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选矿废水中残留的浮选药剂排入水体中会破坏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因此有效去除选矿废水中残留的浮选药剂十分重要。以高铁酸钾为氧化剂对含乙硫氮的模拟选矿废水进行了降解试验。结果表明:高铁酸钾能快速、有效地去除模拟选矿废水中的乙硫氮;高铁酸钾用量的增大、废水pH值的降低和反应时间的延长,乙硫氮的去除率均上升。乙硫氮模拟选矿废水在初始浓度为0.2 g/L,矿浆pH=6、温度为20℃、高铁酸钾起始浓度为0.6 g/L、反应时间为45 min情况下,乙硫氮去除率可达83.65%。  相似文献   

2.
乙硫氮浮选铅及铅锌分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乙硫氮浮选方铅矿及铅锌矿物的分离,提示在高pH(石灰)介质中,以乙硫氮为主要捕收剂的选铅药剂制度,解决了常规方法难以解决的高硫铅锌矿石中有用矿物的分离难题,获得满意的选另指标和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通过方铅矿单矿物浮选试验、吸附量测定、红外光谱检测和电化学计算等手段,研究了亚硫酸钠在乙硫氮-方铅矿浮选体系中的作用及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乙硫氮-方铅矿浮选体系中,方铅矿浮选的较佳乙硫氮浓度为4×10~(-5) mol/L,方铅矿浮选的较佳pH范围为6 ~ 11;乙硫氮与方铅矿表面相互作用形成的疏水性产物主要为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铅(PbD2);中性及碱性条件下在乙硫氮-方铅矿浮选体系中添加亚硫酸钠后红外光谱特征吸收峰增强;乙硫氮-方铅矿浮选体系中的矿浆pH值随着亚硫酸钠的添加而升高,方铅矿的自身氧化反映随着矿浆pH值得升高而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从而使方铅矿可浮性变好。  相似文献   

4.
氧化铜资源的回收一直被认为是选矿界的难题,但随着铜矿资源的逐渐减少,难选氧化铜回收技术的开发与研究,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青海某氧化铜矿铜含量低,氧化率高,且嵌布粒度很细,含泥量大,采用传统的捕收剂都没有达到理想的选矿指标,经过采用新型高效螯合捕收剂与乙硫氮组合使用,使得铜精矿品位达到23.52%,回收率达到73.87%。该工艺流程简单,指标稳定,值得推广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光谱电化学研究乙硫氮与脆硫锑铅矿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光谱分析及恒电位阶跃法,研究了乙硫氮在脆硫锑铅矿表面吸附的光谱电化学行为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其作用机制与混合电位模型存在一些差异。乙硫氮(D^-)在脆硫锑铅矿表面不仅能化学吸附,而且能形成PbD2;溶液中过量的乙硫氮被催化氧化成双乙硫氮分子(D2),并物理吸附在矿物表面;当pH为6.86时,在实验的电位区间内,乙硫氮都使脆硫锑铅矿的界面电容降低,极化电阻增大,在-78—400mV电位区间,电阻明显增大;物理吸附的双乙硫氮分子D2和体相沉积的PbD2在矿物表面的附着能力差。  相似文献   

