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实现西南某铜金硫多金属矿在低碱环境下的浮选分离,对硫化铜矿捕收剂 PZO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ZO的起泡性能不仅优于2号油和 M IBC ,而且对硫化铜矿和自然金的选择捕收效果优于丁铵黑药和丁基黄药.在原矿铜品位1.23,、金品位1.98 g/t、银品位26.15 g/t、硫品位12.68,时,采用组合药剂丁基黄药+PZO作捕收剂,铜硫分离时将石灰用量从丁基黄药+2号油组合时的6000 g/t(pH=11.2)降至3000 g/t(pH=9.8),最终可获得铜品位23.02,、回收率92.65,,金品位20.32 g/t、回收率50.88,,银品位267.35 g/t、回收率56.50,的铜精矿,以及品位41.52,硫精矿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2.
烯丙基异丁基硫氨酯(ATC)是新一代酯类选矿药剂,它对黄铜矿捕收力强,黄铁矿捕收力弱,是铜硫分离的优良捕收剂。为了考察ATC对黄铜矿和黄铁矿分离的影响及吸附机理,在纯矿物浮选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动电位、吸附量测量试验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ATC在试验pH范围内对黄铜矿的捕收能力强于对黄铁矿的捕收能力;ATC的捕收力及选择性均强于传统捕收剂Z-200;在pH=9.0、ATC用量为11.8 mg/L时,黄铜矿与黄铁矿回收率相差55个百分点;矿浆pH对黄铜矿可浮性影响较小,对黄铁矿可浮性影响大;ATC用量对黄铜矿电位影响大,对黄铁矿电位影响小;红外光谱分析表明ATC在黄铜矿表面是化学吸附,在黄铁矿表面是物理吸附。  相似文献   

3.
为检验铜硫分离新型抑制剂HEC的有效性,并了解HEC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以丁基黄药为捕收剂,对黄铜矿、黄铁矿纯矿物进行了浮选试验,并以HEC为抑制剂进行了实际矿物浮选试验。结果表明:①丁基黄药对黄铜矿的捕收能力强于黄铁矿,且几乎不受矿浆pH值的影响,在无抑制剂的情况下,高碱环境可抑制黄铁矿的上浮。②HEC可用于铜硫分离,用量为200 mg/L时可显著抑制黄铁矿,但对黄铜矿的抑制能力很弱。③抑制剂HEC适宜在pH=7的环境下浮选分离黄铜矿与黄铁矿的人工混合矿。④在分选内蒙古某铜硫矿石时,以HEC为铜硫分离黄铁矿的抑制剂,可获得铜品位为23.21%、铜回收率为81.75%的铜精矿,以及硫品位为13.20%、硫回收率80.83%的硫精矿,较好地实现了铜硫分离。  相似文献   

4.
张芹  徐兢  王昌安  陈铁军 《矿业快报》2005,21(10):10-12
考查了丁铵黑药为捕收剂时, 磁黄铁矿、脆硫锑铅矿和铁闪锌矿的浮选行为.发现磁黄铁矿和脆硫锑铅矿在pH<10范围内均有较好的可浮性,当pH>10后,回收率开始下降.铁闪锌矿只有在酸性条件下才可有很好的可浮性,当pH>5以后,浮选回收率急剧下降而不可浮.通过用氧化剂过硫酸铵,还原剂硫代硫酸钠调节矿浆电位,考查了磁黄铁矿、脆硫锑铅矿和铁闪锌矿在不同pH值下,可浮性与矿浆电位的关系,得出了矿物可浮的电位-pH区间.研究表明,三种硫化矿存在可分离电位区间.  相似文献   

5.
六方磁黄铁矿浮选行为及其表面吸附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丁铵黑药药剂用量及矿浆pH对未活化和活化六方磁黄铁矿浮选试验,以及六方磁黄铁矿表面ζ电位及红外光谱测定,研究丁铵黑药体系下,六方磁黄铁矿的浮选行为及其表面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六方磁黄铁矿表面在中性条件下可浮性最好。Cu2+在碱性条件下,对其才有一定的活化效果。丁铵黑药在六方磁黄铁矿表面为化学吸附,表面可能形成正二丁基二磷酸亚铁。  相似文献   

