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董俊 《人民长江》2016,47(18):56
依托广西钦州港区某大型工程地基处理实践,基于强夯前后多道瞬态面波测试和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及夯后静载荷试验,对不同能级强夯加固处理软弱地基效果进行了检测与分析。现场检测结果表明:强夯加固处理后软弱区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和压缩模量仍不满足设计要求;软弱区外各能级区经过强夯处理后,地基承载力和土体工程特性得到明显改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和压缩模量基本满足设计要求;2 000,3 000,6 000,8 000,10 000,12 000 k N·m能级有效加固深度分别约为2.5,4.0~6.0,6.0~8.0,7.0~10.0,8.0~11.0,8.0~13.0 m;建议对软弱区域根据基坑开挖深度采取相应的加固处理措施。结论以期为类似工程地质条件地基处理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
强夯法加固地基具有质量可靠、造价低、进度快等特点.采用静力触探、标准贯入、浅层平板载荷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冀东油田南堡一号人工岛试夯区两种不同夯击能吹填地基强夯效果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3.
针对人工回填料——高炉渣粉煤灰,研究其各主要施工参数对强夯效果的影响,为强夯施工参数设计提供了更加科学的参考标准,实现方案的合理性和成本的经济性。以高炉渣粉煤灰回填地基为研究对象,对强夯法加固地基的设计参数进行了数值模拟。依托包头钢铁集团新体系高炉矿渣地基处理项目,在FLAC~(3D)软件的基础上,选定夯击能、夯击次数,夯锤直径、夯点间距作为强夯施工研究参数,通过控制单一变量对不同施工参数下的强夯法加固地基的位移和应力变化进行探究。分析得出了夯击参数对强夯加固的影响规律,并对加固效果进行了详细的评价。结果表明:选取的夯击能越大,夯锤中心的土体产生的竖向位移越大;随着夯击次数的增加,土体的影响深度逐渐增大,当超过最佳夯击次数后,就显得毫无意义;夯锤直径越大,作用面积越大,土体变形范围越大。因此,合理的选取强夯间距可以增强地基的整体强夯效果。  相似文献   

4.
强夯法是工程界处理软弱地基和湿陷性黄土的一种常用方法,可以归类为动力固结方法。加固处理深度取决于夯击能的大小。根据施工环境,正确选择夯击能是强夯法施工设计的关键。合理的布置夯点,可以有效控制处理范围内的加固效果。合理控制间隔时间,可以更好地提高强夯的效率。  相似文献   

5.
强夯置换法是一种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存在置换墩不着底、工后沉降大、施工效率低等缺点。针对强夯置换法的上述缺点,提出了一种新型软土地基处理方法——预成孔置换强夯法。该方法通过将高能级强夯法与预先成孔填料相结合,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工后沉降的目的。通过开展试验区(24 m×24 m)试验,在夯后进行平板载荷试验、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及充水预压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并最终将该技术成功应用于整个软土地基场地。试验结果表明:夯后动力触探击数提高了260%以上,复合地基承载力达到280 kPa,储罐基础沉降最大值、相邻测点沉降差均远小于规范要求。该方法的成功应用对于今后类似地基的处理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强夯法在麦德龙厦门商场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玉刚 《人民长江》2003,34(3):27-28
麦德龙厦门商场工程位于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翔鹭3号地块,拟强夯加固面积约30 000 m2,地基强夯处理后保证承载力达到150 kPa以上.强夯施工前应进行强夯试验,经分析比较,确定试夯场地设在商场右侧中游坡脚处,面积20 m×20 m.通过试夯确定包括锤重、落距、夯击点布置及间距、夯击击数、夯击遍数、两遍间歇时间、夯击能、加固范围及深度等技术参数.然后按正常施工工艺施工.强夯后对商场地基强夯加固效果进行检验,主要是采用轻型、重型动力触探及标贯试验,共布置测点24个,其中重探、标贯试验各6个,轻探12个.在夯后土性能指标中,干密度比夯前明显增大,自然孔隙比显著减小,压缩模量Es值明显增大,各项指标达到了设计要求,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为确定软黏土路基强夯施工参数,本文依托实际工程,对某公路软黏土地基进行强夯试验分析,并采用路基加固检测方法对强夯前后效果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本工程拟定的强夯施工参数为单夯能量第一遍为800 k N·m、第二遍为1 400 k N·m,夯击次数第一遍为夯击5次,第二遍为夯击6次。拟定的各夯实参数最终的夯实结果满足设计要求,能对本工程7 m深度的软黏土进行有效夯实。研究结果可为类似软黏土强夯置换工程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8.
