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地震中建筑物的破坏是造成地震灾害的主要原因。现有建筑有些未考虑抗震设防,有些虽然考虑了抗震,但与新的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等的规定相比,并不能满足相应的设防要求。1977年以来建筑抗震鉴定、加固的实践和震害经验表明,对现有建筑进行抗震鉴定,并对不满足鉴定要求的建筑采取适当的抗震对策,是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我国地震灾害多发,由此可见建筑结构中的抗震设计在整体建筑设计中意义重大。由于地震发生难以准确地进行预测,更要应提高建筑物自身的抗震性能,减少地震带来的损失。本文针对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进行分析,希望可以提高现代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理论水平。  相似文献   

3.
地震是一种突发性自然灾害,其危害远远超过洪水、干旱、台风等灾害。虽然当今科学技术尚不能准确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但人类在与地震灾害作斗争的过程中,不断积累、丰富和发展了有关的知识和技能。近二十年来,抗震理论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尤其是基础隔震技术在工程方面的应用,经受了美国洛杉矶和日本阪神两次大地震的实地考验,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4.
杨莉  王振岭 《中国橡胶》2008,24(24):18-21
地震是人类社会无法避免的一种自然现象,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很大,而其中的90%以上是由于建筑物倒塌导致的。因此世界各国都在致力于做好建筑工程的抗震减灾工作,努力提高建筑工程的抗震能力。我国四川汶川大地震的灾后重建工作中,很多抗震专家提出了减轻地震灾害的对策,橡胶减震产品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为此,本刊开设“减震橡胶”专题,邀请业内专家介绍减震橡胶制品的生产工艺、产品特性、使用现状和发展动向,希望促进产品研发,在推广和应用方面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抗震概念设计是结构工程设计的重要部分,本文通过对地震时房屋发生地震灾害的描述,论述了房屋发生震害的原因,讨论了抗震设计基本概念的重要性,对今后的结构设计工作具有实际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地球板块运动的增强,各个国家都发生了多次地震灾害。地震是一种危害性很大的自然灾害,一旦发生地震就会给人民群众造成极大的伤害。基于此,我国政府部门提高了对建筑结构设计的重视,希望通过优化建筑结构设计的方法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作为建筑企业应对政府号召进行积极响应。经过多年研究和开发,很多先进的设计方法都被应用到了建筑结构设计中,而且经过实践证明,现在的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已经有了很大提升。  相似文献   

7.
地震的发生无法预先预料,一旦发生将会给社会带来严重的危害;笔者参照相关资料,对发生地震灾害地区的房屋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发生地震之后的房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具体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房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加固措施,从抗震对策的角度上制定了有效的措施,以此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我国的地震灾害不断发生。地震这种灾害存在着无法预测、破坏性强的特点,因此地震对于建筑结构的安全牢固就会有很大的要求。可见现在的建筑工程中尽量的减小地震破坏是非常重要的。随着这些年来建筑结构安全抗震理论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人们对于建筑结构的设计思路也在不断更新。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在建筑设计中对抗震防灾方面内容的分析,具体环节应该采取的措施和施工方案,以及施工中所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高层建筑在遭遇地震灾害时,其受到的伤害较之常规建筑更高,因为其高度较大,上部结构受地震外力影响会剧烈晃动,连带下方结构一同发生晃动,在短时间内就可能塌陷,这对于高层建筑住户而言具有极大的安全威胁。在这一条件下,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就应当得到重视,其结构设计当中要充分考虑建筑结构抗震能力,了解其抗震性能的形成原理、影响抗震性能水平的主要原因,再遵循原则要求处理抗震结构设计中的各类问题,由此优化建筑抗震性,本文就这一点展开分析工作。  相似文献   

10.
多次地震灾害表明,梁柱节点核心区是建筑整体结构中最薄弱的部位,对于整栋建筑物来说,节点处的抗震性能至关重要。本文分别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各种类型的节点核心区进行了地震受力分析,并结合施工条件,对节点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进行加强。  相似文献   

