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γ-射线辐照L-02细胞建立辐射损伤模型,用不同浓度的黄芪甲苷对其进行处理。通过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克隆形成实验观察黄芪甲苷对辐照后L-02细胞克隆形成的影响;生长曲线观察黄芪甲苷对L-02细胞的增殖能力的影响;WST-1法检测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微板法检测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活力及丙二醛(MDA)含量;DCFH-DA法检测活性氧(ROS)含量。结果表明:终浓度为80μg/m L以下的黄芪甲苷对L-02细胞增殖无影响;辐照后细胞存活率随受照剂量增大而降低,随辐照后时间增长而降低;黄芪甲苷能够提高辐射损伤后L-02细胞的增殖能力,抑制辐射所致的胞内ROS和MDA含量升高,同时使胞内SOD和GSH活力有所恢复。推测黄芪甲苷可能是通过清除L-02细胞内的自由基降低γ-射线诱发的氧化损伤发挥辐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探讨微波及微波联合γ射线照射对大鼠神经胶质细胞凋亡率、线粒体膜电位(MMP)、胞内游离Ca2+和Ca2+-Mg2+-ATP酶活性的影响。将原代神经胶质细胞分为对照组(C)、微波组(M)、电离组(I)和联合组(IM)。M和IM组接受4mW/cm2的微波辐射3d,2h/d;第4天,I和IM组接受5Gy1Gy/min)的γ射线照射。采用Ca2+-Mg2+-ATP酶测试盒检测胞内Ca2+-Mg2+-ATP酶;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MMP;流式细胞术和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检测胞内游离Ca2+变化。结果发现,与C组相比,I和IM组细胞的凋亡率显著升高,各组细胞MMP未见明显变化;M、I和IM组胞内游离Ca2+明显升高,Ca2+-Mg2+-ATP酶活性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在本试验条件下,2450MHz微波可使胞内Ca2+显著上升,Ca2+-Mg2+-ATP酶活性显著降低;未观察到微波与γ射线照射大鼠神经胶质细胞的联合作用。  相似文献   

3.
探讨氮氧自由基R-1(下称R-1)对人肝细胞L-02辐射损伤的保护机制,将L-02细胞分成4组:对照组、药物组、照射组和药物+照射组,药物组和照射组分别给予0.25 μmol/L的R-1和4Gy的60Coγ射线照射处理,药物+照射组接受这两种处理,对照组不接受处理.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周期,化学发光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  相似文献   

4.
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X射线诱导M059K细胞磷酸化组蛋白H2AX(γH2AX)和磷酸化的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症突变基因(pATM)焦点的形成;流式细胞仪分析M059K细胞γH2AX和pATM表达的周期依赖性。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结果显示,γH2AX和pATM焦点阳性细胞分别以照射后0.5、4 h表达最高,照射后24h,高剂量组焦点阳性细胞达100%。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显示,γH2AX和pATM的表达具有细胞周期依赖性。照射后0.5、4 h,γH2AX和pATM在细胞各期的表达均明显增加,并以G0/G1期为著;照射后24 h,γH2AX和pATM在G0/G1和S期表达降低,而G2/M期细胞表达明显增加。细胞呈现明显的G2/M期阻滞。结果提示,γH2AX和ATM信号通路参与X射线诱导的M059K细胞DNA双链断裂。  相似文献   

5.
加速器产生的6-MV X-射线一次性照射体外培养的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和SPCA-1,细胞的吸收剂量分别设置为0、1、3、5和8 Gy,细胞照射后24 h及单次接受5 Gy照射后6、12和24 h后取样;X-射线联合顺铂对BTG3表达的影响研究设立单纯照射组(5 Gy)、顺铂处理组(20μmol·L-1顺铂)和联合处理组(5 Gy+20μmol·L-1顺铂),上述实验均以未给予任何处理的细胞为对照组;采用Western blot及RT-PCR法检测受到不同剂量电离辐射及照射后不同时间肿瘤细胞中BTG3表达水平。Western blot与PCR检测结果均显示,A549和SPCA-1细胞在受到不同剂量的X-射线照射后24 h,其BTG3蛋白及mRNA表达量均明显增加,并随电离辐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加,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5.25-15.75,p0.05);照射后不同时间检测结果显示,细胞在X-射线照射4 h后BTG3蛋白及mRNA的表达量即开始上升,并持续到照射后24 h,与照射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t=7.52-11.18,p0.05);联合处理组BTG3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单纯照射组、顺铂处理组和对照组(t=7.02-15.86,p0.05)。电离辐射联合顺铂可以上调肺癌细胞株中BTG3的表达,BTG3基因有可能作为肺癌放化疗的靶基因。  相似文献   

