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任楼煤矿选煤厂煤泥水絮凝沉降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皖北任楼煤矿选煤厂煤泥水难以絮凝的现状,分析研究了煤泥水性质,并选用不同凝聚剂与絮凝剂进行沉降试验.结果表明:煤泥水中含有较多黏土类矿物,细粒煤泥含量高,采用质量浓度为200 g/m3石膏,15 g/m3聚丙烯酰胺的联合加药制度,对质量浓度为90 g/L的煤泥水有显著沉降效果,初始沉降速度可达7.8 cm/min.  相似文献   

2.
以溶液聚合法合成了非离子型淀粉接枝共聚物St-g-AM及阳离子型淀粉接枝共聚物St-g-AM-DMC,采用红外光谱对St-g-AM和St-g-AM-DMC进行了表征,将2种接枝共聚物作为絮凝剂应用于煤泥水絮凝沉降试验,考察了2种絮凝剂对不同粒度煤样的絮凝处理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合成的2种絮凝剂在处理细粒高灰煤泥时絮凝效果比较突出,同时考察了在处理细粒煤泥时,絮凝剂用量、过滤时间、特性粘数、pH值、温度以及时间对透光率的影响。两者之中阳离子型St-g-AM-DMC的絮凝效果更优于非离子型St-g-AM,表现在pH值适用范围广、絮凝时间短以及透光率高。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因原煤中细粒含量增加而出现的分选密度不稳定、介耗高、循环水浓度高、浮选效果差、精煤产率低等问题,李阳选煤厂通过煤泥水自然沉降试验、絮凝沉降试验、凝聚沉降试验和混凝沉降试验,探寻最佳的煤泥水处理方案.试验结果表明:先加入400 g/m3的凝聚剂(氯化钙),搅拌30 s后,再加入6 g/m3的絮凝剂(阴离子型聚丙烯酰...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腾庆选煤厂的煤泥水沉降效果,在对其性质分析的基础上,以不同离子类型的聚丙烯酰胺作为絮凝剂,以2109和2111作为凝聚剂,进行絮凝沉降试验,研究煤泥水的沉降特性,探索不同药剂的最佳组合,并确定其最佳用量与配比。试验结果表明:该选煤厂煤泥水中含有大量的高灰细泥,自然沉降难度较大;单加分子量为800万的阴离子聚丙烯酰胺,在其用量为8 g/m~3时煤泥水絮凝沉降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选煤厂煤泥水的处理效率,以硫酸铈铵作为引发剂,将丙烯酰胺接枝到玉米淀粉大分子上;通过正交试验探索玉米淀粉的最佳接枝改性条件,进而考察改性淀粉对煤泥水沉降效果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在玉米淀粉用量为10.50 g、接枝温度为65℃、硫酸铈铵用量为0.02 g、接枝时间为2.50 h时,接枝改性效果最好;在煤泥水中添加改性淀粉后,其上清液浊度降为初始浊度的10%所需最少时间仅为50.80 min。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CPAM)对煤泥水的絮凝性能,选取特性粘数不同的3种CPAM分别对张集和新庄孜选煤厂的煤泥水进行了絮凝试验.研究了特性粘数、药剂用量、煤泥水性质以及煤泥水pH值对CPAM絮凝效果的影响,并将CPAM与工业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进行了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CPAM在特性粘数为634 ml/g和pH值为5时絮凝效果最佳,最佳药剂用量为10 g/m3,CPAM对处理粒度细和灰分高的难处理煤泥水效果更为显著,优于工业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  相似文献   

7.
以五虎山选煤厂酸性煤泥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该煤泥水中煤泥性质及矿物组成,研究了该煤泥水的自然沉降特性,并采用絮凝沉降试验方法研究了沉降药剂种类、药剂用量、药剂比例和煤泥水pH值等因素对煤泥水絮凝沉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自然沉降条件下,五虎山选煤厂煤泥水沉降速度较小,难以达到有效沉降;在絮凝沉降条件下,常规聚丙烯酰胺对煤泥的沉降效果受pH值影响较大,在酸性条件下沉降效果较差;采用新型聚丙烯酸钠-聚丙烯酰胺共聚物絮凝剂和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凝聚剂复合药剂作为煤泥水的沉降药剂,可优化五虎山选煤厂酸性煤泥水沉降环境,改善沉降效果,且该复合药剂最佳用量为184.67 g/t,聚丙烯酸钠-聚丙烯酰胺共聚物与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的最佳比例为2∶1。  相似文献   

