的16月发病的115岁水痘病例,采用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不同年龄、处在不同流行强度时的1剂次水痘疫苗效力(vaccine effectiveness)进行分析,并评价两者对疫苗效力的影响。结果调查601病例/对照对子,总的疫苗效力为70.33%(95%CI:60.42%15岁水痘病例,采用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不同年龄、处在不同流行强度时的1剂次水痘疫苗效力(vaccine effectiveness)进行分析,并评价两者对疫苗效力的影响。结果调查601病例/对照对子,总的疫苗效力为70.33%(95%CI:60.42%77.76%,P<0.01),1岁组疫苗效力为90%(95%CI:65.27%77.76%,P<0.01),1岁组疫苗效力为90%(95%CI:65.27%97.12%,P<0.01),随年龄增长,疫苗效力呈下降趋势(χ2趋势=12.68,P<0.01),≥10岁组病例与对照暴露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疫苗基本失去保护效力。集体单位297.12%,P<0.01),随年龄增长,疫苗效力呈下降趋势(χ2趋势=12.68,P<0.01),≥10岁组病例与对照暴露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疫苗基本失去保护效力。集体单位215岁病例511对子疫苗效力为66.67%(95%CI:54.52%15岁病例511对子疫苗效力为66.67%(95%CI:54.52%75.57%,P<0.01),水痘罹患率越高,疫苗效力越低,罹患率在15%以上时,疫苗效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疫苗基本失去保护效力。结论接种1剂水痘疫苗约10%初次免疫失败;免疫后时间及流行强度对疫苗效力均有明显影响,后者影响更大。若将1剂免疫程序改为2剂免疫程序,对控制儿童水痘暴发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不同接种剂次、不同品种水痘疫苗接种后突破病例(breakthrough varicella,BV)发生率和疫苗保护率(vaccine effectiveness,VE)。方法 2011年10月至2012年1月上海市某小学发生水痘暴发,确认病例为水痘临床诊断病例,收集病例病史资料及全校学生疫苗接种史和既往水痘病史,计算水痘发病率和疫苗保护率(vaccine effectiveness,VE)。结果纳入分析的444名学生,发病29人,罹患率6.5%,水痘疫苗接种率90.8%。有疫苗接种史的学生水痘罹患率低于无接种史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22,P0.05);疫苗总VE为68.0%(95%可信限为55.2%~80.9%)。接种1剂水痘疫苗学生BV发生率为6.7%,疫苗VE为60.8%(95%可信限为45.1%~76.6%);接种2剂水痘疫苗BV发生率为0,疫苗VE达100%。接种2剂水痘疫苗的BV发生率明显低于接种1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21,P0.05)。接种不同类型(国产、进口、不详)水痘疫苗之间BV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01,P0.05)。结论高接种率的1剂水痘疫苗的接种仍然不能有效阻断学校水痘的传播,接种2剂水痘疫苗能有效降低BV的发生,建议儿童入小学前加强接种1剂水痘疫苗。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2剂次水痘减毒活疫苗(varicella vaccine,VarV)免疫策略实施5年后,北京市通州区15岁以下儿童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IgG抗体水平,为完善VarV免疫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原则抽取通州区10个居委会,选择在当地连续居住6个月以上的15岁以下健康人群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查阅预防接种证,并通过北京市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收集研究对象基本信息和疫苗免疫史,采用ELISA法检测VZV IgG抗体水平。结果 共调查儿童380人,总VZV-IgG抗体阳性率为38. 68%(147/380),GMC为77. 12 mIU/mL;1剂次、2剂次VarV调查接种率分别为为41. 05%和20. 00%。12月龄婴儿,月龄与抗体水平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 130(P 0. 05);≥12月龄儿童,VZV-IgG抗体阳性率和GMC随年龄及免疫次数增加均呈升高趋势。2剂次免疫史儿童VZV-IgG抗体阳性率和GMC最高;156例有1剂次VarV免疫史儿童中,随接种时间增加,VZV-IgG抗体阳性率呈下降趋势;74例有2剂次VarV免疫史儿童中,末次接种后VZV-IgG抗体阳性率和GMC不同接种年限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2剂次VarV免疫间隔时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实施2剂次VarV免疫策略5年后,北京市通州区15岁以下儿童VarV接种率、VZV-IgG抗体阳性率偏低,建议加大VarV的接种推广力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北京市西城区实施水痘疫苗(varicella vaccine,VarV)1及2剂次免疫程序前后水痘的流行病学特征变化。