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已有竖井旋流的研究成果表明,涡室进口处水流的起旋对整个涡室流态的影响很大,如何使水流在进入涡室段时能稳定起旋,并贴壁形成稳定空腔,是决定整个竖井旋流消能效果的一个关键性因素。通过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涡室进口处整流挑坎的体型对涡室流态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新的整流挑坎——楔形挑坎。试验表明,这种挑坎形式与传统圆弧挑坎相比能更好地引导涡室进口处水流的起旋,改善涡室内水流流态。对类似工程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实验表明,采用竖井直段壁面掺气坎的方式对旋流竖井进行掺气保护是可行的。本文对不同位置壁面掺气坎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并对比分析了各种情况下的水流流态、壁面压强和掺气空腔长度。结果表明:在不同位置布设壁面掺气坎对竖井内部水流流态和壁面压强影响不大;布设对称掺气坎时始终有一侧难以形成明显空腔,在进口来流方向近入口断面一侧壁面逆时针旋转90?的位置布设一道掺气坎时,空腔长度最长并且全程均可形成稳定贯通的空腔。  相似文献   

3.
《人民黄河》2017,(5):112-114
涡室是旋流式竖井水流起旋的关键,但涡室的体形选择没有明确的标准,故有必要寻找涡室体形选择的方法。通过引入无因次数即泄流数,分析一系列旋流式竖井工程实例和模型试验中的泄流数,并应用栗西沟水工模型试验进行验证,得到泄流数在旋流式竖井涡室选择方面的规律。泄流数能够非常清晰地描述旋流式竖井的泄流能力,椭圆曲线涡室为大泄流数旋流式竖井的合适体形,并且也满足小泄流数旋流式竖井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旋流式竖井是一种比较良好的泄水道,目前研究工作集中于急流大流量或来流为缓流小流量情况。某尾矿库排洪管为急流小流量,通过水工模型试验研究这种水流的涡室体型流态。针对急流小流量旋流,对圆弧、椭圆曲线涡室体型进行比较择优,选取了比较合适的体型;并对试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主要解决了涡室流态问题,经优化,所推荐椭圆体型涡室流态理想,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5.
针对传统的旋流竖井泄洪洞在高水头大流量运行过程中,存在发生壁面空化空蚀的风险,提出壁面全程掺气旋流竖井。通过试验,对竖井段掺气水流的流动特性进行了研究,对竖井壁面的压力、空腔长度,掺气浓度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采用这种新的掺气方式,竖井沿纵向全程产生了稳定的掺气空腔、掺气效果明显,整个竖井壁面均为含气浓度较高的掺气水流,减免了整个竖井壁面出现空化空蚀破坏,并且竖井壁面压力稳定,不会对竖井壁面的结构安全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6.
旋流式竖井涡室结构优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高鹏  杨永全  马耀  王海云 《人民长江》2006,37(11):91-92
前人研究结果和具体工程的试验表明,旋流式竖井的涡室结构可能存在过流时涡室空腔较小、偏心严重,且流态较差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结合具体工程,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给出涡室半径r1与竖井半径R、涡室半径r2与r1的定量关系,涡室圆弧半径宜为竖井半径的1.5~1.6倍,r2宜为r1的0.58~0.625倍;重新定义跌坎为导流坎,其与引水道边墙的夹角以0°~10°为宜.通过水工模型试验验证,本简化方案结构简单,能有效改善涡室内流态,减小工程量,对类似工程设计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青山冲水利枢纽工程泄洪建筑物采用旋流竖井泄洪洞,经水力学计算,旋流竖井内水流流态稳定,消能效果良好,且对边坡扰动小,取得了良好的工程效益.  相似文献   

8.
郭新蕾  夏庆福  付辉  杨开林  李邵军 《水利学报》2016,47(6):733-741,751
生态环境友好型的洞内旋流消能工是当前泄洪消能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热点和方向。为克服以螺旋型经典涡室或传统喇叭形堰构成的旋流竖井泄洪洞易出现的漩涡、气爆、振动、防空蚀设施复杂等难题,改变一般的防漩、消涡观念,提出一种新的由自调流潜水起旋墩为核心构成的旋流环形堰竖井泄洪洞,虽脱胎于常规喇叭形竖井泄洪洞,但在泄洪流态和消能防蚀方面又另辟蹊径。作为一种新型的旋流布置体型,已有研究缺乏系统性,其复杂的水流特性并不是十分明了。依托广东清远抽水蓄能电站泄洪洞工程,对新型环形堰竖井泄洪洞进水口、旋流泄洪洞、出口的复杂水流运动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并对部分水力参数的特性进行了解析计算,获得了该新体型旋流空腔流态、自由水面、合成流速、压力等水力要素的分布规律。结果显示:计算得到的上述水力学要素分布规律与模型测量值吻合较好,模拟值与初步建立的新体型水力特性理论解析值较为接近,表明解析计算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模拟计算结果为进一步明晰新型环形堰竖井泄洪洞各部分水流特性和揭示自调节潜水起旋墩的旋流运动机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针对双沟水电站的旋流消能模型验收工作,对泄流能力、渐变段与涡室流态、消力池及下游水流流态等试验,发现并改进了相关设计,为双沟水电站的旋流消能系统的设计施工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建立表孔溢洪洞减压模型试验,在不同水位泄流条件下,对泄洪洞的进口段、竖井段的水流流态、动水压力、水流空化数进行观测分析,试验结果显示:进口为稳定的溢流堰自由泄流,进口及竖井水流流态较好,溢流堰跌坎及竖井环形掺气坎后均能形成稳定的掺气空腔;溢流堰面、竖井内的压力分布合理;水流空化数均满足规范要求,不会发生空化水流。  相似文献   

