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含规整 PMMA支链的 PBA合成及其力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大单体与丙烯酸丁酯在苯中的共聚,该大单体由甲基丙烯酸甲酯在巯基乙酸链转移剂存在下聚合,用甲基烯酸缩不甘油酯封端,研究了共聚速率、大单体相对分子质量、大单体与小单体投料比、引发剂用量、单体浓度及共聚温度对接枝效率及共聚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用分级沉淀法精制共聚物。用凝胶渗透色谱法、红外光谱法及差示扫描量热法对共聚物进行表征,用蒸汽压式渗透压力计及膜渗透压测定了结构参数,结果表明,平均接枝数随转化率增加而降低,在一定的组成范围内,共聚物呈热塑性弹性体行为。  相似文献   

2.
碳化硅/炭黑悬浮体中丙烯酰胺单体自由基聚合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2种引发体系引发碳化硅/炭黑悬浮体中丙烯酰胺单体的自由基聚合,通过测定单体聚合的热效应对丙烯酰胺单体的自由基聚合过程进行了表征,并分析了丙烯酰胺单体在碳化硅/炭黑悬浮体中的聚合机理。发现炭黑的存在不仅可以加速过硫酸铵分解,而且对丙烯酰胺单体的自由基聚合具有较强的阻聚作用,造成碳化硅/炭黑悬浮体聚合诱导期过短和单体聚合转化率较低。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可以提高单体转化率并实现单体聚合,但无法延长单体聚合的诱导期。通过在碳化硅/炭黑悬浮体中添加不同用量的缓聚剂乙酰丙酮,可以显著改善单体的聚合特性,不仅可以随意控制单体聚合的诱导期,而且还可以提高单体聚合的转化率,从而保证了碳化硅/炭黑悬浮体的凝胶注模工艺的实施。  相似文献   

3.
考察了聚合反应过程中NBR产品中结合丙烯腈含量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单体竞聚率、单体转化率、单体浓度、聚合反应温度和压力,分析了产品的结构组成,并进行了聚合反应动力学探究和重复性试验。结果表明,在聚合反应温度为5.0℃、聚合压力为0.15~0.20 MPa条件下,采用多段补加丙烯腈的方式,同时将单体转化率控制在70%~75%,可得到丙烯腈结构单元分布均匀、结合丙烯腈质量分数为17%~19%的NBR产品,所用聚合配方和工艺具有良好的重复性。  相似文献   

4.
“饥饿”反应器中苯乙烯聚合动力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饥饿”反应器中AIBN引发苯乙烯聚合行为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建立了相应的聚合动力学模型,在模型中,考虑了由于初级自由基与单体反应生成单体自由基时所消耗的单体量,并将链终止速率常数与聚合物的累积数均链长进行校正。利用实验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了回归。  相似文献   

5.
涉及了一种将颜料分散体胶囊化的工艺,其中在可聚合分散剂的作用下,将一种颜料在水性溶剂体系中进行分散的工艺。在体系中添加一种丙烯酸酯单体,并将所得混合体进行聚合。所用的丙烯酸酯单体也可在添加的表面活性剂或可聚合分散剂的用下在水中乳化,以及近20%的丙烯酸或其他丙烯酸类乙烯基单体可在聚合反应之前添加于丙烯酸单体中。  相似文献   

6.
陈文育 《广州化工》2000,28(2):59-60,58
通过比较生化法丙烯酰胺单体(AM)和化学法丙烯酰胺单体在同等条件下,在实验室及中试生产线上进行制备聚丙烯酰胺(PAM)产品的试验,最终经产品质量分析,对生化法丙烯酰胺单体的实际生产应用进行了评价。并观察了其聚合产品的絮凝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通过Monte Carlo方法,对不同共聚单体的聚丙烯腈组成进行了模拟。通过比较.与文献中提供的实验结果基本一致。同时模拟了衣康酸(1A)、丙烯酸(AA)、甲基丙烯酸(MAA)分别与丙烯腈(AN)在不同配比下共聚物的序列分布,结果表明:在Monte Carlo模型中,可以通过控制单体的配比来控制序列分布,而在实际的合成中,要获得均匀的序列结构,就可以通过降低第二单体投料比法或滴加单体法来实现。  相似文献   

8.
氟硅单体合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综述了氟硅单体合成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氟硅单体的特性、原料、合成方法,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以对-羟基苯甲酸、氯乙醇和丙烯酸为主要原料,经醚化、酯化和酰氯化反应合成了中间体A、B、C,进而合成了含液晶基元的丙烯酸酯单体D;用单体D经自由基聚合反应合成了聚丙烯酸酯侧链液晶;分别对中间体A、B、C和单体D以及聚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单体和聚合物均呈现向列型液晶织态结构,聚合物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有很好的液晶性。  相似文献   

10.
含氟聚丙烯酸酯防水防油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以全氟辛酸和全氟辛基磺酰氟为原料,合成了六种含氟丙烯酸酯单体,并进行了溶液聚合和乳液聚合。研究了聚合反应中各种因素对产品性能的影响,测试了产品的防水防油性,与国外同类产品性能进行了比较,提出了含氟单体与非氟单体共聚时降低含氟单体用量,从而降低有机氟防水防油剂成本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1993年我厂丙烯酸单体的销售额近4亿元。单体的销售量4.6万多吨,无论是销售额或销售量均好于1992年。从丙烯酸单体售情况来看,我国在应用丙烯酸单体加工纺织、皮革、涂料、压敏胶粘合剂、纸张涂饰品、各类水溶性丙烯酸盐聚合物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因为丙烯酸单体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且能与许多单体进行共聚合得到综合性能好的各种高聚物。许多产品配方、工艺简单易于掌握,设备投资少、资金回收快,对人与环境危害小,因此许多乡镇企业纷纷引进人才、技术,投资建厂,近几年真如雨后春笋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仅北京地区和北京…  相似文献   