6.
探讨白藜芦醇二聚体(Amurensis H,Vam3)对辐射致小鼠胸腺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体外无菌分离小鼠胸腺细胞,实验分为6组:对照组(Control)、白藜芦醇组(Resveratrol,Res)、Vam3组、照射组(Irradiation,IR)、照射+Res组和照射+Vam3组。照射+Res组和照射+Vam3组于照射前30 min给予Vam3和Res孵育,对照组、Res组、Vam3组以及照射组加等量RPMI-1640培养基或对应药物处理,除对照组、Res组和Vam3组外,其余3组均给予4 Gy ~(137)Cs γ-射线单次照射。照射后分别用生物发光法检测小鼠胸腺细胞活力,活性氧探针(DCFH-DA)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荧光抗体标记检测γ-H2AX表达水平以及FITC-Annexin V和PI双染标记法检测细胞早期凋亡率。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照射组细胞活力显著下降,细胞内ROS和γ-H2AX水平明显升高,同时细胞早期凋亡数目增加;而照射+Vam3组与照射+Res组比较显示,Vam3在提升细胞活力,降低细胞内ROS和γ-H2AX水平以及抑制细胞凋亡方面的作用比Res更加明显。研究结果表明,Vam3对辐射引起的小鼠胸腺细胞急性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且保护作用优于白藜芦醇。  相似文献   

7.
探讨硫酸镁对大鼠神经干细胞辐射损伤的保护作用。取新生大鼠神经干细胞进行培养,用免疫荧光法进行神经干细胞的鉴定后用含有不同浓度硫酸镁的培养基培养神经干细胞,选择出硫酸镁的合适浓度为0.00125g/mL。将神经干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实验对照组(照射)和实验组(照射+硫酸镁)。分别用2和4Gy ^10Coγ射线对实验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照射,分别于照射后24、48和72h用流式细胞仪对各组神经干细胞凋亡率进行检测,同时采用透射电镜对神经干细胞凋亡形态进行观察。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实验对照组各时间点神经干细胞的凋亡率明显升高,(t(2Gy,72h)=30.60,t(4Gy,72h1=31.85,p〈0.05),细胞呈现出明显的凋亡形态,并可见凋亡小体。与实验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各时间点神经干细胞的凋亡率明显降低,(t(Gy,72h)=9.08,t(4Gy,72h1p〈0.05),且细胞形态损伤明显减轻。硫酸镁能降低电离辐射对神经干细胞的凋亡率,减轻电离辐射所致神经干细胞核损伤的形态。  相似文献   

