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在(6)的基础上,对勘探结束待开发的若干个气藏建立了优先开发评价指标体系及其结构模型。将改进层次分析法和逼近理想点法结合在丐,在既考虑开发效果又考虑开发投资的情况下,成功地对待开发的多个气藏进行了优先开发排序。  相似文献   

2.
煤岩气藏开发分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煤岩气藏在孔隙结构、天然气赋存方式和产出机理方面均表现出区别于其它气藏的特殊性。已经形成的关于煤岩气藏分类主要用于指导勘探和选区评价,随着国外煤层气开发成功的气藏类型逐渐增多,特别是我国开发试验区规模和数量的扩大,综合各类气藏的主要特征和影响开发效果的主控因素,提出区别于选区评价及勘探的煤岩气藏开发分类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考虑煤层厚度、渗透率、含气饱和度和裂隙含水状况等因素,对煤岩气藏进行分类。实例分析表明,类似圣胡安、黑勇士盆地的中、高渗煤岩气藏的开发问题已基本解决,低渗、致密煤岩气藏开发是今后的主攻方向,仍存在一些关键理论和技术难题尚待解决。  相似文献   

3.
气藏物质平衡方程是气藏工程中的重要理论,可以确定气藏的原始地质储量和可采储量,判断气藏的驱动类型,以及预测气藏未来的开发动态.高含硫气藏是一种特殊的气藏类型,该类气藏在气体开采过程中,随着地层压力不断下降,会产生硫沉积现象.常规气藏物质平衡方程没有考虑硫沉积现象,因此,高含硫气藏物质平衡方程与常规气藏物质平衡方程存在一定的差异,直接利用常规气藏物质平衡方程预测高舍硫气藏的开发动态会产生一定误差.在考虑硫沉积的基础上,针对封闭气藏的情况,推导了高含硫气藏的物质平衡方程,为高含硫气藏开发动态分析及预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变形介质气藏渗流理论研究的发展及研究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变形介质气藏的开采过程是流固藕合渗流过程。常规气藏渗流理论由于没有考虑气藏开采过程中岩石骨架的变形,因此不能准确分析气藏中流体的运动状态。变形介质气藏渗流力学理论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而发展形成的。早期主要以研究储层岩石的孔隙度、渗透率与压力之间的关系为主要目的,引入有效应力概念后,建立了线弹性变形下的渗流模型,后又发展到考虑非线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下流固耦合渗流力学模型,到目前为止,已开始综合考虑渗流、应力和温度场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建立了相关的耦合模型。我国变形介质渗流力学理论的研究起步较晚,是在国外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油气田开发理论的发展,许多国内学者开始对变形介质渗流力学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对我国现阶段主要气藏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异常高压低渗气藏由于其自身的地质特征,在衰竭式开发过程中表现出较强的储层渗透率应力敏感性,其对气藏开发效果影响显著,并对该类气藏采收率的标定带来较大的偏差。在非线性渗流力学基础上建立考虑储层应力敏感性的三维、气水两相渗流及数值模拟模型。利用室内岩心实验和气藏前期经济评价等参数,模拟计算不同采速和考虑与不考虑储层应力敏感性等多种情况下的气藏采收率,研究结果表明在该类气藏采收率标定中应充分考虑应力敏感性的影响,否则会使标定的采收率偏高10%左右;同时应力敏感性越强,其对气藏采收率的影响就越大。  相似文献   

