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基于生储盖层条件分析,采用盆地模拟技术对开鲁盆地陆西凹陷的埋藏史、热史、生烃史、排烃史、运移聚集史进行模拟,得到不同时期油气在纵向上不同地层中的分布情况。再结合流体势分析划分油气运聚单元,从而得到油气在横向上的分布,最终指出有利的油气聚集区,为勘探开发指明方向。研究结果表明:九佛堂组上段和下段在白垩纪—现今达到排烃高峰期,沙海组和阜新组目前才开始大量排烃。陆西凹陷油气勘探潜力较大。五十家子庙洼陷、包日温都断裂构造带和马家铺高垒带是该区最有利勘探区带,马北斜坡带是较有利的油气勘探区。该模拟技术是评价构造单元资源量、优选有利探区、降低勘探风险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昌图断陷石油地质条件分析、构造单元划分及区带综合评价,认为昌图断陷主要发育白垩系,下白垩统为主要勘探目的层。九佛堂组暗色泥岩为主力烃源,主要分布在北部洼陷带,有机质丰度高、Ⅱ2型干酪根,为成熟烃源岩;发育九佛堂组、沙海组、阜新组3套储层;九佛堂组储层存在南、北2个发育区,为Ⅱ类储层。存在九佛堂组和沙海组自生自储和以九佛堂组泥岩为烃源岩、沙海组砂岩为储层、阜新组下部泥岩为盖层构成的生储盖组合。中央构造带濒临生烃洼陷,长期处于油气运移指向区,圈闭发育,是有利的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3.
白音查干凹陷油气成藏条件及油气分布规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白音查干凹陷以西部次凹的西部洼陷带为该凹陷的唯一生油洼陷,有阿尔善组的上部、腾格尔组的下部和都一段三套有效烃源岩。流体势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油气的主要运移方向有5个,长期活动的断层是油气垂向运移的通道,不整合面和渗透砂体是油气侧向运移的通道;油气围绕生油洼陷分布,断裂带继承性发育的构造圈闭为主、洼陷带岩性圈闲为主以及流体势的指向控制油气横向分布,区域性生储盖组合及岩性控制油气的纵向分布,不同的地区油气分布层位不同;在断裂带找油要考虑断层两侧岩性配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平湖斜坡K构造带油气资源丰富,油气运聚过程复杂,研究油气沿断层走向运聚模式及控制因素,可以为相似区带油气勘探提供理论依据。为此,综合利用天然气组分和碳同位素等分析测试数据,研究K构造带天然气成因及运移路径,总结油气沿断层走向运移聚集模式,明确油气可以沿断层走向运移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K构造带天然气以煤型气为主,等效RO值高于本地烃源岩,以东部洼陷烃源岩供烃为主;运移路径示踪参数变化趋势指示研究区主要存在3个天然气运移方向,均为沿断层走向运移。油气具有“破碎带垂向运移、破碎带—砂体走向运移、断层—盖层封堵、构造高点圈闭聚集”的运聚模式。油气可以沿断层走向长距离运移的条件为具有断裂带和砂体输导通道及断层具有好的垂向和侧向封闭性。研究区发育宽度较大的断裂带,破碎带物性好,为油气垂向和走向运移通道。平湖组砂体具有厚度大、连通性高、物性好的特征,为油气走向运移的有利输导层;平湖组盖层封盖石油和天然气的断接厚度下限值分别为6 m和10 m。主干断层附近盖层的断接厚度均大于10 m,垂向封闭性好,油气难以突破盖层向上部层系逸散;主干断层不同位置和深度的SGR值为32.1%~91.1...  相似文献   