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北京市西城区实施VarV 1剂次(2008~2012年,34 145人次)及2剂次(2013~2017年,77 213人次)免疫程序时期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VarV 1剂次及2剂次免疫时期全区年均发病数分别为1 065和910例,年均发病率分别为86. 69/10万和64. 73/10万,高发季节均为每年12~1月冬季、4~6月春季,2剂次春季和冬季发病高峰略有下降。不同剂次免疫时期西城区15个街道发病率均下降,流动人口相对较多的广外和白纸坊街道发病率居前两位。随着疫苗接种量上升,除<1岁组和≥30岁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P <0. 05)外,其余年龄组发病率均下降,尤其是5~9岁组下降明显(P <0. 01)。1剂次及2剂次免疫程序期水痘暴发疫情年均分别为4. 2和4起,均发生在学校。结论 VarV 2剂次免疫程序有效降低了西城区水痘整体发病水平,但对降低局部暴发疫情不明显。建议加强成人VarV接种宣传,开展VarV免疫持久性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北京市海淀区新生儿12月龄内全程接种10μg酵母乙型肝炎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 B)的免疫效果及影响乙肝表面抗体(抗-HBs)高应答的因素。方法对在北京居住半年及半年以上、12月龄内完成全程Hep B接种的儿童家长进行调查,获得儿童一般情况、Hep B接种情况、体重、身长、出生体重、是否早产、母亲分娩方式、喂养方式、母亲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 Ag)和乙肝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 Ag)、父亲HBs Ag情况等数据,采集被调查儿童静脉血标本2 ml,分离血清,定量检测抗-HBs和HBs Ag。以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抗-HBs高应答率(抗-HBs≥1 000 IU/L)的影响因素,估计各研究因素的比值比(odds ratio,OR)和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s,CI)。结果共调查7~15月龄儿童691名,纳入分析666名,儿童无HBs Ag阳性出现,抗-HBs阳性(≥10 IU/L)率达99.8%(665/666);抗-HBs阳性的儿童中,低应答(抗-HBs≥10 IU/L且<100 IU/L)率1.2%,中应答(抗-HBs≥100 IU/L且<1 000 IU/L)率34.0%,高应答率64.8%。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与女童相比,男童全程接种Hep B后更易产生抗-HBs高应答(OR=1.396,95%CI:1.010~1.930);与采血时间距第3剂Hep B(Hep B3)间隔<60 d的儿童相比,间隔≥60 d的儿童抗-HBs高应答率更低(OR=0.326,95%CI:0.186~0.573)。结论北京市海淀区新生儿12月龄内全程接种Hep B后,产生的抗-HBs阳性率高。抗-HBs阳性的儿童中,抗-HBs高应答率随着采血时间和Hep B3间隔的延长而下降,男童抗-HBs高应答率高于女童。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上海市浦东新区6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以下简称23价肺炎疫苗)的保护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接种组和未接种组(对照组)老年人分别为1 081、2 162名,进行1∶2匹配,调查两组对象呼吸道和肺部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23价肺炎疫苗对60岁以上老年人发生发热、咳嗽、咳痰的保护率为16.5%;23价肺炎疫苗对预防接种年龄为80岁及以上组的接种对象发生气管炎/支气管炎具有保护作用,保护率为69.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31,95%CI:0.07~1.34,P=0.09);23价肺炎疫苗对预防接种年龄为80岁及以上组的接种对象发生肺炎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保护率为43.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57,95%CI:0.12~2.70,P=0.47)。结论接种23价肺炎疫苗对老年人呼吸道感染有保护作用,对80岁及以上人群气管炎/支气管炎及肺炎发病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应继续开展老年人接种肺炎疫苗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儿童接种冻干水痘减毒活疫苗的安全性,为制定水痘疫苗接种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分层随机原则及"入选和排除标准"选择天津市滨海新区年龄在1~12岁的健康儿童作为观察对象,并按照生理特点分为幼儿、学龄前儿童和学龄儿童组。采取主动和被动监测结合的方式,观察接种冻干型水痘减毒活疫苗后42 d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共有效观察7 546人,失访62人,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08%;不良反应以Ⅰ级反应为主,占81.27%;不良反应中以发热为主,占89.51%,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幼儿、学龄前儿童和学龄儿童3个年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90%、6.88%和6.