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春麦、水稻、大豆、蔬菜等9种农作物由土壤中从幼苗期至收获期吸收~(90)Sr、~(137)Cs的特性。9种作物在全生育期中,叶片单位干重~(90)Sr含量的变化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基本保持同一水平;另一是随着作物的不断生长到收获期达最大值。~(90)Sr、~(137)Cs在植物地上部分主要分布在叶片中,果实、种子含量较少,在叶片中~(90)Sr的含量由老叶向幼嫩叶片递减,~(137)Cs则相反,由老叶向幼嫩叶片递增。最后认为由植物生长早期叶片中放射性含量预报收获时可食部分中放射性含量是可行的。文中还报道了生长在秦山核电厂地区土壤,及北京地区土壤上18个科169种植物对~(90)Sr及~(137)Cs具有高浓集力筛选试验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以国家标准为基础,对环境水体中~(90)Sr和~(137)Cs的监测方法进行了技术改进:增大采样量(50~100L),选择高效沉淀剂和低水平探测器。采用改进后的方法测定了50~100L水中~(90)Sr和~(137)Cs,结果显示:~(90)Sr和~(137)Cs的浓集效率分别为(91.3±2.8)%和(97.2±1.4)%;~(90)Sr的全程回收率为81.5%±2.8%;~(90)Sr和~(137)Cs的探测下限分别为8.6×10~(-4) Bq/L和9.8×10~(-4) Bq/L。50L水中~(90)Sr的比对结果显示,4家实验室测定值与标称值的相对偏差均小于11%。以上结果表明,该方法适用于环境水中微量~(90)Sr和~(137)Cs的监测,可满足环境本底调查和环境监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对田湾核电站1、2号机组周围15种生物中~(137)Cs、~(90)Sr放射性水平进行监测,并对所致的内照射剂量进行估算。结果表明:生物中~(137)Cs、~(90)Sr活度浓度范围分别为0.008~0.208 Bq/kg和0.007~1.010 Bq/kg。依据测定的数据,估算出核电站周围由膳食摄入~(137)Cs、~(90)Sr所致公众年待积有效剂量为:0.67μSv,其中贡献相对较大的是粮食和蔬菜。  相似文献   

4.
90Sr和137Cs是核电站环境监测中受关注的两种重要核素。本文采用一种食物链转移剂量估算模式和中国参考人及浙江(省)人食品消费量等参数,结合秦山核电基地外围环境放射性水平监测数据,计算了秦山核电基地外围90Sr和137Cs的公众食入摄入量及内照射剂量。结果表明,90Sr、137Cs摄入量的主要食物来源为米及其制品、蔬菜以及水产品,且90Sr所致公众年平均待积有效剂量为2.5μSv,明显高于137Cs的剂量贡献(0.36μSv)。本文仅以秦山核电基地作为例子,介绍评价方法。实际上,秦山核电基地外围环境介质中90Sr和137Cs的含量水平与运行前的本底调查结果比较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5.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后,经检测,在波罗的海的海水中人工放射性核素~(137)Cs浓度显著增高。但~(90)Sr浓度变化不大。于1986~1997年期间调研了波罗的海东南部海水中~(137)Cs浓度的变化,显示出的“自净”(指天然衰变、向北海转移、沉淀、内陆河水入海后稀释等)率非常缓慢。1996年海水中~(137)Cs的平均浓度几乎与1986年核事故发生后立即测量的浓度相同。~(137)Cs和~(90)Sr浓度的测量大体上显示了它们均匀地分布在波罗的海东南区域。然  相似文献   

6.
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ChNPP)的30km限制区内及其他被污染的区域(乌克兰、白俄罗斯和俄罗斯)内进行的研究表明,由1986年核事故造成的大量~(137)Cs和~(90)Sr沉积已存留在土壤表层并且看来要长时间的存留。但是,在潮湿的有机质土壤中,却明显地向下运移。 为了确定~(137)Cs和~(90)Sr在未扰动土壤不同位置上和在不同土壤类型中的垂直分布剖面,在1987~1993年期间进行了实验室和野外试验。然后用这些试验的数据通过两种类型的模型,计算了这两种放射性核素的垂向迁移率。 试验结果表明,土壤类型及其含水量对土壤剖面放射性核素的分布形式具有重要影响。在未扰动的且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和砂壤土中,放射性核素存留在土壤上部层。然而,在泥炭沼泽土和水淹草甸中,核素明显地向下迁移。在冰碛土中,放射性核素在耕作土壤层中的分布大体上是均匀的;核素分布的深度和均一性取决于土壤结构和土壤的管理方式。~(90)Sr的垂向迁移率总是高于~(137)Cs的垂向迁移率。在不同土壤类型中对~(137)Cs和~(90)Sr之间的迁移率进行了比较,~(90)Sr在砂壤土和砂质土中迁移最快,而~(137)Cs在泥炭、沼泽土中迁移最快。  相似文献   