5.
张强凹陷油藏类型及成藏控制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河外围盆地张强凹陷自1991年开始勘探以来获得了较好的油气勘探形势,完成各类探井30口,其中有9口井获得工业油气流,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08×104t,批准上报预测储量2486×104t.揭示的含油层位有义县组、九佛堂组、沙海组、阜新组,共发现5套油层,主要为沙海组上段、沙海组下段和义县组3套油层.石油地质研究表明,张强凹陷主要发育九佛堂组和沙海组2套成熟烃源岩,有效储集层包括碎屑岩和火山岩2大类,浅-半深湖亚相为烃源岩的发育提供了背景,三角洲沉积体系为储集岩的发育提供了有利条件;主要目的层共发现和落实圈闭19个,圈闭面积94.3km2.经分析认为,生烃中心控制油气藏的平面分布,构造圈闭是主要的油气聚集圈闭,3套有效储层控制了油气的纵向展布,油气运移通道类型多且有效,为油气运移和聚集提供了条件.根据构造特征、圈闭特征、生储盖条件、油源条件等综合分析认为,张强凹陷今后的勘探重点为七家子洼陷及周边,强1井的钻探成功已经证实了这一点.根据长北断裂背斜油藏成藏控制因素分析,认为七家子洼陷东侧的前辛断裂构造带与长北断裂背斜相比较具有相同的成藏条件,该地区应为下一步勘探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释渤海湾盆地渤南洼陷外源油气在三合村洼陷内部聚集成藏的问题,利用流体包裹体、生物标志化合物等资料,结合典型井埋藏史与边界断裂演化史分析,从油气成藏期与运移路径演化2个方面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与反映成熟度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均证实,三合村洼陷存在东营组沉积早期、馆陶组及明化镇组沉积晚期油气成藏过程,早期油气主要源自渤南洼陷沙四上烃源岩,之后渤南洼陷沙三段及沙一段烃源岩相继成熟供烃,构成了三合村洼陷完整的成藏序列。东营组成藏期,边界断层未能错开三角洲砂体,渤南油气可沿统一砂体直接向三合村运聚;晚期由断层、砂体及不整合构成的复合体系,为油气聚集提供了良好的输导通道。油气正是通过“早期统一砂体运移”和“断层—砂体—不整合复合运移”等方式向三合村洼陷内部及其南部斜坡运聚,形成多种类型的油气聚集。   相似文献   

7.
从生、储、盖层、遮挡物及构造特征等方面研究了渤海湾盆地车西洼陷沙河街组含油气系统中的油气运移和聚集,结合洼陷鼻状构造、弧形断昙及砂体展布特征的分析,探讨了油气分布规律。将生、储、盖层与圈闭统一到一个基本成藏单元——成油气单元,并根据地质构造发育特征将其细分为一、二、三级,认为在含油气系统中油气的运移和聚集存在一个主要指向,油气分布及油气藏的形成受成油气单元的控制,表现为油气分布既有放射状分布特征,又有环带状分布形态,放射状与环状分布的径、环向复合构成了不同样式的油气分布格局,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断陷盆地生油岩、砂体分布、构造特征与油气藏形成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8.
以珠一坳陷烃源岩(文昌组)的上覆直接盖层(恩平组)岩性组合、T70界面油源断层断距及已发现油气在断-坳构造层间分配占比等三者之间的地质统计分析为基础,探讨了该地区近源与远源油气富集主控因素,建立了油气穿越烃源岩上覆直接盖层运移的地质模型,开展了不同砂地比与断层断距组合条件下的油气运移物理模拟实验。统计分析表明,文昌组烃源岩的上覆直接盖层恩平组的岩性组合与断裂发育特征控制了油气在断陷期构造层(近源)及拗陷期构造层(远源)的富集程度,当恩平组砂地比低于35%时,油气主要在T70界面之下地层中聚集;当恩平组砂地比高于35%、油源断层断距在100 m以上时,有利于油气在T70界面之上地层中聚集。物理模拟实验表明,地层砂地比越高、断距越大,油气越容易穿越盖层向上运移;盖层内的油气运聚主要受控于断层断距与地层砂地比,砂地比为30%~50%时有利于油气在盖层内运聚。建议结合烃源岩生烃史模拟分析开展洼陷内烃源岩上覆直接盖层的岩性组合与断裂发育程度的时空匹配关系评价,更好地为该地区准确预测主力油气成藏组合及有利勘探方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含油气盆地油气成藏规律,在断裂和砂体空间配置类型及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不同运移方向下断—砂配置与所形成油气分布之间关系的分析,对不同运移方向下断—砂配置聚集油气的差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气运移方向不同,断—砂配置聚集油气存在着3方面的差异:断—砂配置聚集油气所需断裂类型不同,垂向运移条件下断—砂配置聚集油气所需的断裂类型是长期活动断裂;侧向运移条件下断—砂配置聚集油气所需的断裂类型是短期活动断裂;断—砂配置聚集油气圈闭类型不同,垂向运移条件下油气聚集圈闭主要有断块、断背斜、断层遮挡、断层—岩性和岩性上倾尖灭圈闭;侧向运移条件下油气聚集圈闭主要有断块和断层遮挡圈闭;断—砂配置油气聚集部位不同,垂向运移条件下油气主要聚集在断—砂反向配置的上盘砂体中;侧向运移条件下油气主要聚集在断—砂反向配置中的下盘砂体中。  相似文献   