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病时间为接种疫苗后30 min~12 d,多数集中在接种疫苗后1~3 d,占89.51%。结论接种冻干水痘减毒活疫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高于国内其他研究结果,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疫苗具有很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2017~2018年宁波市出生儿童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13-valent pneumococcal conjugate vaccine,PCV13)的接种率。方法收集宁波市“免疫预防管理信息系统”中2017~2018年出生儿童的PCV13接种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宁波市2017~2018年出生儿童221921人,接种PCV13有25124人,≥1剂次接种率为11.32%,其中至少接种3针PCV13的有19212人,≥3剂次接种率为8.66%。25124名<2岁儿童中,首针疫苗接种年龄≤1、2、3、4和≥5月龄者分别为5428、11287、5556、2608和245人,分别占21.60%、44.93%、22.11%、10.38%和0.98%。不同地区、户籍类型、出生年份儿童PCV13≥1和≥3剂次接种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不同地区、性别、户籍类型、出生年份儿童PCV13首针疫苗接种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宁波市儿童PCV13接种率处于较低水平,建议将PCV13纳入国家免疫规划项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及麻疹疫苗的接种情况。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麻疹疫情资料进行分析,评价麻疹成分疫苗(measles-containing vaccine,MCV)的接种情况及麻疹监测系统(Measles Surveillance System,MSS)的运行质量。结果内蒙古自治区2013年报告麻疹病例590例,发病率为2.37/10万,全自治区各盟市均有病例报告。麻疹发病呈季节性分布,第16~31周病例数(559例)占病例总数的94.95%;0~4岁组发病数(282例)和发病率(25.34/10万)最高,其次为30~34岁组(发病数为36例,发病率为3.81/10万);流动人口占全部报告病例的7.63%(45例),非流动人口占92.37%(545例);不满8月龄组病例98例,占病例总数的16.61%,其中免疫2剂、1剂、未免疫MCV及免疫史不详的比例分别为6.78%(40例)、7.63%(45例)、24.75%(146例)和44.23%(261例);第1剂(MCV1)实种268 182人,报告接种率为99.63%,第2剂(MCV2)实种257 466人,报告接种率为99.51%。通过MSS共报告疑似麻疹病例1 138例,99.82%(1 136例)报告了个案调查信息,48 h内个案完整调查比例为99.82%,主要基因型为H1a。结论 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麻疹发病率较低,MCV接种效果良好,今后应进一步提高自治区MCV接种率,将常规免疫作为核心,做好重点人群麻疹疫苗(measles vaccine,MV)的补种工作,提高MSS系统的运行效率和质量,控制麻疹传播直至消除。  相似文献   

11.
未来疫苗     
疫苗对于人类身体健康是一种重要的发现.关于疫苗的研究目前仍在继续进行着.科学家们正在努力寻找新的武器,同艾滋病、疟疾、癌症和HPV等疾病展开斗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灭活轮状病毒疫苗(inactivated rotavirus vaccine,IRV)与灭活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inactivated poliovirus vaccine,IPV)免疫大鼠后,两种疫苗间免疫效果的相互作用。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成联合免疫组、间隔免疫组和单疫苗免疫组:联合免疫组接种IPV后4周,经双侧腿同时免疫IPV和IRV,共2次,间隔4周;单疫苗免疫组2组,分别免疫3针IPV和2针IRV,每针均间隔4周;间隔免疫组免疫1针IPV后4周,开始进行IPV和IRV间隔免疫(每针间隔2周,共6周)。分别于每次免疫后4周经尾静脉采血,分离血清,采用微量中和试验结合免疫荧光抑制方法检测血清抗RV中和抗体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抗RV特异性Ig G抗体水平,微量中和试验法检测血清抗脊髓灰质炎病毒中和抗体水平。结果大鼠经2针IRV免疫后,血清抗RV中和抗体和特异性Ig G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GMT)均明显上升,血清抗体阳转率均达100%;经3针IPV免疫后,Ⅰ、Ⅱ、Ⅲ型脊髓灰质炎病毒中和抗体GMT均明显上升,抗体阳转率均达100%;联合免疫组、间隔免疫组和单疫苗免疫组间血清抗RV中和抗体水平、特异性Ig G抗体水平及抗脊髓灰质炎病毒中和抗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RV和IPV免疫大鼠后均获得到良好的免疫效果,两种疫苗联合使用时,免疫效果无相互干扰作用。  相似文献   

13.