6.
磁黄铁矿与乙硫氮相互作用电化学浮选红外光谱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乙硫氮为捕收剂时磁黄铁矿的浮选行为,发现在pH2-12的范围内,磁黄铁矿均可表现良好的可浮性。只有pH>12时,可浮性下降。通过用氧化剂过硫酸铵、还原剂硫代硫酸钠调节矿浆电位, 考察了磁黄铁矿在不同pH值下,可浮性与矿浆电位之关系,得出了矿物可浮电位-pH区间。通过红外光谱测试技术的研究,探讨了乙硫氮在磁黄铁矿表面作用机理及生成产物,不同pH值下与乙硫氮作用后,磁黄铁矿浮选回收率与乙硫氮红外吸收强度有对应关系,乙硫氮的二硫化物秋兰姆是主要吸附产物。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以乙硫氮为捕收剂时脆硫锑铅矿的浮选性质。在酸性介质中脆硫锑铅矿具有良好的可浮性; 但在碱性介质中(pH>8.0), 可浮性急剧下降; 在pH=11.0的高碱条件下, 无论矿浆电位如何变化, 脆硫锑铅矿的可浮性都很差。pH=6.0, 脆硫锑铅矿的可浮电位区间为0~0.7 V, 电位范围较宽; pH=9.18时, 可浮电位区间则为0~0.5 V。采用循环伏安电位扫描研究方法, 研究了乙硫氮在脆硫锑铅矿表面的电化学作用机理, 在其表面没有氧化形成四乙基二硫化秋兰姆(TETD 或D2)分子; 电极电位从-0.25 V左右开始就在脆硫锑铅矿产生了化学吸附。在乙硫氮存在时, 从0.35 V开始乙硫氮与脆硫锑铅矿相互作用明显, 电位增加到0.75V附近存在明显的氧化峰, 试验结果表明在脆硫锑铅矿表面有PbD2、 SbOD形成产生。电化学试验结果与浮选试验结果能较好地对应起来。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以乙硫氮为捕收剂时,方铅矿、闪锌矿和单斜磁黄铁矿这3种单矿物在不同矿浆pH值及不同矿浆电位下的浮选行为。结果表明:方铅矿在整个试验pH范围内的可浮性均很好,单斜磁黄铁矿在低pH值下的可浮性差,闪锌矿的可浮性随着pH值的增大而急剧减弱;矿浆电位对单斜磁黄铁矿的浮选行为影响不大,方铅矿在矿浆电位升高时可浮性变差,闪锌矿在矿浆电位降低时可浮性变差。  相似文献   

9.
考查了乙硫氮为捕收剂时,磁黄铁矿、脆硫锑铅矿和铁闪锌矿的浮选行为,发现在pH2~12的范围内,磁黄铁矿具有良好的可浮性,当pH>12时,可浮性下降。而脆硫锑铅矿在整个pH范围内,均具有很好的可浮性。铁闪锌矿只有在酸性条件下才有较好的可浮性,当pH>5以后,浮选回收率急剧下降而不可浮。并采用氧化剂过硫酸铵、还原剂硫代硫酸钠调节矿浆电位,考查了磁黄铁矿、脆硫锑铅矿和铁闪锌矿在不同pH值下可浮性与矿浆电位的关系,得出了矿物可浮的电位-pH区间。研究表明,磁黄铁矿和脆硫锑铅矿可分离电位区间很窄。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无机抑制剂硫酸锌及其与乙硫氮不同添加顺序对方铅矿和闪锌矿浮选行为的影响。当先加入硫酸锌时,硫酸锌对闪锌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方铅矿有轻微的抑制作用;当硫酸锌后于乙硫氮加入时,对方铅矿的抑制作用减弱,而对闪锌矿的抑制作用增强。吸附量测定结果表明,乙硫氮强烈吸附在方铅矿表面,硫酸锌对乙硫氮在方铅矿表面吸附影响很小,而乙硫氮与闪锌矿表面作用较弱,吸附量较小。红外光谱研究表明,无论硫酸锌先加还是后加,均明显降低乙硫氮在闪锌矿表面的吸附,而硫酸锌对乙硫氮在方铅矿表面的吸附影响较小,特别是硫酸锌后加时对乙硫氮在方铅矿表面吸附强度的抑制作用减弱。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研究表明,与硫酸锌先加时相比,硫酸锌后加时,方铅矿表面吸附的氢氧化锌亲水胶体更少、乙硫氮略多,而闪锌矿表面吸附的氢氧化锌亲水胶体更多、乙硫氮更少。因此,硫酸锌后于乙硫氮添加时更有利于铅锌分离。  相似文献   

11.
在氧化铝的生产过程中,随着循环母液里碳酸钠的积累使物料流量增加,溶液的粘度增大,并影响分解过程A l(OH)3的结晶及生长。试验采用氧化钙为脱硅剂,研究了碳酸钠对铝酸钠溶液深度脱硅条件和结果的影响,确定出较佳反应条件:在脱硅温度90℃、时间110m in、搅拌速度867 r/m in,碳酸钠用量30g/L时,精制液的硅量指数达到3642。硅渣的XRD光谱分析表明,碳酸钠浓度在0~30g/L之间时,促进铝酸钠溶液脱硅;碳酸钠浓度高于30g/L时,抑制溶液脱硅。  相似文献   

