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大豆分离蛋白(SPI)为主要原料,添加一定量的羧甲基纤维素(CMC)和豌豆淀粉(PS)制备大豆分离蛋白/纤维素/淀粉三元复合可食性膜,研究了成膜工艺条件,并对复合膜进行红外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复合膜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大豆分离蛋白量为50%(总质量)、纤维素和淀粉比例为3 1、甘油含量为30%(以大豆蛋白量计)、改性温度为70℃.红外光谱表征显示,SPI/CMC/PS三元复合可食用膜相溶性好,表明该工艺参数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以染料为示踪剂进行示踪脉冲响应实验,研究了圆柱形厌氧折流板反应器(CABR)在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下的停留时间分布(RTD)曲线和水力特性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当HRT在1h至9h变化时,CABR反应器的C-θ曲线趋于正态分布;死区容积率Vd/V在0.154~0.026之间;完全混合槽串联数N值介于6.76~8.26之间.这说明CABR反应器具有容积利用率高和推流化程度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采用纤维素酶/稀酸处理法从浙江产天然毛竹中分离木质素。优化毛竹酶解的反应条件,并考察不同pH值对木质素产率的影响,确定分离木质素的最佳反应条件。最佳反应条件为:酶解反应时,控制酶/底物比1∶8,底物浓度为0.025g/mL,反应温度50℃下反应48h;稀酸处理时,pH值为0.82。用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和核磁共振氢谱(1 H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a,1 H-NMR)对优化条件下分离的精炼木质素样品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精炼木质素具有典型的紫丁香基和愈创木基特征峰,而纤维素、半纤维素及碳水化合物的特征峰含量很小。精炼木质素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的结果表明:纤维素酶/稀酸处理法分离的木质素与传统的磨木木质素法相比方法相比,纯度和产率具有较大提升。  相似文献   

4.
以三七的常量三醇组人参皂苷(含Re、Rg1、R1)为底物,研究了不同通透处理工艺对黑曲霉细胞转化人参皂苷Rh1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通透剂为3% EDTA(质量分数),透性化处理时间为30 min(28 ℃),超声处理时间为15 min时,黑曲霉细胞的通透性最佳; 该条件下得到的黑曲霉细胞与三醇组人参皂苷底物反应30 min(45 ℃)时,Rh1的产量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5.
在间歇反应器上考察了通过共沉淀法制备得到的一系列不同负载的Cu-Cr2O3/Al2O3催化剂的催化加氢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当n(Cu)∶n(Cr)=2∶1时有最佳的催化剂活性,n(Cu)∶n(Cr)=1∶1时有最佳的1,2-丙二醇选择性.在反应温度为200℃、氢气压力为3MPa、搅拌速率为500r/min和n(Cu)∶n(Cr)=2∶1的Cu-Cr2O3/Al2O3催化剂作用下,反应6h,实现了乳酸乙酯的完全转化,其中1,2-丙二醇的收率达到了95.3%.  相似文献   

6.
采用一种可生物降解的自制阳离子蛋白类浆料对毛涤混纺纱进行上浆,研究其上浆工艺、浆纱的退浆工艺以及上浆后并退浆的毛/涤织物的染色性能。通过研究优化出了毛涤纱最佳上浆工艺为:浆液质量浓度10%;最佳洗呢(兼退浆)工艺为:4g/L Na2CO3,1g/L皂液,40℃处理40min,浴比1:20;浆纱并经洗呢(兼退浆)后毛/涤织物Lanasol染料最佳染色工艺条件:醋酸用量为1ml/L,90℃保温染色1h,再用1.5g/L碳酸钠在60℃固色20min。并评价该浆料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该浆料可以有效的提高浆纱的强力,减少纱线的毛羽,同时浆纱经适当条件的退浆后,染色性能显著提高,但耐洗色牢度及耐摩擦色牢度有所降低,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反应精馏法催化合成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系列工艺条件,发现该方法有生产工艺简单,反应条件温和,反应时间短,产品中副产物少,转化率高,产品质量较好,且可以在反应的同时,对产物进行有效的分离等优点。最佳工艺条件;催化剂硫酸的用量占总投料量的3‰、釜温控制178℃、柱温控制1 63℃,m(苯酐):m(异辛醇)为1:2.7,回流比为1:1, 反应时间为1.5 h,反应床层高度为2.7 m时,邻苯二甲酸酐的转化率可达到99%。  相似文献   

