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能源的需求量不断增长。据2000年联合国环境署报告,在过去的20年里,全世界能源消费增长了50%;到2050年,全球能源消费还将增长50%到100%。化石能源资源的有限性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2.
《中国化工》2008,(15):68-68
2008年6月底发布国际能源展望报告指出,在2005~2030年的25年内世界总的能源消费将增长50%,而增长最大的将来自发展中国家。据IEA2008国际能源展望报告的基准情况预测,除经合组织(OECD)以外的国家需求将增长85%,而主要由世界上工业化国家组成的OECD将增长19%。报告认为,OECD以外的国家年均经济增长率为5.2%,而OECD的年均经济增长率为2.3%。IEA按基准情况分析认为,石油和其他能源液体预计继续供应整个能源消费的最大部分,但其所占份额将从2005年37%下降至2030年33%,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能源的需求量不断增长。据2000年联合国环境署报告,“在过去的20年里,全世界能源消费增长了50%:到2050年,全球能源消费还将增长50%到100%。化石能源资源的有限性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瓶颈,从资源、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来看,减少化石能源消耗、提高传统能源的利用率、开发新型能源是必然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1 中国车用能源面临的严峻形势 目前,我国人均能源储量不到世界水平的1/4,且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过大,石油消费增长攀升,进口依赖度达44%。随着汽车工业快速发展,汽车消耗汽油占汽油总产量的86%,同时汽车也成为各大城市的主要污染源。  相似文献   

5.
《河北化工》2011,34(9):78-78
埃克森美孚化工公司近日发布了最新版《2030年能源展望报告》。报告称,至2030年,世界能源结构将发生重大改变。天然气占全球能源的比例将从约20%增至约25%,将超过煤炭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风能、太阳能和生物燃料等新能源在全球能源中的比例将达到3%左右;全球液体燃料产量将增加,主要来源于非欧佩克国家生产的原油和天然气凝析液(NGLs)、加拿大油砂及生物燃料;页岩气和煤层气等非常规天然气将增长5倍。  相似文献   

6.
美国能源情报署近期发布的《2007国际能源展望》报告预测,由于从长远看国际原油价格将持续上涨,因此2004~2030年,煤炭将是世界上消费增长最快的能源,平均年增速将达到2.2%;天然气消费量的年均增长率将为1.9%。  相似文献   

7.
《当代石油石化》2008,16(4):22-22
据《21世纪可再生能源政策周刊》的报告显示,全球可再生能源使用量每年的增速都大于10%。报告指出,2007年除了大型的水电以外,全球可再生能源的发电能力已达到2370亿瓦,比前年增长了15%,约占世界总发电能力的5.5%。其中,风能发电能力为930亿瓦,约占40%,比前年增长25%;太阳能发电能力为78亿瓦,比前年增长56%;光伏发电能力达到38亿瓦,比去年增长52%。在非电用途的可再生能源中,生物乙醇产量增长了16%,达到116亿加仑;而生物柴油产量增长了1/3,超过了20亿加仑。  相似文献   

8.
2004年,世界经济强劲增长4.0%,带动能源消费增长幅度创下自1976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增长率达4.3%,是过去10年平均增长率的两倍多,所有地区的石油消费均超过过去10年的平均水平。中国能源消费在2004年大幅增长15%,占全球总增量的43%,能源消费已占世界总量的13.6%,影响力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
《化工进展》2007,26(11):1658
中国科学院日前发布《应对挑战—构建可持续能源体系》研究报告,提出了2050年中国能源发展的战略目标。报告认为,2050年中国能源发展的战略目标应当更加前瞻,以确保由化石能源为主向可持续能源为主过渡的目标平稳实现:化石能源消耗总量与2005年相比增加小超过50%;单位GDP能耗届时相当于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山东陶瓷》2008,31(1):19
国际科学院委员会(IAC)22日在北京同时发布,关于世界能源及中国能源未来发展的两份报告,两份报告同时发布显示了中国能源与世界能源发展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1.
《当代石油石化》2005,13(6):1-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保持较快增长,1990—2004年年均增长率达到9%。与之相应,中国对石油等能源的需求也保持稳步增长。能源消费总量从1980年的6亿吨标准煤增加到2002年的15.14亿吨标准煤,增长2.5倍。目前中国人均消耗能源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5%左右。随着人口增加、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重化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将使能源需求量大幅上升,经济发展面临的能源制约矛盾和能源环境问题将更加严峻。其中,  相似文献   