11.
小湾水电站大型导流洞改建泄洪洞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针对小湾水电站高水头、大流量的泄洪特点,通过大量的优化试验研究,将旋流竖井式泄洪洞技术应用于小湾水电站导流改建工程,并提出适合工程特点的体形布置形式,解决了下游高水位淹没泄洪洞出口的技术难题。研究表明,这种旋流竖井式泄洪的消能效率可达90%左右,涡室与竖井的水流流态比较平顺,压力分布分理,导流洞内水流速度低于20m/s,不失为高水头、大流量条件下导流洞改建为泄洪洞的有效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2.
该文提出一种新的由自调流潜水起旋墩为核心构成的旋流环形堰竖井泄洪洞,在泄洪流态和消能防蚀方面与常规喇叭形竖井泄洪洞有较大不同。为明晰该新体型的调流机理和系统水力特性,对新型环形堰竖井泄洪洞进水口、旋流泄洪洞、出口的复杂水流运动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获得了该新体型进水口流态、旋流空腔发展过程、竖井内部流态、平洞自由水面、压力等主要水力要素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计算得到的上述水力学要素分布规律与模型测量趋势上一致,量值上吻合较好。模拟结果也较好揭示了自调节潜水起旋墩的旋流、自调流机理以及泄洪洞的消能原理。  相似文献   

13.
通过模型试验,对上下游水位、通气孔直径、水平洞洞长和起旋器收缩断面面积比对水平旋流泄洪洞的流态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竖井为有压流的条件下,水平旋流泄洪洞的流态可分为自由流、吸吮流和淹没流3种基本流态,流态的分类与转变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通气时,水平旋流洞内旋流的空腔直径大而均匀,水流旋转的强度增大;不同的洞长,流态从吸吮流向淹没流转变时过渡区的相对上下游水位差相同,但洞长越大,吸吮流的范围越大,转变为自由流流态时所需要的起旋器出口的水流弗劳德数也越大;起旋器出口面积比不同时,流态分区的临界水力条件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4.
溪古水电站溢洪洞为无压竖井旋流洞,针对溢洪洞的上平段坡比、起旋器的尺寸、竖井底部的深度、下平段孔口尺寸等进行了优化,解决了泄水建筑物的流态及消能问题。  相似文献   

15.
改变传统的防漩消涡观念,研究出一种带有潜水起旋墩的新型喇叭形竖井泄洪洞,在各种水头下均能产生稳定的空腔旋转流运动,用以消除溢流堰和竖井的负压,避免发生空蚀,同时提高泄洪洞的消能率。潜水起旋墩同喇叭形堰外缘的切线成小角度连接,其旋流运动机理是,当水流漫溢堰顶时,开始产生旋转流,而当水深超过起旋墩顶时自动扩大入流角度和加大泄量,在底层旋流的拖曳下作同步强力旋转流运动。所提出的设计理论和试验研究成果已应用到广东清远抽水蓄能电站的竖井泄洪洞设计中。  相似文献   

16.
改变传统的防漩消涡观念,研究出一种带有潜水起旋墩的新型喇叭形竖井泄洪洞,在各种水头下均能产生稳定的空腔旋转流运动,用以消除溢流堰和竖井的负压,避免发生空蚀,同时提高泄洪洞的消能率.潜水起旋墩同喇叭形堰外缘的切线成小角度连接,其旋流运动机理是,当水流漫溢堰顶时,开始产生旋转流,而当水深超过起旋墩顶时自动扩大人流角度和加大...  相似文献   

17.
泄洪陡槽末端采用竖井消能,竖井再与泄洪隧洞相衔接的水工建筑物,其水流特性,没有成熟的水力计算方法。1984年我们对重庆九龙坡火电厂鱼鳅浩灰场排洪隧洞工程进行的水工模型试验,对这种消能方式进行了研究,揭示了其中的问题,并提出了采用旋流消能竖井的改造方案。在不增加工程量的前提下解决了隧洞中出现的气囊、振动和空蚀问题,保证了运行流态的稳定。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某水利枢纽工程底孔泄洪洞的模型试验研究,优化了底孔泄洪洞工作闸室段体型,改善了水流流态,并提出在底孔泄洪洞工作闸室段增加折流器体型修改方案.试验结果表明,修改方案有效地改善了水流流态,水流冲击边墙形成的水翅稳定.同时,通气孔内没有积水现象,能够形成稳定的侧掺气空腔和侧空腔,侧空腔和底空腔的长度明显增加,且各项水力指标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9.
某山地溢洪道入流角度过大,且水流受圆弧段弯道离心力的影响,溢洪道外侧水体壅高明显,严重影响下游的衔接消能。在不改变原平面布置情况下,采用物理模型试验方法对溢洪道进行了优化设计,上游入水口及弯道衔接段设导流墩,下游陡槽段采用台阶式溢洪道的防冲消能体形,并对水流流态及消能率等方面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上游进口段水流分布均匀,衔接段水面线明显降低,台阶段呈现稳定的滑行流。实测台阶式溢洪道消能效率达到了87%,消能效果良好,流态稳定。  相似文献   

20.
旋流竖井式泄洪洞关键技术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旋流竖井泄洪洞的关键问题是:(1)涡室进口与竖井连接段跌坎处易产生负压;(2)高尾水位泄洪洞排气难,出口易发生气爆。针对这两个问题,通过试验研究提出消除涡室连接段负压和防止泄洪洞出口气爆的简易工程措施并介绍了涡室、竖井结构尺寸优化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