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人工快速渗滤系统(CRI系统)的基质吸附有机物规律和性能,以河沙为对象,研究其对水溶液中COD的等温吸附特征,利用一级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对河沙吸附COD动力学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沙对水溶液中COD的等温吸附特征符合非线性Langmuir方程,吸附强度因子K1=0.027 2为正值,说明反应在常温下可自发进行,最大COD吸附量为1 893.706 5 mg·kg-1.一级和准二级动力学两种模型标准偏差值r2都大于0.980 0,从标准偏差值角度判断都能较好地反映河沙对水溶液中COD的吸附动力学过程,但通过Langmuir方程相关参数以及试验校对得出一级动力学方程更适合反映河沙对水溶液中COD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并导出该条件下河沙对水溶液中COD的平衡吸附量为1 750.335 5 mg·kg-1,而二级动力学模型误差较大.  相似文献   

2.
通过示差扫描分析法(DSC)研究了SiO2/氰酸酯树脂(CE)/含有活性稀释剂的双马来酰亚胺树脂(BMI)复合材料的固化动力学,求得其固化工艺参数为:凝胶温度87.13℃,固化温度137.27℃,后处理温度203.58℃;用Kissinger法和Ozawa法求得其固化动力学参数为:表观活化能6.692kJ/mol,反应级数1.493,Arrhenius方程中的频率因子11.9445s-1。与CE/BMI体系对比表明,SiO2的加入可以降低CE/BMI体系的活化能,使其固化反应可以在较低温度下进行。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纳米SiO2/环氧树脂/空心微珠体系的粘度特性,说明填料的加入对体系有一定的增粘作用。同时,采用示差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纳米SiO2/环氧树脂/空心微珠体系的固化过程,利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DSC曲线求出三元体系的表观活化能、反应级数和频率因子等参数,得出了固化体系的反应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4.
《江苏陶瓷》2003,36(4):42-42
该技术的特征是选用SiO2质量分数为50%~75%,Al2O3质量分数为5%~20%的天然河沙为原料。按河沙∶碳粉∶碳化硅=100∶(3~6)∶(1~6)的比例混合,加水球磨,烘干;再与水混合均匀后成型为直径0.5~2cm的颗粒,于80~100℃温度下烘干;在400~500℃烧成并保温,再升温至1000~1100℃,保温后随炉冷却。本发明制备的多孔陶瓷颗粒密度为0.7~1.2g/cm3,抗压强度5~20MPa,过滤范围宽,特别适用于严重污染水域的大范围使用。本方法工艺简单,原料来源广,成本低,便于实现系列化和规模化生产。用天然河沙制备多孔轻质陶瓷颗粒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硅烷偶联剂KH-792及正硅酸乙酯为原料,制备了一种末端含有氨基的杂化SiO_2(SiO_2-NH_2),将其加入双马来酰亚胺(BMI)树脂中,通过红外光谱,凝胶时间测定及示差扫描量热分析研究了SiO_2-NH_2对BMI树脂固化反应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树脂体系的固化工艺为140℃/2 h+180℃/2 h+220℃/4 h+250℃/6 h,SiO_2-NH_2的加入促进了BMI树脂体系的固化,且体系的表观活化能有所降低,可在工程领域良好应用。  相似文献   

6.
曹春华  刘琼玉 《广州化工》2011,39(20):35-36,74
以钛酸丁酯和正硅酸乙酯为主要原料,用一步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iO2/SiO2复合材料,同时采用紫外灯为光源,考察了不同TiO2/SiO2复合光催化剂用量及不同甲基橙初始浓度对光催化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TiO2/SiO2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效果良好,比相同条件下纯TiO2的光催化活性有明显提高;其光催化降解甲基橙的动力学表现为Langmuir—Hinshelwood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  相似文献   

7.
对SiO2微粉和Al2O3细粉所制的试样在不同温度下煅烧后的强度,X-射线定量分析,红外光谱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它们之间反应开始于700℃。  相似文献   

