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 毫秒
1.
为解决ZL45复合滤棒成型机与供料装置的输送对接问题,该文设计了一种滤棒弯道输送装置。该装置由上架体、观察窗、输送通道、整理器以及落料装置等部件组成,将滤棒直道输送改为弯道输送,优化了设备布局,节约烟厂的生产空间,实现滤棒在转弯通道整齐有序输送,能够满足烟厂生产需求。该装置已在烟厂投入测试,试验表明,该装置输送平稳可靠,没有出现滤棒在装置内堵塞及乱棒现象。  相似文献   

2.
经分析ZL29纤维滤棒成型机噪音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主要传动轴承装配调整出现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传动轴承的预紧力选用和内、外隔套尺寸计算,从而使传动轴承达到最佳运转状态,降低成型机高速旋转噪音。  相似文献   

3.
ZL29纤维滤棒成型机刀盘在装配过程中,出现刀盘两刀面平面度误差较大,需要重新拆装;通过分析原因,总结经验,对刀盘校准工装进行改进,有效地解决了此问题,提高了刀盘装配精度和装配效率。  相似文献   

4.
刘学海 《硅谷》2010,(7):119-120
介绍了一种基于CCD的滤棒直径检测传感器装置,给出了该装置的系统组成框图及信号流程图及程序流程图。该装置结构简单,维护方便,使用寿命长,不易受环境影响,工作时无任何噪声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KDF2、KDF3等烟用滤棒成型机。  相似文献   

5.
不同甘油酯添加量对滤棒物理特性指标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加强滤棒成型机甘油酯添加量的控制,提高并稳定滤棒物理特性,尝试应用回归分析等手段分析滤棒成型机甘油酯设定值是否合理,通过研究甘油酯设定值对实际甘油酯添加量和嘴棒物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甘油酯设定值与实际添加比例和滤棒硬度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可以根据其回归方程通过甘油酯显示值控制滤棒硬度。  相似文献   

6.
基于TRIZ及TOC理论的滤棒测径仪结构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解决KDF2,KDF3型滤棒成型机在线监测系统测径仪的初始结构总体尺寸过大,不能安装在滤棒成型机有限空间内的问题。方法将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及约束理论(TOC)的优点结合,并用于指引KDF2,KDF3型滤棒成型机在线监测系统测径仪的结构创新设计。结果通过约束理论寻找到制约设计的关键矛盾,并引导发明问题解决理论对矛盾进行消除,最终形成可行的滤棒成型机测径仪结构创新设计方案,引导完成产品设计。结论合理结合该2种理论可以更快捷地得到创新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V”形槽在成型机高速运行时多剔和漏剔等问题,在滤棒传送鼓轮处增加高速气阀,实现单支或多支的精确剔除。该文分析了“V”形槽和剔除鼓轮的结构原理和优势,重新确定“V”形槽和剔除鼓轮的作用,并设计剔除过程中的逻辑时序和剔除路径。然后,利用西门子CPU来模拟滤棒从检测装置到剔除阀之间的状态信息和运行轨迹,根据到达剔除阀处滤棒的状态决定是否开启剔除阀。试验证明,该系统在不同速度下能够完成1支或者多支滤棒的剔除操作。  相似文献   

8.
彭三文  刘强  盛况 《包装学报》2022,14(1):86-92
传统滤棒添加方式只适用于软质滤棒,目前一些不可分切的硬质滤棒功能段需要用于复合滤棒的生产中。针对硬质滤棒功能段没有合适添加方法的现状,结合滤棒复合的需求,设计了一种硬质滤棒添加系统。利用SolidWorks软件对硬质滤棒添加系统进行设计,包括装料装置、下料装置、负压传送装置等。采用ANSYS软件对下料装置进行碰撞动力学分析,并得到了弹簧端盖的受力状况。通过倍福TwinCAT软件完成PLC的程序控制,实现滤棒的连续上下料过程和添加功能。理论分析和实际测试结果表明该滤棒添加系统设计合理且实用。  相似文献   

