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0 毫秒
1.
研究了硫酸和氧化亚铁硫杆菌(At.f.)浸出低品位磷矿过程中初始pH值和底物成分对磷的浸出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初始pH值为1.50~3.50时,硫酸和At.f.都能有效提高细菌培养液中磷的浸出率,且当pH值为2.00、培养底物为混合矿时,At.f.浸出磷矿中磷的浸出率最大,达到9.50%.  相似文献   

2.
以一株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At.f菌)为浸矿菌种,对某胶硫钼矿型难选钼矿的浮选混合粗精矿进行了浸出试验研究,采用摇瓶浸出方法探讨了菌种驯化、浸出体系初始Fe~(2+)含量及矿浆含量等因素对Mo浸出的影响,并对浸出过程中溶液的pH值和氧化还原电位E_h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物浸出效果明显优于酸浸,且驯化后的At.f菌对Mo的浸出率显著提高;初始Fe~(2+)较高含量有利于At.f菌对Mo的浸出,在9K浸出体系下浸出83d后Mo的浸出率可达95.65%;矿浆含量对Mo的浸出速率影响明显,但对最终浸出率影响不大;浸出过程中E_h不断升高并维持在700mV以上,pH值逐渐减小到1.3,有利于Mo的浸出.  相似文献   

3.
探究了对环境友好的绿脓杆菌浸取废弃印刷线路板(WPCBs)中贵金属的能力。金属与由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产生的氰化物结合形成金属-氰化物络合物从而被浸出。绿脓杆菌被驯化以在较高pH环境中生长,同时研究了绿脓杆菌的生长特性。为了使浸金、银效率最大化,优化了pH、甘氨酸浓度、矿浆浓度等影响因素。在加入1.0 g·L~(-1)的甘氨酸、0.1 g的WPCB粉末、pH为9.5的条件下,浸金率最大为40.02%,浸银率在浸金率较小时达到48.90%。  相似文献   

4.
硫酸和氧化亚铁硫杆菌浸出低品位磷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硫酸和氧化亚铁硫杆菌(Af.f.)浸出低品位磷矿过程中初始pH值和底物成分对磷的浸出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初始pH值为1.50~3.50时,硫酸和Af.f.都能有效提高细菌培养液中磷的浸出率,且当pH值为2.00、培养底物为混合矿时,Af.f.浸出磷矿中磷的浸出率最大,达到9.50%.  相似文献   

5.
在进行含金矿石或金精矿氰化浸金的同时,银以同样的方式溶解,但银的浸出率却始终小于金,有时二者的浸出率相差很大。根据金银浸出的电化学分析,说明反应过程中,二者的氧化还原电位不同,导致金银浸出速度的差异。在相同时间内,金的浸出率大于银的浸出率。事实证明,对于含银高的矿石或金精矿不适于采用简单氰化流程,而需采用联合或强化流程。指明了高银金矿石中银的回收途径。  相似文献   

6.
赤泥是生产氧化铝过程排放的固体废弃物,其中富含钇等稀有金属,是一种重要的二次矿产资源。针对目前赤泥浸出提钇过程存在杂质元素协同溶解显著的问题,本文利用醋酸选择性浸出赤泥中的钇,考察了醋酸浓度、液固比、浸出温度、浸出时间对赤泥中钇浸出率的影响。采用P507萃取分离醋酸浸出液中钇,考察了P507浓度、萃取pH值、萃取时间和O/A等对钇萃取率及反萃率的影响。同时利用XRD、SEM-EDS等微观检测手段和浸出、萃取热力学理论分析选择性浸出和溶剂萃取过程。结果表明:在醋酸溶液pH值为0.1,液固比为10 mL/g,浸出温度为50 ℃,浸出时间为1 h的条件下,钇、铝、铁的浸出率分别为83%、54%和5%,而赤泥中钙、钠、钾几乎全部溶解。醋酸能够实现选择性破坏含钠、钾、钙、钇、铝、硅的钙霞石晶体结构,赤泥中各氧化物的浸出反应吉布斯自由能变均小于0,其溶解顺序为氧化钠>氧化钾>氧化钙>氧化钇>氧化铝>氧化铁。在P507浓度为5%,溶液pH值为0.5、萃取时间为6 min和O/A为1:5条件下,醋酸浸出液中钇的萃取率大于99%,而铝、铁萃取率小于10%,钠、钾和钙的萃取率接近于0。根据钇萃取的McCable-Thiele图谱分析,含钇醋酸浸出液采用P507经3级逆流萃取,可进一步实现浸出液中钇与铝、铁、钙、钠、钾等杂质离子的分离。负载钇有机相在硫酸体积浓度为8%和反萃时间为7min的条件下进行反萃,钇反萃率接近100%,铁反萃率仅为29%,较好地实现了钇与铁的分离。  相似文献   

