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根式抗拔桩是一种在桩身设置根键的新型变截面基础形式,合理的布置根键可以在提高基础承载力的同时降低工程造价。为了提高根式抗拔桩在工程中应用的效率和可靠度,基于模型试验方法,通过对普通抗拔桩和根式抗拔桩的对比分析,开展砂土中竖向上拔荷载作用下2组试桩的承载特性试验,测得不同荷载等级下桩身上拔位移、桩身轴力、桩侧摩阻力,并研究其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根式抗拔桩承载力较普通抗拔桩大约提高57%;桩身轴力在有根键处变化显著,桩身侧摩阻力发挥由上向下传递,并在根键上下处达到极值。因此,在保证根键强度不受破坏和根键易于安装的条件下,尽量将根键位置设置在靠近桩底,是提高根式抗拔桩承载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基于南水北调中线惠南庄泵站主厂房抗拔桩设计实例,对抗拔桩在卵石地层中侧阻力发挥特征、经验公式与现场试验确定的抗拔极限侧阻力进行对比研究。分析表明,在卵石地层中,抗拔侧阻力的发挥受上拔力影响,是一个动态过程。当桩顶荷载较小时,桩身不同深度处侧阻力发挥较均匀;随着桩顶荷载的增加,侧阻力呈现出桩身上部发挥充分、下部发挥较小的特征;桩顶荷载继续增大,桩身下部侧阻力随之明显增大。试验桩抗拔极限侧阻力平均值可达223 k Pa,现行规范提出的钻孔桩卵石抗压极限侧阻力标准值范围(140~170 k Pa)有待进一步研究扩充。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静载荷试验和桩身轴力测试,对比分析了普通灌注桩及桩底后注浆灌注桩的承载性状,发现软土地区桩底后注浆技术能改善灌注桩桩端和桩侧土层特性,增加桩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使单桩承载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其主要表现为桩侧摩阻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利用三维有限元方法,研究了双层地基土中超长桩的承载性状.利用线弹性模型模拟桩身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邓肯-张非线性弹性模型模拟地基土,河海大学薄单元模型模拟桩.土间的非连续变形.计算结果表明,对上硬下软地基土结构,当硬土层厚度不大于桩身人土深度时,随硬土层厚度的增大,桩顶极限荷载、桩侧极限阻力均呈非线性增大;对上软下硬地基土结构,当软土层厚度不大于桩身入土深度时,随软土层厚度的增大,桩顶极限荷载、桩侧极限阻力均呈非线性减小;桩身轴力和桩侧阻力沿深度的分布随地基土结构而异.桩侧摩阻力在硬、软土层分界处有急剧变化现象;超长桩的失稳由桩侧土体的破坏引起.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研究和应用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复合地基地基处理技术,分析和探讨了上下桩径比的变化对桩体承载机理的影响。通过在不同上下桩径比试验桩体内埋设应变片,读取应变量并计算得到相应桩身各处的轴力值及侧摩阻力,而后对所得数据进行整理与研究。得出6点主要结论与建议,从而指导该法的设计与施工。  相似文献   

6.
在贵阳地区,嵌岩桩的桩端常置于完整、较完整的岩基上,且嵌岩桩的承载力时常按照端承桩的情况来计算,以贵阳某工程项目的强风化泥质白云岩嵌岩桩为研究对象,通过基桩自平衡静载荷试验,分析强风化泥质白云岩嵌岩桩竖向承载力、桩身侧阻力及桩端阻力,探讨此类地质条件下嵌岩桩的承载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实测试桩的Q-s曲线符合试验规程;桩身轴力呈线性分布;嵌岩段的轴力随着荷载的增大变化明显;强风化泥质白云岩嵌岩桩竖向承载力由桩端阻力和桩身侧阻力共同承担,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用抗拔桩处理水工建筑物抗浮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在现场进行的大直径钻孔灌注桩的原型抗拔试验,对桩的抗浮安全度、荷载传递的机理、极的断裂机理、抗拨拉对其周围土作的影响,以及合理的极距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与研究.这种抗技桩应用于淮河干流重要工程城西湖进洪闸加固工程中,经受了1991年安徽特大洪水的考验.因此,用拉来处理水工建筑物抗浮是一种安全可靠,施工简便,受力机理明确且经济合理的新技术.尤其对一些抗浮能力较低而需要加固的水工建筑物,受水流条件及运用条件的限制,采用此法就更显得合理.  相似文献   

8.
杨磊 《人民长江》2016,47(19):87
以沙漠地区某输电塔基础为背景,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探讨不同倾角及其他条件对斜桩荷载传递及其承载力的影响。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桩身倾角不大于10°时,倾斜角对单桩的极限抗拔承载力影响不大,但会在桩身产生一定的弯矩以及在桩顶产生一定的水平位移。桩顶设置承台有助于减小斜桩的水平位移和桩身的弯矩。对倾角较大斜桩的抗拔承载力进行预估时,应该对桩顶以下一定范围内的的桩侧摩阻力予以折减。抗拔桩桩端侧阻力总体呈现弱化现象。  相似文献   

9.
10.
多层地基土中钻孔灌注桩桩身轴力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在灌注桩桩身安装钢筋计的方法来推求桩身轴力。结果表明:静载试验过程中,桩身处于弹性变形阶段时,轴力衰减速率较小;桩身处于弹塑性变形或塑性变形阶段时,桩身轴力衰减速率增大;桩身处于地基土破坏阶段时,桩底部附近的轴力出现了明显的双曲线分布特征。静载试验过程中,当地基土土性较差时,桩身轴力的衰减速率随之加大。当桩身出现负摩阻力时,轴力在向下传递过程中必须克服负摩阻力带来的影响,导致在该区间轴力出现"鼓肚状"分布。  相似文献   

