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以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和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混合菌种发酵胡萝卜汁和牛奶的混合物制作酸奶,通过正交实验方法优化胡萝卜风味酸奶的最佳发酵工艺,而后采用低温冷冻干燥制得酸奶粉对其速溶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胡萝卜风味酸奶的最佳配方为:接种量0.15%,蔗糖添加量7%,胡萝卜汁添加量15%(均为质量分数),发酵温度为42℃,发酵时间为6 h。速溶特性研究表明,在发酵后添加10%的麦芽糊精进行冷冻干燥得到酸奶粉,润湿下沉时间更短,说明其具备良好的速溶特性。此外,在冷冻前添加冷冻保护剂有助于改善胡萝卜风味酸奶粉的冲调性以及提高活菌数。  相似文献   

2.
该试验以新鲜牛奶为原料制备高蛋白搅拌酸奶,考察搅拌时间对酸奶品质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响应面试验优化高蛋白搅打酸奶的配方,并通过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仪(GC-IMS)对高蛋白搅拌酸奶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高蛋白搅打酸奶最佳配方为浓缩牛奶蛋白粉添加量6%、明胶添加量0.8%、稀奶油添加量4%。在43 ℃发酵5.5 h,发酵后破乳,4 ℃后熟8 h后搅拌5 min充气,然后灌装冷藏,在此条件下研制出的高蛋白搅拌酸奶感官评分为88分,组织细腻,口感较好。经GC-IMS检测,共检测到55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有29种含量较高的风味物质(相对含量>0.1%),这些特征风味物质赋予了高蛋白搅拌酸奶更加丰富的口感层次。  相似文献   

3.
该研究以黑枸杞、牛奶为主要原料制备黑枸杞风味酸奶,以感官评分和乳酸菌总数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对黑枸杞风味酸奶的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考察低聚果糖和水苏糖对黑枸杞风味酸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黑枸杞风味酸奶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白砂糖添加量8.9%,黑枸杞汁添加量4.1%,羧甲基纤维素钠添加量0.3%,接种量2.2%。在此优化条件下,黑枸杞风味酸奶的感官评分为89.48分,乳酸菌总数为1.3×109 CFU/mL。当低聚果糖和水苏糖添加量分别为1.8%和0.8%时,黑枸杞风味酸奶乳酸菌总数分别提高7.08倍和5.6倍,酸度分别降低23.4%和20.2%,蛋白质含量分别升高65.2%和61.3%,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提高22.7%和26.5%,表明低聚果糖和水苏糖可使黑枸杞风味酸奶抗氧化性增强。  相似文献   

4.
以新鲜牛奶、巴旦木浆为原材料,考察巴旦木浆添加量、蔗糖添加量、发酵时间、发酵剂添加量4个因素对巴旦木风味酸奶的影响。以感官评分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法对巴旦木风味酸奶的最佳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巴旦木风味酸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巴旦木浆添加量9%,蔗糖添加量7%,发酵时间4.2 h,的发酵剂添加量3%。在此优化条件下制作的巴旦木酸奶不仅口感绵柔细腻,且具有独特的巴旦木风味,感官评分为89.8分。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膨化藜麦粉、牛奶为原料,选取嗜热链球菌6063、保加利亚乳杆菌6064、动物双歧杆菌B15混合发酵藜麦牛奶,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并探究膨化藜麦粉的添加对酸奶品质及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益生菌发酵藜麦酸奶的最佳菌种配比为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动物双歧杆菌=2:1:2,最佳工艺为接菌量2%(v/v),藜麦添加量5%(w/v),发酵温度41 ℃。在此条件下,藜麦酸奶风味良好,乳酸菌总活菌数达到109 CFU/mL。从发酵开始至贮藏21 d结束,藜麦酸奶可滴定酸度始终高于纯酸奶,乳酸菌总活菌数低于纯酸奶。藜麦酸奶成品的蛋白质、多酚及黄酮含量分别比纯酸奶提高了88.67%、166.67%、284.62%。乳酸、甲酸、乙酸、丙酮酸含量分别为5.80、1.42、0.11、0.01 mg/g。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进行风味分析,藜麦酸奶中共检出74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与纯酸奶相比,新产生30种挥发性风味物质。研究结果将为藜麦酸奶新产品的开发提供工艺依据,进一步促进藜麦的应用与开发。  相似文献   

6.
将龙桑果汁与牛奶调配混合,经乳酸菌发酵,制成凝固型龙桑果风味酸奶,通过预先筛选和进一步正交试验确定龙桑果风味酸奶的最佳发酵工艺及配方。结果表明,采用脱脂鲜牛乳为基料,添加20%桑果汁、8%蔗糖、接种3.0%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11∶),42℃发酵3h,所得产品为紫色,凝乳较结实、口感细腻,有酸奶和龙桑果的复合香味,风味独特。  相似文献   