7.
以巨大芽孢杆菌和多粘芽孢杆菌为实验菌种,研究了不同磷矿粉用量、培养时间以及碳源物质和氮源物质的质量分数对细菌培养液中的磷浸出率和pH值的影响.结果表明:两株菌种均显著提高了细菌培养液中磷的浸出率,最高达到3.3%,且多粘芽孢杆菌的溶磷能力比巨大芽孢杆菌稍强.随着磷矿粉用量增加,磷的浸出率显著降低,pH值逐渐升高,但当磷矿粉用量超过10 g/L后,pH值稳定在一定水平.培养时间越长,磷的浸出率越高,到培养的第15 d达到最高值,此后不再明显升高.另外,碳源物质和氮源物质的质量分数在3%时磷的浸出率最高,质量分数过高或过低均抑制了磷的浸出.  相似文献   

8.
两株芽孢杆菌对磷矿粉中磷的浸出能力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巨大芽孢杆菌和多粘芽孢杆菌为实验菌种,研究了不同磷矿粉用量、培养时间以及碳源物质和氮源物质的质量分数对细菌培养液中的磷浸出率和pH值的影响.结果表明:两株菌种均显著提高了细菌培养液中磷的浸出率,最高达到3.3%,且多粘芽孢杆菌的溶磷能力比巨大芽孢杆菌稍强.随着磷矿粉用量增加,磷的浸出率显著降低,pH值逐渐升高,但当磷矿粉用量超过10g/L后,pH值稳定在一定水平.培养时间越长,磷的浸出率越高,到培养的第15d达到最高值,此后不再明显升高.另外,碳源物质和氮源物质的质量分数在3%时磷的浸出率最高,质量分数过高或过低均抑制了磷的浸出。  相似文献   

9.
用硫杆菌氧化还原态硫产生硫酸来浸出磷矿,可望为低品位磷矿废石的综合利用及环境保护开辟新的途径,但是用硫杆菌浸出磷矿的浸出率较低。采用加入不同吐温类表面活性剂的方法,促进细菌与矿物的作用,用pH值的变化和浸出率来评价其效果,并对其种类和用量对嗜酸氧化硫硫杆菌的生长及浸磷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加入不同种类及用量的吐温类表面活性剂时,浸矿溶液中嗜酸氧化硫硫杆菌的浓度、溶液的pH、以及磷的浸出率三者具有十分一致的变化趋势。吐温类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及加入量为影响嗜酸氧化硫硫杆菌浸磷效果的重要因素,通过选择适当的吐温类表面活性剂并控制其用量,可促进嗜酸氧化硫硫杆菌的生长及产酸能力。吐温类表面活性剂可改善嗜酸氧化硫硫杆菌的浸磷作用,通过选择其种类并调节其用量,可获得较佳的浸磷效果。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GSR金选择树脂和普通阴脂对氰化金银矿浆中金和银和吸附回收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工艺能源泥质和碳质金矿的金浸出率提高5%-66%,奶浸出率提高24%-31%,金银吸附率分别达到99.1%和95.2%以上。  相似文献   

11.
用纤维素酶-乙醇协同提取红景天总黄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景天为原料研究纤维素酶与乙醇溶液协同提取黄酮类物质的作用规律,考察反应条件对总黄酮浸出率的影响,并对不同提取方法的提取效果和粗提物的DPPH清除活性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纤维素酶-乙醇提取法的最佳工艺条件如下:加酶量为2.0%(以原料干重计),乙醇体积分数为36%,液料比为52∶1,pH值为5.5,反应温度为50℃,提取时间为5 h,红景天总黄酮的浸出率为7.144%。采用中等浓度的乙醇溶液作为纤维素酶的反应体系可有效提高红景天总黄酮的浸出率,粗提物得率高,且DPPH清除活性较强。  相似文献   

12.
以某铀矿山的沥青铀矿石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溶浸液pH=2.0的稀硫酸浸出,酸化后,溶浸液分别为改良9 K培养基中Fe^2+完全被细菌氧化后的含菌溶液,以及按10%接种量接种细菌后的改良9 K培养基溶液的酸法-细菌分段浸出试验,三种条件下铀的浸出率分别为73.72%、78.97%和75.79%.试验结果表明,酸法-细菌分段浸出的浸出率比酸法浸出的浸出率提高了2.07%~5.25%;铀矿石的酸法-细菌分段浸出过程由化学反应控制和扩散控制两个阶段组成,两阶段的过渡期是加入细菌的最佳时期;细菌浸出时,高浓度细菌会产生群体效应,加速对铀矿物的氧化溶解.  相似文献   