三个夯击加固试验区的试验结果表明,用强夯法加固的水力吹填砂及其下深厚软弱地基的物理力学性指标和强度均有较大的提高.地基承载力由天然地基的70kPa提高到380kPa,能满足拟建结构物对地基承载力和变形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应用塑料排水板法与强夯法对软弱地基进行处理,通过现场测试和效果检测,加固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对大坝加固的方法较多,但对填筑质量极差、多项关键指标均达不到现行规范要求的旧坝体,常规加固方法投资大、施工期长。本文以横泉水库旧坝体强夯工程为研究对象,探索采用一种处理软弱地基的强夯技术来加固旧坝体的方法。通过采集夯前、设计试夯、施工试夯和强夯施工等各阶段检测数据,结合运行期观测资料,对影响大坝质量的主要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强夯法对旧坝体加固处理效果显著,各项指标均可达到设计要求,加固深度内的旧坝体湿陷性可全部消除,干密度普遍提高,整体压缩性大幅减弱,特别是较夯前趋于均匀化,渗透系数降低明显。经检测,强夯不会对旧坝体造成有影响的裂缝,通过蓄水运行观测,新旧坝体之间未出现不均匀沉降,大坝运行安全。强夯加固法可在旧坝体和大坝两岸黄土岸坡处理、淤地坝除险加固等工程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应用塑料排水板法与强夯法对软弱地基进行处理,通过现场测试和效果检测,加固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高能级强夯置换施工产生的振动效应,基于山西某油库搬迁工程,通过对现场14000kN·m高能级强夯置换试验地基处理过程中所产生的地面振动监测数据进行频域分析及规律拟合,给出了14000kN·m高能级强夯置换前后三向地表振动速度衰减规律、地表振动加速度及夯沉量随夯击次数的变化规律,并结合现行规范就场地东侧现存的临近铁路悬臂式路肩挡土墙进行了振动安全评估,最终确定最小安全距离为23.66m,强夯置换施工对其无影响。研究成果可为类似条件下高能级强夯置换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高能级强夯加固机理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有限差分法,在不同土性参数、锤重、落距、底面半径等情况下进行能级为10 000 kN.m的强夯数值模拟,分析地基土土性参数、夯锤底面积、锤重等对加固效果的影响,对高能级强夯进行系统全面的加固机理研究。得出:以首击夯沉量为指标,土体参数对强夯加固效果的影响顺序为φ,ρ,ν,Es,c;在能级为10 000 kN.m时,随着夯击次数的增加,单击夯沉量逐渐减小;在能级一定的条件下,夯锤半径越小,单击和累计夯沉量越大;在第1击作用下,锤重越重,单击夯沉量越大,随着夯击次数的增加,不同锤重单击夯沉量的差别越来越小,而累计夯沉量之间的差别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4.