12.
未来20年能源消费将增加41% 日前,英国石油公司(BP)发布了((2035年全球能源前景》报告。据预测,2012~2035年,全球能源消费将增加41%。其中,经合组织(OECD)以外国家(尤其是中国和印度)将占据几乎全部新增需求。  相似文献   

13.
国外要闻     
7月2日,BP、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联合在京发布最新《BP世界能源统计》和《中国能源统计年鉴》。据统计,2006年全球石油消费增速为0.7%。创2001年以来新低。中国石油消费量增长近6.7%、天然气消费增长20%。全球石油总产量增至8170万桶/日,中国成为全球第5大产油国。  相似文献   

14.
在近日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的第十五届科博会中国能源战略高层论坛上记者获悉,由于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剧,我国将由能源保障供给向科学调控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转变,并通过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形成倒逼机制,以能源的科学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据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吴吟介绍,我国节能环保水平在稳步提升,以较低的能源消费支撑了经济的较快发展。“十一五”期间,我国GDP年均增长11.2%,能源消费年均增长6.6%。能源消费的弹性系数有较大回落,5年间单位GDP能耗下降了19.1%。同时,国内节能科技水平有显著提高,现代煤化工产业进展较好。尤其是能源科技装备水平发展很快,对节能具有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在第二十二届世界能源大会上,世界能源理事会(WEC)发布了《世界能源远景:2050年的能源构想》,报告称,到2050年,化石能源仍将是最重要的能源形式,在能源供应中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6.
《化工时刊》2012,(4):26-26
美国皮尤慈善信托基金会(Pew Charitable Tmsts)2012年4月11日发布报告称,2011年中国的清洁能源总体投资水平仅增长了1%,总计455亿美元,远远低于最近几年的快速增长速度,3年以来第一次从G20国家榜首下滑至第二名。这份报告分析了全球领先经济体(G20成员国)清洁能源领域的投资状况,  相似文献   

17.
《煤化工》2014,(1):15-15
<正>日前,英国石油公司(BP)发布了《2035年全球能源前景》报告。报告显示,2012年—2035年,全球能源消费将增加41%;2035年人均能源需求将比2012年增加14%。期间所有燃料消费都将出现增长,增速最快的是可再生能源,将以年均6.4%的速度增长。到2035年,全球14%的电力产量将来自可再生能源,比2012年5%的比例有大幅提高。在化石燃料中,天  相似文献   

18.
"十三五"以来,在"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安全新战略指引下,我国能源利用更加高效低碳、能源供应更加可靠稳定、能源科技成果丰硕、能源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推进,能源国际合作宽度与广度并进,对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有力保障.2020年一次能源消费约49.4亿吨标煤,"十三五"年均增长2.8%.这期间煤炭占比首次降至60%以下,2020年煤炭占比56.7%,石油占比19.1%,天然气占比8.5%,非化石能源占比15.7%.展望"十四五",在"碳中和"目标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能源行业发展将需立足更高的起点和标准,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经济增长与城镇化驱动下,能源需求增长空间仍存,但增速进一步放缓.到2025年,一次能源需求约53.8亿吨标煤,年均增长1.7%,增量主力将为非化石能源.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比51.3%、石油占比18.9%、天然气占比11.0%、非化石能源占比增至18.8%.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我国化学工业的单位GDP能耗比世界先进水平高出许多,高耗能产业发展较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缓慢,能源消耗不断增加,增长中的能源供给跟不上更快增长的能源消费。供求矛盾压力很大。  相似文献   

20.
2023年中国能源行业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彰显出强有力的供给弹性和消费韧性,在新征程上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迈上了新台阶。预计2023年能源消费总量约56.0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3.4%;石油、天然气消费需求实现较快增长,煤炭消费整体稳定。展望2024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我国经济有望向潜在增长水平回归,能源消费实现持续增长。预计2024年一次能源消费约57.3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2.4%。随着能耗双控向碳排双控、煤电容量电价机制、绿色电力证书核发全覆盖等政策的推进,能源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步伐将更加稳健可持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