9.
滤棒在成型加工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断丝、短纤维及纤维屑脱落等碎丝,丝束高速运动带动碎丝飘飞,从而产生"飞花"现象。"飞花"弥漫在生产车间空气中,对滤嘴棒的质量(吸阻、硬度、重量等)及机械运动部件、电气线路和生产现场、操作人员的健康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防"飞花"装置的设计应用,对"飞花"起到了收集、运输、过滤等作用,能有效防止"飞花"的飘移,使滤棒的性能指标更加稳定,同时也改善人和机器了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10.
前言 河南中烟漯河卷烟厂“十一五”技改完成后,成型车间生产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设备全部更新为行业较为先进的KDF2型滤棒成型机,为滤棒质量进一步提升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1.
汽车四轮定位仪校准装置是用于对汽车四轮定位仪的测量和校准。本文针对目前汽车四轮定位仪校准装置为一体式结构,采用涡轮蜗杆驱动模式,在检测过程中存在间隙大、测量准确度低、工作效率不高、不能涵盖对各类四轮定位仪的测量和校准,包括不便携带等使用缺陷,提出了汽车四轮定位仪校准装置采用四分体式结构,步进电机作为驱动器,圆光栅传感器作为测量标准的设计方案,提高了校准装置的测量准确度,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JJF 1154—2014 《四轮定位仪校准规范》的详细研究及现场试验,结合目前四轮定位仪校准装置在主销模拟、定位参数零位确定、现场安装等方面的不足,介绍一种四轮定位仪校准装置采用四轮分体、组合使用的结构,由步进电机作为角度驱动器,通过高精度双轴倾角仪及绝对角度编码器实现角度闭环系统控制。文章对该装置的结构设计及校准原理进行了深入阐述,以期为四轮定位仪校准技术发展起到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13.
玻璃丝布的化学镀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玻璃丝布的化学镀镍工艺及配方进行了研究,分析并邀请赛了化学镀镍各工序及镀液组分对阻值的影响,确定了优选参,对化学镀镍生产的高低阻带进行了高压试验,结果表明,玻璃丝布丝化学镀镍处理后,达到高压电机对高低阻带的电阻要求,即耐高压,抗电晕,且贮存性能优良,从而成功地取代原用玻璃丝布带浸涂半导体电阻漆的老工艺。  相似文献   

14.
设计了一种基于三坐标测量机的轮对几何参数自动测量装置,对其主要结构和工作原理作了详细分析,并给出来轮对几何参数的计算式。该测量装置结合了三坐标测量机测量精度高和自动测头智能化程度高的特点,可实现工件的自动、批量化检测,它对于解决目前轮对测量手段落后、测量误差大、劳动强度高等问题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郭勤 《中国科技博览》2012,(14):180-180
在桥式起重机上采用水平轮导向装置有许多优点,文章着重介绍了水平轮导向装置的结构形式、水平轮导向安装位置的确定及水平侧向力的计算,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选用M40石墨纤维为增强体,采用真空气压浸渗法制备了纤维体积分数为40%,基体合金分别为ZL102、ZL114A、ZL205A及ZL301合金的连续M40/Al复合材料,并用NaOH溶液萃取出M40纤维,研究了基体合金对连续M40/Al复合材料纤维损伤和断裂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基体合金对M40纤维造成的损伤差异较大,从M40/ZL301复合材料中萃取的纤维拉伸强度最高,其拉伸强度为1 686 MPa,约为纤维原丝拉伸强度的38.3%;而从M40/ZL102复合材料中萃取的纤维拉伸强度最低,其拉伸强度仅为687 MPa,且纤维表面粗糙程度不一。不同M40/Al复合材料的断裂机制存在明显差别,M40/ZL102和M40/ZL114A复合材料断裂时无纤维拔出及界面脱粘,裂纹横向穿过纤维导致复合材料在低应力下失效;M40/ZL205A复合材料则表现为少量纤维拔出,界面轻微脱粘;同时,M40/ZL301复合材料表现为大量纤维拔出,裂纹沿界面纵向扩展,界面脱粘明显,纤维充分发挥其承载作用,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最高,达到了670.2 MPa。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国内四轮定位仪的计量检定现状进行分析和论述,指出目前检定装置存在的不足之处,介绍一种既能满足定位精度要求又便于现场标定的便携分体式四轮定位仪检定装置,并对该定装置的检定原理、检定方法和设计特点进行分析,最后通过实验数据验证了该装置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贾宏丽  辛洪兵  周顺豪 《包装工程》2022,43(15):315-321
目的 为了降低轮足式包装搬运机器人在仓储运输等工作过程中受到振动冲击时对工作性能的影响,实现轮腿结合处的减振功能需求。方法 提出一种油压缓冲器与机械减振装置相结合的设计方案,分别用能量法和有限元法分析减振装置中主要弹性元件的刚度系数,比较采用不同结构弹性元件条件下驱动轮的刚度特性。结果 设计了具有油压缓冲器与平面S形弹性片的轮足式包装搬运机器人驱动轮机构,并进行了样机的轮式移动实验和环境冲击实验。实验过程中机器人的本体运动幅度波动很小,运行平稳,表明轮足式包装搬运机器人减振装置能有效地减少落地冲击,降低环境对包装件的物理冲击,验证了该减振装置设计的合理性与实用性。结论 该减振装置设计方案可以有效地减少轮足式包装搬运机器人在工作过程中受到的振动冲击,减小环境对包装件的物理作用,提高机械本体与电气元件的安全性,使它的工作性能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19.
铁路车辆轮对收入需要进行各种参数的测量,传统为手工测量方式。本文阐述了利用激光非接触测量方式,进行轮对收入各种参数自动测量的装置研制,主要叙述了测控系统的研制和技术要点。经现场使用证明,该设备技术成熟、可靠性强、精度高和测量速度快,完全满足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20.
基于现行轮对压装机压力测量存在的问题,提出压装机压力测量系统进行现场测量的方法,设计及研制适合现场校准的装置,并通过实验论证了现场校准技术方法的可行性及科学性,保证了轮对压装机压力性能的准确和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