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时代的发展对于现代建筑的设计要求发生很大的改变,低碳节能环保成为当前建筑设计的重要理念之一。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使得广发用户的环保意识得到提高,在此背景下建筑行业必须将可持续发展融入到自身发展中去。本文就低碳建筑相关内容进行概述,指出其设计理念运用的意义,对低碳建筑设计理念在建筑规划中的运用进行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2.
现阶段人们越来越重视节能环保概念的实施。建筑设计不仅要求美观、高质量,还要求低碳、环保,促进建设行业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基于低碳节能建筑设计的重要性,本文对低碳节能下建筑设计的原则及必要性进行了分析,阐述了低碳节能建筑设计的方式及途径。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对于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开始关注环境污染、节能环保等环境问题,人们环保理念的的增强也体现在建筑设计上,如何在基于低碳概念下进行建筑设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能够在最大限度节省建筑材料,避免了不可再生资源的浪费,而且对环境的污染和影响程度也最小。本文主要研究了如何在建筑设计中融入低碳概念,实现建筑设计的节能环保,降低建筑成本投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为推进我国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需要融入新的发展理念。基于此,本文阐述低碳概念与建筑设计结合的内涵,以及在建筑设计中应用的价值,就低碳概念下建筑设计的现状以及原则进行分析,探究低碳概念下建筑设计的应对策略,通过理论层面的探究深化建筑设计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以及经济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对于建筑的设计要求不断提高。在现代的建筑设计中,由于环保意识的增强,使得其技能建筑的设计越来越受到欢迎。节能建筑设计对于建筑行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它不断提高了建筑设计的理念,拓展了建筑设计的思维,同时也提高了人们的居住环境,为我国的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所以,针对这样状况,节能建筑设计不断满足人们的居住要求,同时也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因此,本文针对节能建筑设计的必要性、现今节能建筑设计的要点以及节能建筑的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进而为建筑行业的节能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性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的发展中,人们逐渐开始有了节能低碳、保护环境的意识,他们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也是在保护自身的身体健康。这种意识渐渐延伸到了各行各业,建筑设计也不例外,开始倡导低碳节能。然而当前建筑行业在进行建筑施工时不仅会损耗大量的能源,其排放的废物中也包含大量的碳,这些碳加剧了环境污染同时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业也产生了不好的影响。因此在建筑设计中贯彻低碳节能的理念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引用低碳概念的原因,解释了什么是引用低碳概念后的建筑设计理念,理念的主要思想是什么,随后分析了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来,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关注力度不断加大,建筑行业领域对于绿色理念的贯彻也在不断深入。当前社会发展下对石油资源需求加大,油田建设开发关系着我国经济发展,因此做好油田建设,保证油田建筑工程质量,对于满足油田开发需求意义重大。特别是当前绿色环保理念下,在优化油田建筑设计中要融入绿色设计理念,深入贯彻绿色节能理念,满足可持续发展要求。文章分析了绿色建筑理念的应用意义,以及当前油田建筑绿色节能设计方面不足,对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实际应用加以探讨,实现油田建筑设计的合理优化。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逐年增加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民对于城市房屋住宅与城市基础设施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但是伴随城市建筑不断施工而来的也有对于生态环境等的破坏,而这种情况的出现是不满足人们对于高质量生活的需求。在这种社会背景下,绿色建筑设计的理念随之出现并且很快就被应用于实际的房屋设计等建筑设计问题中。本文通过介绍绿色建筑设计的概念及其发展历程与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对于绿色建筑设计未来在建筑学中的应用趋势进行简单的预测。  相似文献   

