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介绍AOE网中关键路径的相关概念,通过算法描述和实例,探讨基于拓扑排序求解、P矩阵的求解和广度优先搜索遍历(BFS)方法三种算法,求解AOE网中关键路径的实现过程,并进一步从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数据结构形式及实现的容易程度等几方面分析三种求关键路径算法的优劣。  相似文献   

2.
一种检测电路中关键路径的新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伪路径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对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定时分析.为了克服该问题,文中给出一种基于SAT和GRASP求解算法的识别伪路径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入动态期望值的手段得到一种检测组合电路中的关键路径的快速方法.实验证明,该方法可以在微机环境下对一些大规模的基准电路实现对关键路径的快速检测.对规模为几千个逻辑门的基准电路,该算法可以在半分钟内得到电路的关键路径,而且可以将关键路径时延减小,为确定精确的电路时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作流调度的效率,对异构环境下的工作流调度算法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关键路径前瞻算法(critical path lookahead algorithm,CPLA)的工作流调度算法.该算法在任务确定优先级阶段考虑了入口任务到当前任务的最长路径,以及当前任务到出口任务的最长路径;在资源选择阶段考虑了关键路径任务和非关键路径任务对调度结果的影响.使用随机生成的和真实世界的2种不同类型的有向无环图(directed acyclic graph,DAG)工作流来评估CPLA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CPLA能够有效地缩短调度长度,算法的效率、加速比、调度长度比等性能有所提高,并且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低于目前调度效果最好的Lookahead算法.  相似文献   

4.
基于活动的工作流关键路径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关键路径是研究工作流时间问题的重要步骤,现有算法大多是基于工作流控制结构的规约与化简的,对工作流模型要求较高,不能计算控制结构的"部分覆盖",限制了其应用.首先给出一个描述活动延迟的工作流模型,然后将工作流网看作一个M/M/1队列网,讨论工作流活动在各种结构中的到达率与时间延迟,提出一种基于活动的关键路径算法.算法降低了对工作流模型结构的要求,解决了控制结构"部分覆盖"的计算问题,提高了算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高校实施学生在校学习年限弹性化以及由此引起的选课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关键课程模型。针对大量课程间的复杂关系,提出把这种多对多的关系转化成数据存储中常用的一对一关系。以传统的关键路径算法理论为基础,提出了改进算法,新算法既符合图论的理论,也适用于应用数据库进行数据处理,并解决了关键路径的存储问题。将新算法应用到实际的培养计划制定系统中,对此算法进行检验并得到正确的结果。该算法可以预控学习年限,为希望提前毕业的学生制定合理的培养计划。  相似文献   