10.
开鲁盆地陆西凹陷低渗层油气运聚条件和运聚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开鲁盆地陆西凹陷低渗层油气生成、储集、封盖及运聚条件的研究,结合油水分布特征及油气运移实例的分析,总结出陆西凹陷三种油气运聚模式,即包日温都断裂构造带运聚模式、马家铺高垒带运聚模式和马北斜坡带(预测)运聚模式,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有利的油气聚集区。  相似文献   

11.
付广  刘雪雪 《断块油气田》2010,17(5):533-536
三肇凹陷扶杨油层3个主要成藏要素的研究结果表明:烃源岩主要是青一段发育的暗色泥岩,已进入大量生烃期,可以向扶杨油层供给充足的原油;圈闭类型主要是断层圈闭,或断层-岩性;原油运移输导通道为T2源断裂与砂体。通过空间匹配关系研究得到,三肇凹陷扶杨油层断层圈闭与青一段烃源岩在空间上有2种匹配关系,一种是扶杨油层断层圈闭直接位于青一段源岩下方,由T2断裂垂向连接;另一种是扶杨油层断层圈闭位于青一段源岩的侧下方,除T2断裂垂向连接外,还需要砂体输导通道的侧向连接。三肇凹陷扶杨油层3个成藏要素空间匹配关系对其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青一段烃源岩生成油"倒灌"运移区控制着2种源圈配置中油藏形成与分布;源上圈正下方配置中T2断裂发育区内断层圈闭油富集程度高;源上圈侧下方配置中砂体侧向运移输导通道上的断层圈闭有利于油藏形成;断层下盘是2种源圈配置类型中油聚集的主要部位。  相似文献   

12.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天然气聚集规律与下步勘探方向   总被引:54,自引:13,他引:41  
徐家围子断陷内部充填了火石岭组、沙河子组和营城组的三层火山岩和四层碎屑岩地层,构成了复杂的生储盖层组合。烃源岩以沙河子组湖相泥岩和煤层为主,天然气类型以煤型气和混合气为主,并有油型气和无机气存在。已发现的气藏主要分布在断陷西部的控陷断裂带和升平一兴城构造带上,断陷东部的榆西断展构造带、宋站低隆起和丰乐低隆起区以及安达次坳也具有优越的成藏条件,是可能取得战略突破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3.
鄂西利川复向斜志留系-三叠系生储盖组合划分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川复向斜从志留系-三叠系具有7个生储盖组合。生油层有由下向上显变差的趋势。据计算,志留系生烃量约占全区生烃总量的85%,因此勘探目的层主要为石炭系-二叠系。储层以复向斜中部南段、南部西翼的二叠系长兴组礁白云岩和三叠系嘉二段底部白云岩较好,石炭系、二叠系茅口组和三叠系大三段储层亦显示由东向西变好,故复向斜西翼即齐岳山构造带东侧地腹若有圈闭存在,应是本区获气最有希望的地区。  相似文献   