6.
异常高温凝析气藏地层水高压物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大港千米桥潜山凝析气藏属典型的异常高温凝析气藏,地层水高压物性是开发这类气藏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数据。给出了一种实验测定异常高温凝析气藏地层水高压物性的有效方法,利用该方法对气藏中板深7井和板深8井地层水高压物性进行了实验测试。结果表明,板深7井和板深8井地层水中含气量和地层凝析气中饱和含水量较高,在储量计算和开发方案制定过程中必须考虑;析深7井地层凝析气中含水量达到饱和;地层中可能存在游离水,板深8井地层凝析气中含水量未达到饱和,地层中不存在游离水。结论为制定开发方案提供参考依据,进一步在生产中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7.
针对应力敏感气藏开发存在变渗透率的问题,定义了新的考虑应力敏感的拟压力,并从气体多孔介质渗流力学理论出发,建立了考虑应力敏感影响的气藏二项式产能方程,讨论了该方程参数的计算方法,最后进行了实例分析,讨论了储层应力敏感性对应力敏感气藏产能评价的影响。研究表明:考虑气藏渗透率应力敏感性时预测的气井绝对无阻流量值比渗透率为常数时预测的结果低,预测偏差幅度与储层应力敏感性大小相关,该研究对深入了解应力敏感气藏的产能评价及其开发动态预测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凝析气藏在井筒压力低于露点压力生产时,井筒附近出现两相流区,使得地层中析出的液体大大影响开发过程中的流动特性。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传统凝析气藏渗流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微元法入手,建立了一种新的考虑油环带影响的凝析气藏渗流数学模型。通过拉氏变换并求解,获得考虑油环带影响的气藏气井井底压力响应数学模型,对凝析气藏气井井底压力响应的流动阶段和影响因素展开分析和讨论,并对某凝析气井的实际压力恢复资料进行了精细解释。  相似文献   

9.
裂缝-孔隙型气藏早期出水,对气藏的开发将带来非常不良的影响,文章以川东地区典型的“小而肥”气田胡家坝气田石炭气藏为例,分析了气田的出水情况,提出了下一步气藏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10.
深入理解凝析气藏“凝析油堵塞”对油气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影响,可以更好地进行凝析气藏的高效开发。在综合考虑凝析油气低界面张力和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的基础上,对由传统试验手段所得的相对渗透率曲线进行了修正。修正后的相对渗透率曲线应用于拟稳态理论计算时,不同压力下的相对渗透率,尤其是气相的相对渗透率,明显变大。研究表明,传统实验手段所得的相对渗透率曲线用于凝析油气藏的开发时,误差较大。文中所建相对渗透率模型比较接近真实凝析气藏相对渗透率曲线,具有较高的精度,能用于凝析气藏的开发。  相似文献   

11.
准确计算气藏动态储量,对指导气井初期配产、产量调整和井网优化部署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理想模型而建立的流动物质平衡方法不需要关井,只需使用日产气量和井底流动压力数据计算动态储量。本次研究通过建立复杂气藏模型,应用数值模拟技术论证了流动物质平衡法同样适用在边界形状不规则储层以及多井开采的气藏。  相似文献   

12.
煤层群煤与瓦斯安全高效共采体系及应用   总被引:42,自引:3,他引:42  
提出了高瓦斯煤层群煤与瓦斯安全高效共采的概念:在煤层群开采条件下,首先开采瓦斯含量低、无突出危险的首采煤层,利用其采动影响使处在其上部和下部的煤层卸压,煤层透气性成百倍地增加,从而形成高效的瓦斯抽采条件.同时进行的卸压瓦斯高效抽采既解决了由卸压煤层向首采煤层涌出瓦斯问题,保障首采煤层实现安全高效开采,又大幅度地降低了卸压煤层的瓦斯含量,消除了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为在卸压煤层内实施快速掘进与高效采煤方法提供了安全保障,从而实现了瓦斯与煤炭两种资源的安全高效共采.文中介绍了针对不同卸压瓦斯流动特点的近程、中程和远程卸压瓦斯抽采方法及工程应用实践,最后对高瓦斯煤层群煤与瓦斯安全高效共采体系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页岩气储层矿物组分测井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页岩气藏一般发育在暗色泥页岩、高碳泥页岩及其间所夹砂质、粉砂质岩类地层中,页岩气储层识别与划分以及矿物组分计算,是页岩气储层测井评价中的关键内容.目前国内外页岩气储层测井评价中,一般采用常规测井、元素俘获能谱测井(ECS)、自然伽马能谱测井(NGS)和岩性密度测井等资料来计算页岩的矿物组分.它们不仅为页岩气储层矿物组分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效手段,而且对我国页岩气的勘探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国内外对于油藏的出砂问题研究较多,而对于气井的出砂研究很少。随着本世纪天然气工业的蓬勃发展与天然气资源的进一步开发,气藏出砂问题越来越成为天然气工业高速发展所必须解决的具体问题。从国内各出砂气藏的生产情况来看,引起出砂的因素很多,其中以水侵最为普遍,影响也最为严重。因此,对气藏水侵造成出砂的机理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大量文献调查研究,在总结气藏的出砂类型,说明气藏水侵水的来源的基础上提出了水侵造成出砂的微观机理:(1)水侵造成储层敏感;(2)水侵增大流体粘度;(3)水侵导致液阻效应。对水侵造成气藏出砂的微观机理的研究,为具有水侵趋势或已经水侵的气藏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四川盆地资阳地区震旦系灯影组油气成藏条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在灯影组地层中的重大突破,为四川盆地在老地层中天然气的勘探展示了良好前景。它们具有层系多、分布广泛、构造单元复杂的特点,在同一油气系统的不同气藏之间常具有一定分布范围和内在联系,在区域上构成一个独立的油气区。影响和控制盆地内形成一个油气区的主要因素是岩相和构造演化条件。文中重点考虑了古今构造、沉积相、储层特征和气井的开发效应等因素,综合分析了川西南部资阳地区气藏成藏条件。  相似文献   