13.
对水口山铅锌矿4^#金矿体矿石进行了氰化物和硫脲室内浸出可行性研究。初步试验结果表明,可行性方案为氰化浸出工艺,并研究了氰化浸出工艺浸出剂浓度、氧化剂浓度、液固比等对浸出效果影响,金浸出率超过90%,获得了浸出的合适参数和工艺条件,可为下步现场试验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矿业活动中的固体废物在酸性条件下重金属浸出浓度对环境的影响,采用硫酸硝酸-浸出毒性实验方法,研究了湖北某银矿3种不同的固体废物废石、尾矿、氰化残渣在不同pH条件下的重金属浸出浓度及浸出率的变化.结果表明锌、铅、镉在pH=2的条件下浸出浓度最高,采矿废石中的铜在pH=2的条件下浸出浓度最高,而浮选尾矿和氰化废渣中的铜在pH=3的条件下浸出浓度最高.铜、锌、铅、镉在pH=2的环境中浸出率较高.不同样品中,重金属的浸出浓度与重金属所对应的浸出率不一定成正比关系.矿山固体废弃物释放的重金属元素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需要加强监测与管理.  相似文献   

15.
《焦作工学院学报》2016,(6):823-827
为掌握煤矸石-粉煤灰烧结砖中微量元素的浸出特征,以煤矸石和粉煤灰为原料的烧结砖为研究对象,采用ICP-MS测定不同pH值及不同振荡时间下浸出液中微量元素(V,Co,Ni,Cu,Zn,As,Se,Pb)的质量,探讨烧结砖中微量元素在不同条件下的浸出特征及其环境效应。结果表明,烧结砖中大部分微量元素的浸出量与振荡时间成正比,与浸提剂的pH值成反比;参考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烧结砖浸出液中Co,Ni和As元素的最大浸出量分别是III类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的1.8倍,2.8倍和4.6倍,对环境造成的潜在危害较大。  相似文献   

16.
本文依据酸性硫脲溶液中金较银易于形成硫化物沉淀的性质,利用硫脲的酸碱分解性,恰当地控制溶液pH值,在存有添加剂条件下,原作为浸出剂的硫脲可转作为沉淀剂。文中给出了分离的最佳工艺条件:pH为6~7,硫脲浓度为40~45克/升,室温,适中搅拌15~20分钟。分离因子3850。  相似文献   

17.
针对某金矿厂金泥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坩埚使用寿命低,熔炼产品合金中金银品位低及渣含金高,金收率低等,提出了金泥酸浸除锌、浸渣再熔炼,一步获得金银合金的新工艺。同时研究了硫酸加入量、浸出时间对锌浸出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新工艺不仅能消除锌对熔炼过程的危害,延长坩埚使用寿命,而且可将锌回收,当硫酸加入量为理论量15% ̄17%,浸出时间不少于80min,固液比1:3时,锌浸出率≮95%。含金浸  相似文献   

18.
以MnSO4为原料、氨水为沉淀剂、空气为氧化剂,制备高纯Mn3O4。研究溶液pH值、反应温度以及催化剂对产物中Mn离子沉淀率和Mn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沉淀终点pH值为9.5时,Mn离子的沉淀率最大,达75.3%;当使用催化剂NH4Cl、控制氧化温度为40℃时,获得产物的Mn质量分数为71.5%、粒径小于200 nm,为高纯Mn3O4。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从粉煤灰中浸出锂的工艺条件、粉煤灰粒径、碳酸钠溶液浓度、用量,浸出温度对锂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粉煤灰先研磨至细颗粒再水磨成糊状,用50 g/L碳酸钠溶液在140℃下浸出2 h,控制液固质量比100∶1,锂浸出率最高可达70%。  相似文献   

20.
采用湿法-火法对粗砷进行提纯,在氨水溶液浸出浓度为5~6 mol/L,液固比为1.7~2.2,浸出温度为50~65℃,浸出时间为3~4 h的工艺条件下,砷的浸出率可达95%以上,浸出液经蒸发结晶得到亚砷酸氢铵,亚砷酸氢铵经烘干后在500℃下分解得白砷产品,纯度可达99.5%以上,浸出剂氨经蒸发得到回收。该工艺无三废排放,原料消耗少,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