14.
Orinoco重油带重油成藏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油气成藏理论为基础,对Orinoco重油带的重油成藏条件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其成藏特征,预测了未来的勘探方向。重油带处于宽缓的前陆斜坡带,构造活动较弱,发育少量正断层。烃源岩为上白垩统Guayuta群浅海相泥岩,沉积厚度大,有机质丰富,生烃潜力大;储层主要为中新统Oficina组和渐新统Merecure组三角洲相砂岩,砂体呈大范围席状分布特征,在东西方向上厚度展布稳定,向南逐渐变薄,埋藏较浅,胶结程度低,孔隙度高,渗透率高,储集性能优越。重油带的封盖条件多样,封堵层包括储层顶部的区域性盖层和沥青、储层之间的层间泥岩以及储层侧面的下伏前白垩系基岩。圈闭类型以岩性-地层型圈闭为主,断层、不整合和层内砂岩共同构成了原油的运移通道。原油在晚中新世的长距离运移阶段和上新世-更新世的大规模成藏阶段遭受生物降解等作用而变稠。通过对成藏条件的分析,认为重油成藏具有生储盖优越、运移距离长和稠变作用强的特征。重油带的成藏模式为长距离运移降解和大规模集中浅成藏。重油带的重油资源潜力巨大,对其未来勘探,在勘探层位上以Oficina组为主,在勘探区带上以西部区带为主,在圈闭类型上以地层相关圈闭为主。  相似文献   

15.
苏北盆地阜三段油气成藏规律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阜三段成油气组合是苏北盆地近年增储上产的主要目的层系.该盆地阜二段中下部半咸水相优质烃源岩是阜三段成藏的主力烃源岩,有利储层则位于阜三段上砂组及阜三段下砂组的上部,与阜二段中下部烃源岩之间夹着厚层生烃能力极差的湖相泥岩,使其生储盖配套性较差,必须依靠断层沟通.受此控制,阜三段油气成藏具明显部位性,主要发育于继承性鼻状隆起带及同生断裂或大型晚期断裂附近.有利的构造格式类型、沉积体系与构造格局、圈闭体的有机配置则是形成阜三段油气藏的必备要素.阜三段油气成藏模式表明,在生储配置不利的区块,应重点围绕继承性隆起带及同生断层或大型晚期断层开展油气勘探.   相似文献   

16.
川中蓬莱地区须二段气藏特征及有利含气区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赖锦  王贵文 《岩性油气藏》2012,24(5):43-49,54
川中蓬莱地区须二段显示出了良好的天然气勘探潜力,但由于储层孔隙结构和测井响应特征较为复杂,直接影响了其勘探开发效果。为了寻找须二段天然气有利聚集区,综合利用钻井岩心和薄片等资料,对成藏要素,即生、储、盖、运、圈、保的自身条件及其匹配关系等进行了探讨与总结,并对有利含气区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研究区须二段气藏具有充足的油气来源,且位于油气运移的有利方向,上覆的须三段泥岩为其有效区域盖层;具有有利的生、储、盖组合及良好的保存条件;研究区总体位于有利的构造-沉积相带,沉积作用是储层发育的基础,成岩作用是决定储层质量的关键,裂缝是决定储层产能的重要条件。对须二段有利含气区的预测研究可为其下一步天然气勘探提供地质依据,同时也有助于类似气藏有利含气区预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N凹陷的油源判识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N凹陷为中-新生代断陷,在中央隆起带下白垩统AJ组已发现SL和AJ两个含油构造.油一油对比结果表明,该凹陷两个含油构造的原油族组成相似,生物标志化合物和碳同位素基本相同,因此它们来自同一生油岩.油-岩对比结果表明,原油的成熟度明显高于隆起带上的生油岩,而与两侧生油洼陷的生油岩成熟度相当.另外,原油(油砂)与生油洼陷生油岩的甾烷组成、藿烷分布及碳同位素值均具较好对应关系,由此可以判断原油来自两侧洼陷生油岩.  相似文献   

