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测井约束稀疏脉冲波阻抗反演方法对工区的三维地震资料进行储层反演,利用地震和测井联合反演技术对该区沙三段砂体进行追踪解释,从而较准确地预测出沙三段岩性和有利储层的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2.
高柳斜坡带沙三段是南堡凹陷岩性油气藏勘探的重点区之一。通过沉积特征分析及储层物性统计,研究了高柳斜坡带优势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南堡凹陷高柳斜坡带沙三段储层物性受地层埋深、岩性粒度及微相类型综合控制。根据地层埋深与储层物性关系,垂向上优选出SQ_3~1、SQ_3~2、SQ_4~1、SQ_4~2四个有利层段,再结合岩性粒度及微相类型明确了研究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的中粗砂岩为优势储层发育有利岩相带,进而预测了高柳斜坡带三类有利的储集相带的平面展布,为研究区岩性油气藏勘探提供了重要的地质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储层横向预测的关键是波阻抗反演,各种基础资料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反演精度。在构造解释成果基础上,结合该地区的地质状况和地震资料对储层进行基于模型波阻抗反演,以波阻抗反演得到的砂体分布范围为依据,对泉一段进行横向预测研究。结合沉积相分析成果,为寻找有利目标奠定了基础,建立一套沉积相-地震储层预测-地震地质解释三位一体的隐蔽油气藏勘探开发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稀疏脉冲波阻抗反演参数对反演效果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稀疏脉冲波阻抗反演是目前最普遍应用的波阻抗反演方法之一.该方法在计算过程中涉及各种类型参数,这些参数选取的正确与否直接控制了反演成果的质量.本文从稀疏脉冲波阻抗反演的基本原理出发,通过模型的正反演探讨了反演子波的频率参数p、q、λ等主要的目标函数控制参数,以及计算过程中的反射系数迭代次数和波阻抗叠代次数等参数对反演的控制作用,系统分析了上述参数对反演效果的影响程度,并结合实际处理经验,指出了在实际地震资料处理过程中反演参数的正确设置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综合研究济阳坳陷郑家一王庄地区砂体分布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对约束稀疏脉冲反演、随机模拟、随机波阻抗反演等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了随机反演的可靠性,总结了随机反演对于泥岩隔层薄的储层研究较好的指导作用。基于约束稀疏脉冲反演的随机模拟是一套对类似于该区陡坡带砂砾岩扇体类储层研究有效的方法之一,并且为复杂砂砾岩体储层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针对青龙台油田的地质特征,利用沙三段储层取心岩样,进行储层敏感性室内实验,测试分析了储层的速敏性、水敏性、盐敏性、酸敏性、碱敏性。结果表明,沙三段油层具有弱-中等偏弱速敏,中等偏强-强水敏,中等偏弱酸敏,中等偏强-强碱敏。鉴于该区储层疏松易出砂及其敏感性特点,为保护储层,建议严格控制注采速度在10 m/d以下;入井流体的矿化度不应低于5 000 mg/L,pH不应高于8. 5。  相似文献   

7.
锦州27区属于复杂断块区,地质建模比较困难,依赖于初始模型的常规反演方法难以获得精确的反演结果.利用约束稀疏脉冲反演技术提取井旁地震道的子波,形成了合成记录,对层位进行标定以及波阻抗反演,得到了绝对波阻抗剖面;并把绝对波阻抗剖面转换成砂泥岩剖面,其反演结果与井的钻探结果基本吻合;沿目的层顶面(T3u1)向下提取不同时间的平均波阻抗值和最大波阻抗值,并由此圈定出砂体发育带,进行储层预测.结果表明:在复杂断块地区采用约束稀疏脉冲反演技术,较之其它储层预测技术可以相对准确地预测储层岩性及展布规律,对油田的进一步勘探开发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川西丰谷地区须四段钙屑砂岩含气储层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丰谷须四段钙屑砂岩储层具有低伽玛、高电阻、高波阻抗等特点,储层含气后波阻抗值有所降低,但仍高于或接近于泥岩.运用波阻抗、GR联合反演,可以消除泥岩对识别含气储层的影响,并预测出钙屑砂岩段含气储层的平面展布特征.研究认为:联合反演能够识别出8~10 m厚的有效储层,具有较高的纵向分辨率,该方法预测结果的可靠性,取决于参与反演的钻井数量多少及其分布状态,钻井多且分布均匀的地区,运用多井约束反演技术提高预测储层及其含气性的纵、横向分辨率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综合研究区地质、地震、测井、录井等各类资料,从约束稀疏脉冲反演技术的基本原理出发,探讨反演过程中测井资料的标准化处理、地震子波的提取、时深关系的转化,以及初始波阻抗模型的建立等主要的技术环节。利用研究区稀疏脉冲反演的成果分析了南部陡坡带核桃园组核二段、核三段砂体的发育和分布情况,为下一步的油气勘探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火成岩岩性、岩相研究为核心,运用大量岩心、岩屑以及测井、地震、分析化验等资料,将沙三段火成岩分为火山岩、侵入岩和沉火山碎屑岩3大类;将岩相划分为火山通道相、爆发相、溢流相、侵出相、火山沉积相和侵入相6种类型。根据岩性/岩相—含油气性关系的统计,砾/粒间孔、裂缝较发育的粗面岩、玄武质/粗面质角砾凝灰岩、沉火山角砾岩、凝灰质砂岩、辉绿岩多为有利储层,火山通道相火山颈亚相、爆发相火山碎屑流亚相、侵出相、火山沉积相以及侵入相边缘亚相多发育有利储层。提出距驾掌寺断裂约3 km范围内的有利储层为本区火成岩最有利勘探区。"近油源、靠断裂,寻找有利岩性岩相带"是本区油气勘探部署需遵循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1.
脆韧性剪切带的形成,大规模中酸性岩浆的侵入以及金的富集成矿是马兰峪地区燕山期地质构造的主要特征,脆韧性剪切带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的组合规律,千枚状糜棱岩为其识别标志,金的富集成矿与角闪质岩及花岗岩有关,金矿的形成受燕山期构造的控制。  相似文献   

