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2001年5月24日,印刷史学界酝酿已久的“中国印刷史研究会”终于成立了(见图1)。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印刷史研究进入了一个有组织、有计划、深入、系统开展的新阶段,对包括网版印刷在内的孔版印刷术起源、发明与发展的研究也必将随之提上日程。一、应当重视的几个因素对包括网版印刷在内的孔版印刷史的研究之所以“应当重视”,原因有三。其一,抛开五千年前出现的树皮布印花不计,孔版印刷从出现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应用最早的印刷术之一。研究孔版印刷史,对印刷术起源、发明与发展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其二,以网版印刷为主体…  相似文献   

2.
实用丝网印刷技术(连载一):第一讲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春成 《印刷世界》2000,(1):18-19,14
丝网印刷技术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工艺技术,习惯上人们把这门工艺技术称为丝网印刷。丝网印刷起源于我国秦汉时的夹缬印花工艺,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其被赋予了新的内容,焕发出了青春的活力。一、什么是丝网印刷孔版印刷与凸版印刷、平版印刷、凹版印刷并称为现代四大印刷术。丝网印刷是孔版印刷术中的一种主要技术。丝网印刷的别名有许多,如丝漆印刷、丝漏印刷、绢网印刷、贴纱印刷、筛网印刷、网版印刷等等。丝网印刷最初用蚕丝为网材,故在国际上早期称丝网印刷为SilkScree…  相似文献   

3.
网版印刷源于我国夹缬印花法。早在两千年前的秦汉时期就有夹缬蜡染印花的方法,至隋朝大业年间出现了把绢丝网绷在框子上进行印花的工艺,成为最早的网版印刷术。我国现代网版印刷是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其承印材料有金属、塑料、陶瓷、玻璃、纸张、织物,并且不论平面、曲面、厚薄均可进行网版印刷,故称“万能”印刷技术。网版印刷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用于轻工、电子、机械、汽车、纺织、化工、  相似文献   

4.
郭鉴文 《丝网印刷》2012,(11):37-39
中国是漏版印刷术的起源地,距今已有两干多年历史。但现代网版印刷技术进入美术创作的时间并不长。现代网版印刷技术真正得以发展并繁荣起来,首先是在20世纪的美国。1915年美国人首先运用照相法做出了世界上第一张感光网版,这在网版印刷史上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和进步。感光制版法的诞生对网版印刷的发展起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突破了以往网版印刷所受到的局限,并在广告、纺织、包装等工业产品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网印工业》2006,(5):39-42
网版印刷业起源于中国,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长期以来处于分散、落后的状态,未能得以发展。我国现代网版印刷技术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改革开放,而不断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一、我国网版印刷术的发展与现状1.概况我国网版印刷在20世纪80年代前一直是手工作坊式生产,为数很少的网印技术都是作为工厂的附属加工工序,被认为是一门登不了大雅之堂的技术,当时网印工业总产值尚不足整个印刷业总产值的1%,与平印、凸印、凹印等传统印刷相比,所占比重甚小。改革开放后,先进的现代网版技术迅速传入我国,1981~1991年…  相似文献   

6.
印刷,乃复制术之一分科.我中华民族祖先,创用雕版印刷、孔版漏印、活字版印刷术最早,惟囿于人为因素,如印刷术的起源和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年代等问题,在此以前,众说纷纭,尚无定论;尤以至今未见有人著过印刷通史,致对印刷史难窥全貌,实为莫大遗憾.  相似文献   

7.
作者根据大量的历史文物及有关文献,紧密联系印刷术的发明史,深入发掘、探讨了孔版印刷的起源及其发展史,明确指出,中国古代印刷术还应包括孔版及其它印刷的早期形式,型版印刷是孔版印刷中最早的一种印刷技法。文章根据印刷术的定义及大量史实,分析了印花术及印刷术的统一性。主要用于印花术的镂刻型版印刷,经过不断更新、改良,发展成为现代丝网印刷,广泛用于印染及各种材料、制品的表面印刷,统归于第四大印刷方式──孔版印刷。  相似文献   

8.
<正>印刷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印刷术被誉为"文明之母",为世界文化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学习印刷,首先不能不了解印刷术发明和发展的历史。各种教材在叙述印刷史时,都要提到"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印刷品",但说法不一,莫衷一是。笔者查阅了有关印刷史料,现将这一问题辨析  相似文献   