7.
从高放废液中除去(回收)~(137)Cs和~(90)Sr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较早的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最近几年进展的情况,从沉淀、离子交换和溶剂萃取3个方面综述了从高放废液中除去(回收)~(137)Cs和~(90)Sr的方法,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本文评价了白俄罗斯戈麦尔州Khoiniki区典型土壤中~(137)Cs和~(90)Sr的有效迁移速度。在大多数土壤中,~(90)Sr的迁移率要比~(137)Cs高,迁移范围分别为0.71~1.54cm·a~(-1)和0.39~1.16cra·a~(-1)。在一些土壤类型中,这两种放射性核素具有相同的速率,约1cm·a~(-1)。在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7年之后,残留放射性核素的主要部分位于土壤上部10cm处。在50~70cm深处,放射性核素的量已非常少。对整个Khoiniki污染区,所获得的放射性核素的垂直迁移与土壤类型关系的结果以放射生态学图的形式示出。  相似文献   

9.
在核工业体系中,常有少量放射性核素如裂变元素~(90)Sr、~(137)Cs、~(144)Ce等泄漏出来并散落在农田土壤和植被上。本文叙述了种植在被污染土壤里的春小麦中这些放射性核素的积累及其分市情况,并讨论了核素的结合状态、土壤农化性状、植物生长发育期以及施肥等诸因素对其积累的影响。最后,提出了消除被污染土壤及消除农产品污染的可能途径,包括种 植合适的草本植物,施用相应的肥料,铲除被~(137)Cs所污染的表层土等措施。  相似文献   

10.
裂变放射性核素^90Sr、^137Cs分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近年来裂片核素^90Sr、^137Cs的分离技术如沉淀法、萃取法、无机离子交换法等研究的进展进行评述,同时展望了可能潜在的高放废物(液)处理技术路线。对汽液矿化处理^90Sr、^137Cs废液做了简单介绍。新型高效萃取剂冠醚(DtBuCH18C6)和杯冠芳烃(BOBCalixC6)对^90Sr和^137Cs离子有比较好的选择性;绿色萃取技术如离子液体萃取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也在^90Sr、^137Cs萃取分离中得到应用。晶态钛硅酸盐(CST)和金属硫化物(KMS-1)在碱性条件下对^137Cs和^90Sr有比较高的选择性。汽液矿化处理能将含有^90Sr、^137Cs的低放废液转化成稳定的硅铝酸矿物。虽然理论上能有效地将^90Sr和^137Cs从高放废液中分离出来,但是高放乏燃料的最终处置技术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1.
一种新型无机复合交换剂回收~(137)Cs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叙述了磷酸锡-AMP(磷钼酸铵)的制备及其对~(137)Cs的交换性能,测定了不同制备条件所得产物对交换容量的影响,做了吸附-淋洗实验和~(60)Co γ辐照实验,求出了C/Co=0.01时的击穿容量和~(137)Cs的回收百分数。用相应的放射性料液配制模拟液进行了~(137)Cs的回收实验,对回收的~(137)Cs产品用γ能谱法测定了γ杂质含量;用~(85-89)Sr作指示剂,通过实验和计算求出了在~(137)Cs产品中Sr的百分含量。  相似文献   

12.
对施用钾盐、钠盐、铵盐、磷酸盐、石灰、草木灰、褐煤及翻耕、生物净化、铲除表土等措施降低~(137)Cs从土壤-植物的转移率,减少农作物中~(137)Cs污染的有效性研究表明,铲除表土、翻耕等农业措施的应用,可使春小麦的~(137)Cs污染水平下降30%左右。施用硫酸钾能够使农作物的~(137)Cs污染水平降低50%~90%,而且3年内的后效非常显著。钾盐的作用表现为大大降低土壤中代换态~(137)Cs的含量,并且抑制~(137)Cs从茎叶向籽粒的运转。钾盐的施用量按照土壤阳离子代换量的1/30计算为宜。由于~(137)Cs在土壤中主要是以非代换态形态存在,因此采用生物净化措施效果不理想。草木灰、褐煤、石灰都有降低~(137)Cs从土壤-植物的转移率的作用,但效果不够稳定。施用铵盐、钠盐、磷酸盐会促进作物对~(137)Cs的吸收。  相似文献   

13.
正~(90)Sr、~(137)Cs和~(239)Pu是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研究中需要考虑的关键核素。由于地下水的侵入和浸蚀,高放玻璃固化体中的部分~(90)Sr、~(137)Cs和~(239)Pu会被浸出并进入到地下水,在工程屏障材料(高庙子膨润土)中迁移。~(90)Sr、~(137)Cs和~(239)Pu  相似文献   