6.
用FTIR研究丁铵黑药浮选磁黄铁矿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松全元  张晓峰 《金属矿山》1996,(12):13-17,31
借助于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仪(FTIR),采用丁铵黑药为捕收剂,对磁黄铁矿基本可浮性行为及丁铵黑药浮选磁黄铁矿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随着丁铵黑药浓度的增加,在矿物表面吸附量增加,吸附产物为正二丁 硫代磷酸亚铁,硫酸铜也在矿物表现生成正二丁基二硫代磷酸铜,促进了磁黄铁矿的浮选。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硫化烧结-浮选”工艺综合回收电镀污泥中铜和镍,通过浮选试验和分析测试手段研究电镀污泥硫化烧结物的浮选行为和机理。浮选试验指出,结晶度低、纯度较高的铜镍硫化物的可浮性较差,且其浮选行为与天然硫化矿存在一定差异,主要表现在捕收剂浓度和矿浆pH;分析测试结果指出,常规巯基类捕收剂可化学吸附在铜镍硫化物表面,但是吸附强度低、吸附率低可导致以上浮选行为差异。最后,污泥烧结物浮选试验指出,在较高的丁基黄药和丁铵黑药浓度和苛刻的矿浆pH下,铜镍的综合回收率分别为83.13 %、71.29 %和83.04 %、73.99 %,实现污泥烧结物中铜镍的综合回收。  相似文献   

8.
在浮选含镍黄铁矿、黄铜矿和磁黄铁矿矿石时,使用含丁基黄药、丁基黑药以及—50药剂(一种烷基氧肟酸的衍生物)的混合捕收剂,精矿中铜、镍的回收率分别提高到93%和89.1%。当只使用丁基黄药或丁基黑药时,精矿中铜、镍的回收率分别是  相似文献   