Tularaemia is a disease caused by the facultative intracellular bacterium Francisella tularensis. Vaccination resulting in protective immunity is induced by live vaccine only. Such vaccination can be performed by scarification utilizing the live vaccine strain of F. tularensis (F. tularensis LVS), which results in good but not complete protection. Humoral as well as cell-mediated immunity are induced by vaccination and it has been shown that cell-mediated immunity is a prerequisite for protection. Since the live vaccine strain is attenuated and the genetic background of attenuation is unknown it is important to consider process parameters so that the immunogenicity of the vaccine is preserved.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羊口蹄疫灭活疫苗(inactivated food and mouth disease vaccine,IFMDV)分别与小反刍兽疫活疫苗(live attenuated 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 vaccine,LPPRV)及布氏菌活疫苗(live Brucella vaccine,LBV)联合使用的免疫效果。方法应用口蹄疫O型、亚洲1型二价灭活疫苗与LPPRV联合免疫山羊,观察山羊不良反应,采用病毒中和试验法和液相阻断ELISA法分别测定山羊血清中小反刍兽疫抗体及口蹄疫抗体水平。应用口蹄疫O型、A型、亚洲1型三价灭活疫苗与LBV(M5株)联合免疫绵羊,观察绵羊的不良反应,采用试管凝集试验及液相阻断ELISA法检测绵羊血清中布氏菌抗体及口蹄疫抗体水平。结果 IFMDV分别与LPPRV及LBV联合免疫山羊及绵羊,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仅出现一过性体温升高现象;IFMDV(肌肉)和LPPRV(皮下)同时联合免疫,山羊血清中小反刍兽疫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单独免疫LPPRV组(P0.05);IFMDV与LBV联合免疫,绵羊血清中布氏菌抗体水平高于单独免疫LBV组(P0.05),且联合免疫组抗体阳性率达100%,比单独免疫LBV组提高了13%。结论 IFMDV分别与LPPRV、LBV联合使用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且可提高LPPRV及LBV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5.
In this paper we discuss statistical considerations regarding endpoints in preventive vaccine trials. Brief discussion is given to preclinical, Phase I, and Phase II trials, with the bulk of attention paid to endpoint choice and analysis in Phase III efficacy trials. In addition to traditional efficacy measures of vaccine effects for immunized individuals, consideration is given to waning, strain specific efficacy, correlates of protective immunity, postinfection endpoints, and cluster randomized trials.  相似文献   

16.
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引起5岁以下儿童严重急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全球每年有50万~60万儿童死于RV引起的腹泻,其中90%以上来自发展中国家,在非洲和亚洲低收入国家造成了严重的疾病负担。几乎全球所有儿童在5岁以前均感染过RV,临床上对RV引起的腹泻尚无特异性治疗手段,RV疫苗的合理应用是减轻腹泻的最有效方法。本文主要对目前国内外RV疫苗的研发进展、面临的挑战及未来的展望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我国国产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Sabin株)和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序贯接种基础免疫的效果。方法采用同期非随机对照实验研究方法,于2015年9~12月期间,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同心县选择满2月龄健康儿童180人,按照国家规定的免疫程序,分别在2、3、4月龄各接种1剂次脊髓灰质炎疫苗。将上述儿童分为两组:一组采用t OPV+t OPV+t OPV的基础免疫程序(简称O-O-O组),另一组采用国产IPV(Sabin株)+t OPV+t OPV(简称I-O-O组)序贯接种的基础免疫程序。分别采集同一受种者免疫前和完成3剂次脊髓灰质炎疫苗基础免疫后30 d的血清标本,采用微量中和试验测定血清中3个脊髓灰质炎型别(Ⅰ、Ⅱ、Ⅲ型)的抗体滴度,计算GMT及抗体保护率。结果 3剂次脊髓灰质炎疫苗基础免疫程序接种完成后,I-O-O组脊髓灰质炎Ⅱ、Ⅲ型抗体滴度均高于O-O-O组;两组均获得较好的针对3种型别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抗体保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IPV(Sabin株)和t OPV序贯接种的免疫程序能够提供与全程接种t OPV相似甚至更高的针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免疫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国产水痘减毒活疫苗的稳定性。方法取40批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公司)2007~2013年生产的水痘减毒活疫苗,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水痘减毒活疫苗注册标准和《中国药典》的要求进行各项检定:在0月进行热稳定性试验;在0和18月进行鉴别试验、物理检查、水分检测、无菌检查、异常毒性检查、牛血清白蛋白残留量检测、抗生素残留量检测(2010年10月以后生产的疫苗);在0、6、12、18月进行病毒滴定。结果上海公司2007~2013年生产的水痘减毒活疫苗在有效期内各项指标检定结果均符合水痘减毒活疫苗注册标准和《中国药典》的相关要求。结论上海公司生产的水痘减毒活疫苗质量稳定,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登革热(Dengue fever,DF)由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ENV)感染引起,主要经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是目前世界流行最广且最严重的虫媒性疾病之一,主要流行于东南亚、西太平洋、中南美洲、加勒比海和非洲等地区。目前,全球约36亿人生活在DF流行区,每年造成约4亿人感染,1亿人出现临床症状,超过200万人发展为重症DF,2万多人死亡。接种疫苗是预防该疾病的有效措施,目前虽已有DF疫苗上市,但效果不够理想。本文对目前DF疫苗研发中的主要障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