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飞仙关隧道特大涌水段施工方案研究,文章以实际工程出现的问题为案例,对隧道涌水段施工方案进行分析讨论,以期能够为以后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高压富水隧道稳定性较差,节理裂隙发育,围岩遇水风化软化严重,易发生塑性变形和流变,严重影响了正常施工和周边生态环境。针对南大梁高速公路华蓥山隧道的水文地质条件,提出了"系统加固、归流导排、分流引排、可控排放、收口封堵、局部加强"的防治水总体思想,总结出了"先排后堵、深排浅堵、远排近堵、择机收口"的大涌水治理方法,有效地解决了隧道施工中突水渗水问题,确保了施工安全,维护了隧道周边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
海底断层破碎带是海底隧道施工安全的重要威胁之一,其中破碎带裂隙的涌水问题又是穿过海底断层破碎带难易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破碎带裂隙涌水问题,对隧道通过断层破碎带注浆施工方案进行探讨,对超前探孔、超前预注浆、注浆参数和注浆的施工工艺进行了详细阐述和探讨。为同类破碎带注浆施工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4.
龙开林  王涛 《四川水泥》2023,(8):216-218
贵州山区公路隧道较多处于喀斯特地貌的岩溶发育区,隧道施工中常常遇到溶洞。如施工不慎,易引发涌泥、涌水甚至冒顶等突发事故。溶洞的处治给施工带来较大困扰和较大的安全隐患。溶洞处治一方面通常采取超前地质探测,另一方面,隧道内溶洞掘露后,根据超前处治后的情况具体进行处治。通过隧道施工中对2个代表性溶洞处治的案例,探讨隧道工程遭遇溶洞时防治的要点。2个溶洞经过处治,隧道得已顺利通过,经过监测,隧道沉降和围岩收敛均在可控范围内。  相似文献   

5.
针对隧道突泥涌水危害大的问题,结合激发极化法、地质雷达、跨孔CT等方法,对九顶山隧道ZK281+940~ZK281+947突泥涌水段进行探测,并根据探测结果分析出现突泥涌水的原因。结果表明,通过地质雷达、跨孔CT、激发极化法,得出在1~4号钻孔中11~22 m处都存在破碎岩体,且富含水体;岩性分析发现突泥涌水段围岩等级为VI级,多为易碎的全风化灰岩,稳定性差,易出现塌方;九顶山隧道突泥涌水段每隔约12 h间歇性涌水;暴雨天气涌水量明显增加,且存在地表水补给的现象。造成隧道突泥涌水的成因,是隧道开挖对岩土上方的全风化花岗岩结构产生破坏,造成使灰岩层中的裂隙水与花岗岩破坏结构连通,进而让花岗岩岩体软化,最终使得初期支护失效,从而引发隧道塌方。针对以上成因,提出“探”、“截”、“泄”、“帷”的处治措施。通过工程实践表明,以上处治方案有效。  相似文献   

6.
于婷婷 《四川水泥》2024,(2):264-267
为了确保行车安全,防患未然,对隧道出现的病害进行专项检测与加固处治非常必要。某高速公路隧道属双向四车道小净距隧道,对其衬砌厚度及内部缺陷、隧道衬砌强度、隧道净空断面、典型结构性裂缝开裂深度等方面进行定期检查,根据隧道定检所发现的病害现状,按现行《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主要从洞口病害处治和渗漏水处治两方面对隧道进行加固处治。实践证明,这些措施对保障隧道行车安全十分有效。  相似文献   