8.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60Coγ-射线照射后γH2AX表达的量效和时程关系,同时探讨紫外线联合60Coγ-射线照射后γH2AX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不同剂量60Coγ-射线照射后γH2AX表达量与照射剂量之间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4 Gy 60Coγ-射线照射后,γH2AX的表达在1 h达到峰值,随后逐渐减少。与假照组相比,单纯紫外线照射组γH2AX表达增加,一直稳定维持约6 h左右,随后开始减少。紫外线联合60Coγ-射线照射组与单纯60Coγ-射线照射比较,γH2AX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结果提示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γH2AX的表达估算受照剂量具有可行性,该法有望成为估算辐射剂量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将大鼠胰腺外分泌细胞(AR42J)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细胞根据姜黄素处理水平又分为A/B/C/D/E 5个姜黄素处理组,分别经0、2、4、8、16 μM姜黄素处理,实验组予以一次性大剂量X射线照射(6 Gy),模拟急性辐射损伤事件。照后收集细胞蛋白行免疫印迹试验(Wensten-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PARP、BCL-2,应激及能量代谢相关因子HIF-1ɑ、LDHA、PDH表达情况,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荧光酶标仪检测细胞ATP及ROS生成情况。清洁级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加药组、单纯照射组、照射+加药组,予以12 Gy X射线照射或假照射,射后24小时处死并解剖取出胰腺组织,Wensten-blot检查能量代谢相关蛋白表达情况,以探讨姜黄素在胰腺外分泌细胞辐射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单纯照射组细胞在受照24 h后,凋亡蛋白PARP表达升高,BCL-2蛋白下调,线粒体膜电位下降表明线粒体受损。辐照促使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表达上调,介导糖酵解的关键因子LDHA表达增强,PDH表达下调。细胞增殖活力下降,ROS生成增多,沉默HIF-1表达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辐照诱导的这种能量代谢转变。经姜黄素预处理,纠正了HIF-1α及LDHA的表达上调,部分恢复PDH表达,有效清除氧自由基,并且对细胞的增殖能力及ATP生成具有正向作用。动物实验显示辐照诱导HIF-1α表达加强,调控能量代谢相关蛋白表达发生改变,LDHA表达增强,PDH表达下调;经姜黄素预处理,纠正了HIF-1α上调所介导的能量代谢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趋势与细胞实验相符。以上结果说明,胰腺外分泌细胞在电离辐射损伤下,通过上调HIF-1α表达,促使能量代谢发生转变,糖酵解途径加强,而经线粒体的有氧氧化受到抑制。姜黄素通过下调HIF-1α,纠正了辐射诱导的细胞能量代谢紊乱,并有效清除氧自由基,保护线粒体,从而发挥其对胰腺外分泌细胞的辐射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不同终浓度(0、5、25、50、250和500μg/m L)四君子汤及其单味组份作用48 h对AHH-1细胞的毒性作用,以及不同终浓度(0、0.4、2、10和50μg/m L)四君子汤及其单味组份预处理AHH-1细胞2 h后对经4 Gy60Coγ射线照射的细胞存活的影响。将BALB/c小鼠8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照射对照组、四君子汤低剂量组(0.75 g/kg)、四君子汤中剂量组(2.25 g/kg)、四君子汤高剂量组(6.75 g/kg),检测各组照后3天和7天的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数量,以及照前7天至照后7天小鼠体重的变化,研究四君子汤对60Coγ射线照射引起的小鼠体重及外周血象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细胞相比,5、25和50μg/m L四君子汤及其单味组份作用于AHH-1细胞48 h对细胞存活无明显影响(p0.05),但50μg/m L四君子汤可显著提高受照后24 h AHH-1细胞的存活率(p0.05)。四君子汤中剂量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与照射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1),并且四君子汤中剂量组能明显减弱受照小鼠外周血血小板数的降低,同时四君子汤可以减轻辐射损伤所致的体重下降。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四君子汤对受照射AHH-1细胞具有一定的辐射损伤防护作用;四君子汤通过影响受照射后小鼠造血系统,促进体重恢复,减轻辐射所致损伤。  相似文献   

11.
小鼠脾淋巴细胞辐射死亡与凋亡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细胞凋亡在小鼠脾脏辐射损伤与重建中的作用及其机制,为急性放射病的防治提供依据.用原位末端标记、DNA电泳和免疫组化技术观察经2~8Gy不同剂量γ射线整体照射后,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过程和Bax、Bcl-2蛋白在其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照射后早期淋巴细胞凋亡率迅速增加,如6Gy照射后4h和1d凋亡率分别为对照值的4.9和9.7倍;凋亡率还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而迅速升高,照射后8h当照射剂量为2、4、6、8Gy时,凋亡率分别为对照值的3.7、5.4、6.2和8.3倍.(2)透射电镜观察表明,6Gyγ-线照射后,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出现早、中、晚期典型凋亡细胞的形态学特征.DNA凝胶电泳显示6Gy照射后4和6h,脾脏淋巴细胞出现特征的DNA梯形谱;末端标记法显示6Gy照射后4h凋亡率约为照前值的3.4倍.(3)照射后Bax、Bcl-2蛋白的异常表达证实两者在淋巴细胞凋亡的调控中起重要作用.细胞凋亡参与了小鼠脾脏辐射损伤与修复的全过程,Bax和Bcl-2蛋白对淋巴细胞凋亡的调控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研究电离辐射对体外培养肾小管上皮细胞1α羟化酶表达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Q—PCR)技术与透射电镜等方法,观察3Gy、5Gy和10Gy ^137Csγ,射线单次照射(剂量率为0.85Gy/min)体外培养肾小管上皮细胞后1α羟化酶mRNA表达水平及细胞线粒体形态的改变,并与不受照(0Gy)组比较。结果表明,低剂量(3Gy)γ射线照射24h后即出现肾小管上皮细胞1α羟化酶mRNA表达水平的明显降低(p〈0.05),且随受照剂量的增加下降幅度增大;电镜观察显示受照后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呈现肿胀、基质变薄、电子密度减低、嵴断裂、数量减少与排列紊乱等变化。  相似文献   

