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盐碱地排盐一直是农田水利建设的难点。基于库尔勒市某垦区盐碱地现状和水土条件,在比选排盐方式和暗管排盐技术的基础上,对垦区盐碱地排盐方案进行了探讨,提出项目区选择“吸水管”一级暗管排盐模式和“吸水管+集水管”两级暗管排盐模式相结合的排盐方案,具有经济合理、改碱速度快、效果好、节约土地的优点,为新疆盐碱地治理研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
《人民黄河》2020,(1):145-149
为进一步简化黄河三角洲盐碱区暗管排水排盐工程规划设计方案,结合土地开发工程典型实例,通过对项目区实际情况的分析,探讨了暗管排水工程规划设计关键参数确定的理论模型及其简化求解方法。黄河三角洲地区多采用单级暗管形式,暗管材料选用外径为110 mm的PE双壁波纹塑料打孔管;暗管埋深建议为1.2~1.7 m;根据不同的排盐标准,计算出相应的排水模数,结合排水区域土壤的渗透系数,提供了暗管间距选择参考表,得出项目区暗管布设间距范围可取17~27 m,平均为22 m。  相似文献   

3.
土壤盐碱化和次生盐渍化导致土壤综合生产力下降,影响农业生产安全,加剧人口、粮食、资源及环境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当前农业生产普遍面临的难题。暗管排盐技术在盐碱地改造方面效果较为突出,该技术主要通过地下暗管的埋设,使地下水位降低,从而将土壤中多余的水分排除,再通过灌溉、淋洗等方式去除多余盐分,从而实现土壤改良。文章以新疆阿克陶县灌区为例,对暗管排盐技术在新疆阿克陶县灌区盐碱地综合整治中的应用及所取得的效果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暗管排盐技术在节地节水、提高耕地质量、促进土地集约化利用及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方面成效明显,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4.
文中对改良山区渍害田的暗沟排水技术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并具体介绍了暗沟的布局、暗管的埋设、管材与外包滤料的选择等方法.经实践检验,其排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项目所在区域地势不平、排水不畅,地质条件恶劣、土壤承载力欠缺,土地盐碱化问题突出,如何恰当进行排水工程方案的选择并加强排水系统与排水工程设计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地形地貌优势加强组织排水是项目区排水系统设计的重难点所在。本文对泽普县盐碱地改良项目排水系统设计加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盐碱地改良措施实施后,农田排水水量明显增加,均衡区域内的水体转换将更有利于降低地下水位和土壤脱盐。  相似文献   

6.
宋功明  程方武  韩伟 《山东水利》2005,(10):46-46,49
鲁北地区地域广阔,盐碱地、中低产田面广。长期以来,因受盐碱化困扰,土地资源得不到有效开发,致使经济发展较慢,暗管排水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1暗管排水技术的作用及效益分析1·1暗管排水技术的作用1·1·1有效控制地下水位。实施暗管排水,就是利用透水管的吸水和集水管排水作用,有效地降低地下水位至作物根系适宜的埋深以下,使作物免除渍害。根据观测结果,并与临近非暗管排水区进行对比分析,暗管排水区的地下水埋深比对比区平均低0·8m,从而抑制了土壤水分蒸发和表层积盐。1·1·2加速土壤脱盐。暗管排水调控地下水位的根本目的在…  相似文献   

7.
综述国内外暗管排水降渍技术的发展和排渍标准研究进展,展望暗管降渍技术的研究和发展趋势。认为暗管排水对于改良盐渍土,防治农田渍害具有显著效果,是开发治理低洼易涝渍圩区和建设高产稳产农田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水利工程技术。目前暗管降渍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方向是:研究制订与作物高产优质相适应的排渍标准;实行塑料暗管及滤裹料的标准化;研究暗管的淤塞测报与清理技术;实现施工的机械化和自动化。  相似文献   