8.
为了增加煤泥水内絮团的沉降动力,以质量分数为4%的高岭土污水模拟煤泥水,以球磨后的粉煤灰磁珠作为磁种,并分别以PAM、CaCl2作为絮凝剂和凝聚剂,对其进行磁絮凝沉降处理;通过试验研究磁场强度、磁种用量和磁种粒径三个因素对磁絮凝沉降效果的影响规律,并确定磁絮凝沉降的最佳试验条件。试验结果表明:磁场强度、磁种用量、磁种粒径三个因素均对磁絮凝沉降效果具有显著影响;在PAM用量为0. 035 g/L、CaCl2用量为0. 003 mol/L、磁场强度为196 m T、磁种粒径为10. 66μm、磁种用量为2 g的条件下,高岭土污水的磁絮凝沉降效果最佳,磁絮团沉降速率为2. 675 cm/s,尾泥高度为2. 95 cm,上清液透光率达到93%。  相似文献   

9.
为了有效解决邢台选煤厂煤泥水中微细粒含量多、自然沉降和脱水困难的问题,研究采用实验室研制的阳离子改性淀粉絮凝剂(SDA)对邢台选煤厂煤泥水进行沉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絮凝剂在吨干煤泥用量为0.37kg时,辅以凝聚剂明矾(吨干煤泥用量为6.25kg)进行煤泥水絮凝试验,在滤饼水分相近的情况下,过滤时间比现场原用药剂缩短了1/3,且该药剂价格低廉、无毒、无害。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泰丰选煤厂煤泥水难以沉降而导致选煤厂无法正常生产的问题,对煤泥水的粒度组成进行试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煤泥水沉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本厂矸石泥化非常严重导致煤泥水中细颗粒增多,煤泥水难以沉降,针对此情况采用凝聚剂和絮凝剂联合作用可以达到理想的沉降效果。在实验室沉降试验的基础上,结合选煤厂实际生产情况,通过TDN2140+TDX1220药剂的联合使用并对加药方式适当改造,浓缩池清水层高度由原来的40mm提高至1000mm左右,循环水的浓度由130g/L降低至10g/L,压滤周期由90min缩短至28min,煤泥水沉降效果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1.
煤泥水处理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煤泥水的性质及难处理的原因,研究开发出采用阳离子淀粉、二氯化钙和聚丙烯酰胺联合处理煤泥水的实用方法。试验结果表明,阳离子淀粉与二氯化钙、聚丙烯酰胺联用处理煤泥水沉降速度快,澄清效果好,药剂费用低,上清液pH值在7左右,不需加酸调节。  相似文献   

12.
煤泥水系统运行效果直接影响到选煤厂的经济效益。现有煤泥水处理多为实验或实践性讨论,煤泥水沉降的机理研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理论依据。通过分析EDLVO理论中每组实验的总势能曲线上都存在一个最大势垒(势能值最大点)和一个相对应的临界距离及相关公式推导并将其应用于煤泥水悬浮液系统中,经实验结果验证,得出在不同絮凝剂用量下煤泥水悬浮液中细粒煤泥的各种作用势能变化。从而在煤泥水沉降的机理方面作出了必要工作。  相似文献   

13.
岱庄选煤厂处理高灰细泥煤泥水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粉煤筛分和煤泥水絮凝沉降试验,对岱庄选煤厂高灰细泥煤泥水的絮凝沉降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研究,找到了煤泥水浓度与药剂用量之间的关系,经生产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解决了选煤厂高灰细泥煤泥水固液分离问题,保证了煤炭生产的正常洗选和加工。  相似文献   

