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合成氨尾气本身的压力膨胀制冷,膨胀后的低压、低温气体在高效换热器中返流,冷却正流进入系统的合成氨尾气,随着尾气温度的降低,其中的氨变为液体并与其它组分分离。该系统除了仪表控制用电外, 无需额外动力输入。该技术不仅可用于回收合成氨生产中合成放空气、液氨贮罐气中的氨,也可用于回收合成氨系统弛放气中的Ar及净化进入氨合成塔的原料气。  相似文献   

2.
1弛放气中气氨的等压回收 弛放气中气氮的含量随着液氨站贮槽压力的变化而变化。首先要确定液氨站贮槽的工作压力,贮槽压力设计过高会增加液氨站设备投入费用。贮槽压力设计太低液氨容易蒸发为气氮造成液氮的损失。根据目前的经验,贮槽压力一般控制在2.0~2.5MPa为宜。再根据工作压力设计球形贮罐的充装能力,并对外部作保温防腐,防止环境气候温度升高引起球形贮罐内部温度升高而增大液态氨的蒸发量。其次,合成系统原设计由后放调节循环气中CH4的含量改为通过降低氨分和冷交液位来进行调节。  相似文献   

3.
董仲美 《小氮肥》2013,(11):14-15
0前言江苏灵谷化工有限公司总计投资25亿元,建成了日产1 300 t合成氨、2 200 t尿素的装置。该装置于2007年12月动工,2009年6月建成投产,一次性开车成功。为了提高合成氨产量、降低能耗、节约成本,设置了合成氨弛放气回收氢气装置,采用中空纤维膜气体分离技术回收氢气重返氨合成系统,有效降低了氨合成系统中惰性气体含量,稳定了系统压力,提高了氨合成系统的操作弹性。1膜分离氢回收装置工艺流程膜分离氢回收装置主要分为弛放气的预处理和膜分离2个部分,其工艺流程见图1。  相似文献   

4.
《小氮肥》2015,(5)
<正>合成氨生产过程中,生成的液氨与合成气接触,在高压下,氢氮气和惰性气体溶解于液氨之中。氨分离器出口的分离液体和冷交换器出口的分离液体汇合后进入液氨贮槽,经减压,溶解在液氨中的气体会解析释放出来,即弛放气。以前此部分气体经等压回收装置用水吸收弛放气中的氨后作为废气供一网络或三废混燃炉燃烧回收能量。经分析,晋煤冀州银海化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银海公司)弛放气中φ(NH3)为30%  相似文献   

5.
无动力氨回收技术的新进展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小坤  张武 《化肥设计》2007,45(2):49-51
无动力氨回收技术采用低温分离方法,利用尾气自身所带压力膨胀制冷,弛放气通过换热器逐级冷却分离出液氨。论述了无动力氨回收技术在流程、设备、工艺设计等方面的研究和进展,总结了该技术近期在工程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刘建英 《中氮肥》2023,(4):42-44+55
中海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富岛一期300 kt/a合成氨装置采用英国ICI AMV合成氨工艺,其弛放气回收系统为德国林德公司按ICI工艺规范制成的成套装置(含氨回收单元和氢回收单元)。实际生产中,曾因弛放气回收系统吸收塔进料气预热器结冰、氨回收单元出口气氨含量升高、分子筛吸附器出口气微量(水、氨)高、冷箱结冰等造成弛放气回收系统非计划停车,导致液氨减产,且近几年来出现了氢回收单元尾气排放阀调节失效问题。为此,对弛放气回收系统非计划停车原因进行分析,优化工艺操作,并解决了尾气排放阀调节失效问题,保证了合成氨装置的安全、稳定、优质运行。  相似文献   

7.
陈德安  王长宏 《小氮肥》2009,37(1):24-24
山东省茌平信祥化工有限公司是年产60kt合成氨的小型化工企业,主导产品为液氨,弛放气回收的氨水生产部分碳酸氢铵。由于近几年碳酸氢铵价格一直偏低,拟定取消碳化工序,将弛放气中的氨回收为液氨,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并消除氨水对环境的污染。弛放气压力≤1.3MPa,为保证装置良好的运行效果,经多方考察论证并招标,确定采用苏州三华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的工艺技术及专用能量转换器等设备。  相似文献   

8.
浅谈不同压力气体中氨及有效气体的回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军 《小氮肥》2013,(4):4-7
0前言随着技术进步和中小氮肥企业(简称氮肥企业,下同)的不断发展,合成系统的高压放空气、液氨贮槽的中压弛放气、液氨槽车的低压排放气、铜洗系统的常压再生气等不同压力的气氨及有效气体的回收技术和相关的技术发生了一些变化,高效、经济、彻底地回收生产中不同压力气体中的  相似文献   