9.
由于现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额数字化技术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的低碳建筑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且,在此基础上,我国的低碳建筑设计方法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本文主要对现今数字化技术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分析,并且对于低碳建筑设计方法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开始意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逐渐形成了低碳节能、环境保护和身体健康生活方式。低碳节能作为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方向,在工作人员设计过程中应以低碳设计为基本理念。下面笔者结合实践,以低碳概念下建筑设计理念为切入,阐述实际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们环保理念的不断增强,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不断演变,如何打造出更为优质的建筑很值得研究探讨。绿色建筑应当在满足人们日趋演变的居住要求的同时,也能够很好的与自然环境间实现良好融合,这样的建筑才是真正符合生态文明视域的优质建筑。本文分析了生态文明视域下的绿色建筑设计形态,生态文明视域下的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指出了生态文明视域下的绿色建筑设计路径。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于建筑设计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尤其在当前生态文明盛行的环境下,要求建筑设计能够在保障生态环境基本情的前提下,能够令建筑空间及其营造出的环境满足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本文先对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建筑设计进行概述,进而分析其视角下的建筑设计形态和技术,目的是提升建筑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科技的提升,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逐渐迈上了低碳经济的步伐,实现对于环境污染的最小化。接下来,本文将结合低碳经济的概念以及发展意义,探讨低碳经济理念下加强环境保护的方法以及措施。  相似文献   

14.
随着节能环保理念的推广,绿色建筑以其节能、低碳、环保的优势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绿色建筑设计不仅能够为人们提供舒适、健康的生活空间,同时还能够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实现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建筑业的开展和应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现代建筑施工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不足,同时也体现了时代发展过程中对建筑的新要求。本文通过对绿色建筑的优势及设计原则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绿色建筑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江峰 《佛山陶瓷》2023,(10):85-86+101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在城市建筑设计过程中已经不再仅仅满足于建筑物空间和功能上的设计,绿色、环保的建筑理念已经逐渐受到行业建筑师的认可,并被快速引入到相关建筑设计中。在工业建筑设计方面,相关从业者越来越多地考虑到绿色环保理念的设计,努力促使人、建筑和能源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现阶段我国的建筑设计领域的迅速发展下,建筑设计和时代发展的要求相结合,就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将绿色节能理念能和建筑设计工作紧密的结合起来,就能保障建筑设计工作的整体质量。本文先就绿色节能建筑的特征以及理念应用的要求加以阐述,然后就绿色节能理念的应用策略具体的应用详细探究。  相似文献   

17.
低碳建筑设计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筑行业由于其自身的特点,被看做是走向低碳经济的最重要的行业,在建筑设计上引入低碳理念,在建筑材料与设备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我国人民对于生活氛围和生活环境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社会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将特色文化和建筑设计融合在一起成为当今时代备受关注的主题。通过建筑的变化我们也能够看到文化历史和人类审美的变化,映射着我们人类的社会发展变迁。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建筑是我们人类和自然沟通的重要方式,不同的地区适合不同文化风格的建筑设计。同样的,不同地区文化和不同的自然条件也会存在一定的设计差别。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应学会将现代化的建筑设计理念融入进原有的创新方式中,在传统思维的指导下,利用现代化的先进设备和建筑材料,将地方技术和传统材料相结合,创设出既有地域特色,又满足地域文化需求的建筑思路。  相似文献   

19.
董樑 《佛山陶瓷》2024,(1):143-145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业也随之发展壮大,然而,在建筑行业中,发现许多建筑物都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过度追求装饰性、浪费能源等。因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开始关注绿色建筑的概念。本文从低碳经济理念出发,探讨了低碳经济理念下室内设计的意义、低碳经济理念下室内设计的原则,结合星空主题项目,探究了低碳经济理念下的室内设计实践,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很多领域都开始向节能发展。尤其是在建筑领域中,其以节能作为基础要求,在满足质量标准的同时,尽可能降低材料的使用以及使用中的能源消耗。然而,在节能需求下进行建筑设计,其难度相对较大,对于设计者的理念有着较大的冲击,与传统建筑理念差异极大。这就使得当前建筑设计理念中节能的运用存在一定的缺失。本文针对建筑中节能的含义进行解读,且就当前建筑设计理念中的一些能源浪费现象加以明确,从而提出面向节能需求的建筑设计理念的具体内涵。希望能够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与环保措施的完善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