13.
比较研究X射线对人子宫颈癌细胞(He La)、人肝癌细胞(Hep G2)和人粘液表皮样癌细胞(MEC-1)的辐射敏感性。X射线照射三株细胞至吸收剂量2、4、6、8 Gy后0.5、4和24 h,用克隆形成实验测定细胞增殖,中性彗星电泳法检测DNA双链损伤(DNA double strand breaks,DSB),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磷酸化组蛋白H2AX(γH2AX)焦点的形成。结果显示:2、4、6、8 Gy剂量组及照射后不同时间点均以Hela细胞的存活分数(Survival fraction,SF)最高;CASP软件分析显示,DSB增加呈现时间和剂量依赖关系,照射后4 h尾矩(Tail moment,TM)增加最为明显,其中以MEC-1细胞增加最为显著;照射后0.5和4 h,γH2AX阳性细胞率达到100%,照射后24 h逐渐下降,其中Hela细胞下降最为明显。结果提示,克隆形成实验、中性彗星电泳和γH2AX焦点检测法的联合使用能有效预测肿瘤细胞辐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质子辐射对人恶性黑色素瘤的杀伤效应,本研究利用北京HI-13串列加速器提供的15 MeV质子,以0、1、2、4、8 Gy剂量辐照A375细胞,以细胞克隆术和流式细胞术检测A375细胞的克隆形成率、周期阻滞及凋亡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2 Gy辐照后细胞的γH2AX焦点数,并与相同条件下的γ射线辐射对比。结果表明,在1~8 Gy剂量下,随着剂量的增加,A375细胞的存活率下降,在4~8 Gy剂量下,细胞的存活率明显低于γ射线。辐照后12 h,细胞G2/M期阻滞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质子辐射诱导的周期阻滞强于γ射线;辐照后48 h, γ射线诱导的细胞周期阻滞已基本解除,但质子诱导的细胞周期阻滞除1 Gy外,2~8 Gy均未完全解除。辐射诱导的细胞凋亡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时间的延长,凋亡比例有所增加,且质子诱导的细胞凋亡率高于γ射线。辐照2 Gy后,γ射线和质子诱导的γH2AX焦点峰值均在照后1 h出现,质子辐射诱导的γH2AX焦点数和大小均高于γ射线。以上结果表明,质子辐射可有效杀伤恶性黑色素瘤A375细胞,在黑色素瘤治疗中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新型抗氧化剂SS31在体外对细胞的辐射防护作用和初步机制,用60Coγ射线照射细胞,用不同浓度的SS31对细胞进行干预,观察照射后细胞的增殖、生存状态、细胞内ROS水平和线粒体膜电位的改变,并将药物干预组和阴性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发现:7.5Gy的γ射线照射后24-72h,细胞增殖活性显著降低;48h内细胞凋亡和坏死比率显著增加,并伴随胞内ROS增长、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和细胞周期阻滞。SS31能明显改善这些反应,药物干预组与阴性对照相比有统计学差异。通过本实验,观察到了SS31具有明显的体外辐射防护作用,提示其有潜力作为一种新型的辐射防护剂。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电离辐射对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用无血清培养技术对神经干细胞进行培养,在传代后将神经干细胞分为4组,分别用0Gy、0.5Gy、1Gy、2Gyγ射线进行照射,在不撤除EGF、bFGF条件下对细胞进行培养,7d后用免疫荧光方法对细胞进行巢蛋白(Nestin)检测。用同样的方法对神经干细胞进行照射,在培养基撤除EGF和bFGF后,用免疫荧光对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进行检测。培养的神经干细胞在经一定剂量射线照射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nestin阳性细胞较未经照射的细胞阳性率降低;经过照射的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细胞的比例较未经照射的细胞增加。结果表明,电离辐射具有诱导神经干细胞分化的作用。电离辐射使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增加。  相似文献   