8.
省交口抽渭灌区,地形平坦,地下水位高,土壤盐碱化严重。据调查,灌区盐碱化面积高达25.6万亩。经过多年修建,排水系统干、支沟已基本形成,排水控制面积达98.7万亩,占排水面积的82.25%。为了加速开发利用低产田盐碱地,提高土地生产力,增强农业后劲,必须加速主体排水工程的配套建设(即农、毛沟的排水施工配套),为今后灌区,暗管排水提供科学依据,省交口抽渭管理局1986年组织技术力量对暗管排水进行调研、勘测、规划、设计。1987年11月开始暗管排水试验工程施工,完成两个试区(A、B 试验区)的试验工程,控制排水面积4000余亩。A 暗管排水试验区,控制排水面积1800亩,布设暗管毛沟12条(其间距为50、100、150、200m四种排水类型)、农沟1条、检查井34座、试验观测井41眼。毛沟采用上海塑料厂生产的Φ80绉纹塑  相似文献   

9.
新疆地区盐碱地的成因及治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盐碱化是造成土地生产能力下降,土地流失的主要危害之一,治理盐碱化,改良土壤是整个农、林、牧、水关心的问题。新疆地区是我国盐碱地危害较严重的地区,通过对新疆地区盐碱地概况的调查,分析了新疆地区盐碱地现状和成因,提出合理的盐碱地改良措施,以达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单产,治理盐碱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新疆地区盐碱地的成因及治理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盐碱化是造成土地生产能力下降,土地流失的主要危害之一,治理盐碱化,改良土壤是整个农、林、牧、水关心的问题.新疆地区是我国盐碱地危害较严重的地区,通过对新疆地区盐碱地概况的调查,分析了新疆地区盐碱地现状和成因,提出合理的盐碱地改良措施,以达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单产,治理盐碱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为了降低新疆地区盐碱棉田根区土壤盐分含量,尤其是排走长期使用膜下滴灌技术造成的下部根系层(40~60 cm)累积盐分,针对当地实际情况设计了2种改进排盐模式,分别是淋洗防渗排盐模式(情景1)和暗管局部冲洗排盐模式(情景2),利用经过校验的模型和参数对不同模式下暗管排水、排盐动态过程进行模拟。情景1在暗管下方铺设一定宽度(L_f,分别设定为20、50、100、250和500 cm)的防渗材料以增加汇流面积,提高排水、排盐量;情景2先通过暗管直接供水湿润周围土壤,达到设定时间(T_i,分别设定为0.25~10 d的9种情形)后停止供水,然后再通过暗管进行排水、排盐,以期利用较小的冲洗定额达到排盐的目的。对情景1进行模拟时,以0~40 cm和40~60 cm土壤含盐量分别低于3 g/kg和6 g/kg作为结束淋洗的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当暗管处于非饱和区域、下方无防渗处理(传统暗管排盐模式)时,其排盐率仅为9.8%,单方水的排盐效率约1.86 kg/m~3;在暗管下方进行防渗处理有利于增加暗管排盐量,排盐率可达11.9%~32.1%,排盐效率可提高至2.27~3.15 kg/m~3;然而,随着Lf增加,施工难度和成本均会大幅上升,尤其是当Lf100 cm,单方水排盐效率的提高程度却较为有限,因此建议Lf在100 cm以内。而采用暗管供水进行局部冲洗(情景2)时,即使在暗管下方进行防渗处理,其单方水的排盐效率最高也不超过0.6 kg/m~3,整体表现并不理想,在新疆地区使用不太现实。  相似文献   

12.
芬兰土地排水工程介绍林明,史同德(译文综述)(黑龙江省水利勘测设计院)_目前芬兰240万公顷的耕地中已有100多万公顷的土地修建了排水工程。根据芬兰专家的估计,未建排水工程的土地,尚有30万公顷可资开发。其余的土地均需修建暗管排水工程。赫尔辛基暗管排...  相似文献   

13.
以黄河三角洲地区暗管排水试验为基础,根据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区棉秆资源丰富、取用方便、价格低廉等特点,采用棉秆为基材,研制了棉秆暗管排水体,并对棉秆排水体和塑料排水暗管的排水性能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棉秆排水体空隙率越大,排水效果越好,在同一覆盖物及厚度、同一水头条件下,塑料管排水量大于棉秆排水体排水量,但二者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4.
暗管排水是改良低洼易涝盐碱地行之有效的措施,在风能源丰富区,将风力提水机组用于暗排技术,解决了使用电泵存在的问题。节约了电能。在利用风能排咸方面创出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各种制渍排水措施的的优缺点,结合林甸灌区实际情况,分明沟和暗管计算末级固定排水沟和吸水管间距并进行了吸水管与集水管管径设计,根据典型区对明沟排渍与暗管排渍方案进行经济比较。  相似文献   