14.
熊堃  左可胜  郑贵山 《中国矿业》2014,23(5):116-119
通过凝灰岩型氧化铜矿中微细矿泥(-20μm)上浮率试验、润湿接触角和泡沫水回收率测定,考察矿泥天然可浮性、泡沫水回收率、起泡剂种类及用量对矿泥可浮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矿泥天然疏水性低,起泡剂不能增加矿泥的疏水性,但起泡剂增加了泡沫水回收率,泡沫水夹带是导致矿泥上浮的主要原因。不同种类起泡剂对微细矿泥的上浮率有不同的影响,影响程度按二乙二醇丁醚,MIBC、松醇油依次降低。为减少凝灰岩型氧化铜矿浮选中矿泥的影响,选择合适的起泡剂和降低起泡剂用量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鹤壁六矿选煤厂煤泥水系统存在的问题,针对煤泥特点,提出增建煤泥浮选系统的改造方案,采用粗煤泥重力分选,细煤泥浮选的工艺流程,完善选煤工艺,实现洗水闭路循环。  相似文献   

16.
简述了粒度小于0.045 mm的细泥对浮选、煤泥水澄清的负面影响,重点对循环煤泥次生泥化试验结果进行比较与分析,并指出在选煤厂煤泥水流程中应尽可能避免煤泥局部小循环.  相似文献   

17.
王云亮 《矿业快报》2005,21(4):9-11
根据大高炉的生产要求,确定对澳大利亚块矿进行水洗分级处理。在工艺实践过程中,遇到了微细矿泥难处理的问题。经过筛析、沉降和小型过滤试验的研究,提出了对微细矿泥进行浓缩,陶瓷过滤机脱水的流程改造方案。  相似文献   

18.
丛日红  赵瑞 《中国矿业》2021,30(S1):134-137
煤泥水的性质随煤种、产地、采煤方法、运输方式、选煤手段、原煤中细粒含量、次生煤泥性质和数量、可溶性盐类的种类和数量、以及所用水质的变化而变化且直接影响到煤泥水的沉降特性、絮凝性质、过滤效果及脱水后的产品水分含量等。针对煤炭开发与水资源利用形成的尖锐矛盾,在选煤厂中急需实现对煤泥水系统的在线粒度检测。目前针对不同煤泥水的粒度在线检测方式主要有激光、超声、接触测量等,本文通过对比不同粒度测量方式的应用特点及适用范围,对比各种测量方式在产品级上的使用情况,针对煤泥水系统的特性,选择基于线性检测原理的直接接触式测量的BPSM_MS在线粒度仪作为煤泥水处理系统的在线粒度检测仪器,通过先进的在线检测分析方式实现煤泥水系统的关键参数在线检测与分析,研究煤泥水粒度特性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对异常工况的分析及报警技术,为煤泥水系统的过程智能控制提供重要的参数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煤和矸石的入选比例对张二选煤厂煤泥水沉降的影响,采用激光粒度仪分析了<0.045 mm极细颗粒煤泥的粒度组成、用XRD衍射仪分析了煤和矸石的主要组成;并将不同质量比的煤和矸石进行泥化试验,取其上清液进行水质硬度化验。化验结果表明:当原煤和矸石质量比为3∶1时,煤泥水硬度最大,对煤泥水沉降最有利。从提高分选效率和节能减排方面考虑,张二选煤厂在生产中应控制矸石的入选量,以加速煤泥水的沉降。  相似文献   

20.
高泥化煤泥水的性质及其沉降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林喆  杨超  沈正义  亓欣 《煤炭学报》2010,35(2):312-315
采用X射线衍射和筛分试验对某选煤厂的煤泥水进行了性质分析,并通过试验确定其自然沉降和絮凝沉降的特性,探讨煤泥水性质和絮凝剂对沉降特性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试验样品含有大量黏土类矿物,这些矿物在水中分解为极细的颗粒,使煤泥水系统形成复杂的多分散悬浮体系--高泥化煤泥水;受黏土矿物的影响,煤泥水的浓度越高,沉降速度越慢,压实层密度越小;絮凝剂的表面性质对悬浮颗粒具有选择性,淀粉改性的聚丙烯酰胺对黏土矿物无效,但可以使煤颗粒聚沉形成较为密实的沉淀层,而PAM-ASG903可同时聚沉黏土矿物和煤,但压实层密度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