16.
与现在流行的求取压裂气井无阻流量的方法相比,BP 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具有极大的优越性和适用性,它勿需考虑压裂后气井的复杂渗流规律,也不需数值模拟.BP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在训练时只需知道目标井的压后评估数据和区块内部分试井数据,为提高经济效益、快速、高效开发低渗气藏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7.
大牛地气田砂泥岩互层较多,水平井开采虽然可以实现单层储量的最大动用,但是无法同时开采纵向上多个储层,针对这类储层展开可控穿层压裂技术研究,有效合理地开发间互层,实现盒1和山2储层共同动用。结合单井数据,对工区内隔层厚度和水平主应力差进行对比计算,以分析储、隔层性质、人为可控因素对穿层压裂的影响。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以储层厚度和应力差为依据,初步形成了穿层界限判别标准,并通过井温测井验证单井隔层压开与否,最后形成了一套构建在储层性质精细描述之上,结合多种施工工艺的可控参数优选方法,可为其它井设计和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开发我国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天然气水合物因其蕴含着极丰富的甲烷,被认为是21世纪最具开发前景的能源,阐述了我国现有能源储量与能源需求状况,世界和我国天然气水合物的分布情况,世界上已成熟的勘察与开采方法,并对开发我国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The use of supercritical CO_2 for shale gas extraction is a promising new technology. This paper explores current research into this process, looking at analysis of the mechanism of CH_4 displacement in nanoporous shale,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accompanying its use for sequestration as well as organic extraction, the migration of elements and the swelling process, and the macro and micro control mechanisms involved in permeability enhancement in reservoirs. Fruitful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are also considered through comparison with hydraulic fracturing. The research findings indicate that Sc CO_2 fluid replacement can be used to increase gas production and seal up greenhouse gases as an effective, clean and safe method of shale gas exploitation. It is particularly effective for promoting the desorption of CH_4 in shale reservoirs that have developed fine neck-wide body pores, and the subtle structural changes effected by Sc CO_2 fluid in sensitive minerals in reservoirs with a high brittle mineral content also have a positive effect on permeability and storage capacity. The adsorption process has been characterized as consisting of three stages: short-term shrinkage, slow swelling, and stability; an expansion equation has been proposed for CO_2/CH_4 that incorporates competitive adsorption, collision desorption, and impingement re-adsorption. Sc CO_2 fracturing has been found to be more effective than hydraulic fracturing for dense reservoirs and more effective at linking up pore-micro-fissure-fracture systems.  相似文献   

20.
随着油气勘探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异常高压气藏被开发。其偏差因子精度的高低直接影响气藏储量计算的准确性和动态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在异常高压气藏,考察给定对比温度和压力下的气体偏差因子值,对四种计算模型结果和Standing-katz通用偏差因子图值进行误差对比分析。结果表明,H-Y偏差因子计算模型更适合于异常高压气藏的偏差因子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