7.
以石榴汁和全脂奶粉为主要原料,添加低聚木糖,制作凝固型石榴风味功能酸奶。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考察不同单因素对酸奶感官评分的影响,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凝固型石榴风味功能酸奶配方。结果表明:石榴汁添加量为12.8%,低聚木糖添加量2.5%,白砂糖添加量3.3%,酸奶菌接种量为0.2%,在温度42℃条件下发酵6h,制得的凝固型石榴风味功能酸奶感官评分为91.96分,颜色粉红,质构均匀、入口丝滑,兼有石榴汁的甘甜和牛奶的醇香。  相似文献   

8.
以新鲜牛奶为原料,加入豌豆蛋白粉研制凝固型酸奶。以豌豆蛋白粉添加量、酸奶发酵时间、混合发酵菌种接种量为考察因素做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凝固型豌豆蛋白酸奶的优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在豌豆蛋白粉的添加量为6%、发酵时间为3.5 h、发酵剂接种量为4%、发酵温度40℃、蔗糖添加量6%时,感官评分最高,成品酸度在79~90°T之间,酸奶具有良好的品质特性,酸度适宜、细腻均匀、有极少量的乳清析出,具有豌豆蛋白粉和酸奶的混合香气。  相似文献   

9.
马磊  黎晨曼  江晓 《中国酿造》2021,40(2):102-106
以全脂奶粉、鱼油、白砂糖为主要原料,以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为发酵菌种制作鱼油风味酸奶,进行鱼油风味酸奶配方研究与产品稳定性评价。通过感官评定确定最佳酸奶配方为奶粉添加量10%,鱼油添加量0.15%,白砂糖添加量8%。核磁共振与显微观察结果表明,鱼油添加后未对酸奶水分分布产生影响,鱼油在酸奶中呈均匀分布。电子鼻分析结果表明,与原味酸奶相比,鱼油风味酸奶风味更为融合,更接近原味商业酸奶。以储存期pH、酸度、流变特性、感官评价为指标对鱼油风味酸奶进行了稳定性评价,结果表明鱼油风味酸奶在储存期内可保持良好的稳定性,鱼油的添加可有效避免酸奶的过度酸化,使酸奶保持良好的口感。  相似文献   

10.
菊花蜂蜜酸奶的研制及发酵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菊花、蜂蜜和牛奶为主要原料研制菊花蜂蜜保健酸奶,通过对菊花蜂蜜酸奶发酵特性的研究,发现菊花提取液、蜂蜜对酸奶发酵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采用料液比1∶30(质量比),浸提温度90℃,浸提时间0.5 h所得的菊花提取液,酸奶发酵时添加量应小于15%;蜂蜜添加量应小于10%,并且不同品种蜂蜜对酸奶发酵抑制作用不同;DVS菌种加量0.01%(均为质量分数),发酵时间6 h。  相似文献   

11.
豆酸乳是将大豆磨浆后与牛乳混合经乳酸菌发酵而赋予特殊风味的产品,但尚未有仅用嗜酸乳杆菌和两歧双歧杆菌2株菌来发酵益生菌豆酸乳的报道。对碳源、生长促进因子、稳定剂和温度等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豆水比为1:8、牛乳含量为30%的豆浆牛乳混合物中添加4.0%的蔗糖、0.3%的葡萄糖、0.6%的低聚果糖、0.8%的BY-H-260,在无菌条件下添加0.005%的嗜酸乳杆菌菌粉和0.015%的两歧双歧杆菌菌粉,在42℃条件下发酵5~5.5 h,酸度可达70~75°T(pH为4.0左右),活菌数可达108cfu/mL级,组织状态良好。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 随着行业和消费者对健康和环保的认识不断提高, 植物基酸奶产品市场得到快速发展。大豆是最主要的植物基蛋白来源之一, 营养丰富且具有多种生理活性物质, 以大豆蛋白等植物基蛋白发酵的植物酸奶具有绿色健康等优点, 但产品容易出现豆腥味或者苦涩味等不良风味问题, 风味不佳是目前大豆酸奶产品发展的主要技术瓶颈。本文介绍了大豆酸奶主要风味来源、风味物质分类及风味改良方法, 其中大豆酸奶的不良风味主要来源于大豆原料自身风味物质及发酵过程中乳酸菌产生的挥发性风味物质, 本文提出了改善大豆酸奶产品风味的关键在于优化发酵原料、改善原料加工工艺及筛选适合大豆蛋白发酵的风味菌株, 为今后的大豆酸奶研究和产业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王然 《中国酿造》2018,37(11):180
以大豆为主要原料,添加马铃薯浆和山药浆,接种乳酸菌发酵制成蛋白保健酸乳。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马铃薯浆、山药浆与 乳液配比对酸奶贮藏品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原料最适宜配比为马铃薯浆∶山药浆∶乳液=3∶15∶82(V/V),以此制备的酸乳其贮藏品质 优于其他酸乳样品,其贮藏1 d感官评分为91.37分,贮藏3 d感官评分为90.65分,稳定性良好;酸乳色泽均匀,口感柔滑细腻,具有发酵 豆乳的纯正风味并与马铃薯、山药香味和谐。  相似文献   