8.
研究水介质中胶乳氯化反应历程,根据氯化反应的两个阶段分别建立了动力学方程,对水介质中天然橡胶乳氯化反应的进行程度用氯含量分析法进行跟踪.结果表明,两个阶段的反应均为一级反应,第二阶段反应活化能Ea为1 122.468 24 J/mol,指前因子为0.202 3 h-1.提出第二阶段光氯化反应机理,推导的反应速率方程与经验速率方程一致.  相似文献   

9.
含Al2O3/SiO2体系反应烧结过程中莫来石的形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深刻理解莫来石的形成及其动力学对采用反应烧结方法制备具有良好性能的莫来石或含莫来石陶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对几种含Al2 O3 SiO2 体系反应烧结过程中莫来石的形成过程进行了系统总结 ,深入分析了莫来石形成及其动力学机制的影响因素。表明莫来石的形成机制主要取决于反应温度和起始原料的特征 ,低温下 (<165 0℃ )莫来石形成是一个在富SiO2 基质中成核和生长的过程 ,其生长速率受Al2 O3颗粒向非晶富SiO2 基质相中的溶解过程控制 ;而在 165 0℃以上 ,莫来石的成核和生长发生在Al2 O3和SiO2 的界面上 ,生长速率由Al3+ 和Si4 + 通过莫来石层的互扩散过程控制  相似文献   

10.
石灰石与SO2的高温短时的硫酸化反在夹带流反应器中被实验研究,硫酸化反应是一个两阶段反应:初始是一个非常快的零级表面反应且活化能的21.0kJ/mol,接着是活化能为80.1kJ/mol的产物层扩散控制反应,初始阶段约0.3s.吸收剂的种类、Ca/S比、停留时间、反应温度和SO2分压影响着脱硫反应速率,脱硫反应过程能用缩芯模型来模拟。在Ca/S=2、1000℃T 2S的实验条件下,喷射F-石灰石能  相似文献   

11.
在聚氯乙烯(PVC)挤出成型工艺的基础上,结合聚氨酯(PU)的反应特点,选用经钛酸酯表面处理过的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2)作为纳米材料,对PU/nano-SiO2/PVC复合材料进行了探索,利用超声辐照技术并经搅拌将nano-SiO2分散于液化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L-MDI)中,良好地解决了物料的分散问题;研究了反应挤出工艺条件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挤出速度40~50 r/min、均化段温度180~190 ℃最为合适;PU/nano-SiO2的质量比为5:1时,对PVC的增韧效果最佳,Pu和nano-SiO2能协同增韧PVC,且nano-SiO2具有补强作用,当PU/nano-SiO2/PVC质量比为5:1:20时,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12.
在硝酸介质中,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尿素(Urea)与亚硝酸(HNO_2)的反应。通过考察不同浓度的尿素、不同溶液酸度、离子强度和温度等因素对反应过程的影响,得到硝酸介质中Urea和HNO_2的反应动力学速率方程为,-dc(HNO_2)/dt=kc(HNO_2)c~(0.90)(Urea)c~(0.46)(H+),当t=20℃、c(NO_3~-)=2.00 mol/L时,反应速率常数k=0.15±0.01(mol/L)~(-1.36)s~(-1),反应活化能E_a=(34.4±0.2)kJ/mol,研究结果表明,在硝酸介质中,尿素与HNO_2能快速反应。提高尿素浓度、溶液的酸度和温度均有利于亚硝酸的还原。而离子强度的变化对反应速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3.
我国萤石硫酸法生产氟化氢技术主要来源于生产实践中的经验和从国外引进。近年技术进步较快,有的企业的生产技术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但是,由于缺少必要的基础理论指导,在一定程度上仍依赖操作人员的经验和技艺,往往因人员或原料发生变化而导致运行故障。HF生产装置的技术难点集中在反应单元,目前国内有多种可供选择的技术,这些技术彼此差异较大,各方专家褒贬不一。企业在扩大装置规模和技术改造时,因对各种技术缺少深入的了解而不能统一认识,难以作出决策。本文回顾了有关萤石硫酸反应动力学研究成果,结合生产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4.
熔融制备了PBT/纳米SiO2复合材料,用DSC分别研究了SiO2在低含量(0.3%质量分数)和高含量(3%)时的非等温结晶行为;并分析了PBT/纳米SiO2复合材料的结晶动力学。结果表明,纳米SiO2对PBT有异相成核作用,加入纳米SiO2后,显著提高了PBT结晶温度,加快了其结晶速率。结晶动力学表明,莫志深法很好的吻合了PBT/纳米SiO2复合材料体系,而Ozawa方法并不太适合。通过结晶活化能的计算,表明在低含量(0.3%)时有更好的结晶能力。  相似文献   