7.
普光气田飞仙关组滩相储层孔隙类型多样,微观孔隙结构复杂。为明确飞仙关组储层微观孔隙结构与储层物性之间的关系,本文基于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资料,运用毛管压力曲线形态特征及原理,结合储层物性特征,对飞仙关组储层孔隙特征进行了精细研究。结果表明:飞仙关组储集空间类型有粒间孔隙、粒间与粒内复合孔及粒内孔隙等;通过类双曲正切函数对毛管压力曲线进行拟合并分为4类,其中Ⅰ类主要发育粒间孔隙,孔喉结构和渗流能力好,为本区的优质储层;Ⅳ类孔喉类型为低孔、微喉型,微观孔隙结构和渗流能力极差,解释为非储层。样品的孔隙类型及孔隙结构特征与物性之间的关系分析表明,从Ⅰ类至Ⅳ类,排驱压力和中值压力逐渐增大,平均喉道半径逐渐减小,反映出储层的孔隙结构和渗流能力由好变差;同时,孔隙结构特征参数与物性的相关性表明,物性是排驱压力、中值压力、平均喉道半径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电力的不断发展,当前进行电力隧道施工,对其结构进行安全监测成为重要的工作内容。电力隧道工程影响到国家安全和经济命脉,在进行施工的时候,要对周边的各种建设活动进行监测,强化隧道的施工安全防护工程。例如对于电力隧道周边进行深基坑的开挖,对于隧道的结构安全和高压电缆的安全进行监测结合鞥。某隧道具体工程施工中的技术施工和安全防护工作,对于确保电力隧道安全运营进行运营期安全监测工作如何开展进行论述,期望能够对提高电力隧道安全运营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了降低底板承压水对采面开采影响,针对1605综采工作面底板存在隐伏陷落柱问题,采用FLAC软件对采面开采后底板导水裂隙是否与陷落柱联通进行模拟分析,并对采面开采时陷落柱上部岩层垂向距离变化情况进行监测。结果表明,采面开采后陷落柱上部岩层出现明显的垂向位移、采面底板采动裂隙与陷落柱上覆裂隙出现一定程度联通,若采面推进过时不采取措施可能会导致采面出现突水事故。为此,采用注浆封堵技术对陷落柱周边导水裂隙进行封堵,改造后施工的检验孔最大涌出量在6.2 m~3/h以内,最大水头压力为0.74 MPa,采面过陷落柱期间底板未出现涌水。  相似文献   

10.
洪淑娜 《广东化工》2023,(4):163-165
采用地下水动力学数值模拟计算方法和FEFLOW软件对地下水封石洞油库建设造成的地下水位的变化和地下水漏斗进行预测,目的是分析地下水封洞库施工期涌水对区域地下水位的影响。项目对地下水的影响主要通过水封洞库中油品向周边地下水的扩散实现的,因此项目选择石油类物质作为污染物代表因子进行模拟。营运期非正常情况下,项目营运30年内,油品扩散造成的地下水中石油类含量最大值不超过0.03 mg/L,营运期,岩壁里地下水的压力大于洞库内任何点的储油静压力,此时对流作用主要由围岩朝向洞库内部方向,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可能产生影响的污染源主要为水封洞库储油向周边地下水的对流扩散作用。营运30年后,油品扩散造成的地下水中石油类浓度0.015 mg/L等值线的迁移距离最大为228米。  相似文献   

11.
在岩溶区修建隧道存在着许多风险和困难,特别是高压富水隧道中突水、突泥现象严重威胁着施工安全和人员安全。对此,如何确定岩溶隧道防突涌水岩盘安全厚度是解决隧道岩溶困扰,保障施工安全的首要问题。本文在对比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数值模拟方法,通过对影响安全盘厚度的诸因素进行正交对比,确定了控制安全盘厚度的关键因素,并总结出基于数值分析的安全盘厚度计算方法,通过对宜万铁路某隧道进行理论及拟合公式计算后所得结果与工程实际基本吻合,较好地反映了岩溶隧道防突涌水安全盘厚度计算问题,为岩溶区隧道修建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与经验。  相似文献   