12.
以带羧基的乳胶粒为种子进行了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和二乙烯基苯的种子乳液共聚合,制备了轻度交联的核乳液,将该核乳液在包壳反应并进行碱处理后,制得了中空聚合物微球。研究了核乳胶粒制备过程中羧基单体的种类、单体的加料速率、乳化剂的用量等因素对核乳胶粒直径及其分布以及中空聚合物微球结构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甲基丙烯酸作为羧基共聚单体时,比采用丙烯酸的聚合体系稳定性更好,同时也更有利于提高羧基单体的用量。实验证明,必须采用“饥饿”式单体进料方式,否则会有新乳胶粒生成且聚合稳定性变差。应采用半连续补加乳化剂工艺,当乳化剂总量为核单体总量的0.15%(wt)时能保持聚合稳定性且能保证无新乳胶粒生成。  相似文献   

13.
聚丙烯薄膜表面的光化学接枝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以丙烯酸为接枝单体,二苯甲酮为光引发剂,在紫外光作用下,对聚丙烯薄膜进行光化学接枝改性。红外光谱的测试确证了接枝反应的发生,水接触角、染色性测试结果表明薄膜面的亲水性明显改善。研究了光照反应时间、单体浓度、单体种类及引发剂种类对接枝结果的影响。力学性能测试及稳定性试验表明接枝薄膜的抗拉、抗撕等本体力学性能不变,接枝层的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4.
以丁苯胶乳为种子乳液,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的混合物为硬单体,二乙烯基苯为交联剂,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下,以种子乳液聚合法得复合乳液,絮凝干燥后得到共聚物。研究了硬单体用量、硬单体配比、加工次数对聚合物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聚合物可反复进行热塑性加工,聚合物微观相畴随加工次数增多而变小。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聚苯乙烯泡沫塑料进行乳化研究,获得了稳定的聚苯乙烯乳液。再采用丙烯酸丁酯(BA)和功能单体对聚苯乙烯进行接枝改性,制成水乳型胶粘剂。研究了溶剂比、乳化剂与稳定剂用量、改性单体及功能单体的用量、引发剂及交联剂用量等因素对粘接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反相乳液聚合制备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及其絮凝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单体浓度、单体配比、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乳化剂用量等因素对所制备的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特性粘度、转化率、阳离子度的影响,对产品的污水絮凝性能进行了评价。较佳的制备条件为:单体浓度为45%,单体配比为7/3,引发剂用量为m(引发剂)/m(单体)=0.5/100,引发温度为45T:。用红外光谱对共聚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对共聚物进行了油田污水絮凝性能评价,研究表明单独使用时的浊度去除率为86.22%,COD去除率为87.95%,与聚合氯化铝复配使用时的浊度去除率为92.91%,COD去除率为92.68%。  相似文献   

17.
周海军  桑欣欣  罗静  刘仁 《涂料工业》2021,51(10):18-24
为探究单官能度单体结构对光固化涂层附着力的影响,以环氧丙烯酸酯为主体树脂,选用常用的几种单官能度(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作为活性稀释剂,制备了一系列紫外光固化涂料。通过双键转化率测试及旋转流变仪测试对涂层光固化过程进行表征,通过拉拔法对涂层附着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单官能度单体结构和用量对涂料固化速度、双键转化率、固化收缩应力和附着力等都会产生影响,单体结构和用量的优化可有效提升涂层在金属基材表面的附着力。相同单体用量下,甲基丙烯酸酯涂层的附着力约为丙烯酸酯涂层附着力的 2倍。  相似文献   

18.
在各种反应条件下进行了甲基丙烯酸甲酯和醋酸乙烯的批量本体共聚和在甲苯中的溶液共聚,达到了高度的单体转化率。另外,以终端模型动力学(Magu-Lewis)为基础,通过多变模型方法的差错进行了低转化本体实验来确定单体的竞聚率。从先前研究出的高转化数据和低转化数据由共聚组成(Meyer-Lowry)的积分方程得出竞聚率分别为0.0102(γVAc)和27.465(γMMA)。通过高转化率实验,研究了各种因素对反应速率、渐增的共聚物组成、数均分子量、重均分子量以及分子量分布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单体组成、引发剂浓度、温度、溶液浓度和N-十二硫醇链转移剂的加入。借助单体竞聚率的巨大差异对这些因素进行了检测。  相似文献   

19.
PBA/PMMA核壳结构乳液聚合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重量分析法对PBA/PMMA体系核壳结构乳液聚合物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并计算了乳化剂用量,引发剂浓度与第一单体和第二单体聚合速率的定量关系。同时研究了温度对第一单体和第二单体聚合速率的影响。聚合速率,特别是第二单体的聚合速率对核壳结构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接枝改性无卤阻燃聚丙烯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芳  帅丹蓉  吴小华  贾德民 《塑料工业》2001,29(5):36-37,40
采用接枝改性手段把含有极性基团的乙烯基单体引入非极性的PP大分子骨架,将PP功能化,再与非卤阻燃剂如含NH2基的P-N膨胀型阻燃剂等进行大分子反应,制备了非卤阻燃聚丙烯母粒。着重探讨了含极性基团的乙烯基单体种类及用量等因素对PP阻燃性的影响。在PP大分子链上接枝含极性基团的乙烯基单体,可显著提高PP的阻燃性能;在双单体接枝体系中,单体A与C的配比为10/30时,最高氧指数可达3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