11.
夯扩桩具有施工工艺简单 ,单桩承载力高的优点 ,在经济上也优于其它类型的群桩基础。本文从工程实例出发 ,将夯扩桩与传统的人工挖孔灌注桩进行对比 ,从对承载力要求的满足性和实施的经济性两方面展示了该技术的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国家重点工程西部管道工程兰州原油末站超大型油罐群,是我国首次在高饱和度黄土地基修建的超大型储油设施。由于高饱和度黄土地基天然承载力过低,仅为60 kPa,油罐区地基采用CFG桩复合地基进行处理。通过现场CFG单桩及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确定复合地基承载力,并对该种地基处理方法进行评述,为该地区地基处理积累了工程经验。  相似文献   

13.
根据工程实例研究了用生灰砂桩法处理高含水黄土地基的方法 ,发现该方法既能有效挤密桩间土 ,提高密实度 ,消除湿陷性 ,又能有效降低土体含水率 ,改变土体的状态。同时生灰砂桩胀化过程中与砂形成坚硬固化物 ,具有较高强度 ,且随龄期的增长而提高 ,使其与桩间土形成复合地基 ,大大提高地基承载力 ,是一种处理高含水黄土地基简便有效的方法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在陕西湿陷性黄土区域进行风电建设,风机基础设计是风电场设计的重点和难点。本文结合在定边、靖边多风电场的建设经验,提出了风机基础适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根据风机基础的重要性、地基受水浸湿可能性的大小,通过多工程的竖向浸水试验首次提出负摩阻长度的确定方法;根据陕北地基参数特点,提出采用扩底灌注桩,充分利用桩端承载力的方法,显著减小桩长,优化风机基础工程量。为陕西湿陷性黄土区域风机基础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甘肃省引洮工程总干渠8号隧洞连接段工程白土坡暗渠施工的实践为例,介绍了挤密桩在水利工程地基处理中的应用,详细阐述了施工工序、施工方法、质量控制及质量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6.
通过模拟等截面单桩抗拔的上拔过程,选择了合理的弹塑性接触面模型,得到Q-S曲线、侧摩阻力以及桩身轴力规律,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工程开挖施工过程,在既有的现场测量地质详勘资料的基础上,建立隧道基坑开挖的三维地质模型,并通过有限单元三维数值模拟方法模拟隧道动态开挖全过程,研究了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明挖浅埋隧道抗拔桩在施工过程中的作用,总结了开挖过程中抗拔桩的侧摩阻力和轴力等力学行为特征、变化趋势,得出了抗拔桩不但能很好的控制连续墙的变形,而且也能有效的降低底板的隆起。  相似文献   

17.
在工程实践中,抗拔桩基础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但对于抗拔桩工作机理却研究较少。通过现场足尺试验,分析了抗拔桩的承载特性和变形特性,包括抗拔桩桩顶与桩底位移、桩身轴力分布、侧摩阻力分布以及侧摩阻力和桩土相对位移的关系等,试验结果表明:抗拔桩在受到上部荷载作用时,桩顶和桩底同时产生位移;随着上部荷载的增加,桩体下部侧面摩阻力逐次发挥作用,同时由于荷载在向下传递时不断减小,下部桩身所受轴力较小,桩土之间的相对位移也较小,桩侧摩阻力不易全部发挥出来。桩周各土层土的侧摩阻力达到最大所需的相对位移也可以利用桩土相对位移与侧摩阻力的关系曲线推算得出。试验结果对工程设计计算及相关研究提供了一定参考。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8.
斜桩在承受水平荷载的同时,往往会受到上拔荷载的作用。为研究上拔荷载对斜桩水平承载性状的影响,开展了10根直、斜桩的室内模型试验,研究上拔荷载对斜桩桩顶水平位移和水平承载力的影响,对比了直桩与斜桩桩身弯矩和剪力的差异,并分析了上拔荷载对正、负斜桩桩身内力及桩侧摩阻力的影响规律。模型试验结果表明:上拔荷载从直桩水平极限承载力的12.5%增大到75%时,正斜桩水平承载力比增大21%,负斜桩水平承载力比减小25%。上拔荷载的存在会使正、负斜桩桩身轴力均增大,且上拔荷载越大,桩身轴力越大。上拔荷载能减小正斜桩桩身弯矩和剪力,使其抵抗弯矩和剪力的能力得到提高,而增大负斜桩桩身弯矩和剪力,使其抵抗弯矩和剪力的能力被削弱;不论正斜桩还是负斜桩,其上部区段桩身侧表面均出现了方向向上的摩阻力,而下部区段桩身侧表面均为方向向下的摩阻力,随着上拔荷载的增大,斜桩桩身侧摩阻力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9.
由于大型深水群桩基础受到复杂的环境影响,其基桩轴力的变化与环境因素之间呈现复杂非线性关系。利用在解决小样本、非线性、高维数方面具有很强能力的支持向量机,对苏通大桥群桩基础轴力实测数据进行分析,预测了一段时间内轴力的变化。并采用了蚁群算法(ACO)寻找模型最优参数,由此建立了ACO-SVM模型,避免了人为选择参数的盲目性。为方便对比,建立了传统SVM与RBF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比了ACO-SVM,SVM,RBF这3个模型的预测结果。研究表明,与传统SVM,RBF的预测结果相比,ACO-SVM模型具有更高的可信度和预测精准度,且具有更强的泛化能力,在大型深水群桩基础的轴力预测中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