8.
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法对氯化1-甲基-3-(2-甲基烯丙基)咪唑[(MA)MIM]Cl合成过程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较优条件为:n(2-甲基烯丙基氯)∶n(N-甲基咪唑)=1.4∶1,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3 h.研究了[(MA)MIM]Cl合成反应的动力学模型.结果显示,在均相条件下,此合成反应符合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拟合出了动力学方程,其指前因子A=1.166×108mol.g.min,活化能Ea=75.58 kJ/mol,为设计合成反应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用固体酸SO4 2 -/ZrO2 作催化剂 ,环己烷作带水剂 ,使丙烯酸与异辛醇反应 ,合成丙烯酸 - 2 -乙基己酯。研究了催化剂用量、阻聚剂用量、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并得到了最佳工艺条件 ,即催化剂用量为丙烯酸质量的 5 % ,阻聚剂用量为丙烯酸质量的 0 .0 5 % ,原料配比n(异辛醇 )∶n(丙烯酸 ) =1.2∶1,反应温度 12 0℃ ,反应时间 3h。试验结果表明 ,固体酸SO4 2 -/ZrO2 对该酯化反应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 ,产率高达 88.5 %。实验测定了反应动力学数据 ,采用线形回归求得了反应动力学方程 ,表观活化能为 113.93kJ·mol-1。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用混酸H7PW1 2 O42 /H3PO4作催化剂 ,乙醛酸和尿素反应合成尿囊素的最佳工艺条件 结果表明 ,当n(乙醛酸 ) :n(尿素 ) =1∶3.5 ,m(H7PW1 2 O42 ) :m(H3PO4) =1∶1 0 ,反应温度 75℃ ,反应时间 3h ,产率约为 70 5 % ,纯度为 97 5 % .  相似文献   

11.
耦合光催化氧化和有机膜分离技术,设计了一种由光催化反应器和膜分离器组成的新型光催化氧化-有机膜分离三相流化床循环反应装置(简称循环反应装置);并对平均粒径0.22μm颗粒状TiO2催化剂在循环反应装置中的分布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膜分离器中TiO2悬浮浓度明显低于光催化反应器中的;一定的曝气量和TiO2加入量下,光催化反应器与膜分离器中TiO2平衡悬浮浓度恒定,且其曝气量和TiO2加入量分别以82.50 g、1.00 m3/h为宜。循环管处水冲洗使循环反应装置中TiO2悬浮浓度恒定,且最佳的水冲洗时间间隔为60 min;连通管直径6.50 mm时膜分离器中TiO2悬浮浓度比连通管直径20.00 mm时的低;膜出水对循环反应装置中TiO2分布特性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2.
苯酚直接羟化制备苯二酚为液-固相的强放热快反应,催化剂的活性衰减很快,催化剂失活对催化过程的工艺流程、设备及操作条件的选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利用催化剂的活性关联式计算了不同流程和操作条件下反应器中催化剂的平均活性,结果表明:宜采用三釜阶式串联反应流程,催化剂回用比例为0.8,过氧化氢加人总量应与平均活性相对应,调节回用比例可控制产物分布,延长催化剂开始失活时间有利于减少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3.
对稀酸法分离废弃涤棉混纺纤维,回收涤纶的工艺过程进行了研究。采用正交试验考察了盐酸质量分数、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及固液比等因素对分离回收涤纶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影响因素的显著性大小依次为:反应时间、盐酸质量分数、反应温度、固液比。最优工艺为:盐酸质量分数10%,固液比40g/L,温度95℃,反应时间90min。反应后的涤纶成纤维状,棉纤维水解成细小粉末,通过过滤分离达到了回收涤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在常压下、温度为460—570℃,H_2O/C 为3.0,4.0,5.0的条件下,在内循环无梯度反应器内研究了环己烷水蒸汽转化反应的宏观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反应产物中的烃只有甲烷,所有实验条件下水煤气变换反应并未达到平衡,整个反应过程可用如下反应模型描述:(?)利用实验数据的优化求得了相应的反应速率方程,对实验数据的拟合结果表明,上述模型是合理的,它能够较好地模拟 Z_(409)催化剂上环己烷水蒸汽转化过程预测反应过程中的组分分布。  相似文献   