11.
我国幅员辽阔,部分区域位于地震带之中,一旦出现地震灾害,将会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地震多发区域的建筑必须采用合理的砌体结构加固技术提升建筑本体的稳定性。由于受制于传统施工工艺的限制,许多早期建设的建筑抗震性能十分薄弱,一旦发生地震,将会导致严重的危害。因此,采用科学的加固技术来提升老旧建筑砌体的抗震性能,对保护老旧建筑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将对建筑砌体结构加固工程与施工技术进行深入剖析,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地震灾害会造成较为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提升城市抗震减灾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从国内外城市防震减灾评价体系研究现状出发,分析以往城市抗震减灾相关研究的不足,并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具有地震灾害特色的城市抗震减灾评价体系,初步形成了对城市抗震减灾能力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正一、全球隔震行业发展概况地震是人类无法避免的自然灾害,地震引起的震动对建筑物的破坏是毁灭性的,给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历次震害调查表明,地震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主要源于建筑物和工程设施的破坏、倒塌以及由此引发的次生灾害。因此,世界各国的建筑工程师一直没有停止过对建筑防震抗震的研究,其中,建筑隔震技术成为建造高性能防震建筑物的重  相似文献   

14.
石油储罐尤其是大型浮顶石油储罐一旦发生破坏将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而地震一直是影响石油储罐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地震认识的深入,对石油储罐的抗震计算不断改进。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内油罐设计规范GB50341-2005抗震计算,并分析了API650(第10版)及2008最新版API650(第11版)抗震计算上他们的区别。利用三种方法对某项目50000m3浮顶罐抗震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同时运用有限元分析作了进一步比较优化。  相似文献   

15.
由于地震灾害强大的破坏力以及桥梁跨度、桥墩高度的不断增大,桥梁的抗震性能成为了设计及施工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问题。本文阐述了地震响应的理论分析方法,并以某一高墩大跨度连续刚构桥梁(跨径布置为75m+140m+140m+75m=430m)为工程背景,采用空间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全桥的动力分析模型,分析了该桥的周期、频率及振动模态;采用反应谱法分析了全桥在纵向、横向和竖向等多向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响应;同时以墩高为参数,分析不同墩高对连续刚构桥的地震响应的影响,为高墩大跨度连续刚构桥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地震灾害具有突发性,至今可预报性很低,给人类社会造成的损失严重,是各类自然灾害中最严重的灾害之一。我国根据现有的科学水平和经济条件,对建筑抗震提出了“三个水准”的设防目标,即通常所说的“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通常所讲的小震、中震、大震分别指的是50年超越概率为63%,10%,2~3%的多遇地震、设防烈度地震、罕遇地震。  相似文献   

17.
地震作为地球本身的一种自然规律,给人类带来了惨重的损失。虽然科技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但是人类对地球的认识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要表现在预测提前期很短,人类仍然无法提前很准确的测定将要地震时间、震中点以及地震距地表距离。为了将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本文主要分析了地震灾害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的一系列影响,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了灾后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的科学方法和次生灾害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抗震橡胶     
君轩 《世界橡胶工业》2010,37(11):49-49
<正>橡胶作为高分子弹性体材料能减轻地震破坏的力度。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就被用于抗地震领域。实际应用结果证明,其抗震效果卓越,应用面也在不断扩大,已经发展成为一类成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地震灾害更加频繁,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增加了房屋破坏和人员伤亡的数量,建筑结构工程抗震设计的作用愈加凸显。本文首先说明了建筑结构工程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然后简单概括了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原理,并开始从提高结构的抗震性、降低地震对建筑的影响、保证建筑刚度等方面分析了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作用,最后从科学选择结构体系、提升结构延性、加强轴压比和短柱的合理设计、提升结构的整体性、规范建筑形体及构件的布置规则、做好非结构部件设计、严格重点部位的重点设防、进行设置多道抗震防线以及选择合适的地基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建筑结构工程抗震设计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总结汶川地震灾害的教训,针对我国长期以来执行的预防为主的方针和防震减灾工作的具体实践,评价预防为主方针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执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讨论在众多问题,如:地震危险性评价和地震区划、地震诱发的地质灾害、地震预报等现行防震减灾技术一时还难以彻底解决的前提下,如何贯彻防震减灾工作中的预防为主方针.着重指出,不论在眼前或者在将来,要彻底解决减轻和预防地震灾害的问题,必须依靠土木工程的方法并辅之以其他灾前和灾后的防震减灾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