6.
工作流建模是工作流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流管理系统提供工作流建模工具,绘制流程的活动网络图,形象展示工作流模型。根据活动网络图中的AOE网来展示工作流模型,把对AOE网的关键路径的求解算法应用到工作流的关键路径的求解中来。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配电网的故障恢复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结合实际的配电网故障恢复目标函数,在分析了遗传算法和蚁群算法的基础上,结合遗传算法和蚁群算法的各自优点,提出了一种将遗传算法融入到蚁群算法的新策略,利用遗传算法的交叉操作产生蚁群算法的新的旅行路径,以此提高蚁群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构造了基于遗传算法的混合蚁群算法。实例分析表明,该算法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和较强的全局搜索能力,避免了不成熟收敛,有效地提高了故障恢复的速度和精度。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基于种群成熟度的修正型遗传算法.在该算法中,提出一种新的对个体选择进行交叉的方法.同时分析了遗传算法出现早熟情况的机理.为了避免遗传算法的过早收敛问题,在遗传算法的进化过程中计算和判断种群的成熟度,为种群提供了双进化模式.实验结果表明,新算法不仅提高了算法的精度,而且能克服GA算法中出现的"早熟"现象,是一种提高遗传算法性能的有效改进算法.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时间约束下的高层次数据流调度问题,提出了遗传算法和蚂蚁算法动态融合的解决方案.给出了时间约束调度中遗传算法的编码方法、交叉、变异和适应度函数以及蚂蚁算法中的概率选择方法和信息素的更新规则.为了找到遗传算法与蚂蚁算法的最佳切换时机,还解决了2个关键问题:遗传算法的动态结束条件和蚂蚁算法中初始信息素的产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所用的平均资源数目比遗传算法少5.2%,比蚂蚁算法少4.9%;运行时间比遗传算法少44%,比蚂蚁算法少31%.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能够同时考虑串扰和时延,作为综合性能驱动的总体布线算法。该算法由基于边串扰度、变关键路径边容量的初始布线和基于Agent技术的拆线重布两部分组成,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用FPGA设计计数器电路的关键路径分析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提出了分析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电路性能的关键路径法.介绍了关键路径的概念和电路性能分析的基础——电路延时模型,叙述了用延时模型分析电路的关键路径,指出了关键路径转化的条件和方法,最后给出了关键路径布局布线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传统PERT网络模型数学分析方法及其假设条件的深入分析,指出了传统PERT网络工期分布规律并非正态,而是呈现偏态。并通过计算机模拟方法对PERT网络进行模拟计算。证明了偏态分布规律的正确性。同时还得到了工作“关键度”、“PERT关键线路”等新的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13.
给出了路径代数在求解关键线路问题和建立大系统结构模型的应用,综述了在求解最短路问题上的应用,指出在建工行业的工程建设和组织管理中,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The multiply-accumulator (MAC) in existing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 accelerators generally have some problems, such as a large area, a high power consumption and a long critical path. Aiming at these problems, this paper presents a high-performance MAC based on transmission gates for CNN accelerators. This paper proposes a new data accumulation and compression structure suitable for the MAC, which reduces the hardware overhead. Moreover, we propose a new parallel adder architecture. Compared with the Brent Kung adder, the proposed adder reduces the number of gate delay stages and improves the calculation speed without causing an increase in hardware resources. In addition, we use the advantages of the transmission gate to optimize each unit circuit of the MAC. The 16-by-8 fixed-point high performance MAC based on the method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has a critical path delay of 1.173ns, a layout area of 9049.41μm2, and an average power consumption of 4.153mW at 800MHz under the SMIC 130nm tt corner.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MAC, the speed is increased by 37.42%, the area is reduced by 47.84%, and the power consumption is reduced by56.77%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5.
赢得值法在跟踪指导水利水电工程项目进度管理中发挥了其独特的效果。但实际应用过程中,却发现传统赢得值法存在着许多缺陷,为了弥补其不足,引入了关键路径的赢得值法,将关键路径上三个基本参数提取出来,单独对其进行分析,使其更加客观、准确的反映项目实际进度情况。  相似文献   

16.
针对现有架构中复数乘法器普遍存在关键路径较长且硬件效率低下的问题,设计了一种高性能单路延时反馈结构的基22快速傅里叶变换.利用旋转因子乘法中一个乘数为常数的特点,提出用常数乘法器替代传统复数乘法器的方法来实现旋转因子乘法.另外,还提出了一种新型常数乘法器设计方法即系数放大法,通过将旋转因子常系数放大的方法使相应常数乘法器所需的加法器数量减少到最低,减小了硬件资源消耗的同时也进一步缩短了关键路径,提高了硬件效率.文中设计的16点快速傅里叶变换在0.18μm工艺下的最大时钟频率可达710MHz,面积约为0.12mm2; 对比其他构架,在Xilinx Virtex-4上所需slice数量减少8%,单位面积吞吐率约提高了1倍; 在Xilinx Virtex-5上所需LUT数量减少44%,单位面积吞吐率约提高了1倍.  相似文献   

17.
一般序偶的优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施工过程中,经常碰到这种情况:原来彼此无关可以独立进行的两件事,由于种种原因,必须改为先进行完了一个之后另一个才可以进行。应当先进行哪件事呢?通常流行的日本加藤昭吉的K·S法,主张关键工序先进行。本文证明了这种做法是片面的,不能保证任何情况下都是最优。并引入了重心的概念: 重心=两倍的最早开始时间+工期+机动时间。并证明了:哪件工作的重心小,哪件工作就先进行。这个原則能在任何情况下都达到最优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采用Rayleigh-Ritz能量法推导了带多个边裂纹的矩形截面阶梯柱弹性后屈曲过程的控制方程,提出了一个带裂纹轴压柱弹性屈曲全过程的平衡路径模型,同时更正了相关文献中认为裂纹对柱的临界力肯定有影响的错误结论,并针对某一简支阶梯柱,通过数值计算得到了4种裂纹状态下的屈曲前后的平衡路径曲线。分析结果表明:当横向干扰挠度大于一定程度时,裂纹才对轴压柱的临界荷载有影响;当横向干扰挠度小于一定程度时,裂纹只对轴压柱的后屈曲过程有影响,而对临界荷载无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用 Fuzzy 集的λ截集概念给出了 FPERT 模型乐观、悲观关键路线的定义。然后借助区间数运算给出了网络计划分析的简便运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