9.
硫化铅锌矿浮选过程常采用大量石灰抑制黄铁矿,造成矿浆pH过高、管道堵塞等问题,新型抑制剂HS-1替代部分石灰可实现铅锌硫的高效分离。为进一步完善HS-1与方铅矿、闪锌矿及黄铁矿的作用机理,基于纯矿物浮选试验结果,开展了HS-1抑制机理研究。结果表明:①矿浆pH=10时,以乙硫氮+丁铵黑药(物质的量之比2∶1)为组合捕收剂、HS-1为抑制剂,能有效抑制黄铁矿,部分抑制闪锌矿,而对方铅矿浮选行为基本无影响;②抑制剂HS-1对捕收剂在方铅矿表面的吸附几乎没有影响,减少了乙硫氮+丁铵黑药在闪锌矿表面的吸附量,能有效抑制组合捕收剂在黄铁矿表面的吸附量。③在pH=10时,HS-1和组合捕收剂先后与3种纯矿物作用后,矿物表面均出现了HS-1的红外特征吸收峰,方铅矿表面捕收剂的特征吸收峰无明显变化,闪锌矿及黄铁矿表面捕收剂的吸收特征峰消失,说明HS-1有效抑制了捕收剂在黄铁矿的吸附,并对闪锌矿产生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西藏某角岩型复杂铜硫矿,原矿铜品位0.38%,铁品位2.55%,硫品位2.05%,黄铜矿与黄铁矿嵌存关系较密切,黄铁矿可浮性较好,选矿厂采用丁基黄药和丁铵黑药作为捕收剂,最终生产出的铜精矿不合格,选矿现场经添加大量石灰调整后(石灰用量8500 g/t),生产指标没有好转,同时石灰用量过大增加了矿浆黏度,现场操作更加困难.实验利用Z-200、酯305等硫氨酯类捕收剂对铜矿物具有较好选择性捕收作用,而对黄铁矿的捕收能力较弱的特点,精选区域使用石灰抑制黄铁矿,闭路实验最终得到铜回收率90.95%,铜品位19.75%的精矿合格产品.实验结果可为选矿厂指挥生产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实现“基因矿物加工”系统工程建设,探究基因特征与铜矿浮选的关系,以具有代表性的铜矿物黄铜矿、斑铜矿、孔雀石、蓝铜矿和赤铜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 XPS、溶解性试验、Zeta 电位、接触角等测试分析及 MS 模拟计算等分析总结了含铜矿物的基因特征。通过浮选试验得到了含铜矿物的天然可浮性为:斑铜矿>黄铜矿> 赤铜矿>孔雀石>蓝铜矿;在乙基钠黄药(NaEX)、丁基钠黄药(NaBX)、异戊基黄药(NaIAX)和丁铵黑药体系下的浮选规律为黄铜矿、斑铜矿有较好的可浮性,而孔雀石、蓝铜矿和赤铜矿的可浮性较差,可浮性优异大致规律为:斑铜矿>黄铜矿>蓝铜矿≈孔雀石>赤铜矿;结合基因特征分析得出含铜矿物的天然可浮性规律与断裂面、断裂键密度和断裂键等基因特征有关,而在 NaEX、NaBX、NaIAX 和丁铵黑药体系下铜矿物的可浮性规律与铜矿物的禁带宽度和表面 S 元素含量基因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12.
通过黄铜矿与磁黄铁矿的单矿物浮选试验,研究矿浆pH、捕收剂丁黄药、抑制剂石灰对其浮选行为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循环伏安测试技术,研究其浮选分离的机理。单矿物浮选试验结果表明黄铜矿和磁黄铁矿浮选分离的最佳条件为pH=10,丁黄药浓度为20 mg/L,石灰浓度为300 mg/L。红外光谱测试结果表明丁黄药在矿物表面氧化生成双黄药并通过化学吸附吸附在矿物表面,石灰在磁黄铁矿表面生成氢氧化钙和硫酸钙组成的钙膜。循环伏安测试表明在未添加丁黄药时黄铜矿表面氧化生成疏水的硫单质和硫化铜,磁黄铁矿表面会生成亲水的氢氧化物。  相似文献   

13.
Micro-flotation tests, adsorption, electrokinetic and FTIR measurements were carried out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selective depression mechanism of sodium glycerine-xanthate (SGX) on pyrite in chalcopyrite flotation. The flotation results showed a large difference in chalcopyrite (>85%) and pyrite (<30%) recovery as stirred pulp-mixing with SGX before the addition of collector sodium butyl xanthate (SBX), at the range of pH 7–10. A much stronger adsorption of SGX on pyrite than chalcopyrite was dramatically revealed by zeta potential measurements, which can explain the better floatability of chalcopyrite than pyrite. The adsorption of SBX onto pyrite was depressed intensely while that onto chalcopyrite was affected slightly when SGX was used as depressant, because of more stronger adsorption between SGX and SBX occurring onto the pyrite surfaces. The absorbed amount of SGX on chalcopyrite increases slightly, over the pH range from 3 to 12, while that on pyrite increases rapidly with the increased SGX concentration,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flotation results. FTIR reflection spectroscopic measurements further demonstrated the depression effect of pre-absorbed SGX on SBX adsorption, which is attributed to its hydrophilic hydroxyl groups.  相似文献   

14.
针对德兴铜矿低品位矿石(铜品位0.31%)难磨难选的特点,在矿石性质分析的基础上开展了浮选试验研究。矿石黄铜矿主要呈浸染状分布,部分呈细小粒状分布于脉石中或被脉石包裹,少量黄铜矿与黄铁矿毗邻嵌布。全流程闭路浮选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61.60%,粗选石灰调矿浆pH值为8.0时,以Mac-12+丁黄药为捕收剂,经1粗2扫铜硫混合浮选,粗精矿再磨至-0.037 mm占68%,经1粗2精2扫铜硫分离浮选,获得的铜精矿铜回收率和品位分别为85.56%、27.27%,较现场当班铜精矿铜品位提高了1.68个百分点,铜回收率提高了3.95个百分点。提高矿浆pH值或优化捕收剂配比可改善粗选泡沫结构,提高浮选指标。  相似文献   