9.
为降低合成氨生产中弛放气和尾气中的氨含量,从而提高液氨产量,降低消耗,采用中压氨回收新技术,既回收了低温液氨的冷量,又回收了弛放气中大部分的氨。结果表明:改造后,每天比原来多回收液氨8 t左右,全年可实现经济效益约80万元。中压氨回收技术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节能效果,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0.
郑必超  蒲坚 《小氮肥》2006,34(3):24-25
合成氨生产过程中,生成的氨冷凝成液氨,由于与合成气接触,在高压下的氢氮气和惰性气体溶解于液氨之中。当液氨从高压经减压后,这些气体将在液氨贮槽中释放出来;溶解气量虽然不多,但由于氨分压很高,气体夹带氨量很大,由于弛放气中含氨,不允许直接排放,必须对这部分气体中的氨进行回收处理,回收后排放的尾气作为燃料。一方面提高了原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11.
李莉 《小氮肥》2011,(2):9-10
河北东光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于2007年扩建1套“18·30”工程。原合成系统液氨贮罐弛放气中氨的回收采用等压吸收水洗法,这种方法要消耗水、电和蒸汽。新工程建成后,如果液氨贮罐弛放气中氨的回收继续采用等压吸收水洗法,则产生的氨水就会过剩,且送尿素解吸系统既会消耗蒸汽又增加尿素解吸系统负荷。为此,采用了金乡天界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的无动力氨回收装置,  相似文献   

12.
陈春祥 《氮肥技术》2006,27(2):23-24,37
用膜回收方法回收弛放气中的氢,再将膜回收尾气作氨贮罐气回收装置的补充动力,实现两气的联合回收。  相似文献   

13.
卢军 《小氮肥》2015,(1):5-6
<正>0前言中盐安徽德邦化工有限公司目前生产规模为年产150 kt合成氨和450 kt纯碱。DN1 400 mm氨合成系统于2009年6月10日投入使用,与之配套的4台液氨贮槽弛放气采用无动力氨回收装置回收气氨。1无动力氨回收装置工艺流程无动力氨回收装置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图1无动力氨回收装置工艺流程膜提氢尾气经无动力氨回收装置入口阀将压力和温度分别控制在≤1.6 MPa和30℃,然后进入干燥系统,利用分子筛除去尾气中的饱和蒸汽  相似文献   

14.
《中氮肥》2019,(1)
在合成氨装置氨合成系统中,氨合成系统放空气高压膜法提氢技术早已得到应用,但适用于液氨贮槽弛放气的低压膜法提氢技术,直到近年来研制出低压、渗透量大、分离性能好的膜组件及高效净氨塔出现后才得以应用。简介合成氨装置膜法提氢技术的发展状况,详细介绍低压膜法提氢技术在河北冀衡(集团)化肥有限公司的应用情况。实际应用情况表明,低压膜法提氢工艺技术成熟可靠,操作弹性大,操作简单,膜使用寿命长,可同时回收利用氨合成系统放空气和液氨贮槽弛放气中的H2,增产降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中氮肥》2021,(3)
根据弛放气和贮罐气中气体成分的不同及压力等级的不同,并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甘肃刘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400 kt/a气头合成氨装置高压氨合成系统分别采用膜分离氢回收工艺回收弛放气中的H2、无动力氨回收工艺回收贮罐气中的NH3(膜分离氢回收系统的尾气作为无动力氨回收系统的补充动力源),并创新性地将无动力氨回收系统尾气(主要成分为H2、CH4、N2)经尾气回收系统除氨后并入原料天然气总管用作转化系统原料气,由此实现了合成氨尾气的全回收,不仅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而且实现了生产的清洁化。  相似文献   

16.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一家用深冷法从弛放气中回收氢的氨厂,将采用从英国石油碳开发有限公司引进的深冷分离技术,利用从原有氢回收装置排出的废燃料气为原料,组建一套从氨厂弛放气中回收氩的装置。  相似文献   

17.
1弛放气中氨的回收工艺简介目前国内氮肥企业对合成氨弛放气中氨的回收一般仍采用水洗法。该工艺虽然能回收弛放气中的氨,但却存在诸多无法克服的不足之处:(1)需耗费大量洗氨用软水;(2)浪费了大量的蒸汽;(3)生产过程中有大量稀氨水无法处理,不符合环保要求;(4)回收的氨的附加值  相似文献   

18.
由于本装置进行"双甲"改造时,氨回收系统没有进行配套改造,弛放气中氨回收能力达不到"双甲"改造后现有生产能力,蒸馏温度及采出液氨量均达不到要求,故必须对氨回收装置运行参数及关键调节进行整改,以达到弛放气中氨回收率99%以上,C452蒸馏塔底水排放氨浓度降至0.1%以下的环保目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9.
采用能量转换设备,在不消耗任何外在能量的情况下,提取弛放气中的氨,作为成品氨用于尿素生产或送冰机制成成品液氨。该装置建成投产后,运行情况良好,日回收氨10-12 t,并节约软水、降低电耗,同时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正>文摘:氨合气的组分,在液氨中的溶介度,其序列是成 CH_4>Ar>N_2>H_2,并随温度而著显增加。本文是以吸收过程来分离氨循环气中甲烷和氩的很好的设计。这个过程可回收从弛放气中正常损失氢的80—90%,氩的回收也极为便利。对于设计参数变化的影响也作讨论。氨是一种较重要的大量生产的无机化学产品,在美国年产量已超过1300万吨。它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