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等教育的经济效益,“意指高校内部发生的物化劳动、活劳动耗费和资金占用与培养人才数量、质量及其所产生的社会经济效果之比较。”①过去,在计量高等教育的经济效益时,一般只注重对培养人才所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经济资源作评估和分析,而忽视高等教育经济效益中的时间因素。高等学校教育下的学制、学时都是时间在高等教育中的具体体现。时间存在质量差异,相同的学制,一样的学时,但其时间效益可能大相径庭。因此,我们在对高等教育的经济效益作界定时,必须考虑时间因素。在相对确定的教学时间内,高等学校所培养学生的质量的…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服务的“双重属性”及其对高等教育管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的产出是教育服务。教育服务具有无形性,不可分离性,差异性等特性。教育服务是准公共产品,具有个有与社会双重受益的特征,这种双重受益的特征决定了高等教育供求的双重性,高等教育质量的双重性,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双重性以及高等教育投资主体的双重性(多元性),正确认识和把握它,对改革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提高高等教育办学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利益相关者理论、顾客满意度理论为指导,以本专科院校2008届毕业生为对象,组织学生登录指定的网络链接,填写自制的《学生评价高等教育服务质量评量表》,首次对湖南34所院校的1342名本科生、研究生和高职高专学生进行904评。研究表明,本科生、研究生、专科生总体满意度平均为3.76,相当于百分制的75.2分。专科生满意度相对较高,为3.81;研究生满意度相对较低,为3.73;本科生居中,为3.75。三类学生对课程与教学、个人发展服务的满意度比较接近,而对生活和环境、信息资源、入学和就业、咨询和建议、收费和资助服务的评价差别较大,对个人发展、课程与教学、信息资源服务满意度相对较高,而对入学和就业、生活和环境、咨询和建议的服务较不满意。在最不满意的10个项目中,本科生、研究生和专科生都选择的有“学校的餐饮和卫生环境”、“学校医疗条件和服务”、“校方经常收集我对教育质量的意见”、“学生会代表了学生的利益”。工学和教育类专业学生三个层次的满意度都高于平均水平,法学类专业学生的满意度都低于平均水平。学生满意度与教学评估和大学竞争力评价结果相关度很低,表明学生满意度调查具有不可替代性。建议国家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尽早建立我国学生满意度调查和结果的发布制度。 相似文献
4.
国际性高等教育政策的影响因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影响主体和影响受体两方面探讨了国际性高等教育政策的影响因素。影响主体方面包括影响的主体因素、财政牵引、国际合作和信息传播,影响受体方面包括国家的发展水平、文化传统和开放程度。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服务的“双重属性“及其对高等教育管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教育的产出是教育服务.教育服务具有无形性、不可分离性、差异性等特征.教育服务是准公共产品,具有个人与社会双重受益的特征,这种双重受益的特征决定了高等教育供求的双重性,高等教育质量的双重性,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双重性以及高等教育投资主体的双重性(多元性),正确认识和把握它,对改革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提高高等教育办学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内源性的心理驱动力,学习内驱力对大学生的培养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发现:大学生的感知自主性是内驱力触发的前提,直接决定其他主观认知有无发挥作用的空间;能力信念和自我实现的价值追求共同构成自我图式的内涵,它们决定内驱力的水平,对内驱力的发展发挥直接的促进作用;通过课程教学设计、支持服务与管理监督可以满足大学生胜任力发展、自主控制感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为学习内驱力的唤醒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但是,过于严苛的控制性管理会破坏学生的感知自主性,引发其不满情绪;较好的解决措施是用高期望要求来替代强制性的监督管束。 相似文献
7.
卡内基高等教育委员会和政策研究理事会认为,高等教育机构应当承担什么,不应当承担什么的问题不能按照任意一系列先验原则为标准以任意一种方式回答.因此他们避开哲学的讨论,坚持强烈的问题意识及定量为主的研究方法,以"指导高等教育的公共政策和内部政策的制定,并促进对高等教育的理解"为目标.这样的定位一方面迎合了教育改革实践者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决定了其研究主要是对问题现状的描述与分析,批判性不足.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社会分层与高等教育机会探析--对某所高校2000级学生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当前,来自农村和城镇的考生以及父亲身份分别是农民、工人、干部的子女在高等教育的入学机会和专业入读上存在着明显的不均等。这些现象的存在既有其客观必然性,也与综合素质的差异和填报志愿选择有关,同时,还不能排除招生工作的社会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解决这些问题,一是要加速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扩大高等教育机会;二是注重综合素质教育,特别是加强农村中小学的综合素质教育;三是改革高考录取制度,减少填报志愿的盲目性;四是严肃高校招生纪律,减少或杜绝招生工作中的不良之风,同时应制定相关的政策,使社会学中的补偿原则和反向歧视理论在高校招生中得到一定体现,使农村考生获得更多的高等教育机会。 相似文献
9.