14.
采用连续提取法和平行提取法分析了放射性废物泥浆中90 Sr,137Cs和2 39,2 4 0 Pu的化学形态。实验结果表明 ,90 Sr主要以碳酸盐键合态和有机物键合态存在 ,137Cs主要以残渣态存在 ,2 39,2 4 0 Pu主要以有机物键合态和残渣态存在  相似文献   

15.
<正>~(90)Sr、~(137)Cs和~(237) Np是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研究中需要考虑的关键核素。由于地下水的侵入和浸蚀,高放玻璃固化体中的~(90)Sr、~(137)Cs和~(237) Np最终被浸出并进入地下水,最终在花岗岩中迁移。~(90)Sr、~(137)Cs和~(237) Np在北山花岗岩上的吸附行为决定其在处置库远场的迁移程度,也是处置库能否安全处置高放废物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本文研究~(90)Sr、~(137)Cs和~(237) Np在北山新场、算井子、沙枣园花  相似文献   

16.
在阿尔及利亚西海岸的小海湾加扎韦特采集了不同粒度的海洋表层沉积物样品,并对其进行了研究,以测量α、β和γ放射性。本次研究的目的是探测放射性污染。使用把γ能谱、放射性化学分离和α能谱、β计数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样品中大部分有意义的天然放射性同位素(~(210)Po、~(210)Pb、~(220)Ra等)的活度。天然放射性核素示出相对高的活度。这些样品的分析得出一些人工放射性核素可测量的量,即~(238)Pu(0.02~0.05Bq/kg灰分),~(239+240)Pu(为0.3~0.6Bq/kg灰分),~(137)Cs(6.9~8.5Bq/kg灰分)和~(90)Sr(1.4~7.4Bq/Kg灰分)。所获得的~(238)Pu与~(230+240)Pu及~(137)Cs与~(239+240)Pu的浓度比证明,该人工放射性主要归因于核试验沉降物。  相似文献   

17.
采用连接提取法和平行提取法分析了放射性废物泥浆中^90Sr,^137Cs和^239,240Pu的化学形态。实验结果表明,^90Sr主要以碳酸盐键合态和有面物键合态存在,^137Cs主要以残渣态存在,^239,240Pu主要以有机物键合态和残渣态存在。  相似文献   

18.
选择了秦山、大亚湾核电站周围具有代表性的农业土壤,随灌水向土壤中施入~(90)Sr,施入量分为每克土含~(90)Sr:0.037Bq,0.37Bq,3.7Bq,37Bq,370Bq。在上述土壤上种植了水稻、春麦、油菜、大豆、莴笋、西红柿、菜豆等,收获后将作物分成:籽粒、茎叶、颖壳、根等几部分并测其放射性,结果表明:进入植物体~(90)Sr的数量与土壤中~(90)Sr的含量呈正比。进入植物体的~(90)Sr主要分布在茎叶部,籽粒部含量最少;老叶中~(90)Sr多于幼嫩叶片。种植在大亚湾土壤上的各种作物单位干重~(90)Sr的积累量均高于秦山土壤上的作物。土壤中的~(90)Sr80%以上分布在0~4cm的表层。文中给出了各种作物在两种土壤上对~(90)Sr的浓缩系数。  相似文献   

19.
选择了秦山、大亚湾核电站周围具有代表性的农业土壤,随灌水向土壤中施入~(90)Sr,施入量分为每克土含~(90)Sr:0.037Bq,0.37Bq,3.7Bq,37Bq,370Bq。在上述土壤上种植了水稻、春麦、油菜、大豆、莴笋、西红柿、菜豆等,收获后将作物分成:籽粒、茎叶、颖壳、根等几部分并测其放射性,结果表明:进入植物体~(90)Sr的数量与土壤中~(90)Sr的含量呈正比。进入植物体的~(90)Sr主要分布在茎叶部,籽粒部含量最少;老叶中~(90)Sr多于幼嫩叶片。种植在大亚湾土壤上的各种作物单位干重~(90)Sr的积累量均高于秦山土壤上的作物。土壤中的~(90)Sr80%以上分布在0~4cm的表层。文中给出了各种作物在两种土壤上对~(90)Sr的浓缩系数。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了有环保系统14个环境放射性实验室参加的生物样中90Sr、137Cs及土壤样中天然铀含量的分析比对方法及其结果.比对样品包括2种生物样和1种土壤样,其中1种生物样(生物粉碎样)和土壤样来自IAEA的标准参考样,有已知的标准参考值;另1生物样是来自杭州附近茶场真实的环境茶叶样,以各实验室分析的平均值为参考值.以与参考值的偏差范围表示的比对结果如下:1)生物粉碎样:对90Sr和137Cs,分别为-15.4%~26.5%和-15.0%~-0.4%;2)土壤样:对天然铀为一25.5%~7.3%;3)茶叶样:对90Sr为-22.7%~19.1%,对137Cs分散性较大,最大与最小之比约为7.文中指出了一些可能存在明显系统误差的实验室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