15.
SMBR中消化反应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稀土氨氮废水的实验中,为进一步了解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中氨氮降解规律及微生物生长的动力学模型,通过合理的理论推导和实验验证,得出消化过程中的基质降解的动力学模型,测出了基质降解动力学模型中的相关参数,并推导出了微生物生长的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氨氮降解符合Monod方程,并从生物膜组成角度,清楚地揭示其生长动力学行为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微结构反应器中CuZnAlZr催化剂CO变换反应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鹏  余皓  彭峰 《工业催化》2009,17(9):37-42
在基于泡沫金属材料的微结构反应器中进行CO变换反应,考察CuZnAlZr催化剂的CO变换反应动力学。对实验数据进行最小二乘非线性回归,所得反应速率方程与实验数据吻合。利用所得到的动力学方程,针对典型醇类重整气组成,分析了为燃料电池提供氢源的CO变换反应器的体积功率密度,结果表明,CuZnAlZr微结构反应器是为小型燃料电池提供氢源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17.
以葡聚糖为研究对象,在超声波的作用下,对其进行降解。实验发现在一定范围内,葡聚糖的初始分子量越大,降解速率R值越大。通过借鉴Vijayalakshmi的超声降解模型,对超声降解葡聚糖的分子量分布数据进行拟合,得到不同分子量葡聚糖超声降解的动力学方程,表征了分子量分布随时间的关系,为超声降解葡聚糖的分子量控制的可行性提供了理论基础。经实验验证,该动力学模型具有良好的精度和应用性,可用来预测一定超声时间内的葡聚糖分子量分布。  相似文献   

18.
以葡聚糖为研究对象,在超声波的作用下,对其进行降解。实验发现在一定范围内,葡聚糖的初始分子量越大,降解速率R值越大。通过借鉴Vijayalakshmi的超声降解模型,对超声降解葡聚糖的分子量分布数据进行拟合,得到不同分子量葡聚糖超声降解的动力学方程,表征了分子量分布随时间的关系,为超声降解葡聚糖的分子量控制的可行性提供了理论基础。经实验验证,该动力学模型具有良好的精度和应用性,可用来预测一定超声时间内的葡聚糖分子量分布。  相似文献   

19.
天然胶乳氯化反应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型的“胶乳法”工艺制备氯化天然橡胶,相对于传统的“溶液法”具有污染少、工艺简单、投资小、成本低等突出优点,是氯化天然橡胶的发展方向。对胶乳法的氯化反应历程进行研究,对完善胶乳法工艺具有重要意义,因而采用化学分析方法及SPSS回归分析方法,对胶乳法工艺制备氯化天然橡胶的氯化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现行工艺条件下胶乳法氯化反应,可采用经验式y=18.8350Inx 62.8390(R^2=0.9897,P=0.0000)预测氯化反应程度,即根据氯化时间(x),计算氯含量(y);利用方程式Y=0.0605e^4.3179X(R^2=0.9982,P=0.0000)可由实际测得的氯含量(X),计算出相应的氯化反应转化率(Y);本氯化反应的表现反应级数为:n=0.3。  相似文献   

20.
聚乙烯醇水溶液中H_2O_2的催化分解反应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聚乙烯醇 ( PVA)水溶液中 H2 O2 的催化分解反应动力学 ,讨论了 PVA浓度、反应温度、搅拌速率等对 H2 O2 分解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小分子在 PVA水溶液中的扩散影响 ,致使 H2 O2 的分解反应动力学行为明显偏离经典的 H2 O2 分解反应动力学曲线 ,其偏离程度依赖于扩散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