17.
Egr-IFNγ重组质粒的构建和在B16细胞中的辐射诱导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鼠IFNγ cDNA基因连接到Egr-1启动子的下游构建成Egr-IFNγ重组质粒,利用质脂体介导转染B16细胞,用ELISA方法检测x射线照射后IFNγ表达的剂量效应和时程。结果表明,实验组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20Gy和2Gy照射组高于其它实验组(p<0.01)。26y照射后6h IFNγ表达量最高(p<0.01)。转染后的B16细胞每隔24h接受2Gy x射线照射,结果显示第一次照射后表达量最高(p<0.01),然后逐渐降低。结果提示电离辐射可激活Egr-IFNγ重组质粒,并调节IFNγ基因表达,这项研究可能对肿瘤治疗的研究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60 Coγ射线照射诱发SD大鼠辐射损伤模型,移植异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 ),探讨ADSCs对辐射损伤大鼠的防护效果。方法SPF级雄性SD大鼠7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4 Gy单纯照射组、7 Gy单纯照射组、4 Gy ADSCs植入组、7 Gy ADSCs植入组,每组15只。大鼠经60 Co治疗机一次性4 Gy、7 Gy剂量全身照射后,ADSCs植入组尾静脉注射ADSCs ,注射体积为10 mL/Kg体重,对照组和单纯照射组注射等体积的无菌生理盐水。于照射后0、2、4、9、16、29天分别对五组大鼠进行血液学检查,照射后5、16、34天分别对五组大鼠进行血液生化学检查。结果外周血象结果显示,在照射后的极期和恢复期,ADSCs植入组的白细胞均高于单纯照射组;在恢复期,ADSCs植入组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高于单纯照射组,未见急、慢性毒性反应和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说明ADSCs的植入能提高辐射损伤大鼠机体的抗感染能力,加强机体防御适应机能,有促进辐射损伤后造血系统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亚低温干预对急性辐射损伤小鼠的保护效果。方法 40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受照组均接受6 Gyγ射线单次全身照射,(亚低温+照射)组在照射前给予亚低温干预(28℃~30℃),(照射+亚低温)组照射后给予亚低温干预,动态观察各组小鼠体温、体重、外周血白细胞,照后28天解剖观察脏器与骨髓恢复情况。结果与单纯照射组相比,(亚低温+照射)组外周血白细胞数恢复时间提前1周,胸腺重量和系数增大,且差异显著;(照射+亚低温)组外周血白细胞数恢复时间提前4天。结论亚低温对6 Gy单次全身照射小鼠有一定的辐射损伤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超大剂量6MeV电子束照射对大鼠脑Ca2+、Mg2+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超大剂量6 MeV电子束照射对大鼠脑Ca2+、Mg2+含量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在放射性脑损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对SD大鼠用6MeV电子线进行10Gy、20Gy和30Gy全脑单次照射,应用等离子直读光谱仪定量分析大鼠脑放射性损伤后不同时间、不同剂量脑组织中Ca2+、Mg2+含量的动态变化,用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大鼠全脑受照射后,均存在脑组织中Ca2+含量升高、Mg2+含量下降和脑水肿的发生.其中20 Gy照射后24 h脑组织中Ca2+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升高(p<0.05),Mg2+含量在照后7天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下降(p<0.05).在照后7天,上述各指标变化的幅度为30Gy组>20Gy组>10Gy组.基于大鼠放射性脑损伤后脑组织中Ca2+、Mg2+含量发生的变化,探讨了电离辐射所致脑损伤的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