9.
正2019年7月3日,全国印标委网版印刷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在苏州白金汉爵大酒店召开了《印刷技术术语第6部分:孔版印刷术语》国家标准修订方案研讨会。网版印刷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沈春燕及16位标委会委员、行业专家参加了会议。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胡桂绵秘书长、马智勇高级工程师到会指导工作。作为网版印刷基础标准,2008年颁布实施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网版印刷在生活用品和工业产品中广泛应用,并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网印作为一种万能印刷术在整个印刷行业所占的比重较大,而网印油墨在整个油墨工业中日益凸显出重要地位。一直以来,我国油墨及印刷业发展迅猛,但油墨标准化未能跟上时代的步伐,网印油墨标准化更是空白。我国加入WTO后,对外贸易发展迅速,不论是作为国际贸易的需要,还是促进国内市场的提升,油墨标准化工作已迫在眉睫,它是我国油墨工业走向世界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1.
2021年7月20-22 日,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网版印刷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在江苏省昆山市召开了《网版印刷丝网的印刷性能通用要求》、《印刷技术术语第6部分:孔版印刷术语》两项标准第二次预研会.田菱智能科技(昆山)有限公司承接了预研会的接待工作.  相似文献   

12.
有着两千多年悠久历史源自秦汉时期的孔(网)版印刷技术能够参与到现代高科技甚至前沿技术的新产品制造技术中,形成独立的网版印刷技术的高科技新产品,且网印制作过程中,例如网印印(网)版、新型全自动无刮板(刀)网版印刷机、全新的封闭挤压网版印刷工艺等都与计算机技术、光学、电化学、激光、纳米材料等新兴学科紧紧地融合在一起,而网印这种神奇、古老的印刷术能够紧跟时代的发展,形成了现代网版印刷技术,其成功的奥秘就在于网版印刷人的不断创新和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3.
网版印刷是关于"遮挡"(遮挡并且保护不需要的图域)和"漏"(将需要的图像通过颜料在丝网上漏下,形成特殊肌理)的印刷技法。回顾历史,漏孔版印刷术始于古代东方文明列国,后经日本传入欧洲,  相似文献   

14.
裴桂范 《丝网印刷》1999,(6):38-38,
为使网版印刷术语更加标准化,更有利于国内外同行业之间的交流,国家印刷标准化委员会向我会下达取修订网版印刷术语国家标准的任务,参考ISO有关国际标准,现已完成送审稿,现将收录的术语词条及释义陆续刊登出来,以期广大读者提出更多、更好的修改意见,使 这项标准化工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15.
有识之士当会明白,不应静止、孤立地割断事物的内在联系去看待其发展。作为印刷术,是一个深厚的文化现象,其内涵是多方面的。早在印纸、印书之前,印刷术即已产生。最古老的印刷方式是型版(镂版)印刷,用于织物印花和墙壁印画。型版是孔版的前身,一直发展为现代的丝网版印花;型版中的木雕凸版印花,其原理与以后的雕版印字是相似的,后来演变为现代的铜版滚筒印花。1978—1979年江西出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先生曾把印刷列为现代人生不可缺少的五大要素(食、衣、住、行、印刷)之一,并说‘人类非此无由进步”。的确,从古代文明到现代文明的发展,印刷术其功厥伟。中华民族是历史上最早发明印刷术的民族,文字印刷是举世公认,而图像制版中平印的广泛流传,自绘石制版起至今日的电脑制版、数字印刷,都不乏从国外传入。现今将印刷术分为印前、印刷、印后三部分,而制版是印前,亦即整个印刷的前端,也是印刷物总体质量优劣的基础。现根据制版进展的历程,笔者对绘石制版、照相制版、电子分色制版、电脑制版分点叙述。  相似文献   

17.
<正> 学术研究是博物馆的重要功能之一。中国印刷博物馆自筹建后期至落成开馆两年间,相继举办了四届中国印刷史学术研讨会。1997年以来,配合国内印刷史学界迎战韩国学者挑起的“印刷术起源于韩国”的争论,以“中国印刷术的起源与发展”为主题,组织专家撰文辩驳,维护了我国发明印刷术的民族权益。  相似文献   

18.
朱青 《丝网印刷》2010,(8):36-39
网版印刷作为四大基本印刷方式之一,广泛应用于现代生活的各个领域,这主要是由于网版印刷墨层厚、色彩鲜、变量多等特征所决定的。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网印器材和技术的适应性和包容性还在不断拓展,促进了网版印刷在平面设计领域的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9.
<正>对于从事网版印刷和关注网版印刷的人来说,丝网直接制版(CTS,Computer-toScreen)并不陌生。但对于不熟悉网版印刷的人来说,他们所考虑的问题是现在还有网版印刷吗?更不会去考虑是否有丝网直接制版的存在。事实上,印刷技术的发展确实改变了本行业内的布局。喷墨印刷和其他印刷方式正在逐步抢夺网版印刷的市场。即使在图像印刷领域网版印刷仍然有其存在的必要性。由于网版印刷的墨层  相似文献   

20.
<正> 森纳菲尔德(Senefelder)发明的石版印刷术,以后逐渐进化到使用锌及铅为版材的金属版,并从直接印刷发展到转印式的胶印印刷。平版这种印刷方式,从发明之初到今天,作为多色印刷的手段,一直是走在最前面并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