15.
按照接触沉淀池的结构参数对BAF反应器进行改造后,进行城市污水再生回用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控制气水比为1.5∶1~2.5∶1、水力负荷为1.0~2.0 m3/(m2.h)时,接触沉淀-BAF反应器具有良好的接触沉淀性能,浊度平均去除率可达92%;反应器内存在同步硝化-反硝化过程,具有良好的脱氮性能,出水NH3—N≤5 mg/L,TN<15 mg/L.在进水水质控制良好的前提下,反应器出水水质均可达到国家标准中城市绿化、道路清扫及建筑施工等城市杂用水水质要求.  相似文献   

16.
采用自制的UASB反应器组装厌氧反应处理系统,以絮状污泥进行接种后启动后,研究了UASB反应器的启动运行过程及其内部污泥的性质,通过污泥产甲烷活性和反应器最大容积负荷的计算,可以看出以絮状污泥接种UASB启动后,可以有效形成成熟的颗粒污泥,并且通过对比实验表明,在反应器启动初期添加颗粒活性炭物质,有助于UASB的快速启动,反应器内形成的颗粒污泥性能优于未加添加剂条件下成熟的颗粒污泥,且系统处理效率稳定.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金属氢化物储氢反应器放氢过程的热质传递特性,建立了金属氢化物反应器的2维轴对称数学模型.此反应器内装填了Ti0.95Zr0.05Mn1.55V0.45Fe0.09储氢合金和膨胀石墨组成的复合压块.通过与文献中实验数据的对比验证了所建立模型的有效性.考察了换热流体温度、流体平均流速和氢气排出压力变化对金属氢化物反...  相似文献   

18.
A~2O工艺中的反硝化除磷及其强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A2O工艺中的反硝化除磷现象及影响因素,采用52.5L的A2O反应器处理实际污水.结果表明:正常运行的A2O工艺中存在反硝化除磷现象,在系统HRT为8h,污泥回流比为70%和内回流比为250%的情况下,A2O系统中缺氧区吸磷占总吸磷量的36%左右,序批试验表明,此时反硝化除磷菌占总除磷菌的35.4%.原水的C/N比越低,反硝化除磷的比例越高,但是过低的C/N比会导致TN去除率低下.将缺氧区和好氧区的容积比从1/1扩大到5/8,延长反硝化除磷反应的时间,TN去除率可从62%提高到70%左右,相比单纯提高内回流比更节能.强化A2O工艺中的反硝化除磷,为传统A2O工艺在处理低C/N比污水时提高脱氮除磷效率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内循环对A2/O工艺脱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有效容积为52L的A~2/O工艺,以实际生活污水为水源,研究了不同进水ρ(NH_4~+-N)负荷条件下,内循环回流比对系统脱氮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硝化速率随着进水ρ(NH_4~+-N)负荷增加而升高,系统脱氮效率随着内循环回流比增加而升高,内循环回流比从0增加到6,系统脱氮效率升高了14.0%,其中,ρ(NO_x~-N)去除率升高了10.2%,ρ(NH_4~+-N)去除率升高了3.8%.为稳定出水中氮的浓度、降低运行费用,内循环回流比应随进水ρ(NH_4~+-N)负荷的增加而增加,一般情况下内循环回流比易控制在2左右.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讨论了一种新颖的化学反应器最优化设计技术。根据现代控制理论中的可控性概念及最优哈密尔顿函数计算的结果,应用系统的可控制判断,可以不必模拟反应器内部的温度分布及浓度分布,便能预言该设计要求是否同时可被满足。最优哈密尔顿函数的计算,可把整个设计程序归结为两点边值问题,从而决定了最优控制向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