12.
现有文献几乎尚未系统分析"板岩地区"隧道洞口边仰坡滑塌原因及治理措施的分析。本文以贵州省荔榕高速公路桩号K41+843处姑会隧道出口左、右洞洞口边仰坡滑塌为工程依托,对板岩地区隧道仰坡滑移原因和处治措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通过现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实际施工情况,对仰坡坡进行滑坡成因分析,并提出处治方案,最后对该边坡进行施工及跟踪监测。根据监控量测数据的分析和现场实际施工的勘察得出:板岩节理裂隙极发育且呈张开状,岩体破碎,碎块间结合性差,在干湿变化条件下其强度逐渐降低,自稳能力会降低,并且会受到降雨及地表水入渗运移的影响,在降雨量较大或者是降雨时间较长的情况下,地表水会积蓄在岩土交界面,并顺基岩顶面流动,使土岩接触面被软化,形成软弱夹层,易形成滑塌裂隙,对工程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实际工程中必须重视对板岩地区隧道边仰坡防护,应及时、加强防护,以免发生施工安全问题。本文分析加深了对"板岩地区"隧道边仰坡滑塌原因和治理的理解,对类似板岩地区隧道边仰坡的防护及治理提供了较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现有文献几乎尚未系统分析"板岩地区"隧道洞口边仰坡滑塌原因及治理措施的分析。本文以贵州省荔榕高速公路桩号K41+843处姑会隧道出口左、右洞洞口边仰坡滑塌为工程依托,对板岩地区隧道仰坡滑移原因和处治措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通过现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实际施工情况,对仰坡坡进行滑坡成因分析,并提出处治方案,最后对该边坡进行施工及跟踪监测。根据监控量测数据的分析和现场实际施工的勘察得出:板岩节理裂隙极发育且呈张开状,岩体破碎,碎块间结合性差,在干湿变化条件下其强度逐渐降低,自稳能力会降低,并且会受到降雨及地表水入渗运移的影响,在降雨量较大或者是降雨时间较长的情况下,地表水会积蓄在岩土交界面,并顺基岩顶面流动,使土岩接触面被软化,形成软弱夹层,易形成滑塌裂隙,对工程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实际工程中必须重视对板岩地区隧道边仰坡防护,应及时、加强防护,以免发生施工安全问题。本文分析加深了对"板岩地区"隧道边仰坡滑塌原因和治理的理解,对类似板岩地区隧道边仰坡的防护及治理提供了较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介绍了隧道涌水特性对隧道结构破坏的一些研究。在断裂损伤力学的一些理论上,总结了之前研究隧道突水破裂机理的研究成果,探讨了隧道突水断裂机理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由于种种原因,在已运营的高速公路中,大量隧道出现渗漏水现象,不但影响隧道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而且对于形成"水帘洞"和路面出水的情况,更是对行车造成很大的安全威胁;本文通过对几条高速公路隧道的调查,对隧道渗漏水类型进行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其原因,希望能为以后隧道的设计、施工、养护和病害处治等工作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6.
田家梁隧道是一座分离式双洞四车道浅埋黄土公路隧道,围岩软弱且含有地下水,地质条件比较复杂,施工过程多次发生开挖后初期支护变形过大采用强支护处理措施。本文对隧道出口段大变形导致坍塌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地表和洞内注浆加固及加强支护结构参数的处理方案。结果表明:实际采用的管棚超前加固及加强衬砌支护处理方案安全可行,经济合理,保证了隧道的安全出洞。  相似文献   

17.
靳玉鹏  覃事河  郭元灿 《四川水泥》2023,(4):262-263+266
日旁梁子隧道进口属于浅埋偏压,受强降雨等因素影响,边坡出现变形,方量巨大;为保障现场施工安全,保证G248公路安全、正常通行,明确采用锚索、锚筋桩、贴坡混凝土、增加护面墙的厚度等措施进行应急抢险处治,避免险情进一步扩大。通过设置边坡截水沟、裂缝处理、隧道洞口防护、边坡防护等方案进行处治,现场监测数据表明,隧道拱顶下沉和周边收敛都在标准范围内,围岩变形稳定,同时地表沉降也满足整体控制要求,边坡趋于稳定;因处治及时,未造成G248公路断道及生命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18.
为了更准确地预报施工隧道中的采空区及涌水突泥等高风险问题,需要采取多种预报方法进行综合解释。以南充经大竹至梁平高速公路项目中铜锣山隧道施工中地质超前预报为例,介绍了利用将TRT超前预报、地质雷达、超前钻探三种预报相结合来精确预报前方地质情况的综合解释方法,分析了综合应用解释对施工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以典型的管道关阀水锤为研究对象,通过多种计算流体力学软件进行数值模拟,探索最优的水锤现象模拟方法,并进一步分析管道内流场在关阀水锤中的变化情况。同时,通过流固耦合方法,分析管道结构对水锤波的响应特性。结果表明:Fluent的控制边界法和模拟关阀法均能较好地模拟关阀水锤特性,同时得到详细的内流场特性;水锤压力波会引起管道剧烈振动,并且使管道结构的应力最大值明显增大,显著加剧管道破坏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江西省吉安至莲花高速公路高桥(二)隧道右线隧道出口段进洞70m后有80m浅埋透顶段。本文介绍了在保证施工安全情况下,对明挖、暗挖等方案进行取舍,最终采用明挖暗作、双层超前小导管、周边注浆,锚管等综合处理措施安全掘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