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三门核电二期泵房软土基坑支护工程为背景,对基坑支护结构体系进行介绍,并通过现场试验对高压旋喷锚杆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重力挡墙和桩锚联合支护体系,能够确保基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稳定;(2)高压旋喷锚杆能够有效地提高锚固体截面面积,提高抗拔力是影响基坑支护结构安全稳定的关键;(3)旋喷锚杆施工过程中,喷射压力、钻进速度、喷嘴孔径是确保锚固段直径的关键参数,喷射压力越大、钻进速度越慢、喷嘴孔径越大,锚固体直径越大。  相似文献   

2.
水利泵站基坑普遍面临基坑深度大、软土地基支护难度大等问题,需要采用基坑支护,维护基坑的稳定性。以仁义站泵站工程为例,采用高压旋喷桩与高压摆喷相结合的方式,构建深基坑支护结构,并对其性能进行监测,以验证其稳定性。结果显示,各地表沉降监测点的沉降值均小于报警值25mm,且最低监测沉降值仅为0.83mm。研究表明,高压旋喷桩体的复合深基坑支护结构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为泵站的深基坑支护工程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高压旋喷锚索与灌注桩支护结构在深基坑工程中的工作性状,利用三维快速拉格朗 日方法(FLAC3D)对郑州市某主要采用桩锚支护形式的深基坑工程的开挖支护进行了三维动态模拟分 析,得到了基坑开挖过程中高压旋喷锚索的受力,灌注桩围护体的变形,基坑外土体的水平位移和基坑 外土体的沉降变形规律。除了在坑外沉降变形方面,摩尔-库仑模型的计算结果始终为较大的回弹变 形,其他与已有文献的经验性规律基本吻合,且结构安全性和稳定性满足规范要求。分析结果可为以后 该地区类似的高压旋喷锚索与灌注桩支护结构的设计施工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王斐 《人民长江》2004,35(9):12-14
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深基坑工程的最大特点是超大、超深、周边环境复杂.由于工期紧,工程重要性程度高,在进行支护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遵循技术可行,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原则,针对各支护区段的实际情况,综合性地采取桩锚支护,喷锚支护,土钉墙支护,粉喷桩排隔水,高压旋喷桩排隔水等支护和隔水方法,充分利用各种方法的特点,因地制宜地采用,既满足了基坑施工的需要,又保证了周边环境安全,也节省了投资,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效果.介绍由钻孔灌注桩、预应力锚杆、土钉组成的支护体系和由粉喷桩、高压旋喷桩组成的止水帷幕体系在同一工程中的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5.
高压旋喷锚索是在设定的土层中形成扩大头,提高锚固体周边土体的侧阻力,从而提供较大的抗拔力,以达到控制深基坑变形的目的。为研究高压旋喷锚索在黄土地区深基坑的工作性状,结合某深基坑设计实例,通过不同设计软件进行计算分析,同时对比监测数据,结果表明,基坑实际变形小于理论计算值。因此采用高压旋喷锚索并结合分阶段基坑降水可有效控制黄土地区深基坑变形,满足坑顶临近建筑物、管线对变形控制要求,且具有一定的安全储备,其在黄土地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地下深基坑支护形式多种多样,对于采用预应力锚杆+喷混凝土、人工挖孔桩+预应力锚索支护型式的深基坑,确保锚杆张拉力达到设计值无疑将对深基坑的安全性影响重大.该文简要介绍了预应力锚杆施工工艺流程,利用QC基本方法对锚杆张拉力的影响因素加以分析,并总结其在工程中所采取的措施和实践情况.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黄山市横江坝左岸基坑支护工程为例,介绍高压旋喷桩支护的施工步骤和施工质量控制措施,通过成桩检测结果及成效分析,充分验证了高压旋喷桩在基坑支护中应用的可行性,为旋喷桩在一定地质条件下基坑支护的应用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相似文献   