18.
阜新盆地东梁区浅层天然气成藏特征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研究和评价了阜新盆地东梁区浅层天然气藏的成藏特征,认为气源岩为白垩系沙海组4段泥岩和沙海组3段煤层,巨厚的泥岩和煤层有强大的生烃能力,储层为低孔低渗的沙海组3段砂岩,沙4段泥岩、粉砂岩是区域性良好盖层,沙4段泥岩、沙3段煤层和沙3段砂岩由于渗透率的不同形成了完整的岩性圈闭。东梁背斜沙海组的圈闭面积达10 km2,且向东南延伸呈穹隆构造,封闭良好,对天然气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局部背斜圈闭。研究表明该区沙3段砂岩储层紧邻气源岩,盖层条件良好,局部圈闭,形成“上生下储型”和“自生自储型”的小型浅层气藏。  相似文献   

19.
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晋县凹陷的泥质岩类主要发育在下第三系孔店组—沙河街组,其中孔店组二段(Ek2)和孔店组一段—沙河街组四段(Ek1-Es4)是最重要的2套烃源岩。在孔店组和沙河街组早期(Ek3至Es4)沉积时期,断陷活动强度由南向北转移,沉降中心也随之向北迁移,使晋县凹陷南北呈现出“跷跷板”式沉积,即早期(Ek2)沉降中心在凹陷的南部,而后期(Ek1-Es4)沉降中心则转移到北部。因此在凹陷南部Ek2的沉积厚度和泥岩厚度都明显大于北部,而Ek1-Es4发生了反转,北部的沉积厚度和泥岩的发育程度都远大于南部。其中在凹陷北部Ek1-Es4为一套岩盐、硫酸盐岩、碳酸盐岩和砂泥岩互层的蒸发咸湖—盐湖沉积建造,蒸发盐厚逾千米,其中膏盐厚度超过400 m,与岩盐、膏盐互层的含膏泥岩、白云质泥岩、钙质泥岩和暗色泥岩有机质丰度较高,目前埋深在2 500~3 500 m左右,为北区油气田的主力源岩;而Ek2为南部的主力烃源岩。油源对比表明,北区原油以明显的植烷优势、高伽马蜡烷含量、高孕甾烷含量等特征明显区别于南区各套烃源岩,油源应来自北部的Ek1-Es4烃源岩;而南区原油中伽马蜡烷和孕甾烷含量极低、姥鲛烷含量较高等特征的原油应来自于南部的Ek2烃源岩,否则是来自南部的Ek1-Es4烃源岩。   相似文献   

20.
南黄海盆地北部凹陷含油气系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平 《石油实验地质》2007,29(6):549-553
北部凹陷位于南黄海盆地北部坳陷北部,是一个在中生代—古近纪强烈块断裂陷作用下形成的北断南超式箕状凹陷,泰州组和阜宁组2期湖泊相沉积的暗色泥岩是凹陷内的主要烃源岩;仪征运动、吴堡运动等多期具有旋回性的构造运动作用,沉积上导致多种储集体、生油岩互相叠置形成了多套生储盖组合,构造上产生了如背斜、断鼻和断块等圈闭类型。深凹中泰州组等烃源岩生成的油气,沿着断层、不整合面上的风化带和砂质岩运载层等,自深凹向上、向南、向斜坡运移,形成岩性、背斜、断鼻等多种类型的油气藏。凹陷自成一独立的含油气系统,平面上含油气圈闭沿千里岩断裂带和斜坡枢纽带呈串珠状展布,是南黄海盆地最有利的勘探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