16.
三工河流域下游灌区竖井排灌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22团竖井排灌治理土地盐碱化的水文地质效应分析,得出竖井排灌工程在本区降低潜水埋深较为显著,灌溉条件下农田土壤脱盐使潜水矿化度升高.同时竖井排灌即排水灌溉又可减轻土地盐碱化对干旱区农业生产的双重作用是适宜高效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辽宁省北票市的蔬菜大棚为例,分别采用田间淋洗试验法和数值模拟法对暗管排盐过程的土壤水盐动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水盐动态受暗管的影响较小,因此有必要对其设置进行改进。数值模拟结果与实测值结果较为接近,因此可基于该模型进行暗管规格、铺设方式或间距等参数的优化选择,从而为合理确定蔬菜大棚排盐模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新疆地区广泛应用膜下滴灌技术进行棉花种植,易在膜下浅层根区(0~40 cm)形成淡化区域,而深部根系层(40~60 cm)却始终处于积盐状态,具有较大的积盐和返盐隐患。为了更为便捷地探索节水、高效的暗管排盐模式,在开展蓄水淋洗条件下暗管(埋深60 cm、间距500 cm)排水、排盐田间试验和分析建立相应数值模型的基础上,利用HYDRUS软件和田间试验数据对所建立的数值模型和水盐运动参数进行了校验,结果表明模拟值与实测值之间整体吻合较好,剖面土壤含水量分布的最大均方根差(RMSE)和最小决定系数(R2)分别为0.025 cm~3/cm~3和0.88,含盐量分布的最大RMSE和最小R2分别为2.74 g/kg和0.93,基本在可接受范围之内。尽管剖面土壤脱盐率可达77.5%,但绝大部分盐分都被淋洗至暗管以下土层,暗管排盐量十分有限,仅占60 cm以上土体盐分总量的11.7%,因此有必要探索膜下滴灌棉田暗管排盐的改进模式或方法,以有效提高其排盐效率。本文所建立的数值模型和相关水盐运动参数可以较好地描述暗管排水、排盐过程中的土壤水盐动态,并进一步用于当地膜下滴灌棉田不同暗管排盐模式的数值模拟与分析,从而为新疆膜下滴灌棉田高效排盐模式的探索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三江平原涝渍地综合治理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三江平原沼泽化土地的涝渍现象,在试验区采取以“旱、稻、草”三元结构模式,实施明沟及暗管结合排水,进行以稻治涝,对草原涝渍地治理,效果明显.排出地表积水,降低了地下水位,改良了草原植被群落,达到了增产增收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暗管排水和稻田淹灌相结合治理盐碱地,是当前应用较广泛的排盐措施。为了探索暗管排水和稻田淹灌联合应用的排盐效果,对内蒙古河套灌区120 hm~2暗管排水稻田3次主要排水前后土壤盐分变化进行监测,基于地统计学方法分析排水前后区域盐分空间变异特性,并对不同生育期的排盐规律进行总结。结果表明:暗管排水促进了稻田土壤盐分的均质化,0~20、20~40、40~100 cm土层经过3次排水后,变异系数CV分别为35.66%、30.85%、29.43%,表现为中等变异,空间结构比下降54.3%、77.7%、5.2%,内在因子的不断强化使得土壤具有空间自相关性,3次排水因不同生育期需水特性的影响,分形维数关系为D_2 D_1 D_3; 3次暗管排水后,盐分由高盐异质性向低盐均质性转移,3次排水前含盐量分别小于临界点7.8、8.0、6.2 g/kg的土壤,排水后可降至2.0~6.0、2.1~6.4、1.1~4.8 g/kg之间,区域内的绝大部分样点朝着均一化方向发展,第1次排水(4月16日)含盐量小于9g/kg时,脱盐率与初始值呈正相关关系,第2次(7月16日)和第3次(9月6日)排水脱盐率随着含盐量的增加而增加;对高盐-低盐的转化过程的定量分析来看,经过暗管排水,重度盐渍土面积降低了69.12%,轻、中度盐渍土面积上升了20.99%、51.15%,不同等级土壤在不同深度的区域分布情况趋于一致,总体呈现东北高西南低的趋势,离强排泵站越近(远),土壤的含盐量越高(低)。研究成果对于内蒙古河套灌区盐碱地改良和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