15.
捕收剂Mac-10浮选铜硫矿石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纯矿物和实际矿石试验, 采用丁黄药、680和Mac-10作为捕收剂, 在不同条件下进行了黄铜矿和黄铁矿的浮选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Mac-10在铜硫浮选分离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其捕收能力较丁黄药、680好, 并且选择性好, 能在较少的药剂用量下, 在中性或者弱碱性条件下有效实现黄铜矿与黄铁矿分离。实际矿石浮选试验表明: 碱性条件下(pH值8~9范围内), 将捕收剂Mac-10与680 (2∶1)混合使用, 相对于单独采用Mac-10, 铜精矿品位低0.25个百分点, 但回收率高3.59个百分点; 相对于单独采用680, 铜的回收率低0.22个百分点, 但铜精矿品位高2.70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6.
新型捕收剂PAC是北京矿冶研究总院于近年研制的一种硫化矿捕收剂 ,曾有研究表明对铜、金、银等矿物具有选择捕收性。用PAC、黄药作捕收剂 ,在不同条件下对黄铜矿和黄铁矿单矿物的浮选对比试验表明 ,新型捕收剂PAC对黄铜矿捕收力强 ,对黄铁矿捕收力弱 ,具有明显的选择捕收性  相似文献   

17.
对新疆某碳质细粒浸染型难选金矿进行选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以硫酸铜为活化剂、丁基黄药和丁铵黑药为捕收剂,采用阶段磨矿-阶段浮选的流程,开路试验得到金品位77.42 g/t、金回收率63.10%的较好浮选指标。  相似文献   

18.
在通过单矿物浮选试验、Zeta电位测试考察pH值及捕收剂用量对蛇纹石和黄铜矿浮选回收率影响的基础上,采用人工混合矿浮选试验考察蛇纹石含量与粒度对黄铜矿回收率的影响,并对其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蛇纹石与黄铜矿的零电点分别为9.7和5.4,随着矿浆pH值的增大,蛇纹石和黄铜矿的ζ电位电负性增强;pH值为7时,丁基钠黄药用量对蛇纹石回收率影响不大,最高为12.3%,黄铜矿回收率随丁基钠黄药用量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最高为88.03%;颗粒之间的吸附是造成黄铜矿与蛇纹石浮选过程中交互影响的重要原因,蛇纹石的含量以及粒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黄铜矿的浮选质量。  相似文献   

19.
采用浮选试验、Zeta电位和红外光谱测试, 研究了刺槐豆胶在铜硫浮选分离中的作用, 并分析了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当pH小于9时, 黄铜矿及黄铁矿可浮性均较好, 难以浮选分离。刺槐豆胶在黄铜矿及黄铁矿表面均发生了吸附, 使二者的电位发生变化, 并产生抑制作用, 但刺槐豆胶对黄铜矿和黄铁矿的抑制强度及吸附方式都不同:刺槐豆胶在黄铜矿表面的吸附方式是化学吸附, 而与黄铁矿是通过物理吸附方式作用。加入刺槐豆胶后, 在pH为3~11条件下, 黄铁矿的浮选回收率均较低; 而当pH小于9时刺槐豆胶对黄铜矿抑制效果差, pH为11时对黄铜矿抑制效果极强。在pH为7时使用刺槐豆胶对铜品位为15.58%的混合矿进行浮选分离后, 获得的铜精矿铜品位为21.67%、回收率为82.13%。该研究为铜硫高效分离提供了一种性能优良的有机抑制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