12.
采用过硫酸钠氧化-水解法分离ZnSO4溶液的锰铁。研究结果表明:在过硫酸钠用量为理论量的6倍,氧化pH值为1.0,氧化温度为90 °C,氧化时间为30 min,保持水解温度为90 °C,水解pH值为4.0,水解时间为30 min的条件下,Mn和Fe的沉淀率分别为99.97 %和99.78 %,净化渣的主要物相为MnO2和Fe2O3。净化液中钴锰比和钴铁比均达到钴回收的相关标准,可进行后续沉钴。  相似文献   

13.
以铁交联膨润土为催化剂,H2O2为氧化剂,催化氧化降解处理染料刚果红,并研究各因素对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用铁交联膨润土-H2O2处理50 mg/L刚果红废水,在pH值为3、温度75℃、H2O2用量0.016 mol/L、铁交联膨润土用量0.4 g/L、时间30min条件下,对刚果红的去除率达91%.铁交联膨润土...  相似文献   

14.
含硅铝酸钠溶液深度脱硅动力学及脱硅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含硅铝酸钠溶液添加氧化钙-硫酸钙复合脱硅剂深度脱硅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脱硅后溶液中SiO2的含量受脱硅时间和脱硅温度的影响很大,随着脱硅温度升高和脱硅时间的增长,SiO2的含量逐渐减小。并由SiO2的含量与脱硅时间和脱硅温度的关系,推导出了该脱硅过程中的动力学方程:-dC/dt=42.95exp(-2.10×104/RT)×C1.04,在313~371K,脱硅速度随反应温度提高而加快,此过程的表观活化能为2.10×104J/mol。通过渣相的X衍射测试分析,探讨了氧化钙-硫酸钙复合体系的脱硅机理。  相似文献   

15.
3种调整剂对微细粒赤铁矿分散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左倩  张芹  邓冰  王飞 《金属矿山》2011,40(2):54-56
通过单矿物沉降试验,研究了碳酸钠、氢氧化钠和硅酸钠对微细粒赤铁矿分散行为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碳酸钠相比,氢氧化钠和硅酸钠对微细粒赤铁矿有更好的分散效果;氢氧化钠和硅酸钠对微细粒赤铁矿的分散具有协同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增强搅拌强度有利于微细粒赤铁矿的分散,但搅拌强度超过某一临界值后分散效果变差。  相似文献   

16.
3种调整剂对微细粒胶磷矿分散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飞  张芹  邓冰  左倩 《金属矿山》2011,40(2):57
采用沉降抽液法研究了碳酸钠、氢氧化钠和硅酸钠对微细粒胶磷矿分散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碳酸钠,氢氧化钠和硅酸钠对提高微细粒胶磷矿分散效果的作用不明显;在较高的pH条件下,胶磷矿的分散效果较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搅拌速度有利于胶磷矿的分散,但过分提高则无益。  相似文献   

17.
在pH 值为11.4 的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DDTC)体系中, 采用循环伏安电位扫描、恒电位阶跃和计时电位法研究了黄铁矿的电极过程。循环伏安曲线表明, 当c(DDTC)=1 ×10-4 mol/L 时, 电极电位大于0.2V(SHE)以后, 黄铁矿电极表面发生四乙基二硫化秋兰姆(TETD 或D2)的电化学沉积并残留在电极表面;采用恒电位阶跃法可以确定反应电流密度(i)与反应时间(t)之间的关系式为i =(9.08 ×10-5 +4.77 ×10-3 t0.5)-1, 由此可以确定DDTC 在黄铁矿电极表面的扩散系数D为3.72 ×10-6 cm2/s, TETD 在黄铁矿电极表面的吸附厚度可达1.63 个单分子层;计时电位法则确定了pH 为11.4 时, 吸附于黄铁矿电极表面的TETD 的电化学动力学方程为η=0.116-0.064 lg[1-(t/τ)0.5], 电化学动力学参数确定为:交换电流密度i0 =3.08 μA/cm2, 反应电子数n=2, 反应传递系数α=0.462。电化学动力学方程和电化学动力学参数值表明吸附于黄铁矿电极表面的TETD 易于还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