12.
构建三峡库区和谐社会是三峡工程建设关键时期的发展趋势,是库区移民安稳致富的保障。分析了构建和谐库区的必要性,并结合和谐库区建设的基本要求,提出建立和谐三峡库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构建三峡库区和谐社会是三峡工程建设关键时期的发展趋势,是库区移民安稳致富的保障.分析了构建和谐库区的必要性,并结合和谐库区建设的基本要求,提出建立和谐三峡库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针对曙三区杜家台油藏易出砂的特点,从地质、开发因素方面对影响油藏出砂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结合压裂防砂技术的机理,对研究区采用压裂防砂措施进行防砂.现场应用效果表明:压裂防砂技术不仅可以有效地减缓地层出砂的速度,增加单井产能,而且可以减少因出砂导致的管理工作量,降低生产成本,改善油藏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5.
从沉积环境入手,依据岩芯、铸体薄片、测井解释、压汞试验、物性分析等资料,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对塔里木盆地北部轮南地区石炭统卡拉沙依组砂泥岩段S3砂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砂泥岩段S3砂组优质储层的岩性为岩屑砂岩、含砾不等粒砂岩、粉砂岩等;储层孔隙类型以粒间孔、粒间溶孔为主,发育少量粒缘缝;碳酸盐岩胶结物在轮南地区砂泥岩段S3砂组储层中较为普遍;钙质体积分数较高。钙质主要以方解石、铁方解石、铁白云石胶结物的形式存在;优质储层的分布受控于沉积环境,集中发育在砂泥岩段S3砂组上部的三角洲前缘相的分流河道与前缘席状砂和砂泥岩段S3砂组下部潮坪相的潮道和砂坪微相里,所以这些区域是油气勘探的重点目标区。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三峡库区蓄水,塌岸已经成为库区普遍、典型的、影响移民工程安全的重大环境地质问题。本文总结了库区库岸结构与塌岸形式,论述了塌岸预测思路与方法。以三峡库区某库岸为例,采用极限平衡法,对c、φ进行了敏感性分析,讨论了多种工况下,多个库岸剖面的稳定性系数,并在此基础上得到塌岸宽度。在工程地质类比的基础上,采用图解法进行塌岸宽度预测,根据现场变形监测资料,对两种预测结果进行评判,得到塌岸预测最终结果。  相似文献   

17.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及其危害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了三峡库区地质灾害及其危害性.首先对库区地质灾害的类型、影响因素及发育特征进行了分析,其后列举了自古至今该区地质灾害的危害事实,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归纳分析了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给该区社会、经济环境带来的五个方面危害性.结论认为,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长期给该区社会经济环砍造成了重大危害,且呈日趋严重之势,应尽早实施科学的防、减灾战略.  相似文献   

18.
海南西部戈枕金矿成矿带的矿床类型及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南西部戈枕断裂为区域性控矿构造,沿该断裂的旁侧近等距分布的一系列金矿床,构成戈枕金矿成矿带,根据其成矿地质特征、控矿因素等可划分为3种矿床类型,即蚀变糜棱岩型、蚀变碎裂岩型和石英脉型.研究表明,成矿物质具多源性,赋矿层位戈枕村组的原岩为来自上地幔的火山岩,有初始的矿源,该组金丰度高,为矿源层,成矿过程中混合岩化作用、岩脉蚀变等都补充了金质;硫源来自矿源层原始硫,成矿与混合岩化热液有关;成矿在中温、弱酸-弱碱性环境,成矿作用多期、多阶段,成矿时代为晚古生代-早中生代,矿床属混合岩化热液成因.  相似文献   

19.
结合灾害生态学之生态恢复重建理论,简要分析了三峡库区滑坡土地开发的基本驱动力。以新滩滑坡为 对象,通过实地调查,认为经过坡改梯、田间道路、水利灌溉、农田防护等开发工程建设后,该滑坡形成了4个农 田防护带与3个梯田带相间的基本格局,并与生态农业建设相结合,初步建立起生产-防护型土地生态系统,总 结出滑坡体土地开发的一种模式———新滩模式。  相似文献   

20.
三峡库区的街道建设,具有山地城市与移民迁建城市的典型特点.通过分析三峡库区城市街道的演变过程及其建设特点,从影响街道建设的自然地理因素、对外交通联系等方面,对城市迁建前后街道建设的特征进行了总结,提出了适应水库水位消落变化与山地地形环境的库区城市道路网络建设形态,以及采用高路网密度、低路幅宽度以适应地形变化和节约投资的建设对策;通过总结街道尤其是梯道建设的经验教训,结合库区实际提出了街道演变对移民城市建设的现实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