14.
As a by-product of soybean processing, soybean hulls contain soybean hull polysaccharides (SHPS). This study aims to develop a plant-based yogurt with SHPS addition and assess the consequences of SHPS on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growth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LAB) in yogurts. The study investigated the water holding capacity (WHC), microstructure, rheological properties, texture, pH, organoleptic attributes, volatile compounds, flavor profile, and LAB population. The findings reveal that the addition of SHPS significantly impacted these properties. SHPS improved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increased the level of flavor compounds, and improved the organoleptic properties of yogurt. Yogurt with 0.6% SHPS demonstrated superior WHC, texture, rheological properties, and the highest organoleptic evaluation scores. However, when SHPS additions exceeded 0.6%, WHC, texture, and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the yogurts decreased. Furthermore, SHPS-added yogurts contained more LAB compared to yogurt without SHPS. LAB grew better in media with SHPS than in media without glucose. 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 grew best among the LAB strains. This study highlights the potential of SHPS in yogurt production and its promising applications in fermented food products.  相似文献   

15.
为了分析发酵椰奶特征风味与风味物质相关性,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olid-Phase Micro 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SPME-GC-MS)分别对发酵椰奶、原味椰奶和酸牛奶中的风味成分进行测定,同时进行感官评价;并且结合组学技术从感官和风味物质方面分析了发酵椰奶的特征风味。研究结果表明,发酵椰奶感官风味特征在甜味、酸味、椰子味、奶香味、乳脂味以及醇香味感官评分较高,对发酵椰奶的喜好感主要受甜味、酸味、椰子味以及香草味的影响;而相比原味椰奶甜味过高,且伴随有较浓蒸煮味。从发酵椰奶中共检测出23种风味成分,比原味椰奶和酸牛奶分别多5种和2种;相比原味椰奶,发酵椰奶中酸类和酯类物质相对含量分别减少了11.005%和11.670%,而醇类、酮类和醛类物质相对含量分别增加了6.015%,10.295%,1.975%;酸牛奶中酸类物质是其主要风味成分,比发酵椰奶相对含量高31.79%。发酵椰奶中2,3-戊二酮、3-羟基-2-丁酮等风味成分主要贡献了果香味、奶香味和焦糖气味,酯类物质主要贡献了香草味、甜味、椰子味和蒸煮味。  相似文献   

16.
文章探讨了新型酸豆乳风味醋的发酵菌种选择、稳定剂类型及添加量、杀菌时间等因素对凝固性的影响,pH值和椰浆粉添加量对酸豆乳调味醋风味的影响,优化了加工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对黄豆进行脱腥、去皮等预处理后,通过打浆、细化、滤渣、煮浆等工序制成豆浆,用高温灭菌锅121℃12 min杀菌,添加2%椰浆粉、5%蔗糖、3%葡萄糖、1.5%稳定剂(变性淀粉和果胶),用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和双歧杆菌作为混合发酵剂发酵10 h左右,可使酸豆乳达到pH 4.0~4.1的酸度,可以得到具有发酵豆奶风味、可直接饮用或用于调味的新型风味醋。后续亦可进行冷冻干燥,制成单包粉末状,便于携带。  相似文献   

17.
文章探讨了新型酸豆乳风味醋的发酵菌种选择、稳定剂类型及添加量、杀菌时间等因素对凝固性的影响,pH值和椰浆粉添加量对酸豆乳调味醋风味的影响,优化了加工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对黄豆进行脱腥、去皮等预处理后,通过打浆、细化、滤渣、煮浆等工序制成豆浆,用高温灭菌锅121℃12 min杀菌,添加2%椰浆粉、5%蔗糖、3%葡萄糖、1.5%稳定剂(变性淀粉和果胶),用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和双歧杆菌作为混合发酵剂发酵10 h左右,可使酸豆乳达到pH 4.0~4.1的酸度,可以得到具有发酵豆奶风味、可直接饮用或用于调味的新型风味醋。后续亦可进行冷冻干燥,制成单包粉末状,便于携带。  相似文献   

18.
李笑梅 《食品科学》2011,32(2):328-332
以萌发至第4 天的发芽大豆和脱脂无糖乳粉为原料,制备发芽大豆酸奶。采用感官评价方法对产品风味进行评分,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发芽大豆与水的配比为1:4.5,以此配制豆芽浆;再以乳粉与水1:5.0 的配比制备乳液;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发酵条件:乳液在豆芽浆的质量分数60%、以100mL 豆芽乳计混合菌接种量为5mL、蔗糖添加量6g、发酵时间7h。最后对后熟时间对产品风味的影响进行实验,结果表明4℃条件下放置16h 以上风味最好。以本实验方法制备的发芽大豆酸奶具有滋味清香、凝固型酸奶固有的风味特征。  相似文献   

19.
添加半胱氨酸对提高发酵型酸豆乳中益生菌存活力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采用嗜酸乳杆菌和传统菌混合发酵制作酸豆乳的工艺,探讨在培养基中添加半胱氨酸对提高嗜酸乳杆菌在发酵酸豆乳成品中存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半胱氨酸的添加量为5%时,嗜酸乳杆菌存活力最高,酸豆乳的口味较好,所含必需氨基酸较其他高蛋白食物更接近理想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