为确保神龙架新机场工程的顺利实施,基于岩溶地貌工程特性,以及强夯的施工原理,采用垫层强夯法对机场岩溶洼地和岩溶漏斗进行地基处理。按照地基处理设计参数要求,试验中对垫层料密度及级配进行了检测,并对强夯夯沉量,地基处理前后的标准贯入试验、波速测试、载荷试验等的实际效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垫层强夯地基处理对神龙架新机场岩溶地貌较为适宜,能有效提升地基承载力。本次试验为神龙架新机场岩溶地貌大面积地基处理提供了试验依据,可为同类工程项目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介绍强夯加固技术在海南省海口港联检楼人工回填火山灰地基中的应用效果.通过对地基加固前后的室内土工试验,以及现场标贯试验和载荷板试验,对比分析了强夯加固效果.结果表明:地基在单击夯击能为650kN·m作用下,地基的有效加固深度约为5m,加固后地基的允许承载力约为300kPa,变形模量约为30MPa,满足了海口港联检楼对地基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6.
西霞院工程大坝基础强夯处理研究及施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西霞院左、右岸漫滩段土石坝软弱地基强夯加固处理的研究,提出了现场强夯施工工艺技术参数。通过强夯试验,对比强夯前后各层地基土检测数据得出结论:粉土层经过强夯后密度提高了17.82%,干密度提高了19.15%,孔隙比降低了28.04%,标准贯入试验实测锤击数提高了183.33%;细砂层经过强夯后密度提高了5.71%,干密度提高了4.358%,相对密度提高了81.40%,标准贯入试验实测锤击数提高了175%。该夯区夯后地层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7.
介绍用于提高地基土承载力的地基处理方法——传统强夯法及低能量强夯法。说明低能量强夯法与传统强夯工艺的不同,前者不是一次夯到位,而是通过“先轻夯、后重夯”多遍夯击,并逐遍加大夯击能来完成,是一个逐步加强、加深、逐层加固的过程,直到达到工艺设计要求。指出:采用低能量强夯法可以有效地避免传统强夯法施工在软基处理中形成的“橡皮土”,确保加固质量,具有施工期短、工后沉降小、几个月基本稳定、造价低等特点;低能量强夯法适合在滩涂围垦工程围区开发回填中用于淤泥软土地基的加固,尤其适合用于围区道路回填工程的地基加固,突破了传统强夯击不适应软土地基处理的局限,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房渣土地基强夯加固三维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反映强夯加固作用下房渣土地基应力应变变化特点,在北京永定河园博园湿地强夯现场试验和实测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及加固区域地层环境特点,对房渣土强夯动力响应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探讨房渣土地基相关物理量的响应规律,并与实际测量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相对横向应力,竖向应力的最大值更大,并且竖向应力的分布区域主要集中在夯锤下方的土体中,而横向应力则更接近土体表面。动力数值模拟中夯坑的沉降量随夯击次数变化的曲线大致呈现负幂函数形式,第七击的单击沉降量小于0.1 m,总夯沉量1.23 m,曲线末端趋于水平,估计极限夯沉量在1.2~1.4 m之间。强夯过程的数值模拟结果和实际监测结果比较接近。模拟分析得出的位移与应力变化规律对于强夯加固回填土地基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青渝  杨利民 《山西水利》2000,(5):36-36,44
强夯法自 60年代末由法国人梅那试验成功以来,经过大量工程实践和研究,已被证实为一种较好的地基加固方法。强夯法由于具有施工程序及装备简单、适用面广、节约材料、易于掌握、施工速度快速、造价低廉、效果显著等优点,而为世界各地广泛应用。 1973年以后,我国在一些被夯实的地基土含水量远小于液限条件下或是含水量远大于液限饱和软土时采用强夯置换的方法 (即在软土上铺垫碎石或炉渣,边夯击边填料,形成复合地基 )取得了较好效果。但对含水量接近液限的软弱土采用强夯法加固,成功经验少,也是近些年来都一直在认真探讨的课题。我们…  相似文献   

20.
强夯加固地基技术是在传统的重锤夯实的基础上发展的。详细介绍了某软土地基采用强夯法加固处理的设计与施工过程。工程实践表明,采用强夯置换法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并辅以适当的排水措施不仅可行且效果也是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