10.
大学新生对大学生攻击行为认知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 36 7名大学新生就大学生攻击行为的方式、特点、原因、防治途径等问题所进行的问卷调查表明 :95 %左右的大学生认为在大学生当中存在攻击行为 ,自认为曾受到攻击的学生约占学生人数的 30 %左右 ;大学生的攻击行为具有隐蔽性、间接性、冲动性、突发性、针对性、计划性、智力性、报复性等特征 ;少数新生对待攻击行为认知存在非理性化倾向 ;调查结果表明 ,产生攻击行为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等是可以减少与预防攻击行为的。应强化道德规范教育 ,提高大学生自我行为的控制能力和道德发展水平 ;加强学生成熟个性的培养 ,不断提高认知水平和减少认知偏差 ;广泛开展各种社会活动 ,为学生提供合理的宣泄渠道 ;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和辅导的机制 ;善待有攻击行为的学生和及时做好相关同学的思想工作。 相似文献
11.
12.
13.
研究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两大功能出发,基于五大城市群十年面板数据,对高等教育数量和质量资源的空间布局进行综合测度,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两类资源空间布局对城市群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五大城市群高等教育资源整体表现出长期高集聚度-单中心的不均衡分布状态,且质量资源集聚程度要高于数量资源。数量资源单中心分布和集聚格局对城市群创新能力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质量资源则表现为显著正向作用。基于此,应分地区合理分配两类高等教育资源,构建“中心-承接”区域创新体系;提升中心城市优质教育资源集聚程度,增强内生创新能力,打造区域科技增长极;加快中小城市应用型大学布局,增强外溢创新能力,做好区域科技溢出承接地。 相似文献
14.
不同氧化钨原料对钨粉性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还原过程中不同氧化钨原料对钨粉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进一步探索了原料物理性能与钨粉性能的影响关系,为根据不同钨粉性能要求而针对性地选择所用原料提供了依据,对生产高质量的钨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六五”计划至“十五”计划期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高等教育课题从研究内容与研究人员这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之后,所得出的结果表明:在研究内容上,主要特点是应用研究为主,微观研究占多数,研究领域相对集中在“高等学校教学”、“高等学校管理”、“高等学校德育”、“高等教育理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高等教育体制(制度)”、“比较高等教育”等方面;在研究人员上,主要特点则为课题负责人的所在单位主要是高等学校,地区分布上的相对集中以及课题负责人学科背景的多样化。这些特点从一个侧面体现了近2 0余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固化时间、浸油时间、漆膜厚度、底部材质对漆膜导静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固化时间的延长,漆膜表面电阻率不断减小,漆膜固化5 d后,其表面电阻率趋于稳定;随着浸油时间的延长,漆膜表面电阻率逐渐增大,最终趋于稳定且满足导静电要求;随着漆膜厚度的增加,漆膜表面电阻率不断减小,当漆膜厚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漆膜表面电阻...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纵剪带钢边缘状态对焊接质量的影响因素。剪切壁厚7~8mm的汽车传动轴管和抽油泵管用带钢的实践表明,合理调整纵剪机上下刀片的水平间隙和垂直间隙,可获得理想的带钢边缘状态,其焊接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8.
和谐文化建设是个大课题,特别要引起高等教育界、高等教育研究界认真的探索.高等教育要建设和谐文化,首先是要提高高等教育的文化自觉,要重视文化建设、加强文化建设;要处理好多种文化的关系,倡导一种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文化环境和氛围,不断增强高等教育发展的生机和活力;视和谐文化建设为己任,把和谐文化建设与高等教育自身改革发展密切结合起来.和谐文化建设含义丰富,高等教育应该为社会和谐建设、和谐文化建设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9.
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研究十年回顾:2003-2013——基于CNKI核心期刊文献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我国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困境,究其原因须先分析当前日益复杂的就业因素.回顾已有的研究成果,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有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单因素和多因素之分,具体包括个人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和家庭因素等方面.由于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存在多样性,有必要对每个因素重要性进行排序研究,其研究方法经历了从定性研究到定量研究再到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演变轨迹.现有的研究对进—步深入研究这一问题具有直接指导作用,然而这与大学生、家庭和社会对于解决就业问题的期望仍有一定差距,有待我们继续展开系统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