8.
深基坑中新型双排复合支护结构的三维空间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支护结构组合成复合支护结构,应用于复杂软土地基深基坑工程已受到许多研究与设计人员的关注,以确保工程的安全、稳定及经济性。针对目前关于将地下连续墙与钻孔灌注桩及高压旋喷桩联合成新型双排复合支护结构的研究较少,本文以某软土深基坑工程为例,设计采用了该新型双排复合支护结构,基于三维弹塑性有限单元法对深基坑工程的分层土体开挖与降水展开数值模拟,通过分析该新型双排复合支护结构的结构性能及深基坑开挖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验证设计方案的有效性,为该类型的复合支护结构在深基坑工程中的应用和推广提供有益帮助。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发展,基坑工程得到广泛的应用。为研究不同支护结构对基坑的支护效果,为类似工程设计施工提供指导及参考,运用三维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基坑施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对开挖过程中岩土体变形特征其时效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修改模型,对不同支护结构在基坑开挖支护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锚杆及小导管注浆对抑制基坑上部变形、防止基坑发生上部垮塌有非常明显的作用,喷混凝土护壁对抑制基坑中部变形、防止基坑发生鼓胀破坏有良好的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10.
以深圳市泛海.花园深基坑区域Ⅰ的支护和防水设计为例,介绍了土钉墙喷锚支护措施在深基坑中的应用,提出了基坑开挖与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对局部砂层、卵石层及填石层分布区域采用了高压旋喷桩加强止水。经施工验证,基坑开挖、降低潜水位、支护和防水设计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1.
桩锚支护相对其他支护形式具有控制土体变形能力强、施工方便、支护空间小,本文以佛山新城CBD项目基坑为实例,结合监测数据对桩锚支护深基坑变形超预警值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处理建议,同时对整个基坑安全进行评价,从而为以后类似的基坑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针对某临海酒店工程场地土质及周围环境,提出了对其基坑支护的要求,确定了该工程采取高压旋喷桩、双排水泥土搅拌桩与内支撑的围护方案,选用竖向弹簧地基梁对围护结构进行计算,按所设计支护进行施工,达到了安全、可靠、经济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以某沿海地区深基坑工程为背景,介绍了软土地区采用分级卸荷、重力挡墙和桩锚组合的开敞式基坑支护型式。通过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基坑开挖过程,对比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结果,分析了基坑支护桩水平位移和锚杆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支护桩变形和锚杆力的模拟值与监测结果趋势一致,实测结果与预测值的整体偏差在15%以内,基坑工程处于安全稳定状态;三维有限元模型可以较好地考虑基坑在组合支护情况下重力挡墙和空间效应对桩锚结构受力的影响,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对于软土基坑,将重力挡墙和桩锚组合,并结合分级卸荷,改变了支护结构上的土压力分布规律,能够有效控制基坑变形,确保支护结构稳定。应用成果可以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求文介绍高压喷射灌浆技术在广州珠江隧道工程中的应用,通过实例说明在江河边上修建地下工程在遇到地下水位高、地质复杂情况下,应用高喷技术构筑防渗墙,解决了基坑防渗问题,为主体工程顺利施工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5.
将BOTDA(Brillouin Optical Time Domain Analysis)分布式光纤监测技术应用于深基坑桩锚支护结构的变形监测中。在基坑开挖的过程中,对桩锚支护结构的型钢和预应力锚索进行长期监测,得到了型钢的挠度分布图以及预应力锚索的应力分布图。基于此,分析型钢和锚索受力变形状态,为基坑施工提供可靠参考依据。工程实践表明,基于BOTDA的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具有连续性检测的优点,适合应用于基坑支护结构的变形监测。  相似文献   

16.
针对尚水花园项目基坑存在长且厚淤泥质黏土土层等地质特点,为解决淤泥质土层和微承压含水层软基边坡支护问题,采用加筋水泥土桩锚支护技术对基坑进行支护。结合GTS NX有限元软件,通过改变加筋水泥土桩的设计要素,对基坑侧向位移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改变水泥土桩嵌入深度、H型钢截面尺寸和嵌入深度等设计要素,对基坑侧向位移影响不大;改变斜向锚体与水平面夹角、斜向锚体根数等设计要素,对基坑侧向位移影响较明显。夹角越大,侧向位移越小;增加斜向锚体道数,可有效降低基坑变形。  相似文献   

17.
城市地铁的迅速发展,车站基坑工程的安全性愈发受到重视。为研究在地下水丰富、周边环境复杂的工况下基坑不同支护方案的安全性,为类似工程设计施工提供指导及参考,运用三维有限差分计算软件FLAC3D对基坑工程施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对基坑开挖过程中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建筑不均匀沉降及管廊竖向位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钻孔灌注桩(Φ800 mm@1 500 mm)+内支撑及桩间旋喷形式,基坑围护桩水平变形超过安全允许值,且周边建筑物不均匀沉降较大;若采用地连墙(厚800mm)+内支撑的支护形式可有效控制基坑及周边构筑物的变形,使结构处于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18.
压力注浆与深基坑止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一个压力灌注水泥浆和水玻璃用于深基坑止水的成功实例,并简单分析论述了深基坑止水方案的选择,压力注浆止水原理及止水帷幕的设计施工等,对同类工程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钢支撑支锚刚度对基坑围护结构的影响,文章以福州地铁潘墩站深基坑工程为背景,运用控制变量法,通过理正深基坑计算软件对不同钢支撑支锚刚度工况下深基坑进行计算分析,得出不同钢支撑支锚刚度下支护结构最大侧向位移、内力、基坑周边地表沉降及支撑轴力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钢管内支撑刚度从200MN/m 2增加到600MN/m 2,钻孔灌注桩侧移量减小,地表沉降量降低,钻孔灌注桩迎土侧弯矩、背土侧弯矩呈减小趋势,钢支撑轴力增大,钢支撑对背土侧地下钻孔灌注桩的约束大于迎土侧。适当增加内支撑刚度可控制周边土体变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