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柠檬酸-改性淀粉的金川铜镍精矿降镁提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川镍矿石所含Cu2+、Ni2+对矿石中大量的含镁硅酸盐脉石矿物有较强的活化作用,导致镍铜混合精矿MgO含量较高,Ni、Cu品位难以提高。为实现矿山的提质降镁目标,在柠檬酸-改性淀粉药剂体系下进行了选矿试验。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90.12%条件下,采用1粗2精3扫、中矿顺序返回流程,可取得Ni、Cu品位分别为9.03%、5.18%,MgO含量6.18%,Ni、Cu回收率分别为85.30%、72.82%的镍铜混合精矿。与模拟现场工艺的实验室试验指标比较,精矿Ni、Cu品位分别提高了0.28、0.07个百分点,精矿Ni、Cu回收率分别提高了3.41、1.04个百分点,MgO含量下降了0.58个百分点。因此,在富含镁硅酸盐脉石矿物的铜镍硫化矿石的浮选中,柠檬酸-改性淀粉具有显著的提质降镁效果。 相似文献
2.
从稀土精矿中提取稀土存在工艺复杂、对设备腐蚀严重、排放三废较多等问题.为了绿色而高效地利用稀土资源,将稀土精矿加氢氧化钙进行焙烧,考察油酸钠浮选体系中抑制剂种类对焙烧后稀土精矿(以REO单矿物表示)可浮性的影响.分别以焦磷酸钠、六偏磷酸钠、磷酸三钠、硅酸钠为无机抑制剂,以柠檬酸、乳酸、酒石酸为有机小分子抑制剂,以玉米淀粉、羧甲基纤维素钠、叔氨基阳离子醚化淀粉、羧甲基淀粉钠为有机高分子抑制剂,考察不同种类抑制剂对REO单矿物浮选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仅柠檬酸和焦磷酸钠对REO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磷酸三钠和六偏磷酸钠对REO有微弱的抑制作用;焦磷酸钠在整个pH范围内对REO都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柠檬酸对REO的抑制作用受pH值的影响,pH<8时抑制作用较强,REO基本上不浮,8相似文献
3.
矿物的单体解离是浮选分离的前提,查明矿石细度、目的矿物单体解离度和矿石可浮性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为浮选前物料的准备提供指导。为此,以赞比亚谦比希西矿体矿石为例,借助矿物解离分析系统(MLA),初步探讨了不同细度下有用矿物的解离特性与可浮性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谦比希铜矿中的主要铜矿物为黄铜矿,含量为5.32%,脉石矿物主要有正长石、石英和云母;原矿中黄铜矿属于以微细粒为主的不等粒嵌布,黄铜矿颗粒介于10~500 μm,且多数与长石和石英毗邻,部分细颗粒被包裹在粗颗粒的长石和云母中,仅有少量单体解离颗粒存在;将原矿磨至-74 μm占70%,黄铜矿的自由表面由60.88%升高至78.14%,单体解离颗粒含量由28.90%增加至54.24%,但连生体中铜矿物的分布规律没有改变;试验矿石浮选过程最有效的选别粒度为18~100 μm,粗颗粒中铜的损失是由于铜矿物单体解离度低,过细物料的损失则是因为物料可选性差。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从黑钨矿-白钨矿-锡石混合精矿中定量回收钨和锡可行性工艺研究的进展。矿石取自中亚。矿石中钨矿物以2种形式存在:明显析出的矿物相和混合相,即黑钨矿在白钨矿中的超细浸染或白钨矿在黑钨矿中的超细浸染。锡石也有类似的特点,但程度较轻。根据混合精矿特性, 相似文献
5.
河北某铁矿混磁精反浮选精矿指标较差,主要是由于铁矿物单体解离不充分和反浮选效果不理想造成。为提高反浮选提铁降硅效果,改善分选指标,对现场混磁精进行了反浮选工艺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为-0.043 mm占80.48%的情况下,采用1粗1精2扫、中矿顺序返回流程处理,最终获得了铁品位为63.98%、铁回收率为81.60%的铁精矿;与现场工艺相比,新工艺增加了混磁精再磨作业,精选和扫选次数各减少了1次,精矿铁品位和铁回收率分别提高了1.70和11.01个百分点,选矿指标改善显著。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14行风井破坏原因的分析,针对不同区段围岩的工程特点采取不同的加固措施和相应的施工方案。同时根据返修加固方案、相应的地质条件和开采顺序建立了数值模型研究了井筒返修以后地下采矿对井筒产生的影响。从计算结果看,随着开采规模的不断加大,14行风井会存在一定的破坏风险。根据14行风井与矿体之间的工程分布情况,采用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建立了动态监测系统,给长期监测岩层移动和准确预报工程变形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利用金川二矿区多年的GPS监测数据,探讨了GIS与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相结合进行地表移动定量预测的方法和思路。借助Avenue语言,实现了在GIS平台下进行地表移动神经网络预测的整个过程,包括样本设计、网络设计与训练、网络测试与网络预测等;其中,数据处理、测试结果对比和预测结果分析由GIS软件完成,采用VB调用Matlab6.5实现Elman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并通过Avenue编程将其集成到GIS系统中。研究结果表明,利用GIS支持下的神经网络模型对地表移动进行预测,具有理论上的可行性和现实意义,说明GIS和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在开采沉陷预计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基于平面应变弹塑性理论建立的有限元模型,利用死单元表示矿体采空区域的方法,数值模拟了金川二矿区1号矿体开采过程中地表裂缝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并对地表裂缝的进一步发展作了预测,模拟得到的地表开裂时间和地表裂缝分布范围均与实际相符。通过分析采矿过程中矿区岩体的应力变化,半定量地给出了地表开裂的力学原因。 相似文献
9.
金川二矿区胶结充填料浆可泵性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金川二矿区废石-全尾砂充填料浆在管道输送中的可泵性要求,试验测试充填料浆的塌落度、扩散度和分层度,通过测试结果分析料浆浓度、水泥添加量、配合比等因素对可泵性的影响程度,初步确定充填料浆的合理配比和浓度,为矿山进一步进行工业试验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11.
我国最大的充填法开采矿山?金川二矿区在采用胶结充填采矿法开采18年后发现了大范围的山体开裂和地表裂缝,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因此,研究充填法开采矿山地表裂缝沉降变化规律及形成机制成为一项重要课题。以实地踏勘调查与地表GPS监测的长期现场数据为依据,阐述了金川二矿区自2000年2月以来呈现大范围地表岩体沉降开裂的现象。通过裂缝区调查、测绘与槽探,揭示了地表裂缝区范围与特征;从沉降裂缝区的形成、岩体移动与变形规律及沉降裂缝发展趋势分析了金川二矿区地表裂缝沉降变形规律;由矿区地质构造、围岩应力分布出发,结合高强度采矿活动的影响,探讨了地表裂缝沉降的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最后,对金川二矿区地表沉降开裂现象提出了认识与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